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9 毫秒
1.
通过桂东南混合岩区破碎带蚀变岩型金银矿典型矿床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认为该区破碎带蚀变岩金银矿床为混合岩化复合热液矿床。  相似文献   

2.
桂东南破碎带蚀变岩型金银矿床成矿规律和找矿标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桂东南混合岩区破碎带蚀变岩型金银矿床在混合岩田高、低级变质带过渡部位成矿,与燕山期混合花岗岩关系密切,赋矿空间为NE-NNE向构造断裂破碎带,常含方铅矿、闪锌矿、黄铁矿等金属硫化物.宽大的蚀变破碎带和黄铁绢英岩化蚀变是找矿的直接标志.  相似文献   

3.
锡钨矿体产于志本山岩体外接触带、上寒武统核桃坪组下段砂板岩层间破碎带的蚀变闪长—辉长岩脉带中,少数矿体产于岩体内接触带上.矿床成因属于与混合岩化后期派生岩浆有关的高—中温热液矿床.  相似文献   

4.
甘肃桦树沟蚀变岩型铜矿床的地质特征及成矿作用讨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桦树沟蚀主岩型铜矿床属一种破碎带蚀变岩型铜矿床,区域上具有明显的屋控性,但在矿田和矿区范围,矿体明显受构造破碎蚀变带控制,作者通过对矿床地质特征、矿源层及成矿年龄的分析认为:桦树沟蚀变岩型铜矿床的形成经历了两个阶段的形成过程,第一阶段为中元古代裂谷期铜的预富集作用,表现为含铜条带状铁建造的形成,第二阶段为加里东造山期,条带状铁建造中的铜活化迁移到构造破碎蚀变带进一步富集,形成铜矿床。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在著名的河把燕山金矿带西段发现了钾化蚀变岩型金矿床。矿床产于混合源变质-交代型的(石英)二长岩体内微斜长石交代岩的破碎带中,以及岩体附迁的变质岩内,为-新的矿床类型,它是该区深大断裂带自大古代至燕山期反复多次活动对金的活化、迁移和富集的产物,特别是海西期沿构造带的局部性混合岩化作用、期后热液沿各级构造裂隙的交代作用,促进金的富集,局部形成混合岩化中温热液矿床。本文介绍了矿床产出的大地构造条件,矿床地质特征和对成因的认识,最后指出了进一步寻找金矿的方向。  相似文献   

6.
河南省洛宁县三官庙金矿床构造控矿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全树 《西北地质》2011,44(2):110-116
三官庙金矿位于太华群与熊耳群接触带附近的似斑状花岗岩体南侧,矿床明显受断裂构造控制。矿区内拆离断裂带和层间滑脱断裂蚀变带发育,含金蚀变破碎带中的构造岩石为含矿主岩。矿体形态以较稳定的似层状为主,金矿物为银金矿等;金的载体矿物为黄铁矿、石英和方铅矿。围岩蚀变为硅化、黄铁矿化、方铅矿化、绿泥石化和绢云母化等,矿化类型属蚀变岩型金矿。在多期次强烈构造-岩浆活动、区域变质和混合岩化作用过程中,Au元素得以沿层间滑脱断裂蚀变带富集成矿。  相似文献   

7.
外围找矿、深部找矿及隐伏矿床预测是当今地质勘探工作的重点之一。构造蚀变岩型矿床,本质上属于热液矿床。地质特征表现为发育明显的蚀变分带,其主矿带严格受区域性断裂带构造控制,矿化体多呈破碎蚀变带形式出现。此类型矿床成矿潜力大,复杂种类多。许多大型多金属、贵金属矿床皆为此类型。对构造蚀变岩型矿床外围、深部以及控矿断裂的成矿潜力预测和评  相似文献   

8.
破碎带石英脉蚀变岩型金矿是我国最主要的岩金矿床类型。这类矿床具有相同的地质特征:矿床分布于太古一元古界变质岩中,矿带受区域构造控制,矿体受区域派生断裂制约,与燕山期岩体有关。  相似文献   

9.
新疆野马泉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徐国端 《矿产与地质》2004,18(5):432-435
野马泉金矿产于志留系库布苏群浅海一次深海相含火山碎屑的泥砂质沉积建造中,含矿围岩为破碎蚀变的闪长玢岩脉,矿带长约20km,矿体沿走向呈透镜状或脉状,断续分布,矿化受构造及岩体联合控制。主成矿期发生于脉岩形成后的构造破碎及岩石蚀变阶段,矿床为构造蚀变岩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10.
甘肃枣子沟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枣子沟金矿为近年发现的大型金矿。矿床产于秦岭造山带三叠系浅变质细碎屑岩中,为一受岩脉、断裂、蚀变带控制的构造蚀变岩型金矿床,矿体严格受断裂破碎带控制。矿床地质和地球化学研究表明,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岩浆期后中—低温热液。岩浆活动为成矿提供热动力和物质来源。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栖霞金矿床宏观地质、蚀变岩带的岩石学、物质组分带入带出平衡计算及蚀变岩带稀土元素和痕量元素特征的研究,明确了栖霞金矿床两期蚀变岩带的地质,岩石化学特征及地球化学特征,指出栖霞金矿床为中生代侧分泌矿床,并提出了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12.
崔小军 《地质与勘探》2014,50(4):789-794
坦桑尼亚维多利亚湖绿岩带是世界上非常有名的金成矿区,目前已发现数个世界级的金矿床。本文分析了该地区典型金矿床成矿地质特征,认为维多利亚湖东部绿岩带金矿床类型为构造蚀变岩型,矿体赋存在受EW向、NW向和NE向三组剪切破碎带控制的构造蚀变岩中,矿石类型主要为黄铁绢英蚀变岩和含金石英脉,与成矿有关的蚀变主要为硅化、绢云母化和黄铁矿化。同时,将这些矿床与中国胶东绿岩带的“焦家式”金矿床进行了对比,探讨了成矿模型研究所面临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三山岛金矿主矿体以破碎蚀变岩型矿化为特征,近年发现有含金石英大脉。含金石英大脉的地质特征与玲珑式金矿含金石英脉类似,但与处于同一矿床的破碎蚀变岩型矿化有一定差异。含金石英大脉以充填为特征,而破碎蚀变岩型矿化以交代为特征。  相似文献   

