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洞庭湖区1996年与1954年特大洪涝灾害比较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何林福  李翠娥 《热带地理》1998,18(2):122-127
在对洞庭湖区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纵使历史资料,应用对比方法,分析了1996、1954年特大洪涝灾害的共生和个性,揭示其形成的原因,呼吁要是一步加快洞庭湖的综合治理,并提出了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2.
利用增强型植被指数(enhanced vegetation index,EVI),采用Mann-Kendall方法和Sen’s斜率估计方法,研究2000~2014年洞庭湖区的植物面积及其变化趋势,以及其与水位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枯水年洞庭湖区的植物面积最大,平水年的次之,丰水年的最小;2000~2014年期间,洞庭湖区增强型植被指数的变化存在空间异质性,东洞庭湖区的大部分区域的增强型植被指数无显著变化,南洞庭湖区的大部分区域的增强型植被指数显著增大;洞庭湖区18.08%的区域的增强型植被指数显著增大,这些区域主要集中在高滩地(平均海拔为26.61 m);7.51%的区域的增强型植被指数显著减小,这些区域主要集中在低滩地(平均海拔为25.79 m);随着湖泊水位的上升,洞庭湖区植物面积在减少,当洞庭湖水位为24 m时,最适合植物生长,当洞庭湖水位低于24 m时,洞庭湖区的植物面积受水位变化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3.
国际重要湿地是中国乃至全球湿地保护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国际重要湿地景观动态对于湿地保护和管理具有重要意义。以洞庭湖区3处国际重要湿地为研究对象,利用1980年、1990年、2000年、2010年和2015年的Landsat MSS/TM/ETM+/OLI影像数据,采用面向对象的遥感影像分类方法,解译出5个时期洞庭湖区3处国际重要湿地的土地覆被信息,提取各处国际湿地的土地覆被类型分布信息;结合景观指数和人为干扰度指数,探讨5个时期洞庭湖区湿地面积动态及其景观格局动态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从1980年到2015年,洞庭湖湿地总面积减少了232.60 km^2;南洞庭湖面积减少的最多,湿地面积减少了218.54 km^2,损失率高达20.30%;3处重要湿地中的湿地斑块数量增多,湿地趋于破碎化,景观间连通度降低;西洞庭湖景观破碎化程度最高,湿地景观连通度差,聚集度指数(CONTAG)相对最小;洞庭湖区湿地仍然受到强度较高的人类活动干扰,其中,耕地扩张是造成湿地损失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洞庭湖湿地资源退化的生态经济损益评估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19  
洞庭湖湿地是中国最大的淡水湿地生态系统之一,湿地资源十分丰富,但由于人类不合理的开发利用,导致湿地生态系统严重退化,湿地生态服务功能价值受损,制约了湖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实地调查和试验的基础上,依据生态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对洞庭湖湿地因资源退化引起的一系列自然灾害和生态灾害所造成的湿地生态功能损失进行了价值损益评估,由此得出湿地资源退化对湖区经济可持续发展所造成的损失;并指出只有恢复洞庭湖区湿地生态环境,保护好洞庭湖区湿地资源,才能实现洞庭湖区湿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证湖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有关洞庭湖区域研究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洞庭湖区范围除主体湖泊以外,还应包括湘资沅澧四水尾闾和松滋口至城陵矶之间的荆江河段。洞庭湖区综合区划可分为荆江区、常澧区、益沅区、巴岳区。主体湖泊洞庭湖未来可能有三种结局,调节作用继续存在是可能的。根治洪涝灾害应从减少泥沙淤积、提高泄洪能力、设法消除南北洪峰遭遇和行政性措施等方面考虑制订出整体方略。  相似文献   

6.
基于CVM的洞庭湖湿地资源非使用价值评估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文章在实地调查和试验的基础上,依据资源经济学和生态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针对洞庭湖湿地资源的特点,利用CVM(条件价值法)法对其非使用价值进行了货币化评估,由此得出其非使用价值为335.45亿元/年。评估结果表明,洞庭湖湿地生态系统的生态服务功能价值十分巨大。只有合理开发洞庭湖湿地资源并保护好其生态环境,才能实现洞庭湖区湿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以及湖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构造沉降和泥沙淤积对洞庭湖区防洪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来红州  莫多闻 《地理学报》2004,59(4):574-580
作者利用洞庭盆地多年水准测量资料和洞庭湖近年的泥沙资料,对洞庭盆地的构造沉降速率和泥沙淤积速率进行了分析,从地貌学和水利学角度,对“洞庭湖盆”和“洞庭盆地”这两个不同的空间概念进行了区分,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构造沉降和泥沙淤积对洞庭湖蓄洪空间和防洪大堤的影响。在目前洞庭湖盆被大堤围限的情况下,洞庭盆地的构造沉降运动使洞庭湖的蓄洪空间不断减小;洞庭盆地的构造沉降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洞庭湖不断萎缩的趋势,但构造沉降对洞庭湖区的防洪形势却是不利的。构造沉降和泥沙淤积均对防洪大堤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增大了洞庭湖区防洪的难度。  相似文献   

