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唐巴勒地区位于新疆西准噶尔南部艾比湖以北。研究区范围西起拉巴河,东到苏乌尔,南起戈壁,北到弧形断裂(图1)。该区历来被认为是西准噶尔优地槽褶皱带的一部分。在新疆进行地质工作的同志将其称为玛依勒—齐尔加里东隆起或加里东褶皱带。因为在该地区出露有许多含铬超基性岩体,故围绕以寻找铬铁矿为中心的区调、普查、勘探等地质工作早在六十年代初就已经开始。大量地质资料的积累,为进一步研究该区的地质特征,特别是断裂构造和蛇绿岩地质特征,以及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该区的  相似文献   

2.
喀拉通克铜镍矿床位于阿尔泰加里东褶皱系和准噶尔华力西褶皱系结合部位的准噶尔褶皱系一侧,属东准噶尔褶皱带北缘.其次级构造位置处于卡依尔特一二台大断裂(F3)及额尔齐斯一玛因鄂博深断裂(F1)交汇点南西侧及乌伦古河大断裂(F2)以北,矿区内出露地层主要为下石炭统南明水组,其次有中泥盆统蕴都喀拉组、下第三系古新-始新统红砾山组以及第四系全新统.矿床主要侵位于南明永组上段地层中(王润民等,1991;贾志勇等,2009;王建中,2010).  相似文献   

3.
准噶尔地块与准噶尔盆地的主体部分大体相当。形状近似三角形,西端呈狭窄状伸向苏联,其内被巨厚的中、新生代地层覆盖。因此,坳陷的基底究属前寒武系抑或为华力西期褶皱?有待进一步研究解决。值得注意的是其周围褶皱带构造线明显的围绕准噶尔盆地展布并较为发育,其走向天山褶皱带近于东西,东准噶尔褶皱带为北西,西准噶尔褶皱带则为北东,构造线方向的变化很可能受古地块隆起的控制。外准噶尔地槽褶皱带,形成一个相当明显的  相似文献   

4.
新疆西准噶尔华力西地槽褶皱带地质构造的展布,与其相邻两侧的天山和阿尔泰地区迥然不同。据新近科研成果,已查实西准噶尔西南部存在着一系列的弧形构造带(图1)。其中以拉巴—达拉布特弧形断裂带最具代表性,不但规模大,地表暴露的清晰完整,而且研究的亦较详细。现整理成文,供参考指正。  相似文献   

5.
通过新疆与中亚邻国地质构造矿产的对比研究,划分了山区阿东泰南缘褶皱带、阿尔泰褶皱带、阿尔泰褶皱带、扎尔马一萨吾尔褶皱带、成吉斯-塔尔巴哈台褶皱带、巴尔喀什-准噶尔褶皱带、准噶尔中间地块、穆云库姆中间地块、北天山褶皱带、中天山隆起带、南天山褶皱带等地质构造带,按不同地质构造带中矿产产布特征,划分了13个成矿带。  相似文献   

6.
对西准噶尔及周边地区壳幔结构的研究是揭示准噶尔盆地演化的重要基础.利用最新的卫星重力场模型, 通过计算得到西准噶尔及周边地区的布格重力异常, 进而采用三维反演技术, 对西准噶尔及周边地区的地壳与上地幔顶部进行密度成像, 得到了0~80 km深度范围的密度异常结构.地壳密度分布显示古准噶尔洋壳有可能向NE和NW分别俯冲于西伯利亚板块和西准噶尔地块之下.上地幔顶部密度变化表明: 阿尔泰褶皱带具有相对较低的密度, 可能为古大陆巨厚的硅铝层所致; 哈萨克斯坦-准噶尔盆地具有相对完整的高密度结构; 天山褶皱带区域的密度大幅度变化刻画了超岩石圈断裂对岩石圈的切割以及岩石圈形变与构造活动的痕迹.   相似文献   

7.
文内将基底分为:西伯利亚板块和佳木斯地块。古生代造山系则分为:大兴安岭褶皱系和吉-黑褶皱带。大兴安岭褶争系内含:伊勒呼里山早加里东褶皱带;多宝山中加里东褶皱带;罕达气早华力西褶皱带和乌奴耳中华力西褶皱带。其中既有大洋型的,也有裂谷型的。式样也极其复杂。吉黑褶皱带则以黑龙江杂岩为主体,并论及了其东、西缘的概略情况。  相似文献   