14.
鲍振襄  陈放 《黄金地质》1997,3(2):37-41
跑马坪金矿为近年来在岩坝桥岩体外接触带新发现的破碎带蚀变岩型金矿中具代表意义的矿床。这一发现不仅为湘西钨锑金成矿带提供了新的金矿找矿类型和找矿方向,而且也为探讨该矿带的成矿期从宏观上提供了证据。  相似文献   

15.
宝盖沟锡矿—黑英岩钠长岩型高温热液矿床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宝盖沟锡矿分布在复式岩体内,脉状矿体受北西向蚀变破碎带控制,矿化蚀为具明显的分带性,主要矿石类有黑英岩型和纳长岩型,矿床成因属燕山早期晚阶段与钾长花岗岩有关的高温热液矿床。  相似文献   

16.
抱板金矿带金矿床地质特征和成矿规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矿带中的金矿床以破碎带蚀变岩型金矿为主,金矿化与蚀变作用、燕山期岩脉、NE向戈枕断裂及环形构造关系密切.矿带具有多缀控矿构造,矿床分布具有等距性.  相似文献   

17.
卡特巴阿苏金铜矿床是新疆西天山近年来发现的特大型金铜矿床之一。本文对卡特巴阿苏金铜矿床矿体产出特征、矿石矿物组成及结构构造、围岩蚀变、成矿作用期次等进行了研究,对矿床的控矿因素进行了分析。通过对矿床野外地质特征研究,结合岩矿分析结果表明,矿体主要产于二长花岗岩中,受破碎带节理构造系统及岩体与大理岩地层接触带控制。节理系统中矿体为脉带状,矿石主要为细脉状、细脉浸染状、团斑状构造,蚀变以钾化、硅化、绢云母化、绿泥石化为主。岩体与大理岩地层接触带的矿体呈透镜状、似层状、巢状、串珠状,矿石主要为致密块状构造、脉状构造,蚀变以钙铝榴石化、透辉石化、透闪石-阳起石化、绿帘石化为主。矿区具有两期成矿作用,分别与二长花岗岩和闪长质岩脉有关,在空间上具有一定程度的叠加。矿床受地层、构造、岩浆作用的多重控制,为矽卡岩型-破碎带蚀变岩型矿床,研究成果为区域找矿提供了方向。  相似文献   

18.
河南洛宁房圪垃湾铅矿区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喜  高帅  柳阳阳  曹铮 《地质与资源》2012,21(5):453-456
房圪垃湾铅矿床产于太古宇太华群由角闪斜长片麻岩、黑云斜长片麻岩等组成的一套中深程度的区域变质岩中.区内主要有F9-Ⅰ、F9-Ⅱ、F9-Ⅲ、F10-Ⅰ、F10-Ⅱ、F11-Ⅰ、Ⅰ号等7个矿体,均赋存于断裂破碎蚀变带内,并严格受其控制.矿体的形态、产状与含矿断裂带基本一致,矿体多呈薄脉状、透镜状或似层状,沿走向及倾向均具舒缓波状特征,膨缩及分支复合现象明显.通过研究地质特征,认为矿床类型为破碎带蚀变岩型矿床,属中低温热液成因,成矿作用为区域变质-混合岩化-岩脉侵入-中低温热液交代充填.  相似文献   

19.
<正>玲珑金矿田发育玲珑-焦家式金矿——陆内岩浆期后热液蚀变剪切带硫化物石英脉-黄铁绢英岩蚀变破碎岩型金矿(吕古贤,1993;1997)。该类矿床受断裂破碎带影响,成矿地质体是黄铁绢英岩质蚀变岩带。本文通过实测填制"胶东玲珑金矿田构造蚀变岩相分布图(1∶10000)",把矿田玲珑-焦家式金矿中生代岩浆期后热液破碎带蚀变成矿的事件用地质图的形式加以表达,并首次展示了玲珑矿田断裂蚀变岩的分布形态及其成矿规律(申玉科,2003;路彦明,1999)。大比例尺构造蚀变岩相填图对研  相似文献   

20.
本文总结了桂东南混合岩区中破碎带金矿床的地质特征,其成矿条件和地质特征与我国著名的胶东半岛成矿区相似,为混合岩中低温热液矿床——破碎带蚀变岩型金矿床。但其基底地层和混合岩形成时代较晚,为寒武纪和下古生代。Au/Ag的比值很小。金属矿物组合为黄铁矿、方铅矿、闪锌矿、毒砂、自然银、银的硫化物或硫盐、自然金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