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古太平洋构造体系控制了东亚大陆边缘的形成和演化,但关于古太平洋板块俯冲的开始时间以及精细过程仍存在争议。和龙市石人村位于吉林南部,地处华北板块北缘东段,是研究古太平洋演化的有利区域。本文对研究区内花岗闪长岩进行了锆石U-Pb年代学、全岩地球化学和Hf同位素研究。结果表明:锆石LA-ICP-MS U-Pb定年结果为(173±1) Ma,属中侏罗世;岩石具有高Mg#(65.23~65.92),异常高w(Sr)((1 657~2 467)×10-6),低w(Y)((7.50~7.98)×10-6)、w(HREE)的特征,非常类似于低硅埃达克岩,反映了其初始岩浆来源于板片熔融交代的地幔楔。该类型岩石的发现暗示在173 Ma左右区域存在非常热的俯冲作用,可能是斜向俯冲或洋脊俯冲所致,也意味着中侏罗世早期古太平洋板块向欧亚大陆的俯冲方向发生了偏转或俯冲方式发生了转变。然而,石人村花岗闪长岩又不同于典型的低硅埃达克岩,其w (SiO2)=61.13%~62.31%,明显大于埃达克岩的56%,在野外和镜下均观察到岩浆混合作用的痕迹,反映岩浆在侵位过程中经历了岩浆混合作用开放体系的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延边小西南岔大型富金铜床矿区产出的与成矿密切的角闪花岗闪长岩、黑云花岗闪长岩、黑云二长花岗岩(花岗杂岩)侵入体和闪长玢岩岩脉的地质、岩相学和元素地球化学研究,结合单颗粒锆石CL图象特征及精细测年结果,初步确定:它们的岩浆就位发生在晚中生代早白垩世末期(112 Ma~102 Ma),适值伊泽奈崎板块向古亚洲板块俯冲的大陆边缘环境;金铜矿化发生在角闪花岗闪长岩(111.7 Ma±2.8 Ma)、黑云花岗闪长岩(106.7 Ma±1.6 Ma)、黑云二长花岗岩(104.6 Ma±2.5 Ma)与闪长玢岩(102.1Ma±2.2 Ma)的就位之间;花岗杂岩是先存的岩石圈地幔受到俯冲大洋板片提供流体的交代,形成的次生岩石圈地幔,次生岩石圈地幔的部分熔融产生的埃达克质岩浆在MOSH面附近与下地壳重熔产生的钾质熔体混合,混合后的岩浆经以斜长石为主的矿物相分离结晶作用先后上侵就住形成;而闪长玢岩岩脉则是埃达克质岩浆直接上侵就位形成;矿质主要来自俯冲大洋板块,埃达克岩浆和地壳重熔岩浆的形成以及两者的混合作用、混合岩浆的结晶分离作用是导致成矿物质活化、迁移、富集的根源.  相似文献   

3.
冀东地区位于华北板块北缘燕山造山带东部,矿产资源丰富,是中国金矿的主要产地之一,尤其是热液型金矿。峪耳崖金矿床是冀东众多热液型金矿床的典型代表,金矿主体赋存于侏罗纪峪耳崖花岗岩体内,少部分赋存于侵入花岗岩体的侏罗纪闪长岩脉中。闪长岩脉元素地球化学分析显示:w(SiO2)为51.99%~61.88%、Mg#值为0.37~0.64,w(Na2O+K2O)为5.07%~8.89%,A/NK为1.37~2.26,A/CNK为0.73~0.96,属准铝质高钾钙碱性系列;富集轻稀土元素和大离子亲石元素Rb、Ba、K、Sr,亏损重稀土元素和高场强元素Nb、Ta、Ti。锆石原位Hf同位素测试表明,εHft)为负值,介于-16.5~-6.5之间。综合研究认为:峪耳崖金矿区侏罗纪闪长岩浆源于俯冲流体交代的富集岩石圈地幔,岩浆上侵过程中受到华北板块古老下地壳物质的有限混染;成矿期闪长岩浆为金成矿提供了部分物质来源;峪耳崖金矿区闪长岩脉形成于古太平洋板块向欧亚大陆俯冲的动力学背景。  相似文献   

