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下构筑物的发展使深基坑作业也随之俱增,在内蒙庆华青海煤化工业园汽车卸车槽基坑降水中,采用环状管井降水技术对该基坑进行地下降水,工程实施后降水效果明显,基坑开挖后土体固结良好,达到设计要求。该项技术的实施,为在高海拔地区地下水埋藏浅、基坑相对较深且水量相对丰富的软土地区构筑物基坑降水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相似文献   

2.
微山湖二线船闸基坑涌水量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微山湖二线船闸基坑降水计算为例,把地表水发育地区、含水层和隔水层互层交错的水文地质条件,近似为无限均质含水层。基坑降水时基坑降水与均质含水层、设定降深、长期稳定开采时地下水资源计算雷同,理想大井法适用于基坑涌水量估算。  相似文献   

3.
随着城市的建设及交通的高速发展,出现了大量的基坑工程,存在着基坑降水问题亟需解决。文章分析了乌鲁木齐轨道交通2号线其中一路段的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条件,根据计算提出了降水方案,并采用数值法对降水方案进行预测,认为该方案具有可行性,可作为地铁2号线设计与施工的水文地质方面依据。  相似文献   

4.
基坑降水是岩土工程中经常遇到的施工问题。本文展示了一个降水工程实例,从中引伸出本工程尚未遇到而在其他项目中可能会出现并应及时解决的一些技术问题,引起同行的关注与重视。  相似文献   

5.
毫米波雷达适合降水云的水凝粒子的观测,设备轻便且空间分辨率和角度分辨率较高,可用于机载或星载等对有效载荷要求苛刻且关注云雨探测的应用,因而毫米波雷达在气象科学研究中备受关注。在成都地区进行了Ka波段雷达弱降水累积雨量的观测,采用了HTI(高度时间显示)观测模式,分析了雷达测量降水的方法,联合雨量计对比了Z-R关系与衰减法计算累计降水量的效果,并通过测量误差拟合调整经验参数,减小了估测误差。  相似文献   

6.
利用1993年青藏高原上13个站的资料分析了高原上夏季风期间降水的分布和变化特征。发现1993年夏季高原降水的变化与常年明显不同:雨季持续时间达4月之久,且高原上大部分地区降水多于常年,雅鲁藏布江中上游流域夜雨率达90%以上。另外,还进一步分析了高原降水中断和活跃的周期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7.
以中国气象局提供的地面观测站点逐小时降水数据为基准数据,综合评估了目前国际上主流的高分辨率多卫星遥感降水在2015年强台风灿鸿所带来的极端降水事件中的表现。结果表明:1所有的卫星遥感降水产品在此次极端降水事件中对实际降水都存在着低估,其中IMERG系列下经过校正的Final产品IMERG-Final-Calibrated表现得最好;2IMERG-Late-Calibrated在实时产品中表现最好,一定程度上可以满足极端降水事件监测对实时性的要求;3总的来说,在此次极端降水事件中,不管是滞时类产品还是实时类产品,IMERG系列卫星降水的表现均要好于TMPA系列下卫星降水的表现。  相似文献   

8.
在回转椭球状降水粒子的假设下求出了降水粒子的散射截面,并且考虑了粒子轴线铅垂和随机取向两种重要的典型情况;推导了双极化雷达的回波方程以及降雨量公式。该方程除包含降水粒子的信息外,关于雷达与降水粒子间的几何关系都以雷达天线仰角及雷达与降水粒子间的距离表示,同时还考虑了地球的球面效应和大气折射效应。由于采用了并矢方法,使推导简捷明了  相似文献   

9.
帷幕结合基坑内降水的方案是深基坑工程中地下水控制的主要趋势,由于基坑渗流场的复杂性和尺度效应,业内尚无成熟且精确的解析计算方法。在分析悬挂式帷幕基坑与闸坝渗流场特点异同的基础上,对闸坝改进阻力系数法进行修正,提出了承压水条件下悬挂式帷幕基坑渗流段的分段方式,推导了新的考虑基坑特殊段"水平汇流段"的等效阻力系数计算公式,并将之拓展至含水层各向异性条件下,实现了悬挂式帷幕基坑涌水量和坑外水位降深的定量计算;最后,结合典型基坑案例,通过数值模拟验证了该方法的精确性。研究表明:经过合理分段、等效和修正处理后,改进阻力系数法在悬挂式帷幕基坑承压水渗流计算中,与数值法计算结果的相对误差能控制在5%以内,精度较高,且具有分段灵活、计算简单的优点,能适用于不同场地条件下基坑降水设计的计算。   相似文献   

