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阿尔泰山的冻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由中国科学院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组织的冰川冻土考察队于1980年首次对我国阿尔泰山地区冻土及冰川进行了考察。考察区位于阿尔泰山中部的南坡,北起49°8′N,向东南延伸450km到46°N附近。山体西北部宽约150km,东南部约80km,海拔高度从北向南和从西北向东南逐渐降低。山区西部的友谊峰是阿尔泰山最高峰,海拔4374m,其周围是该区冰川最为发育的地区。山区东南部山峰高度在3200—3500m,无现代冰川发育。  相似文献   

2.
我国阿尔泰山现代冰川的基本特征——以哈拉斯冰川为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阿尔泰山是我国纬度最高(45°47'—49°10'N)、又唯一属于北冰洋水系的冰川区。虽然一些国内外学者曾在中、低山进行过地质地貌调查,也涉及到第四纪冰川作用,但有关现代冰川的考察研究却是空白。 1980年,中国科学院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组织了阿尔泰山冰川冻土考察队,首次对阿尔泰山最大的山谷冰川,即哈拉斯冰川(5 A255E21)进行了半定位研究,观测了该  相似文献   

3.
郑本兴 《冰川冻土》2011,33(3):703-705
中国是欧亚大陆冰川最多的国家,也是中低纬度地区山岳冰川最多的国家,现代冰川近6万km2,主要分布在我国青藏高原和西北高山区.1957年以前,只有西方探险家和少数中国学者进行过一般性考察研究.1957年夏,我和唐邦兴随施雅风先生横穿祁连山西段,进行中国地貌区划路线考察时,登上了党河南山北坡的马厂雪山冰川,深深地感到冰川融水与荒漠绿洲的关系,水就是生命线的含义.施雅风先生回到北京以后就向中国科学院领导汇报,提出开展祁连山现代冰川考察和融冰化雪试验研究,得到中国科学院竺可祯副院长的支持,于1958年成立中国科学院甘肃青海综合科学考察队冰川分队,融冰化雪试验由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所朱岗昆先生带领苏从先、杨颂禧等进行;冰川考察由中国科学院北京地理所施雅风先生带领郑本兴、朱景郊、王宗太等进行.  相似文献   

4.
施雅风 《冰川冻土》2003,25(4):479-481
1974年初,外经部、交通部和总后勤部联合给中国科学院兰州冰川冻土沙漠研究所(现为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下达任务,要求派冰川考察组对影响中(国)巴(基斯坦)公路建设的巴境内喀喇昆仑山区巴托拉冰川考察,以二年时间摸清该冰川的运动变化特征,提出中巴公路通过方案.  相似文献   

5.
为了庆祝有专门组织的我国冰川冻土科学研究事业开创三十年,中国地理学会冰川冻土分会与中国科学院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联合,于1988年1O月5日至9日在兰州西北宾馆举行了第四届全国冰川冻土学术会议。我国冰川冻土科学事业的开拓者施雅风教授和当年参加祁连山冰川考察的老兵们,与后来陆续进入这一行列的中青年科学家共142人聚集一堂,回顾过去,展望未来,交流最新成果,大家心情特别激动。  相似文献   

6.
在庆祝我国专业冰川冻土研究机构成立三十周年之际,回顾和展望冰川测量与制图工作也是很有益的。测量与制图室是我所技术系统中最早筹建的一个以摄影测量为主的技术室,其主要方向是为冰川、冻土和泥石流研究测量和编绘各种比例尺的专题地图、观测和积累冰川运动、冰面升降和末端进退变化等有关定量资料,以及改进高山冰川区测量与制图的方法。 我国的冰川测绘工作,解放前,只有少数外国学者曾深入我国的喀喇昆仑山、喜马拉雅山和横断山等地区,对某些冰川作过零星、粗糙的考察测绘。解放后,除国家基本地图外,冰川的测绘工作始于1958年的祁连山冰川考察,但较全面系统的冰川测绘工  相似文献   

7.
由中国科学院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日本极地研究所和北海道大学应用物理系组成的西昆仑山联合考察队,共15人,于1985年7-8月,对我国西昆仑山南坡进行了现代冰川、第四纪冰川、地貌、冻土和气候等学科的科学考察。西昆仑山是我国现代冰川作用的中心之一,发育有大型的山谷冰川、宽尾冰川、平顶冰川。南坡共有冰川428条,冰川面积1628.3平方公里,冰川储量260.3497立方公里。北坡冰川更为发育,约有1300余条,  相似文献   

8.
朱元林 《冰川冻土》1996,18(4):373-373
我国冰川冻土学研究取得重大进展——“第五届全国冰川冻土学大会”在兰州召开朱元林(中国科学院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冻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730000)由中国地理学会冰川冻土分会主办,中国科学院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及其冻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冰芯与寒区环境实...  相似文献   