4.
258高地金矿床地处黑龙江省完达山成矿带东部,矿化与岩浆侵入活动密切相关。文章利用锆石LA-ICP-MS U-Pb定年方法,对258高地金矿区的二长花岗岩、花岗闪长岩及闪长玢岩进行了年代学研究,获得258金矿区花岗闪长岩的成岩年龄为(118.3±1.1)Ma;3件二长花岗岩样品的成岩年龄分别为(130.5±0.8)Ma、(122.1±0.7)Ma、(118.0±0.9)Ma;2件闪长玢岩的成岩年龄分别为(119.5±1.3)Ma、(107.4±2.2)Ma,表明本区中酸性岩体侵位时代介于131~107 Ma,与西太平洋构造域的早白垩世演化有关。定年结果同时表明矿区存在3期岩浆活动,其中122~118 Ma的二长花岗岩与花岗闪长岩、闪长玢岩的年龄在误差范围内一致,且与金矿成矿关系密切。岩石地球化学显示区内的中酸性侵入岩均为高钾钙碱性过铝质岩石,花岗闪长岩和二长花岗岩具有重熔型岩浆岩的特征,可能是加厚地壳物质部分熔融的产物;闪长玢岩脉具有典型壳幔源岛弧岩浆岩的特点。综合研究认为258高地金矿床形成于与板块俯冲有关的活动大陆边缘环境。  相似文献   

5.
珲春小西南岔地区白垩纪花岗岩主要有英云闪长岩和花岗闪长岩两种类型。英云闪长岩属于中钾钙碱性系列(Na2O/K2O=1.99~2.76),具有高Al2O3(15.46%~17.13%)、Sr(559×10-6~731×10-6)、Sr/Y(40~78)、La/Yb(16~21),低Y(9×10-6~14×10-6)、Yb(0.8×10-6~1.3×10-6)的特征,与埃达克质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类似。花岗闪长岩为高钾钙碱性系列,Na2O/K2O=1.01~1.56,w(Sr)=312×10-6~410×10-6w(Yb)=1.23×10-6~2.13×10-6、Sr/Y=13~32,属正常的高钾钙碱性花岗岩。两类花岗岩的源区均为玄武质下地壳物质,英云闪长质岩浆形成压力较高(> 1.0 GPa),深度大于33 km,花岗闪长质岩浆形成压力相对较低(0.8~1.0 GPa),岩浆来源深度为26~33 km。  相似文献   

6.
宝兴沟金矿床是大兴安岭北部上黑龙江成矿带内大型金矿床之一,矿体主要产于下侏罗统二十二站组砂岩与早白垩世石英闪长岩、闪长玢岩内外接触带内,其热液成矿作用可划分为:黄铁矿±毒砂-石英(Ⅰ)、多金属硫化物-石英(Ⅱ)及少硫化物-碳酸盐(Ⅲ)3个阶段。流体包裹体岩相学研究表明:Ⅰ阶段矿石主要发育气液两相(LV)、少量含CO2三相包裹体(HCO2)及富气相包裹体(FV);Ⅱ阶段矿石中主要发育LV及少量HCO2包裹体;Ⅲ阶段矿石中只发育LV包裹体。测温结果显示:Ⅰ、Ⅱ阶段包裹体总体均一温度峰值集中于225.00~300.00℃,盐度(w(NaCl))为2.00%~10.00%;Ⅲ阶段均一温度峰值集中于175.00~225.00℃,盐度为4.00%~8.00%;成矿流体为简单的含CO2中低温、低盐度的NaCl-H2O热液体系,总体具有从成矿早期到晚期均一温度、盐度逐渐降低的特征。氢、氧同位素分析结果显示,Ⅰ、Ⅱ阶段成矿流体δDSMOW为-131.00‰~-108.00‰、δ18OSMOW为1.00‰~4.00‰,Ⅲ阶段δDSMOW为-108.00‰、δ18OSMOW为-1.89‰,表明早期以岩浆水为主,晚期逐渐演化为与大气降水混合热液。矿石中黄铁矿(毒砂)δ34SV-CDT为1.50‰~4.20‰,显示其物质来源以深源岩浆为主。综合分析认为,区内金成矿作用与早白垩世(石英)闪长岩、闪长玢岩侵入活动有直接关系,矿床属中低温岩浆热液成因类型。  相似文献   

