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地球学报》1985,7(1):54-54
<正> 二十七届国际地质大会于84年8月在苏联莫斯科举行,来自世界112个国家的5000多人(其中苏联2500多人)参加了这次大会,50人以上的代表团有苏联、美国、中国、捷克、法国、匈牙利、保加利亚、南斯拉夫、加拿大、意大利、英国等十一个国家。大会除安排22个分组讨论和九个专题报告会外,还安排了80条地质路线的旅行。与此同时,会议期间还举办了地质机械仪器展览和地质图件展览。  相似文献   

2.
张美良 《中国岩溶》2003,22(2):161-162
20 0 3年 5月 11- 18日 ,在法国南部地中海岸蒙彼利埃(Montpellier)市举行了第三届岩溶记录 -气候变化的国际研讨会。第一届国际研讨会 ,于 1996年在挪威卑尔根 (Bergen)市举行 ,李彬博士参加了这届研讨会。第二届国际研讨会 ,于2 0 0 0年在波兰克拉科夫 (Krakow)市召开。出席第三届会议的有法国、德国、美国、英国、中国、意大利、加拿大、波兰、以色列、新西兰等 2 5个国家 ,出席会议的专家和代表达 12 0余人 ,其中有国际著名学者 D.Ford,P.Williams,A.Baker,D.Genty,S.E.L auriten和 B.Onac等人。会议共提交论文摘要 10 0余篇 (其…  相似文献   

3.
《国际地质对比计划》第166项(IGCP№·166)《含煤岩系对比计划》由苏联P·P·季莫非耶夫负责,已组成了国际工作组,目前已有苏联、英国、西德、法国、美国、加拿大、捷克、波兰、匈牙利、南斯拉夫、罗马尼亚、保加利亚、澳大利亚、新西兰、泰国、日本、南朝鲜、荷兰、比利时、哥伦比亚等国家参加.他们先后于1978月11月(莫斯科)1979年5月(美国)、1980年6月(伦敦)、1981年6月和1983年9月(马德里)召开了五次国际工作组会议,制定了研究方案,确定了七个研究课题和研究计划:1.含煤岩系地层对比  相似文献   

4.
“地质勘探80”国际展览会于1980年11月26日—12月4日在莫斯科举行。参加展出的有保加利亚、匈牙利、波兰、捷克、西德、瑞典、比利时、美国、法国、英国、日本、荷兰、瑞士、挪威等18个国家。苏联没有参加展出。  相似文献   

5.
国外地质文献,均时有煤层中发现外来漂砾的记载,如苏联顿巴斯煤田卡利米乌斯基煤层,曾发现巨大花岗岩石块,英国兰开夏的煤层中也发现过石英岩砾石,其他如波兰、法国、德国、比利时、美国等地均有类似报道。砾石大小不一,如法国巨大的阿尼附近煤层,曾有120公斤左右的砾石发现。漂砾的来源说法也不尽一致,有由于冰川搬运或由于河流搬运作  相似文献   

6.
国际矿床地质学会 (SGA)和经济地质学家学会 (SEG)联合学术会议于 2 0 0 1年 8月 2 6— 2 9日在波兰的克拉科夫市举行。该会承办单位为克拉科夫矿冶大学 (UMM ,波文称AGH)。与会者来自美国、英国、爱尔兰、加拿大、澳大利亚、俄罗斯、德国、中国、法国、西班牙、捷克、乌克兰、阿根廷、南非、埃及等 5 0余个国家和地区 ,约 35 0人参加。中国赴会者有毛景文、宋学信、盛继福和彭渤等 4人 ,他们均做了学术演讲。会议的科学议程包括 :①大会报告 4个 ,即 ,2 1世纪的矿业 :艰难爬坡与适者生存 (A .H .Meldrum) ;金属矿床 :…  相似文献   

