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科技图书情报工作是随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发展的,是整个科学技术工作的组成部份.在科技知识的积累与传播方面有着特殊的作用。因而,搞好地质科技图书情报工作,对地质事业的繁荣和创新,都有现实意义。 一、地质图书情报工作的作用 科技图书情报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日益为人们所认识,八十年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与图书情报工作关系密切。地质科技图书情报工作的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来,根据科学院关于加快地区图书馆的体制改革,逐步建成地区文献情报中心的要求,中国科学院兰州图书馆经过学术评议复查,各项工作有了较大改革和进展,情报工作已有所加强。为了更有利地实行图书情报一体化,进一步加强科技情报工作以适应当今科技工作的需要,并有利于沟通国内外科技情报部门的交往渠道,中国科学院于87年8月发出通知,决定将”中国科学院兰州图书馆”改名为“中国科学院兰州文献情报中心”,其英文名  相似文献   

3.
第一条 性质:中国科学院地学情报网是由本院地学及相关学科研究所自愿参加的情报工作协调组织,受院出版图书情报委员会和地学部双重领导,并在中国科学院图书馆指导下进行工作。 第二条 宗旨:根据地学学科发展战略需要,组织有关的图书情报工作的协作,交流国内外最新信息,交换文献资料、进行学术研讨总结工作经验,促进地学为国民经济服务,为加速地球科学的进步、发展做出贡献。 第三条 任务:  相似文献   

4.
1、 谈地学研究所的文献情报工作/易善锋.——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文献情报工作是科研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文献情报工作者是科研队伍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研究所不搞专门的科技情报队伍是不合适的,但队伍要小,要同科研工作结合好。地学研究所的情报工作,既要搞信息利用,又要搞信息生产。地学研究所许多情报工作  相似文献   

5.
六月二十三日—二十八日,来自全院文献情报部门的八十余位代表荟集武汉,参加了中国科学院第五次图书馆学情报学科学讨论会,院出版图书情报委员会、武汉分院、院文献情报中心及各地区图书馆的负责同志出席了会议。 这次科学讨论会是为今年即将召开的全院第二次图书情报工作会议做理论准备的,共收到论文近一百篇。入选的论文和专题文章分别在科讨会上进行了交流。这次会议深入探讨的问题有以下五个方面: 一、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工作的体制、方向、任务 会议代表认为,中国科学院的整个文献情报体系,应该继续坚持“图书情报一体化”的体制。在领导方法和发展方向上,目前要加强集中管理与组织协调工作,发挥院中心和地区馆的指导作用,加强网络化建设,发挥群体优势,加强横向联系。在继续搞好文献工作的基础上,大力加强情报工作,开发信息资源,为科学研究服务。  相似文献   

6.
致读者     
《中国科学院地学情报网网讯》在图书情报刊物园地中破土而出与读者见面了。我们为这株幼苗的问世感到高兴。 《网讯》的出版是为地学情报网组织协调院地学科研单位的图书情报工作,积极为地学科研工作服务,报导国内外地学科研工作的动向;讨论、研究和探讨地学情报工作为四化建设服务和自身发展的理论和方法;总结交流工作经验;报导地学文献信息和本网的  相似文献   

7.
江苏省地质矿产局第三次情报工作会议于3月17—19日在宁召开。出席会议的代表共22人。会议主要学习和贯彻全国第7次情报工作会议精神。总结和交流我局近三年来的情报工作主要进展,并落实了1987年度情报工作计划;讨论制定了“关于加强我局科技情报工作的意见和措施”;同时还成立了省地质力学专业情报网。会议由局副总工程师王学孟同志主持,朱国承副局长到会作了重要讲话。他首  相似文献   

8.
图书馆作为重要的基础文化设施,担负着为社会提供信息服务的任务,对社会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图书馆事业的重要性和管理工作的复杂程度,决定了图书档案工作的重要性.图书档案管理人员是图书档案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原动力,是图书档案工作发展的最重要的资源.这就要求从事档案管理的人员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创新能力,成为知识时代需要的档案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9.
1984年10月17—21日,地矿西北分网兰州召开了西北五省(区)地质矿产情报调研成果交流会。这次会议是为了贯彻党中央提出的“把开发重点转向大西北”的战略决策,进一步落实地质矿产部第二次地质情报、图书馆工作会议精神以及地矿部地质科技情报总网提出的紧紧围绕‘为“开拓大西北”作好情报服务’的课题,而召开的一次小型情报工作调研会。会前,  相似文献   

10.
全国水文科技情报网在网长单位的主持下,于1987年10月16~20日在西安市召开了全网工作会议。会议回顾了建网十年来为发展水文水资源科技和国民经济建设提供水文科技信息的各项工作;总结交流了搞好水文科技情报的经验;对一批先进网员单位和积极分子进行了表彰。与会代表认为,钱正英部长为建网十周年的题词“做好水文情报工作,为水文现代化服务”,为全  相似文献   