7.
黑龙江省塔河县宝兴沟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构造环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黑龙江省塔河县宝兴沟岩金矿床位于上黑龙江前陆盆地南缘,是近年来发现的具较大找矿潜力的岩金矿床。矿床产于浅成侵入岩与砂岩地层接触部位及侵入体内部。矿床地球化学研究表明,闪长玢岩、石英闪长岩与成矿关系密切,两者同属于高钾钙碱性岩石,富集轻稀土元素, Eu异常不明显,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Th、K,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Ti、Zr和重稀土元素Yb、Y。单颗粒锆石LA-ICP-MS法U-Pb同位素定年结果表明:石英闪长岩成岩时间为(124.92±1.3)Ma;花岗细晶岩测年结果为150~450 Ma,推测花岗细晶岩成岩时间可能为156 Ma左右。宝兴沟金矿床是在早白垩世由挤压转变为伸展环境的构造-岩浆-热液作用的产物,金矿化作用应发生在107.5~124.92 Ma;大兴安岭北段存在一期与早白垩世岩浆活动相伴的金矿化作用。因此,燕山晚期(早白垩世)岩浆活动地段尤其是浅成侵入体发育地区是今后重要的金矿化找矿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讨大兴安岭北段小柯勒河花岗斑岩脉的岩石成因、构造背景及地质意义,本文对其进行了锆石U-Pb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与Hf同位素的研究。岩石地球化学结果显示:花岗斑岩富硅(w(SiO2)为69.85%~70.48%)、富碱(w(Na2O+K2O)为9.74%~9.89%),贫镁(w(MgO)为0.34%~0.40%)、贫钙(w(CaO)为1.04%~1.20%),A/CNK为0.98~1.02,属于准铝质-弱过铝质系列岩石;具有轻稀土元素富集和重稀土元素亏损的特征,中等Eu负异常,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K和高场强元素Th、U、Hf、Zr,亏损大离子亲石元素Sr、Ba和高场强元素Nb、Ta、Ti、P。花岗斑岩中的104Ga/Al值为2.32~3.68,分异指数ID为87.63~89.01。综合分析认为小柯勒河花岗斑岩属于分异的I型花岗岩。花岗斑岩锆石U-Pb加权平均年龄为(124.0±0.6)Ma,属于早白垩世晚期。锆石εHft)值为0.5~3.3,二阶段Hf同位素模式年龄TDM2为1 150~970 Ma。结合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分析认为花岗斑岩源岩为由亏损地幔衍生的中-新元古代新增生地壳部分熔融的产物,并有少量古老地壳物质的加入。该花岗斑岩形成于早白垩世晚期蒙古-鄂霍茨克洋闭合背景下的伸展环境,此时太平洋板块持续向欧亚大陆俯冲,但对本区影响有限。  相似文献   

9.
海南岛屯昌地区侵入岩由花岗闪长岩、花岗岩及少量辉绿-闪长玢岩(脉)、镁铁质包体组成。本文报道了这些侵入岩的锆石LA-ICPMS U-Pb 定年结果和地球化学组成, 定年结果显示岩石形成于早白垩世晚期(~107 Ma)。地球化学特征显示, 花岗闪长岩和花岗岩具有高的SiO2、Al2O3 含量以及高的Sr 含量和Sr/Y 比值, 低的Y 和Yb 含量, Eu 异常不明显等, 属于埃达克质岩。屯昌埃达克质岩具有比较均一的Sr、Nd 同位素组成(ISr=0.7082~ 0.7096, εNd(t)=?6.55~ ?3.85)。镁铁质岩脉和包体则显示了稍低的ISr (0.7064~0.7086)和变化的εNd(t) (?5.10~ +0.13)。埃达克质岩的锆石原位Hf 同位素组成为: (176Hf/177Hf)i = 0.28257~0.28277, εHf(t)= ?4.86~ +2.09, 相应的两阶段模式年龄TDM2 变化于1.09 Ga 和1.54 Ga 之间。闪长玢岩脉的(176Hf/177Hf)i = 0.28257~0.28264, εHf(t) = ?4.94~ ?2.42, TDM2=1.38~1.55 Ga, 类似于埃达克质岩。屯昌埃达克质岩很可能由新底侵的玄武质下地壳物质部分熔融所形成, 俯冲的古太平洋板块在早白垩世晚期(约107 Ma)的后撤作用所 导致的软流圈上涌为地壳熔融提供了热源。  相似文献   