7.
由著名古生物学家、学部委员、我院杨遵仪教授领导的IGCP(国际地质对比计划)—203项目,即“东特提斯区二叠—三叠系界线及其过渡期地质事件”(1984——1987).先后在北京(1984)、莫斯科(1984)、美国俄亥俄州(1985)及意大利的布里西亚(1986)召开过工作会议和学术讨论会.它是国际地科联领导下的一个很活跃的项目.今年9月5日—20日又在我国召开了国际总结会议.参加这次会议的有美国、苏联、西班牙、意大利、荷兰,丹麦、波兰、新西兰、澳大利亚、印度、泰国的代表及国内十多个单位的代表.9月5日—7日在北京地质教育中心、武汉地质学院北京  相似文献   

8.
由中国勘探地球物理联合会(UCEG)和美国勘探地球物理学家协会(SEG)联合主办的勘探地球物理北京(89)国际讨论会和展览会于1989年 8月 22日-26日在新落成的北京图书馆隆重举行。来自美国、加拿大、联邦德国、英国、法国、意大利、荷兰、苏联、匈牙利、日本、新加坡、中国等17个国家和香港地区以及我国台湾省的代表近600人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9.
1981年12月8日到10日在法国蒙彼利埃举行了工作组会议。到会成员有:Affaton(贝宁);Bylund(瑞典);Cingolani(阿根廷);Elston(美国);Gorokhov(苏联);Hombrey(英国):Scmikhatov(苏联);Vidal(瑞典);Young(加拿大)、印度、中国和埃塞俄比亚等国未出席会议。会议由法国Chauvel;Clauer;Fabre和Sarfati等人组织。会后12月12日—14日在法国的布列塔尼和罗曼底进行了野外旅行。考察了上前寒武  相似文献   

10.
《第十届国际石炭纪地层和地质大会》于一九八三年九月十二日到十七日在西班牙马德里举行。会前、会后都组织了地质旅行。参加这次大会的有来自西班牙、葡萄牙、法国、英国、东德、西德、波兰、苏联、美国、澳大利亚、日本、中国等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其400多名代表。我院杨起教授和张爱云副教授出席了这次大会。  相似文献   

11.
<正> 国际盐史学会于1988年3月3日在法国巴黎成立。其成员有:中国、丹麦、德国、英国、法国、印度、意大利、日本、加拿大、克罗地亚、荷兰、奥地利、波兰、葡萄牙、瑞士、斯洛文尼亚、西班牙、捷克、匈牙利和美国等。盐史学会的理事会由下列人员组成:主席:Jean-Claude Hocquet 教授(法国)秘书长:Rudolf Palme 教授,博士(奥地利)司库:Peter Piasecki 博士(德国)副主席:Antoni Jodlowski 博士(波兰),Bernard Moinier(法国),Harald Witth(?)ft 博士,教授(德国)科学顾问:S.A.M.Adshead 教授(新西兰),郭正忠教授(中国),R(?)diger Just(德国),加茂诠教授(日本),Christian Lam Lamschus(德国),Carol D.Iitchfield 博士(美国),Paul E.Lovejoy (加拿大),Hans-  相似文献   

12.
国际古生代微植学会 ( CIMP)于 2 0 0 2年 9月在法国里尔科技大学召开大会 ,会议的主题是“第 3个千年的古生代孢粉学 :疑源类、几丁虫和小孢子研究的新方向”。会议由国际古生代微植学会和法国里尔科技大学 ( U STL)与法国国家科研中心( CNRS)所属的古生代古生物和古地理实验室主办 ,来自荷兰、法国、意大利、捷克、比利时、爱尔兰、英国、德国、立陶宛、保加利亚、波兰、瑞典、西班牙、俄国、罗马尼亚、葡萄牙、加拿大、美国、阿尔及利亚、摩洛哥、利比亚、沙特阿拉伯、伊朗、中国、阿曼、印度、阿根廷等 2 7个国家的近百名代表参加…  相似文献   

