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不同国家或地区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采用的是不同的坐标系,因此存在着国家坐标和地方坐标之间的坐标转换。为了综合利用测绘成果,工程坐标与国家坐标进行相互转换是必要的。基于高斯平面的工程坐标与国家坐标转换模型,广泛采用相似变换。通过选择不同的相似变换参数,提出无需列误差方程和法方程即能得到转换参数最小二乘解的重心化模型,并推导出...  相似文献   

2.
在现有成果向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转换工作中,各省市都做了很多理论研究和实际转换工作。本文阐述了现有成果向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转换的方法,对不同数据、不同方法转换过程中常见的问题进行汇总、整理,并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对成果的影响,为今后现有成果向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转换工作提供参考和建议,以确保成果转换的质量。  相似文献   

3.
确定全国1980西安坐标系向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转换改正量是实现1980西安坐标系测绘成果向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转换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本文在对全国已有大地控制点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大量试算与研究,在国内首次提出了利用全国高精度高分辨率格网改正量实现1980西安坐标系测绘成果向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转换的理念与改正量计算方法 -移动转换法,同时利用全国127 210个高精度的控制点成果,在椭球面上建立了控制点上误差很小、能满足大比例尺地形图转换精度要求的全国高精度高分辨率格网1980西安坐标系测绘成果向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转换改正量模型,该模型现已应用于全国多个省、市不同比例尺基础地理信息数据转换实际生产中。  相似文献   

4.
确定全国1980西安坐标系向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转换改正量是实现1980西安坐标系测绘成果向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转换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本文在对全国已有大地控制点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大量试算与研究,在国内首次提出了利用全国高精度高分辨率格网改正量实现1980西安坐标系测绘成果向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转换的理念与改正量计算方法 -移动转换法,同时利用全国127 210个高精度的控制点成果,在椭球面上建立了控制点上误差很小、能满足大比例尺地形图转换精度要求的全国高精度高分辨率格网1980西安坐标系测绘成果向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转换改正量模型,该模型现已应用于全国多个省、市不同比例尺基础地理信息数据转换实际生产中。  相似文献   

5.
正由国家测绘产品质量检验测试中心承担的国土资源空间数据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转换软件测评工作于2018年1月31日公示测量结果,26款软件通过测评。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转换软件测评工作是由国家测绘产品质量检验测试中心根据《国土资源部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关于加快使用2000国  相似文献   

6.
伴随着坐标转换问题成为诸多项目研究热点,在进行不同国家坐标系以及国家坐标系与地方独立坐标系之间的坐标转换时问题层出不穷。通过坐标转换,实现了不同坐标系下数据与数据之间转换精度研究及影像与数据叠合精度分析。本文就WGS-84与西安80坐标转换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本文根据国家及省的相关工作要求及技术规范,结合地方城市特点,提出了东莞市坐标到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简称CGCS2000)转换的思路和技术路线,介绍了转换参数模型的建立与校验方法,通过转换模型软件开发,完成全市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的转换工作。  相似文献   

8.
目前,我国测绘行业的大部分测绘数据都是基于1954年北京坐标系或1980西安坐标系,随着技术的进步,上述两个局部大地坐标系,已经不能适应科学技术特别是空间技术发展。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是中国新一代大地坐标系,21世纪初已在中国正式实施。如何将已有数据转换到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为落实《关于加快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推广使用的通知》的相关要求,本文通过对现有测绘数据的分析,提出了基于AutoCAD进行测绘数据坐标转换的方法,有效地将测绘数据转换到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  相似文献   

9.
建立完成相对独立坐标系统之后,一方面需要与国家坐标系相联系,以便独立坐标系成果更好地延续和利用;另一方面有利于独立坐标系成果的继承和更新。建立相对独立坐标系与国家坐标系之间联系的过程实质上是不同坐标基准转换的过程,需要依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转换模型,建立合理的转换关系,通过多种方案的计算和对比,以转换精度来评价转换效果。已知的建立两者之间联系的方法有很多种,本文结合实例对比各方法的优劣与适用条件。  相似文献   