10.
通过详细的岩相学和锆石U-Pb年龄的研究,秘鲁海岸岩基带阿雷基帕段的填图工作得到了补充,该岩基带岩浆活动可分为7个阶段和4个旋回,各阶段都显示出不同的岩浆容量,其地貌主要表现为岩基和岩脉。旋回Ⅰ和旋回Ⅱ代表侏罗纪岩浆活动阶段(201~145Ma),岩浆分异为辉长岩到花岗岩;旋回Ⅲ和旋回Ⅳ代表白垩纪岩浆,岩浆分异为英云闪长岩-二长花岗岩、闪长岩与花岗闪长岩及英云闪长岩-花岗闪长岩。对角闪石和黑云母矿物晶体的数量关系研究表明,旋回Ⅰ的侵入岩有大量辉石和角闪石结晶,并伴随金-铁成矿作用;旋回Ⅱ有大量的群集角闪石晶体和呈定向排列或群集的六边形黑云母,且伴随铜-金-铁成矿作用;旋回Ⅲ侵入岩内发育角闪石和黑云母,伴随着金-铜和铁成矿作用;旋回Ⅳ发育大量角闪石和六边形黑云母,岩石更偏长英质,并伴随铜-锌-金-银-铁和铜-金-钼成矿作用。  相似文献   

11.
黄羊沟闪长玢岩岩体侵位于甜水海—喀喇昆仑地块上侏罗统红其拉甫组灰岩地层中,为了厘定其形成时代,揭示岩石成因以及构造背景,对黄羊沟闪长玢岩岩体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及全岩地球化学分析研究。岩石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该岩体锆石U-Pb年龄为(159.9±1.4) Ma,形成于碰撞后伸展环境,源区具幔源特征,有地壳物质同化混染参与,形成条件为低压、强氧化环境,经历中等分异作用。该岩体具低硅(w(SiO2)=56.11%~57.36%)、高钙(w(CaO)=4.29%~6.59%)、富碱(w(Na2O+K2O)=6.00%~7.96%)特征,属准铝质(A/NCK=0.79~0.95)岩石,且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K、Rb、Ba、Th、U及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Zr、Hf等,具微弱Eu负异常,δEu均值为0.97。通过区域岩浆活动对比研究,认为黄羊沟岩体与班—怒缝合带革吉地区的帕阿岩体I型花岗岩体具有很强的亲缘性,且与班—怒缝合带内的岩浆岩时限一致,表明甜水海地体南部的黄羊沟闪长玢岩是班—怒缝合带以北区域中、新特提斯洋向南俯冲的岩浆作用响应。  相似文献   

12.
杨斜中型金矿床是东秦岭杨斜-丰北河地区典型的石英脉型金矿床,成矿与区内石英闪长玢岩密切相关,具中高温蚀变特征及矿物组成。LA-ICP-MS锆石U-Pb测年结果表明,石英闪长玢岩锆石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149.5±2.7 Ma,谐和年龄为149.5±2.1 Ma,属晚侏罗世。岩石地球化学研究显示,石英闪长玢岩具有高SiO2(65.53%~65.76%)、高Al2O3(15.65%~15.87%)、富碱(N2O+K2O=8.07%~8.30%)及贫MgO(1.37%~1.40%)特征,属于高钾钙碱性准铝质系列岩石;相对富集Rb、Ba、K、Pb、Sr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和LREE,亏损Nb、Ta、Ti等高场强元素和HREE;其高Sr、高Sr/Y、低Y和低Yb值及正Eu异常等特征参数,与典型埃达克质岩一致,岩浆应起源于加厚下地壳的部分熔融。综合研究认为,杨斜金矿属岩浆期后热液型金矿床,成岩成矿时代一致,形成于秦岭造山带晚侏罗世-早白垩世陆内俯冲向伸展转换的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13.
九三沟金矿区石英闪长玢岩在火山盆地内呈脉状或岩株状产出,与金矿化空间上密切伴生。本文通过岩石地球化学和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研究,讨论了石英闪长玢岩的成因、源区和构造背景,厘定了成岩时代。研究表明,九三沟石英闪长玢岩属于钙碱性、过铝质系列岩石,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Ba、Sr)、活泼的不相容元素Th、U和轻稀土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Ta、Nb、Ti和重稀土元素。岩石的Nb/Ta、La/Nb、Th/La比值都显示其具壳源特征,在Al_2O_3-MgO-FeO_t和R1-R2判别图解上均表现为活动大陆边缘岩浆岩特征。石英闪长玢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104.2±1.4 Ma,MSWD=0.17,为早白垩世晚期(燕山晚期),形成于太平洋板块斜向俯冲引起的东亚大陆走滑伸展的构造环境。而吉黑东部中生代浅成低温热液成矿作用与该期钙碱性–碱性火山岩–浅成浅成侵位活动密切相关,因此早白垩世晚期的火山机构和浅成钙碱性–碱性侵入体是吉黑东部中生代浅成低温热液的找矿目标。  相似文献   