8.
利用条件价值法(contingent valuation method,CVM),评估了洞庭湖的非使用价值。于2012年和2014年,在洞庭湖区,通过面对面调研的形式,进行问卷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洞庭湖区居民支付愿意率为60.24%,人均支付意愿(willingness to pay,WTP)值为14.12元/(月·人);2013年,洞庭湖生态系统的非使用价值为16.06×108元,其中,洞庭湖的存在价值最大,其它依次为遗产价值、选择价值;受访者不愿意支付洞庭湖生态系统的主要有两个原因,其一是他们认为生态保护的费用应该由政府或旅游企业支付,其二是他们的收入有限;受访者的年龄和教育程度对支付意愿有显著影响,21~30岁年龄段且学历较高者的支付意愿较强;性别对支付意愿值有显著影响,男性支付意愿值较高;研究同时表明,在建设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的过程中,政府应该对居民最为关注的水质、水量等问题予以重视,同时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居民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相似文献   

9.
洞庭湖区1996年特大洪涝灾害的特点与成因分析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李景保 《地理学报》1998,53(2):166-173
本文在分析1996年洞庭湖区涝涝灾害特点的基础上,着重研究其地形,雨情,水情和灾情特征以及它们之间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李忠武  张艳  崔明  周金星  石林  郭亮  袁敏  张燕 《地理研究》2013,32(3):403-412
在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模块的支持下,对洞庭湖区钉螺及疫情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原因进行了深入探讨,并对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同时,通过对洞庭湖营养状态的评价,对钉螺及疫情分布与水环境质量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洞庭湖区螺情及疫情呈现出比较复杂的空间分布特征,表现为益阳市南县及其周围地区以及长沙市望城区居民感染率和钉螺感染率均偏低;岳阳市临湘市的居民感染率与钉螺感染率之间、岳阳市湘阴县的居民感染率、耕牛感染率与钉螺感染率之间呈负相关关系;各监测点钉螺分布与疫情分布之间没有显著的相关性;洞庭湖水体的富营养化现象有利于钉螺的生存,一定程度上将加剧疫情的控制难度。  相似文献   

11.
1998年长江洪水的特点与警示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1998年长江洪水是自1954年以来又一次全流域性特大洪水,其特点是:气候异常,受厄尔尼诺/拉尼娜影响;水位高,持续时间长;上中下游洪水遭遇;受灾经济损失大。1998年洪水给人们的警示是:历史洪水多成组出现,防洪不能松懈;平垸行洪,势在必行;分蓄洪区不能形同虚设;大规模退田还湖,并不现实可行;长江上游分洪是防洪上的奇迹;调用“土壤水库”是防洪治本之策。  相似文献   

12.
Flood is one of the major recurrent natural disasters faced by the state of Bihar in north India. In the present study the authors assess the severity of flood hazard in Bihar, using 128 decadal historical satellite datasets acquired during different flood magnitudes during 1998 to 2010. The satellite‐based observations have been analysed in conjunction with the hydrological data, for assessing the frequency of inundation, severity of flood hazard and cropped land under flood hazard. This study assesses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flooding and creation of systematic flood hazard database, which can be analysed from a spatial dimension in GIS. It is observed that about 24.56 lakh ha of the state's area and about 15.85 lakh ha of the cropped area are vulnerable to flood hazard. North Bihar is more vulnerable to flooding; 8 of the 10 areas identified as worst flood‐affected districts lie in this region.  相似文献   

13.
湖南省农业水问题浅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邹君  谢小立 《热带地理》2001,21(1):32-35,80
湖南省雨水丰沛,农业水资源总量完全可满足农业生产需要和支持其持续发展。但时空分布不均带来了一系列水问题:山丘区的季节性干旱和洪灾,平原区的涝灾;水资源开发利用效率、农田水分生产率低以及工业和城市用水压力等。解决湖南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水问题,首先是强化雨水资源化过程,加强原有农业水利工程设施的修缮和配套建设,努力建设新的农田灌溉设施;改革农业水管理体制和制度,逐步实现农业水管理的“用水有偿化、投资多元化、经营企业化、管理法制化”;另外要立足省情,推进农业科学用水研究,提高水分生产力。  相似文献   

