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地震联防是打破行政区划,按照地质构造和地震活动规律而组织的一种跨省市、跨地区的区域联防协作形式。它把分散的地震监测台站和地方地震工作部门连在一起,构成了捕捉地震前兆的宏观网络,为专群结合,多路探索,实现地震短临预报,增强地方综合防震减灾能力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是我国地震工作的一大特色。  相似文献   

2.
1984年7月11日至14日,晋陕豫三省四区第九次地震联防暨学术年会在临汾举行。河南的洛阳、陕西的渭南、山西的运城、临汾地区的地震工作者139人参加了会议。陕西省地震局顾问崔玉亭同志和山西省地震局局长孙国学同志参加了会议,并讲了话。临汾地区行署副专员宋发义同志到会看望了大家,地区科委副主任李英锋到会并讲了话。 会议开始,由运城地震局副局长张秀堂代表联防区作了《83年联防区工作情况报告》。83年联防区在震情监视中落实异常、会商震情、建立地下水网等方面作了大量的工作,在基础建设上完成或基本完成了“联防区地震目录”、“联防区构造体系与地震分布图”、“地壳厚度图”等工作。  相似文献   

3.
厦门市数字化地震遥测台网简介叶振民(中国福建350000厦门市地震局)厦门市数字化地震遥测台网于1997年3月建成运行,6月通过市科委组织的技术审定。此台网是由地方政府出资、市地震局组织实施的,其布设雏形取自福建省地震局沿海大台网,修改实施方案得到张...  相似文献   

4.
1985年10月17日至21日,国家地震局在北京召开了“全国地震综合预报清理工作成果汇报总结会议”。地震综合分析预报清理研究是国家地震局1983年开始组织的地震前兆研究重点攻关项目之一,由分析预报中心牵头,17个省、市、自治区地震局参加。在国家地震局领导下,由于各地方地震局及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225名参加者的共同努  相似文献   

5.
对晋陕豫地震联防区34年的工作实践进行了回顾总结,针对地震联防联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要进一步完善工作章程,建立监测网络,健全应急联动机制,促进区域合作与信息共享等对策建议,切实提高区域地震联防和应急联动能力。  相似文献   

6.
由广东省工程防震研究院承担的花都市地震影响小区划(第一期),区划面积19km2。自1996年11月开展工作以来,在花都市政府、市地办的大力支持协助下,通过承担此项工作的全体科技人员的共同努力,业已全面完成并于近日提交最终成果报告。由韶关市政府、市科委委托广东省工程防震研究院承担的韶关市地震影响小区划(第一期),区划面积50km2。自去年12月以来,我院先后组织了30多名工程技术人员到现场工作,至今已完成了区域地震地质,近场地震构造调查、地震钻探、浅层地震勘探、现场剪切波速和脉动测试以及土样动三轴实验等。目前,资料的…  相似文献   

7.
大比例尺活动断层填图工作是我国近两年地震地质研究中的一项主要工作。目的是通过详尽的工作,更深入地研究我国主要活动断裂的几何学、演化历史及形成机制、断裂运动学特征、古地震及大地震重复间隔,为地震预报、工程地震危险性评价及减轻地质灾害等方面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为了进一步推动这项工作的开展,加强其组织管理和学术指导,在国家地震局震害防御司的协助下,中国地震学会地震地质专业委员会、福建省地震学会、福建省地震局地震综合队于1989年5月7日至11日在福建厦门联合主持召开了“华南沿海地区活动断层标志研讨会”。学部委员丁国瑜先生、国家地震局活动断层填图工作专家组全体  相似文献   

8.
马鞍山市及邻区地震序列类型和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震后趋势早期判定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历史地震的震型经验。根据地震序列类型的综合判定指标,结合史料对地震事件过程的描述和时空分析,从历史地震、近代地震(ML≥4.3)和当地“显著地震”(M≥3.0)3个层次,对马鞍山市及邻区的地震震型进行了研究,并给出区域分布特征。结果显示,研究区的地震活动以主震型为主,对破坏性地震或有感地震的震群活动要结合区域地震活动趋势进行具体分析,考虑地震序列类型原地重现规律有被打破的可能。上述结果为马鞍山市震后应急工作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张北近场资料处理及震源区地震分布三维图像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简要介绍张北近场地震资料处理软件平台的主要功能,提出了计算机自动查找近场地震事件的快速有效方法,解决了小震、微震的快速查找,提出了利用密集的震源区精确地震定位结果获得该区地震分布三维图像的方法,可以反映震源区活动构造的三维形态,获得了张北震源区地震分布的三维图像,它展现了该区域现今活动断裂分布的三维构造格局。该震源区周围存在五条断裂,北东和北西向的四条断裂围成的“棱形”边界包围了震中区,北东向的(1)和北西向的(2)及北北西向的(3)三条断裂交汇于单晶河附近,地震分布最密集的区域位于该三条断裂的交汇处附近,该区域的地震主要是由这三条断裂的活动所造成。  相似文献   