8.
准噶尔盆地的构造演化特征、分区及含油气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准噶尔盆地核心部位的基底,根据重力、磁力、地壳厚度、盆地周边构造断裂特征,及其与塔里木古陆进行对比,可能是由前寒武纪的古老陆块组成.在古生代时期,它与哈萨克斯坦、塔里木—中朝古陆,共同构成洋间陆,陆的北面为吉亚洲海,南面为特提斯海.古陆之间,在古生代的不同时期,也有分裂、拼合演化的历史.准噶尔古陆在早古生代时期,南北西三面皆濒临海,加里东运动期,北面形成阿勒泰,南面形成北天山的俯冲褶皱带.晚古生代时期,南北西三面海洋继续存在,东南面陆块发生分裂也形成窄大洋,与之相对应分裂出来的古陆块,构成了吐鲁番盆地的基础.海西运动中晚期(C_2~P_1),准噶尔古陆四周皆发生褶皱和拼合作用,相应形成了北面为阿尔泰褶皱山系之南坡,南面为北天山的北部,东西面相应为东西准噶尔界山.而古陆块本身相对  相似文献   

9.
新疆托里库木约左克志留系的微化石组合及其地层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疆西准噶尔托里地区,属准噶尔地槽褶皱带,天山—兴安地槽褶皱系。这一地区地质构造变动强烈,侵入体相当发育。志留系在该区出露比较广泛,总厚度约7000—9000余米,以砂岩、粉砂岩互层及千枚状粉砂质泥岩与粉砂岩互层为主,局部夹砂砾岩、薄层硅质岩、结晶灰岩和少许火山岩等,产笔石、珊瑚等化石。库木约左克剖  相似文献   

10.
华北地台北侧的古板块构造演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华北地台北侧原兴蒙华力西褶皱带内相继确立了加里东褶皱带和中晚元古代褶皱带,并划分了早、晚华力西褶皱带,探讨了定位于中亚—蒙古古大洋中的微大陆。本文概述了华北地台北侧古板块构造格局、各板块构造单元的地质构造特征以及华北地台北侧元古代—古生代岩石圈的形成与演化。  相似文献   

11.
本文根据有关地层的观察。提出北秦岭在加里东褶皱的基础上,有一广泛的泥盆纪时期的海浸,最后形成华力西褶皱带。  相似文献   

12.
新疆西准噶尔华力西地槽褶皱带地质构造的展布,与其相邻两侧的天山和阿尔泰地区迥然不同.据新近科研成果,已查实西准噶尔西南部存在着一系列的弧形构造带(图1).其中以拉巴—达拉布特弧形断裂带最具代表性,不但规模大,地表暴露的清晰完整,而且研究的亦较详细.现整理成文,供参考指正.一、弧形大断裂的确立依据拉巴—达拉布特弧形大断裂,据以往的有关资料将其西翼称为"拉巴大断裂",东翼称为"达拉布特大断裂".早在60年代初,唐巴勒地区的五万分之一地质简测,曾将它的部分  相似文献   

13.
东疆与邻区的板块构造及其演化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显生宙切,新疆曾是一个统一的陆块,寒武纪晚期开始解体,在新疆东、北部形成斋桑-东准噶尔、康古尔两个洋盆、博格达-哈尔力克、北山两个裂谷系和12条深、大断裂带。从加里东中晚期开始,两个洋盆边拉张边消减,形成3条俯冲带、2个对接带和7个岛弧带,最后于华力西中期沿克拉麦里、康古尔塔格两个对接带闭合。以对接带、俯冲带和深断裂带为界,将东疆及其邻区划分为西伯利亚、准噶尔和塔里木三大板块,10个次级构造单元。  相似文献   