13.
秦葆瑚 《物探与化探》1984,8(3):190-192
美国勘探地球物理学家协会(SEG)第53届年会于1983年9月11日至15日在美国拉斯韦加斯市举行。一万一千余人参加了会议。除美国本国的地球物理学家外,还有加拿大、英国、法国、日本、苏联等二十余国的地球物理学家参加。我国由7人组成的代表团也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14.
国家煤资源综合数据库系统(National CoalResource General Data Base System 简称NCRGDBS)是全国煤田地质勘探信息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它是在电子计算机硬、软件的支持下储存以煤田地质勘探区为单元的煤资源综合信息系统,主要为资源评价和辅助领导宏观决策服务,也可为有关部门提供煤资源咨询。本文就国家煤资源综合数据库系统的建设提一些初步设想,谬误之处难免,望有识之士不吝赐教,以推动本工作的进行。 1 NCRGDBS概述 1.1 国内外煤资源数据库现状 煤资源数据库系统自60年代在美国开发以来发展十分迅速。现在,世界上工业较发达的重要产煤国,如美国、苏联、波兰、加拿大、澳大利亚、西德、  相似文献   

15.
吴顺宝 《地质论评》1980,26(4):356-356
1980年2月11—24日,国际地科联地层委员会与新西兰在新西兰首都惠灵顿维多利亚大学召开了第五次冈瓦纳讨论会(Fifth Gondwana Symposium)。我国以杨遵仪教授为团长的中国地质学家代表团共三人出席了会议,受到热烈欢迎和普遍注意。参加大会的还有新西兰、澳大利亚、美国、法国、印度、英国、苏联等18个国家,156位正式代表。  相似文献   

16.
参加沉积盆地的分类和构造地层演化学术讨论会的有来自中国、美国、苏联、法国、秘鲁、意大利、波兰以及印度等学者,基本包括世界各国有名望的地质学家以及在此领域中工作做得较多并享有一定的盛誉的学者.例如美国的Klemme、Picha,苏联的Xaйн和Бoгданов.值得提出的是这次构造地层盆地的分类不仅从理论上,更结合油气生成和运移聚集的概念进行分类,走向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道路.这方面比较突出的是我国的一篇著作、美国的两篇著作和苏联哈因的一篇著作.目前大多数的学者都在从沉积盆地的分类找寻一种经验规律以示明和油气生成、富集的一种内在联系和规律,并获得一些进展.  相似文献   

17.
国际地科联(IUGS)国际地质对比计划(IGCP)29项目前寒武系——寒武系界线工作组于1983年5月9日至13日在英国布里斯托尔大学布瓦尔(Burwalls)会议中心举行会议,会议由工作组主席J.W.考依博士主持。参加这次会议的有来自11个国家的36名地质学家:中国(3),苏联(3),美国(6),加拿大(1),法国(2),西德(2),丹麦(1),瑞典(3),西班牙(1),澳大利亚(1),英国(13),其中正式委员11人,通讯委员21人。中国国际地质对比计划全国委员会及中国地质学会派遣了界线工作组正  相似文献   

18.
朱敬民 《岩土力学》1989,10(2):88-89
第六属国际岩石力学大会于1987年8月31日—9月3日在加拿大蒙特利尔召开。这次大会是在国际岩石力学学会主持下,并在国际岩石力学学会加拿大国家小组、加拿大冶金采矿学院和加拿大岩土工程学会协助下召开的。出席这次会议的代表577人,来自中国、美国、苏联、日本、英国、法国、澳大利亚、南非、冰岛等34个国家和地区。参加会议的中国代表13人(台弯1人)。这次大会的召开正值国际岩石力学学会成立25周年,所以格外  相似文献   

19.
今年五月十二至十六日国际地质对比计划(I.G.C.P)第93项和澳大利亚地质学会在西澳首府佩斯召开第二届国际太古宙讨论会,澳大利亚、加拿大、南非、英国、美国、苏联、印度、丹麦、西德等13个国家的地质学家四百余人参加了讨论会,我国代表四人出席此次会议,会议讨论的内  相似文献   

20.
1988年10月15—23日,在日本松江市和南朝鲜汉城举行第五届东南亚及太平洋钨锡花岗岩国际讨论会,来自澳大利亚、加拿大、英国、法国、西德、日本、泰国、马来西亚、越南、苏联、美国、南朝鲜、阿根廷和中国(10人)的120名代表出席会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