10.
坐标系的转换问题是测绘行业永远都不能绕开的话题,不论是54坐标系向80坐标系转换,还是80坐标系向CGCS2000系的转换以及独立坐标系向CGCS2000坐标系的转换问题,最终都涉及转换方法和转换控制点(对点)选用问题;转换方法及控制点选用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到转换精度及工作量。现就某地市独立坐标系向CGCS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的转换方法及转换控制点选用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1.
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与重庆地方坐标系转换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坐标系之间相互转换的基本原理;根据重庆市地方坐标系调查情况,选择部分地区进行了试验,以探索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与重庆地方坐标系统间转换的基本方法 ;提出了在重庆实现2000国家坐标系与地方坐标系转换的技术路线,为推行2000国家坐标系的实际使用做好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2.
GPS观测成果是WGS-84中的地心空间直接坐标,现实测绘中,我们通常需要的是国家平面坐标。如何有效地转换该坐标成果,一直是工作中的难题。在介绍几种常用坐标系统的基础上,简单分析了坐标转换的基本原理,结合转换模型取得的精度,得出了一些有益的结论。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2000国家坐标系与WGS-84坐标系的椭球参数及定向参数,通过实验证实了在ArcGIS中采用WGS-84坐标系的大地坐标代替2000国家坐标系的大地坐标的可行性.本文在自编写的程序中,使用不同大地坐标转换的布尔莎公式计算出了1980西安坐标系与2000国家坐标系的7个转换参数,并将该参数输入到AreGIS的坐标转换参数文件中,从而实现矢量数据与栅格数据从1980西安坐标系到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的转换.通过对转换结果进行精度分析,认为可选用控制测区范围的3~5个转换公共点,使用本文所述方法与流程可以满足1∶1 000或更大比例尺图件的坐标系统转换.  相似文献   

14.
2000中国大地坐标系(CGCS2000)是我国新启用的地心坐标系,但我国目前用以测图及工程规划、设计以及其他用途的地图坐标系一般又都是基于北京54坐标系或1980西安坐标系。如何将这些坐标系转换到2000国家坐标系是当前必须解决的问题。本文就西安80坐标系到2000国家坐标系之间的转换的基础理论和方法进行了研究,给出了基于ArcGIS环境下将1980西安坐标系转换到2000中国大地坐标系的有效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5.
按两种思路实现ITRF框架与CGCS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的转换:一是同时考虑历元和框架差异求解参数进行转换;二是转换过程分两步进行,先将ITIF框架基于当前历元的定位结果转换至2000.0历元,然后在历元相同的情况下,实现ITRF框架和CGCS2000的转换。基于VB.NET语言实现转换结果表明:方法二先根据若干基准点的位置与速度信息采用加权平均法内插转换点的速度实现历元间的转换,统一历元后再采用七参数法实现框架间的转换,能满足转换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16.
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启用后,城市原有的测绘成果需完成向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的转换。针对DGN格式的图形文件开发了一套转换软件;采用格网改正法,结合武汉市系列比例尺DGN图形数据转换试验,分析比较了3种格网改正数方法的转换精度;总结了各种比例尺适宜的转换方法,对各地参心坐标系成果向CGCS2000的坐标系统转换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7.
Arc GIS提供了静态转换、动态转换和即时转换3种坐标转换方法。基于我国1954北京坐标系、1980西安坐标系和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选定等级较高、分布均匀的坐标成果点,利用静态转换、动态转换和即时转换进行坐标转换方法精度分析。  相似文献   

18.
研究数字线化图(digital line graphic,DLG)坐标转换,是加快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推广使用的一项重要工作.本文在讨论坐标转换方法的基础上,针对不同转换模型分析了ArcGIS坐标转换的适用性与精度.结果表明,利用Arc-GIS软件能够实现数字线划图的坐标转换工作.  相似文献   

19.
在自然资源矢量数据向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转换过程中,利用Python调用Arcpy站点包中的工具,实现了对转换成果质量检查的批处理。该程序具有使用方便、检查效率高的特点,在广东省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转换项目质量检查中得到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20.
随着国家新标准《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图式》(GB/T 20257-2007)的颁布,目前全国各相关单位都在围绕新旧图式之间的转换展开工作。本文针对这一情况,结合在实际工作中的经验,提出了一套完整的图式符号转换解决方案,从五个方面的研究来解决转换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减少了在图式符号转换过程中人工处理的工作量,切实提高了转换的工作效率,为各相关城市勘测单位解决在图式符号转换过程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有效的参考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