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侯金良 《天文学进展》1997,15(4):352-363
给出并解释了星际介质中轻元素D^3He,^4He和Li的最新观测数据,星际介质中轻元素的丰度观测结果可以用来检测标准大爆核心合成理论,因此对这些元素的丰度研究具有重要的天体物理意义,到目前为止,轻元素丰度的观测结果基本上支持开放宇宙的观点,根据最新的观测结果,在本地星际介质中D丰度可能存在的小尺度不均匀性,而对类星体吸收云的观测表明不同观测者所获得的原始D丰度结果最大差别可达一个量级,如果观测是可  相似文献   

2.
在提出的贫金属星中子俘获元素丰度的计算模型基础上研究1999年新发表的21颗贫金属星的中子俘获元素丰度分布。结果表明,对较重的中子俘获元素理论预测曲线与观测值符合得很好,而对较轻的中子俘获元素二者有所偏离。这表明在贫金属环境下,对较重的中子俘获元素各核合成过程产生的丰度分布与太阳系中相应过程的丰度分布相似,但贡献比例与太阳系不同;而对较轻的中子俘获元素丰度分布与太阳系的丰度分布有所偏离;这也说明较轻的和较重的中子俘获元素的核合成场所不同,即具有不同的核合成机制。同时还特别讨论了丰度观测误差对表征各核合成过程的分量系数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将[Fe/H]从-3.0到0.0等分成10个区间,利用三种中子俘获过程的典型元素的观测丰度平均值,研究各核合成过程在各区间对重元素丰度的平均贡献,以及其它重元素的平均丰度,并与观测平均丰度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在[Fe/H]>-2.2范围内,各重元素核合成过程产生的重元素平均丰度分布与太阳系相似,但不同核合成过程的平均贡献比例与太阳系不相同.  相似文献   

4.
贫金属星重元素平均丰度的金属丰度分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Fe/H」从-3.0到0.0等分成10个区间,利用三种中子俘获过程的典型元素的观测丰度平均值,研究各核合成过程在各区间对重元素丰度的平均贡献,以及其它重元素的平均丰度,并与观测平均丰度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在「Fe/H」〉-2.2范围内,各重元素核合成过程产生的重元素平均丰度分布与太阳系相似,但不同核合成过程的平均贡献献比例与太阳系不相同。  相似文献   

5.
一种研究贫金属星重元素丰度分布的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波  李冀 《天文学报》1999,40(3):256-262
以重元素核合成理论及星系化学演化理论所得结论为基础,提出了一种利用3 种中子俘获过程的典型元素丰度观测值,研究在不同金属度下不同核合成过程对重元素丰度的贡献的方法.由此可以确定r过程与s过程的贡献比例,并可用此方法来计算其余重元素丰度,得到关于重元素核合成的重要信息.利用这种方法计算了贫金属星HD62644 、HD126238和HD184711 的重元素丰度,并将计算结果与观测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和讨论了计算结果的物理意义  相似文献   

6.
贫金属星中子俘获元素丰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贫金属星的中子俘获元素丰度与恒星的形成和演化密切相关,它为研究星系形成早期的历史背景和化学演化提供了重要信息。贫金属星中子俘获元素丰度的研究已成为近年来核天体物理研究的前沿和热点。介绍了恒星内部重元素的核合图像,s过程和r过程核合成的概念及其核合成场所。着重介绍了近年来有关贫金属星中子俘获元素丰度的观测结果,综述了近年来贫金属星子俘获元素分布的理论研究进展情况和中子俘获元素的星系化学演化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7.
锂在温度达到T>2.5×106 K时即参与7Li(p,α)4He反应燃烧,经典恒星理论推测,当恒星演化到红巨星阶段时,由于向内非常延伸的对流包层的存在,锂的丰度A(Li)=12+ lg[n(Li)/n(H)]应为A(Li)<0.5.但是,陆续有处于不同光谱型、不同演化阶段的富锂巨星被发现,其中一些巨星的锂丰度甚至远超出宇宙大爆炸的原初锂丰度,给经典恒星演化模型带来了难题.回顾了从恒星主序到巨星支的锂丰度观测研究历史,并详细介绍了我们对银河系矮星系中富锂巨星的最新发现,总结了所有富锂巨星的观测证据,以及为解决此难题所提出的理论解释.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银河系中各种化学元素丰度随金属丰度的变化规律。结合恒星核合成理论,可以了解银河系的形成和演化过程。另外,某些化学元素丰度存在的弥散可能是恒星形成时银河系环境的不均匀性造成的。  相似文献   

9.
锂是少数几种在大中生成的元素之一,研究锂丰度对于探讨各种元素核合成理论以及星系的早期化学演化规律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阐述了有关恒星(类太阳星,晕族恒星和主序前得)及星团锂丰度的新近观测结果。介绍了在锂的核合成理论研究方面非局部热动平衡效应的影响及锂在恒星演化中的衰竭机制等理论的研究进展和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本文用均匀的化学演化模型讨论了银河系中氘和氦3的丰度演化.发现当采用大质量恒星占比例较低的初始质量函数,并考虑到气体内落的影响,原初氘丰度y2p~(2-3)×10-5,将能与太阳系附近的实测相洽.这结果大体与类星体吸收云中氘丰度实测的低值相一致,而吸收云中测得的氘丰度的高值却与星系化学演化模型不一致.此外讨论了这结果可能给大爆炸核合成理论的检验带来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金属丰度是表征星系特征的重要参量,对于理解星系的形成与演化具有重要意义.随着观测设备的不断完善与发展,已经获得越来越多的星系(包括近邻星系、中等红移及高红移星系)金属丰度的观测资料。在光致电离模型方面也取得了很大进展.这些对于理解星系中金属及恒星成分的累积历史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有多种方法可以用来估计星系的金属丰度(主要是星际介质中气相的O丰度),介绍和评述了估计星系的O丰度的多种方法,包括电子温度的方法、R23方法以及其他一些“强线”比值的方法,并给出了相应的解析公式,同时介绍了电离星云的物理本质及由光致电高模型估计星系金属丰度的方法.还给出了估计星系的C和N元素丰度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银盘的径向金融丰度梯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详细综棕了银盘(包括HII区,早B型星,行星状星云和疏散星团)径向元素丰度梯度的观测结果,分析了丰度梯度的空间和时间变化的情况,指出根据目前的观测结果,还很难确定在银盘的演化历史中径向元素丰度梯度是逐渐变平缓还是逐渐变陡,比较了目前各种化学演化模型对径向丰度梯度演化的预测结果,初步探讨了丰度梯度可能的产生机制及影响其演化的各种重要物理过程。  相似文献   