14.
嘎拉勒金(铜)矿床位于西藏班公湖—怒江缝合带的西段,为夕卡岩型金(大型)铜(小型)矿床。矿区主要岩石为巨斑状石英闪长岩、中细粒花岗闪长岩与闪长玢岩。该矿床岩石样品的REE分异程度较高,Eu呈弱负异常,w(Al2O3)为14.45%~15.84%,铝过饱和指数A/CNK为1.33~1.46,均大于1,表明为S型花岗岩。经...  相似文献   

15.
藏南冈底斯带中新世斑岩成因主要存在残留洋壳的部分熔融、加厚下地壳的部分熔融、陆下岩石圈的部分熔融和俯冲流体交代基性下地壳的部分熔融四种观点.为了进一步阐明该时期的岩浆成因和大地构造背景,对冈底斯带甲玛矿区不同类型的斑岩体进行了岩石学分析和LA-ICP-MS锆石U-Pb测试,并运用X荧光光谱仪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分别对样品进行了全岩主、微量元素测试.测试结果显示冈底斯带甲玛矿区的斑岩类形成于16.7~14.4 Ma,总体上具有埃达克质岩石的地球化学特征.其中花岗斑岩类来自于藏南加厚的基性新生下地壳的部分熔融,而辉长闪长玢岩来源于富集的岩石圈地幔.早中新世以来(18~13 Ma)青藏高原处于构造转换阶段,含矿的埃达克质岩浆沿断裂通道上升,并且在上升过程中遭受到了中上地壳物质的混染,演化形成甲玛矿区内石英闪长玢岩、花岗闪长斑岩、二长花岗斑岩和花岗斑岩,而近乎同时期来自于岩石圈地幔的岩浆则演化形成辉长闪长玢岩;矿区内含矿热液流体在岩浆热驱动和构造应力作用下,在林布宗组砂板岩、角岩与多底沟组大理岩、灰岩的层间滑脱带或褶皱的构造虚脱空间就位,形成冈底斯带甲玛矽卡岩型铜多金属主矿体.   相似文献   

16.
西藏甲玛埃达克质斑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析了西藏甲玛石英闪长玢岩-二长花岗斑岩-花岗闪长斑岩岩相学、年代学及地球化学特征,研究其形成演化及构造环境,并建立岩浆成因模式。甲玛石英闪长玢岩-二长花岗斑岩-花岗闪长斑岩是具弧岩浆地球化学特征的准铝质高钾钙碱性岩岩石系列,同时具有O型(向C型过渡)埃达克质岩和I型(或磁铁矿型)花岗岩的特征。其成因与新特提斯洋板片脱水熔融形成的流体与地幔楔发生地幔交代作用形成的EMⅡ型富集地幔有关。中新世兰格期(15 Ma左右),由于拉萨地体东西向的"崩塌",导致拉萨地体开始伸展减薄,从而使交代地幔(EMⅡ型富集地幔)减压熔融,形成了富含Cu、Au等成矿物质的具I型(或磁铁矿型)弧岩浆地球化学特征的准铝质富钾O型埃达克质铁镁质岩浆,并在沿该时期的正断层及裂谷系统侵位过程中,不断与下地壳高钾及中—高Fe/Mg的花岗质岩浆发生不同程度的岩浆混合作用,伴随着相对较弱的岩浆结晶分异过程不断侵位浅地表,进而形成了独特的石英闪长玢岩-二长花岗斑岩-花岗闪长斑岩岩石组合。  相似文献   