14.
新疆克拉麦里蛇绿岩的岩石化学特征及其生成环境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疆克拉麦里地区蛇绿岩(以下简称克区蛇绿岩)位于东准噶尔优地糟褶皱带南缘,其西南为准噶尔地块.蛇绿岩呈北西西一南东东向带状分布(图1),西起清水泉,向东经平顶山、苦水、六棵树、苏吉泉和南明水等地,延至塔克扎勒地区.断续长达243公里,一般出露路宽度为3—5公里,最宽处达13公里.克区蛇绿岩原为一完整之岩带,但经后期褶皱、断裂及侵蚀等地质作用,而呈现为如今的面貌.笔者对克区蛇绿岩的岩石化学特征及其生成环境进行探讨,错误之处,恳请指正.  相似文献   

15.
<正> 萨尔托海1号金矿床位于新疆西准噶尔金矿带的东端,该矿床金矿体的产出与超基性岩体接触带上的碳酸盐蚀变体密切相关。1 区域地质概况 萨尔托海1号金矿床地处准噶尔盆地西缘,区域构造位置属准噶尔界山华力西褶皱带扎依尔-达拉布特复向斜东端.矿床位于达拉布特超基性岩带中的萨尔托海镁质超基性岩体的北侧。 区内出露地层以上古生界巨厚的海相火山-沉积建造为主。在矿区内主要为下石炭统太勒古拉组泥质碎屑岩-火山岩建造,岩性以基性火山碎屑岩、玄武岩、晶屑凝灰岩为主,偶见有铁碧玉透镜体。  相似文献   

16.
过去一般认为西准噶尔西南部的侵入岩均为海西中晚期,但近年在玛依勒及巴尔鲁克等构造带发现了一些早古生代侵入岩体,部分岩体显示有铜(金)矿化。本文对其中的占贝勒成矿斑岩体,利用LA-ICP-MS法进行锆石U-Pb同位素测年,结果获得425.3±2.6 Ma的年龄,揭示西准噶尔西南部地区存在有加里东期中酸性侵入岩,进而说明西准噶尔西南部地区存在加里东期斑岩型铜金成矿事件。该研究成果不仅对分析本地区地质构造演化具有重要意义,且对西准地区成矿规律的总结和进一步找矿预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正>甘肃省金昌市金川公司龙首矿位于金川硫化铜镍矿位于阿拉善地台西南缘,龙首山拱断束(褶断带)北部。南邻北祁连加里东褶皱带的走廊过渡带,北接阿拉善地台潮水中、新生代坳陷。本区不仅具有地台区主要基底层的特征,又受到北祁连加里东构造运动的强烈影响,褶皱、断裂发育,岩浆活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新疆东准噶尔造山带纸房地区 1∶ 2 5万区调填图 ,发现色克森巴依超单元 (前人划归华力西中期侵入岩 )侵入于下奥陶统恰干布拉克组的基性火山岩中 ,上被上志留—下泥盆统红柳沟组不整合覆盖。结合本分队测得 Pb- Pb同位素视年龄值 (4 2 3± 1) Ma,确定其为加里东造山旋回的产物 ,属科迪勒拉—加里东型花岗岩及晚造山期花岗岩 ,形成于板块消减、褶皱隆起造山环境。其发现对研究该地区的地质演化史将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9.
花岗岩类岩石形成于不同的地质构造环境,具有不同的物质来源和不同的形成方式。根据与大地构造发展阶段的关系,将中国花岗岩类划分为两个成因类型:深成型花岗岩和火山型花岗岩。 (1)深成型花岗岩是指在地槽发展的褶皱回返时期形成的花岗岩类。这类花岗岩主要分布于各地质时期的褶皱带内,如产于阴山古陆东端前寒武纪褶皱带中的前寒武纪花岗岩、产于祁连山加里东褶皱带中的加里东期花岗岩、产于天山东端、内蒙大兴安岭和吉黑海西褶皱带中的海西期花岗岩等,皆属于此类。在这类花岗岩分布地区一般不出现  相似文献   

20.
南宁盆地北湖凹陷沉积体系发育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春光 《云南地质》1999,18(3):266-274
南宁盆地是华南加里东褶皱系,右江印支褶皱带南部之西大明山-昆仑关隆起带内,早古生代褶皱基底上的新生代断陷盆地。盆地的北缘为控盆地沉降的盆缘断裂,南部为盆地的斜坡带。南宁盆地新生代地层沉积时的主要物源来自盆地的两端,盆地的南北两侧提供次要物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