11.
为解决1:250万月球数字地质图在多单位协同编图过程中缺乏统一、规范的地质图符号、制图模板造成不同图件之间信息不统一的问题,通过ArcGIS平台,和其他矢量图形软件,参照我国第一幅1:250万月球地质图(虹湾幅)的符号,设计编制了一套月球地质图符号,其包含月球撞击坑物质、盆地建造、构造和岩石特性等地质信息.并建立了分类存储、可移植的符号库和统一的编图模板.该套标准化符号、符号库、编图模板有利于多单位共同规范的开展1:250万数字化月球地质图编图项目,提高编图效率,同时也为我国开展其他类地行星地质编图的国际合作,编制统一、规范化的地质图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Development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offer new opportunities to use and integrate scientific data that have been collected by researchers and scholars from diverse fields of inquiry. Data archives and digital repository systems are being developed to preserve current and legacy scientific data and technical information for use by others. However, capabilities are needed for data producers of various disciplines to easily and efficiently submit their data into archival systems for preservation. Analysis of digital preservation requirements has identified the requirements for services to support the submission and review of scientific data for preservation. Data submission and review processes are segmented into services, which are defined to support efficient preparation of scientific data for ingest into an archive or digital repository system. A model is proposed to inform the design of submission and workflow services for preserving interdisciplinary scientific data. Recommendations are offered for improving the design and evaluation of systems and services to prepare and preserve scientific data for new uses by interdisciplinary communities of users in the future. Improving the infrastructure that enables members of the scientific community to submit their data for archiving contributes to the scientific data stewardship and data curation capabilities needed to preserve scientific data for future generations of users.  相似文献   

13.
地质档案数字信息化是为了提高地质档案利用率和管理水平,为读者提供高质量、高水平的服务,使利用者足不出户便可查阅有关的目录、索引和全文资料。地质档案数字信息化建设与发展体现在地质档案数据库平台建设、数字化软硬件环境建设构想、数字化检索功能设置和网络数据库权限设置等方面。其优越性在于:信息管理数字化:采用先进数字化存储技术方案,达到通用性强、安全性高、标准化程度;资源管理虚拟化:通过网络互联和馆馆共建虚拟资源,实现地质档案信息资源共享;信息资源管理智能化:可以使利用者运用超文本及多媒体技术进行智能化检索;用户使用方便化:用户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通过计算机获取更为及时、准确的资源信息。  相似文献   

14.
矿产勘探的理念,在西方国家被称为“勘探哲学”,是指导矿产勘探的思想、方法、技术、目标和组织。矿产勘查的3个基本要素是“找什么”、“哪里找”和“如何找”。随着“三要素”的发展,矿产勘查的概念正在逐渐变化,“三要素”为改变矿产勘探的概念、方法和技术提供了强大的动力。矿产勘查概念的创新是持续的勘查和开发与时俱进的结果。“数学地质学”和“信息技术”的结合被称为“数字地质学”。数字地质学是地质科学的数据分析的组成部分。地质数据科学是一种根据地质数据的特征和地质工作的需要,利用数据科学的一般方法来研究地质学的科学。数字矿产勘查是数字地质学在矿产勘查中的应用,以减少找矿的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15.
中国地质环境图系数据库,是中国首套统一结构、统一格式、统一编码的涵盖地质环境、地质灾害、地下水、矿山地质环境、地质遗迹5个专业领域的全国性数据库。该套数据库是基于1:1 000 000数据源的地理信息库,以分省1:500 000环境地质调查、县市地质灾害调查、重点地区1:50 000地质灾害调查、新一轮地下水资源评价、第二轮全国矿山地质环境摸底调查和矿产资源集中开采区矿山地质环境调查、首轮地质遗迹调查等数据为基础,集成近20年来水工环地质调查监测数据和最新综合研究成果,根据统一的建库技术要求建立而成。该套数据库具有统一的系统库(符号库、颜色库、图案库、线型库),属性按照统一的编码规则和要求建立,图件按照统一的图饰图例进行了规范化处理,共包含163个专业图层,图元数量共337 833个,容量约8.8 GB。该套数据库为实现成果图件的动态管理与更新、构建数字地质环境奠定了基础,可为地质环境保护管理、国土空间规划、生态修复、地质灾害防治提供详细的基础信息资料。  相似文献   

16.
数字水文系统建设——信息时代的水文技术变革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17  
刘新仁 《水文》2000,20(4):5-8,20
在回顾20世纪水文科学发民历程和分析当前面临的挑战和机遇的基础上,提出在数字化的信息时代,必须充分利用数字技术对传统水文进行全面的改革,建设数字水文系统,将站点观测的水文数据与数字地球中的有并数据,经过同化整合,产生数字化的、覆盖整个空间(流域或区域)的、多重尺度(时间和空间)的、多种要素的水文数据产品,为经济建设各有关部门和地球科学各个关领域服务。  相似文献   