14.
为评估贺兰山银川段山洪灾害风险程度及其影响,利用高分辨率数字高程模型(DEM)、行政区划、水系和自动气象站历史降水数据,以及居民点、学校、桥梁等社会经济信息资料,采用FloodArea模型模拟与ArcGIS空间叠加统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研究了贺兰山银川段不同重现期山洪灾害风险分布特征,及其对人口、土地利用和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影响。结果表明:(1)贺兰山银川段10~100 a一遇山洪灾害低、中、高风险区面积分别为109.5~276.3 km2、45.0~231.0 km2、13.4~204.3 km2,同一风险等级的山洪灾害区划面积随着重现期增大呈显著增大趋势。(2)贺兰山10 a和20 a一遇山洪灾害风险区主要位于海拔1 130~1 450 m的山洪沟及其两侧区域,50 a一遇山洪灾害风险区主要集中在山洪沟下游和山前海拔1 130~1 180 m的冲击扇区,100 a一遇山洪灾害风险区覆盖整个山前海拔1 120~1 350 m的区域和冲击扇区。随着重现期增大,贺兰山山洪灾害风险区具有向上游(下游)区域扩展较慢(更快)的显著特征。(3)银川市受贺兰山10 a、20 a、50 a和100 a一遇山洪灾害影响总人口分别为7.30×104人、9.87×104人、1.65×105人和2.39×105人。随着山洪重现期增大,受灾害影响总人口呈显著增加趋势,低、中、高风险区受影响人口增速分别在-12.4%~20.5%、 48.6%~91.8%、163%~300%之间。(4)农田、草地受贺兰山山洪灾害影响最大,二者合计占受影响土地总面积的比例在82.1%~86.9%之间;其次是建设用地和耕地,两者占受影响土地总面积的比例在4.4%~9.1%和1.1%~4.6%之间,是银川市贺兰山山洪灾害防御的重点区域。(5)银川市受贺兰山10 a、20 a、50 a、100 a一遇山洪灾害中、高风险区影响的GDP合计分别为1.12×109元、2.00×109元、4.70×109元、8.74×109元;发生超50 a一遇山洪灾害时,沿山农业和工业产业、基础公共设施等会遭受较大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5.
广东‘94特大洪水与防洪涝对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张声才 《热带地理》1997,17(1):30-35
本文介绍了广东自然地理概况和主要河流的洪水特点,分析了广东‘94物大暴雨洪水的特性和防洪涝中出现的主要问题,提出了进一步采取有效的综合防治洪涝灾害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对广东防洪减灾若干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梁国昭 《热带地理》1994,14(4):289-295
本文通过对1994年广东省两次特大洪水的分析研究,讨论了广东省防洪减灾的总体战略思想,防洪工程建设的方针,社会经济系统对防洪减灾要求的适应,城市防洪问题以及灾害监测预报系统的现代化问题。  相似文献   

17.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f The Second Comprehensive Scientific Expedition on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 the balance of solid and liquid water on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 is disturbed, and a large amount of solid water, such as glaciers and perpetual snow, is transformed into liquid water, which aggravates the risk of flood disasters in the Plateau. Based on the historical flood disaster records of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temporal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flood disasters in the Plateau, and estimated the critical rainfall for the flood disasters combined with precipitation data from the meteorological stations in each basin of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 The results show that most of the flood disaster events in the Plateau are caused by precipitation, and the average annual occurrence of flood disasters is more than 30 cases and their frequency is on the rise. The high frequency areas of flood disasters in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 are mainly in the Hehuang Valley and the Hengduan Mountains area; the secondary high frequency areas are located in the valley area of South Tibet and the peripheral area of the Hehuang valley. Finally, we found that the highest critical rainfall value of flood disasters in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 is in the southern area of the plateau, followed by the eastern and southeastern parts of the plateau, and the lowest values are in the central, western and northern parts of the Plateau.  相似文献   

18.
南宋以来太湖流域大涝大旱及近期趋势估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家其 《地理研究》1987,6(1):43-52
本文研究南宋以来太湖地区大旱大涝并对近期大旱大涝趋势作了估计。  相似文献   

19.
THE TYPHOON DISASTERS AND RELATED EFFECTS IN CHINA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I.liltreductionNatraldisasterisoneofthemajorglobalproblemswithwhichmankindarefacingnowadays,andtrphoondisasterisespeciallyatyPeofgJobaldisasterwiththehighestoccurrencefequencyandmostseriousimpaCt(').AccordingtoStatistics[l],onearth,8otoloOtroPicalcyconesoccurredeveryyear,andcausedanaverageeconowhclossof6to7billionU.S.dolIarsandacasualtyof2O,ooopeople.ThedisaSterscausedbyafeWtaphoonsweremuchmoreaStorushing.Forexample,atropicalstormoccurredinNovemberl97oandanotherinAPrill99lhitBangladesh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