10.
为了揭示不同年代际背景下1963年和1996年华北盛夏降水的不同特点及其成因,利用ECWMF逐月再分析资料和中国160站逐月降水等资料,采用合成分析、统计t检验等方法,重点从大气环流和大尺度降水条件方面对比分析1963年和1996年华北盛夏降水产生原因的不同。主要结论如下:1963年华北盛夏降水要多于1996年华北盛夏降水;1963年华北盛夏降水为季风降水,而1996年华北盛夏降水为系统降水;影响1963年华北盛夏降水的中国东部地区500hPa位势高度场的距平分布为"北高南低"型,而影响1996年华北盛夏降水的中国东部500hPa位势高度场的距平分布为"西高东低"型。  相似文献   

11.
遥感降水产品在中国不同气候区的适用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遥感降水产品相对于气象站观测数据能够更好地反映降水的空间分布特征,对其进行不同气候区上的差异性评价对数据产品选择和遥感降水反演算法改进均有重大意义。本文选择中国典型气候区(干旱区、过渡区、湿润区和青藏高原地区),以649个经偏差矫正后的气象站降水数据为标准,评估了5种国际常用的遥感降水产品 (CHIRPS v2.0, CMORPH v1.0, MSWEP v2.0, PERSIANN-CDR, TRMM 3B42v7) 在中国典型气候区的适用性。研究发现,各产品的性能存在空间差异性。MSWEP在各气候区的相关系数(CC),Kling-Gupta efficiency(KGE),均方根误差(RMSE)等基本统计性能指标均优于其他4种产品。相对偏差(BIAS)方面,在干旱区、湿润区、青藏高原、过渡区表现较优越的产品分别为MSWEP、CHIRPS、PERSIANN、TRMM。在评估遥感降水产品对降水事件发生概率的估算能力方面,选择了误报率(FAR,降水事件预报错误的比例)、命中率(POD,降水事件预报正确的比例)、关键成功指数(CSI,降水事件正确预报综合性能)、精度指数(ACC,等级预报综合性能)和降水等级概率分布(PDF)5个指标作为评估依据,结果表明,就POD,CSI和ACC而言,在各气候区MSWEP表现明显优于其他产品;对于FAR,TRMM和CMORPH产品在湿润区表现优越,其余气候区仍以MSWEP表现较为优越;就PDF而言,PERSIANN和MSWEP产品对1~20 mm的日降水量的估算偏高,特别是MSWEP在青藏高原和湿润区对小雨的估算频率明显偏高, MSWEP有待在该区提高频率预报的能力。综合而言,多源数据融合的MSWEP在各气候区的基本统计性能和降水等级性能较好,可作为可靠的降水数据源用于中国水文气象研究,同时也表明多源数据融合产品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江淮梅雨期各类降水的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揭示江淮梅雨降水量的长期变化规律,利用1957~2008年中国740站逐日降水资料,使用线性倾向估计、小波分析等方法,在将日降水划分为小雨、中雨、大雨、暴雨和大暴雨5类降水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江淮梅雨期间上述5类降水的趋势变化特征,结论如下:暴雨频率、暴雨强度是决定江淮梅雨降水多寡的主要内在因子;小雨、中雨的频率及其对梅雨量的贡献率的趋势变化在1970年代中期发生了显著的年代际变化,即由1970年代中期前的显著上升趋势改变为其后的显著下降趋势;大雨及其以上等级降水的频率、贡献率的趋势变化特征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13.
为了认识川渝冬季降水与海温之间的关系,利用川渝地区44个站点降水资料和海表温度资料并借助EOF分解、小波分析和相关分析等方法,讨论了川渝冬季年际降水变化特征及其与前期海温异常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川渝冬季年际降水空间分布主要有3个类型,EOFl型为川渝冬季降水的一致偏多(偏少),EOF2型为川渝西南部、东部降水偏少(偏多),而川渝地区西北部、中部降水偏多(偏少);EOF3型为川渝西南部降水偏多(偏少),而东北部降水偏少(偏多);EOF1型和EOF2型降水与前期海温的相关明显小于EOF3型并较为分散,EOF3型降水与前期夏季、秋季海温在热带中、东太平洋和印度洋中、北部呈现非常显著的正相关,对应ENSO特征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14.
山区降水较集中,但降水测站多位于山谷或人口密集区,代表性差。遥感和再分析降水产品能提供时空分布连续的数据,不受地形条件限制。柴达木盆地中心属干旱荒漠区,水是制约该区开发的首要条件,其四周属高寒山区,降水相对较多,但降水监测十分薄弱。为获取该区相对精确的降水时空分布信息,本文评估了4套高分辨率降水产品(CMADS、TRMM、GPM和MSWEP)的适用性。首先基于地面站点数据评估它们在不同时空尺度上的精度,并分析它们在柴达木盆地的空间分布和年内分配特征。然后,以盆地东南隅的无测站山区香日德河流域为研究区,利用降水产品驱动SWAT模型来评估它们的分布式水文模拟适用性。结果表明:① MSWEP在年、月尺度上与站点降水的吻合程度最高(R ≥ 0.79,PBIAS = 0.5%),其次是GPM和TRMM,CMADS精度最低(R ≥ 0.64,PBIAS = 5.8%);② 从降水精度与站点高程的关系来看,降水产品在相对低海拔区容易高估站点降水,而在相对高海拔区常低估实际降水;③ 在香日德河流域,MSWEP(NSE = 0.64)在基准期(2009—2012年)的径流模拟表现明显好于其它降水产品(NSE = 0.36~0.59),变化期(2013—2016年)表现最好的是CMADS(NSE = 0.75,其余产品NSE = 0.53~0.68)。本研究可为缺资料干旱山区获取精确的降水时空信息和后续水资源的科学管理与规划提供重要支撑。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利用EOF展开,对我国西部树轮指数和降水场进行了讨论,分别计算了降水和树轮的第一、第二主成份的周期。结果表明我国西部树轮和降水在空间与时间上都有着较好的对应关系。在此基础上,通过稳健回归方法对树轮和降水的传输函数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6.
总结了台风结构和台风结构对台风降水的影响以及TRMM卫星资料的应用和基于TRMM资料的台风降水结构的研究进展。概括了台风暖心结构、螺旋结构和雨带不对称结构的表现以及台风结构变化对台风降水的强度和分布的影响,阐述了TRMM资料分析台风降水三维结构的研究成果,简要展望TRMM卫星资料研究台风降水和结构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为解阳江夏季降水的气候特征,进一步做好阳江气候降水预测,利用Motlet小波分析理论、Mann-Kendal检验和滑动t检验等方法对阳江单站57年(1953-2009年)6月到8月逐日降水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阳江夏季降水经历了3个阶段,由降水逐渐增加时期变化到相对干旱时期,再到现阶段降水年际变化大;主要的降水周期为7-8年,1963年是降水的突变点;小雨量级降水为主要降水类型,在1980年以来阳江夏季大雨和暴雨降水日数逐渐增多,而大雨和暴雨量级降水是降水量的主要构成。  相似文献   