17.
高原机场建设工程“3S”技术综合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开发新机场和扩建老机场已经成为西部地区发展经济的重要举措。在青藏高原地区,机场建设前期工程中,如机场选址、机场工程地质、生态环境等因素的评价中,采用何种技术方法尤为重要,将直接影响机场建设工程进展及经费的投入。文章在西藏阿里、四川康定、云南腾冲、昆明小哨等多个机场的工程地质勘察项目实践基础上,探讨“3S”技术在高原区机场建设工程中的作用及其关键技术,提出基于“3S”技术的高原机场建设工程地质勘察关键技术方法,为高原机场建设创优工程与现代化管理提出新的思路。在机场建设工程地质勘察中,应用“3S”技术,通过遥感数字图像处理技术、虚拟现实和全数字摄影测量等高科技,制作测区的高精度正射遥感影像地图以及各个拟选机场的遥感图像三维虚拟动态系列动画图(模型),在此基础上进行场区的构造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以及生态环境等特征信息提取和综合评价,为机场建设工程决策者和具体的工作者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1:100万中华人民共和国数字地质图空间数据库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1∶100万数字地质图数据库是根据统一标准和要求编制的专题数字地质图,以中华人民共和国1∶50万数字地质图数据库为数据源,在综合研究的基础上,充分吸收近年来地质调查1∶25万、1∶20万、1∶5万等区调工作新成果、新资料,应用地质编图新技术、新理论和新方法编制而成。以年代地层单位为主、辅以岩石地层的表示方法,侵入岩按“岩性加年代”表示方法,进一步提高了基础地质的研究程度。地质图数据库内容丰富,信息量大,数据量约为1.2 GB,标示了岩石地层单位5347个图例,侵入体“岩性加时代”单位1780个图例,跨省区重要断裂93条,各省(市、自治区)内重要断层558条,同位素年龄数据1545个(组),有代表性的钻孔382个。所有地质体的面元及线元、同位素年龄和钻孔都建立了相应的属性,相邻图幅之间进行了接图处理,编写了编图说明书和元数据。数据库采用统一的线型库、符号库、色标库等,成图过程全部采用MapGIS6.5平台计算机辅助成图,成图精度高,质量好,符合设计要求,全国64幅图采用分4个片区的工作方法,最后统一编制而成。该数字地质图是目前中国资料最全、内容最新的1∶100万地质图,是中国第一份应用GIS技术的1∶100万数字地质图的最新成果,充分反映了中国地质构造特点和当前地质研究的新水平。  相似文献   

19.
中国大陆科学钻探(CCSD)井位于苏鲁超高压变质带南部的东海县境内。井区地震勘探是钻探综合研究项目之一,该项目采用世界先进的数字地震仪和三分量数字检波器,对line 1线剖面进行了测量。依据地震勘探成果和CCSD岩心资料,通过对该地震剖面深部构造反射特征的详细分析,发现该区深部反射构造具有明显的三单元层结构。第一单元层,约在11 km内,出现6个强反射带,产状基本一致,倾向SE,倾角28°。岩心资料和VSP勘探资料证实前4个反射带主要是榴辉岩带和韧性剪切带的反射,榴辉岩带与片麻岩成不规则层状相间分布。第二单元层,约在11~30 km,有4个比较清楚的反射带,反射弱,连续性差,带内分布有不规则的弱反射。其产状也基本一致,倾角很小,比较平缓,由浅到深,倾向逐渐变为NW,它与第一单元层为角度不整合接触关系。第三单元层,约在30 km以下深度,其顶部出现了比较强的反射带,连续性较好,产状较平缓,倾向NW;而在顶部反射带以下,则反射均匀,没有不规则反射带。据上述反射特征,结合该区地质背景,推测第一单元层为中朝与扬子板块俯冲带的折返地壳层,第二单元层为扬子克拉通层,主要为变质岩层,第三单元层为上地幔层,其顶部的反射为莫霍面的反射。  相似文献   

20.
基于MAPGISG平台的中国地学断面数字化图形库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学断面积累了丰富的地质,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等综合资料,从中得出的地学信息是提供科学决策,促进社会科技事业和生产力发展的依据。在MAPGIS软件基础上的中国地学断面数字化图形库的建立过程中,地学断面中的每一个实体,在颜色,符号以及线型等方面都被规划统一。地学断面中的特征主题进行了层名划分以及层名,实体的编码,形成分层标准和编码准则。利用MAPGIS的编辑子系统和Access关于数据库软件,建立了中国地学断面的空间数据库和属性数据库,并将它们联接起来,从而建立了整个中国地学断面数字化图形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