13.
基于大量贫金属星元素丰度的观测资料,以太阳系重元素丰度分布为标准,选取Sr、Ba、Eu分别作为贫金属星弱s-过程、主要s-过程、r-过程3种核合成的典型元素,采用参数化方法,分析了不同核合成过程对贫金属星重元素丰度的贡献比例.研究表明:金属丰度越高,弱s-过程、主要s-过程对较轻的中子俘获元素丰度的贡献就越大,较重的中子俘获元素主要由r-过程和主要s-过程产生;金属丰度较低,重中子俘获元素丰度主要由r-过程产生,星系早期弱s-过程对元素丰度几乎没有贡献.  相似文献   

14.
金属丰度与星系光度是星系的重要特征参量,研究它们之间的关系有助于理解星系中恒星质量与金属成分的累积过程。评述了星系的光度-金属丰度关系的最新研究进展,包括对近邻星系、中等红移星系(0.42)的研究结果.由于观测样本跨越较宽的宇宙学时标,可以由此来探讨这一关系的演化过程,从而帮助理解星系演化的整体图景。  相似文献   

15.
阐明了标准大爆炸核事成(SBBN)模型的理论和观测状况,着重讨论了1994年的最新进展:已有3位有效数字的^4He丰度初值Y4p与由银河系观测推得的D+^3He丰度原初值Y23p间出现预报的可能性,使SBBN模型面临考验;高红移吸收云中氚丰度测量的有关结果与原有Y23p显著矛盾,而与Y4p偏小的趋向相合,可能对银河系化学演化模型提出质疑,因此,河HII区中氦丰度和高红移吸收云中氚丰度的进一步测量以  相似文献   

16.
锂(Li)元素最初诞生于大爆炸核合成,是最重要的轻元素之一.但锂元素丰度在很多类天体中均表现出观测与理论不符的现象,这一问题困扰了天体物理学家数十年.富锂巨星就是这样的一类天体,它们大气中的Li丰度超过了标准恒星演化模型的理论值.虽然富锂巨星早在约四十年前就被发现,但其起源依然是未解之谜.随着以郭守敬望远镜(LAMOST)巡天等为代表的大型光谱巡天项目的开展、以开普勒(Kepler)卫星为代表的星震学观测数据的产出以及数据驱动类方法和技术的飞速发展,针对富锂巨星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突破.在此将回顾富锂巨星近四十年来的研究进展,并总结对于富锂巨星最新的认知.  相似文献   

17.
晚型星系金属丰度与自转速度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星系物质化学组成的研究不仅对于理解有关星系形成和演化的各种物理过程具有重要意义,而且还可以对星系形成和演化的各种理论模型提供重要的约束。随着观测技术及理论工作水平的不断提高,利用星系的大量观测资料来系统地研究星系化学组成与星系宏观性质之间的关系将成为可能。星系金属丰度与光度之间的强相关性以及晚型星系金属丰度与自转速度的关系即是其中最有意义的内容之一。全面回顾了星系金属丰度与星系宏观观测性质间关系的研究历史,重点评述了晚型星系金属丰度与自转速度关系的最新研究进展,详细讨论了目前对此类关系的物理解释及其对星系形成和演化模型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星风吸积引起的钡星重元素超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首先指出目前星风吸积模型中理论上的不自洽,考虑到δγ≠0,重新推导轨道参量变化方程,消去了理论上的不自洽。提出一个新模型:首镒将星风吸积同内禀AGB星核合成模型结合起来计算钡星的重元素超丰度并将计算结果与观测值进行了比较。各参量按标准情况取值时,计算结果不太理想。  相似文献   

19.
熊大闰  邓李才 《天文学报》2005,46(3):258-272
重新审查了昴星团成员星的活动性和在同一颜色处Li丰度的弥散.发现大多数的研究者低估了昴星团恒星的活动性.重新研究了恒星的活动性(包括黑子活动)和星团中恒星的不均匀红化效应对Li丰度弥散的影响.得到的主要结论是:没有坚实的证据说明观测到的Li丰度弥散是代表具相同有效温度星团成员大气Li丰度存在真实的差异.相反,假若不是全部,其大部的视Li丰度弥散是活动星的大气效应所致.Li丰度一恒星自转关联很可能只是Li丰度-恒星活动性关联的一种反映。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化学元素起源问题的研究现状作了综合性的评述。一部分是元素的恒星合成理论,包括元素通过核聚变、轻核俘获反应及中子俘获而产生的机制,以及用星系演化讨论元素丰度的有关问题。另一部分是轻元素的宇宙学合成理论,包括早期宇宙中轻核形成机制,丰度的计算结果,原始丰度的观测确定,有关的争议以及支持宇宙学核合成理论的论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