18.
降水的时空变异分析是认识区域水资源形成与演变的重要方法。时空变异特征分析不仅可以系统地对降水的时间序列进行分析,而且能从空间上把握降水的分布格局。本文将河南省近51年雨季降水资料,结合数字高程模型(DEM),利用回归分析、空间自相关分析、空间插值模拟及交叉验证等,对河南省降水时空变异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河南省雨季降水整体来看呈增加趋势,近年来尤为明显;但9月份表现异常,呈下降趋势。(2)月降水量差异明显,最大降水量在7月份,平均达到178.3 mm;(3)在空间上降水呈现出明显的南多北少,东多西少的格局;有明显的集聚特点,在南部以罗山、潢川为中心形成降水丰沛聚集区,北部以辉县为中心形成降水稀少聚集区;林县、栾川和西峡表现为空间例外,明显高于相邻区域的降水量。  相似文献   

19.
为解阳江夏季降水的气候特征,进一步做好阳江气候降水预测,利用Motlet小波分析理论、Mann-Kendal检验和滑动t检验等方法对阳江单站57年(1953—2009年)6月到8月逐日降水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阳江夏季降水经历了3个阶段,由降水逐渐增加时期变化到相对干旱时期,再到现阶段降水年际变化大;主要的降水周期为7—8年,1963年是降水的突变点;小雨量级降水为主要降水类型,在1980年以来阳江夏季大雨和暴雨降水日数逐渐增多,而大雨和暴雨量级降水是降水量的主要构成。  相似文献   

20.
该文以济南明水泉域百脉泉群为例,运用SPSS软件,采用皮尔逊(pearson)相关系数法,分析了大气降水年际变化、年内变化对泉水流量及水位的影响。分析表明:前一年降水及前二年降水量与泉水流量呈强相关关系,当年降水对泉水流量影响相对较小,呈中等相关关系;当年降水与前一年降水与泉水水位为强相关关系,前二年降水影响略小,为中等相关关系;泉水月流量与前2、3个月降水有较强的相关性,泉水水位则与前2个月大气降水具有中等相关性。丰水年及平水年泉流量、水位高峰值在时间上较降水的高峰值推迟1~3个月,泉水水位最大日升幅一般滞后某一次大的降水过程之后1~2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