10.
我国及邻区是世界上大陆内发生8级大震最集中的地区,仅20世纪以来,我国就发生Ms≥8大震9次,活动间隔较短。1982年11月,在国家地震局的支持下,由兰州地震研究所和宁夏地震局联合在银川召开了“中国8级大震学术讨论会”,讨论了我国8级大震的初步研究结果,今后研究的学术思路和工作方向。此后的十几年来,我国在8级大震的研究方面有了可喜的进展并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为了进一步加强对8级大震的研究,推进我国防震减灾事业的发展,由中国地震学会发起,与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甘肃省地震学会共同组织和举办“中国8级大震研究及防震减灾学…  相似文献   

11.
何炳根 《华南地震》1991,11(2):87-89
本文通过分析没有地震机构的开平县的地震工作网络建设情况,对在新的地震形势如何搞好地方地震工作进行探讨研究。  相似文献   

12.
13.
新时期城市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工作策略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对新时期城市特点的研究和分析,结合以往的地震科普工作,探讨了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工作的新思路和方法,提出了在不同时期、针对不同对象的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工作策略。  相似文献   

14.
何熙平 《华南地震》1992,12(3):97-100
广东省的地震工作如何适应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的新形势?本文认为:经济愈发展愈开放,就愈要加强防灾意识强化防灾措施;调整工作重心,从抓单一的地震监测预报调整到以监测预报为基础的地震综合预防;调整管理体制,强化政府管理职能,实行政、事分开;改善地震事业经费来源,国家提供“干活”经费,地方政府负责解决“吃饭”经费;诱发内部改革,扩大对外开发、增加事业发展活力和后劲;扩大与南中国海周边国家及港、澳、台地区的地震科技交流和合作、努力拓展工程地震市场、促进地震事业发展。  相似文献   

15.
城市活动断层探测成果图件集的编制规范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城市活动断层探测成果图件集是近年国家活动断层探测科学工程项目开展以来形成的重要资料,其集成编绘将有助于今后地震地质研究和防震减灾的开展。城市活动断层探测成果图件集包括20个城市的1:250000区域地震构造图与1:50000活动断层分布图。文中系统详细地探讨了区域地震构造图与活动断层分布图地图信息的组织与表达、设计思想、制图综合、图例规范与编制过程。最后,还简要介绍了基于ArcGIS平台的计算机规范化制图过程。  相似文献   

16.
论述了新时期市(地)县地震工作的重要性和主要任务;提出了做好市(地)县地震工作的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17.
We analyzed the International Seismoogical Center(ISC)catalogue of seismologil publicationsfrom 1980 to 1995 to investigate how much infonformation provided by an earithquake hes beenutilized to obtain a better undertanding of earthauakes and selsmic disaster.We sekect the ISCbulletin which has a wider coverage of seismological journals and languages than the ScientificCitation Index(SCI),so that there is less regional or language bias in the analysis.The earth-quakes in the catalogue span the period from 1975 to 1990.Papers which have direct relationwith an earthquake as defined by the ISC catalogue range from 1 to 10~2 in order of magni-tudes.The logarithm of the maximum number of papers on an earthquake is shown to be prop-ortional to the magnitude of the earthquake,which provides a possibility to define a“normali-zed impact strength”of an earthquake,so that earthquakes with different magnitudes can becompared with each other.Magnitude span of the earthquakes with a certain“impact strengthlevel”an  相似文献   

18.
建筑群震害响应模拟是现代城市震害防御管理工作的基础。高效的建筑信息获取方法与科学合理的建筑群动力响应分析模型建模方法是快速、准确震害模拟的前提,也是震害防御科学管理、迅速决策和精准施策的必要保障。本文提出利用GIS平台进行矢量地图数据采集、多图层空间叠加分析及地形分析;结合我国各地市政府数据开放平台,获取建筑使用功能、建成年代、结构类型及场地类别等基本信息;在此基础上建立一套基于真实城市信息的建筑群动力响应分析模型建模方法。该方法操作简便、模型精度高并且建模速度快,可实现城市区域大规模建筑群高效建模。针对成都市某街区建筑群进行数据采集和模型建立,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本文根据“七五”期间建立区域地震无线数据通信网的成功经验,提出建立全国地震无线短波计算机通信网的技术方案。文中对通信网系统总体结构和组网方式、通信规程、系统功能和特点进行了介绍,重点阐述了通信网软件的设计方法和主要实现技术。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地震监测预报、地震灾害防御、地震应急和地震科学研究等几个方面介绍和总结了辽宁地震科技工作近四十年来的发展与进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