17.
冈底斯成矿带内的岩浆岩是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造山的产物,更是研究碰撞造山与成矿作用的理想对象。多仁则—桑阿卡地区位于冈底斯火山-岩浆弧中段中南部,区内含矿岩体为灰白色中细粒黑云母花岗闪长岩。LA-ICP-MS锆石U-Pb测年、岩石地球化学和Sr-Nd同位素研究表明:岩体就位年龄为(49.0±0.7)Ma,其形成时代为始新世;岩石具有高硅(w(SiO2)为67.13%)、高钾(w(K2O)为3.72%)、富碱(w(K2O+Na2O)为7.48%)、贫MgO(w(MgO)为1.34%,小于3%)的特征,为高钾钙碱性系列的高分异I型花岗岩;Eu负异常(δEu为0.70)和Sr的亏损暗示岩浆发生斜长石的分离结晶作用;岩石的微量元素表现出Th、U、K、Nd、Zr、Hf富集和Nb、Ta、Sr、Ti、P亏损的特征;全岩Sr-Nd同位素((87Sr/86Sr)i为0.705 280~0.705 530、εNdt)为-2.2~-1.6)、微量元素及元素比值揭示岩浆源区是壳幔混源,是在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俯冲-碰撞后板片断离构造背景下,热的软流圈地幔物质通过板片断离窗上涌,并诱发下地壳部分熔融,形成该地区壳幔混源岩浆-热液成矿作用。综合研究认为,多仁则—桑阿卡地区斑岩型-热液型铜多金属成矿作用是早始新世岩浆活动大爆发滞后的成矿响应,是与冈底斯成矿带内的壳幔花岗岩有关的Cu-Au-Mo-Fe-Pb-Zn成矿系统(52~47 Ma)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8.
西藏努日晚白垩世埃达克岩:洋脊俯冲的产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代作文  李光明  丁俊  黄勇  曹华文 《地球科学》2018,43(8):2727-2741
前人对冈底斯带晚白垩世埃达克岩的成因和地球动力学背景存在不同的认识.对努日地区的石英闪长玢岩开展了锆石U-Pb年代学、全岩地球化学及Hf同位素研究.结果表明,努日石英闪长玢岩侵位于96.5±1.3 Ma,以高SiO2(63.96%~65.75%)、Al2O3(14.37%~15.99%)、MgO(2.12%~2.39%)、Sr(362×10-6~575×10-6,平均为467×10-6)含量,低Y(8.94×10-6~11.50×10-6)、Yb(0.81×10-6~1.06×10-6)含量及高Sr/Y比值(33.52~60.65)为特征,显示埃达克岩地球化学特征.岩石属低钾-中钾钙碱性准铝质花岗岩(A/CNK=0.81~0.96),富集LREE、亏损HREE,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亏损高场强元素(HFSE),无明显负Eu异常.锆石εHf(t)值为-0.3~+15.2(主要为+10.0~+15.2),二阶段模式年龄tDM2为187~1 173(主要为187~516 Ma),表明源区以俯冲洋壳为主,并可能卷入了少量俯冲沉积物.岩石具有较高的Mg#值和相容元素Cr、Ni含量,表明熔体在上升过程中与地幔发生了相互作用.通过与南冈底斯典型埃达克岩对比,认为努日石英闪长玢岩是在洋脊俯冲背景下、穿过板片窗的高热流导致板片窗边缘的洋壳(及少量俯冲沉积物)部分熔融形成的.   相似文献   

19.
老山口铁铜金矿区位于准噶尔北缘的喀拉通克—卡拉先格尔成矿带南段,矿化与岩浆侵入活动有关。本文利用LA-ICP-MS锆石U-Pb定年方法对老山口铁铜金矿区的中粒闪长岩、正长岩、黑云母闪长岩和闪长玢岩进行了年代学研究,获得其年龄分别为353.8±1.9Ma、366.3±1.9Ma、3±2.3Ma和379.7±3Ma,表明矿区存在三期岩浆活动。其中黑云母闪长岩和闪长玢岩的年龄,在误差范围内一致,它们可能为中泥盆世同源岩浆演化的产物,且岩体侵入时代与准噶尔洋俯冲阶段花岗岩及卡拉先格尔斑岩铜矿带含矿斑岩年龄较一致,表明其可能是板块俯冲阶段的产物。闪长岩和正长岩的年龄分别为353.8±1.9Ma和366.3±1.9Ma,与东准噶尔北部青格里河下游一带后碰撞花岗岩类和布尔根一带后造山伸展A型花岗岩的年龄接近,而地球化学特征却存在差异,说明老山口正长岩和闪长岩体是俯冲晚期阶段的产物。根据地质特征,老山口铁铜金矿的形成与闪长岩及闪长玢岩侵入有关,因此岩体年龄也限定了矿区存在两期铁铜金矿化,即379Ma左右和354Ma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