9.
天山山区冰川编目的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59年,中国科学院高山冰雪利用研究队对天山现代冰川进行了大规模的考察。与此同时,利用临时拍摄的航空相片和局部地区的地形图资料,首次对天山冰川进行了编目登记。当时只统计到冰川483条,面积1446km~2,估计储水量883×10~3。1960年又进行补充登记,冰川增加到676条,面积4865km~2,总储水量1806×10~8m~3。由于冰川编目的基本资料不全,上述统计数字远小于天山山区实有的冰川数量。在逐步具备地形图和航空相片的基础上,1973—1975年,中国科学院兰州冰川冻土沙漠研究所与国家地震局新疆地震大队等单位合作,对天山山区现代冰川再次进行了编目登记,统计到冰川6896  相似文献   

10.
气候变暖是玉龙雪山冰川退缩的主要原因   总被引:16,自引:9,他引:7  
何元庆  章典 《冰川冻土》2004,26(2):230-231
龙雪山(27°10′~27°10′N,100°09′~100°20′E),位于横断山南端,云南丽江以北25 km处,主峰海拔5 596 m,是中国最南的一座雪山(图1),也是欧亚大陆距赤道最近的海洋型冰川区.雪山南北长35 km,东西宽13 km,山上分布有19条冰川,总面积11.61 km2.玉龙雪山主要受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气候控制,夏季温暖湿润,冬季寒冷干旱.玉龙雪山上现存冰川为典型的季风温冰川(也称海洋型冰川),这种冰川具有积累消融量大、温度高、运动速度快、对气候变化反应非常敏感等特点[1].  相似文献   

11.
三十年的回顾与教训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有专门组织的中国冰川冻土研究事业开始于1958年,这年中国科学院成立了高山冰雪利用研究队,开展现代冰川研究。1960年增加冻土研究,作为这个事业的老兵和两度主持者(1958—1966,1978—1984),回首前尘,百感交集,三十年的经验教训是很多的,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这里愿就个人认为是最深刻的几件事,简略回顾。  相似文献   

12.
李钟武  陈治荣 《地质论评》1991,37(2):125-132
横断山区是我国第四纪冰川发育期次较多、古冰川遗迹也最多的地区之一。本文着重介绍了作者近10年来在该区考察中取得的大量新资料,特别是~(14)C年代资料,在此基础上对该区第四纪冰期划分出8期(次)冰期(冰进、间冰阶段),并进行了对比。作者认为该区冰川具有明显的区域性规律,其与青藏高原抬升有关;横断山区第四纪冰川活动范围可至北纬26°线以北。  相似文献   

13.
1986年,我个人进行了长江全程飘流。在长江源头地区,与中国科学院成都地理研究所唐邦兴教授、中国科学院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蒲健晨同志一起到达姜古迪如冰川考察。在我的《长江源头地区的考察报告》中,明确叙述了关于“长江双源”的观点,即当曲、沱沱河同为长江之源。理由如下:  相似文献   

14.
根据中国科学院与西德马普学会有关科技协定,由中国科学院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高原生物研究所与西德哥丁根大学联合组成的考察队,于1981年6月至9月对青藏高原东北部及祁连山区的冰川、冻土、地貌、植被、气象等自然条件进行了综合性的科学考察。  相似文献   

15.
·书刊介绍·     
这是一部系统全面研究喀喇昆仑山巴托拉冰川的专门性科学专集。巴托拉冰川系世界中低纬度山区长度超过50公里的八大冰川之一,影响著名的中巴公路交通。中国科学院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派出的、由施雅风教授等同志组成的冰川考察组,于1974、1975年对该冰川进行了详细考察。本书以专题形式总结了这次考察的成果,全书十六个章节,四十万宇,分别论述了有关巴托拉冰川及其邻近地区冰川的生成、发育、历史演变、冰川动态、运动、消融以及冰川水文、气候等特征;进行了冰川区地面立体摄影测量,制就一幅1:60000彩色巴托拉冰川图;计算了冰川融水的最大流量;预报了本世纪内冰川的  相似文献   

16.
《冰川冻土》征稿简则一、《冰川冻土》是中国科学院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和中国地理学会冰川冻土分会联合主办的冰川学、冻土学学术刊物。它的任务是:反映我国冰川学、冻土学领域中最新的科研成果,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冰川冻土》以中文出版,附有英文论文题目、作者及...  相似文献   

17.
在历时十年的灾害性的文化大革命运动结束后,中国的科学技术重新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1978年是中国冰川冻土发展史上值得纪念的一年。这一年,中国科学院在原兰州冰川冻土沙漠研究所的基础上分建了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派出了冰川学代表团访问瑞士、法国和英国,结束了以往的孤立状态;举行了第一次中国冰川冻土学术会议,会议上宣读和印发了178篇论文或摘要。1979年创办了《冰川冻土》学术期刊。1980年举行了冰川冻土测试技术会议,宣读论文62篇,并成立了中国地理学会冰川冻土学分会。下面简单叙述1978至1980年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若干工作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18.
马东涛  李爱弟 《冰川冻土》2014,36(6):1609-1614
正0引言2014年4月27日16:00,我国泥石流科学研究的重要创始人之一、原中国科学院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现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李鸿琏先生在兰州辞世,享年82岁.李鸿琏先生自1958年大学毕业后,追随我国冰川冻土和泥石流科学创始人施雅风院士开始从事冰川和泥石流研究,对我国泥石流科学研究事业的开创、发展和  相似文献   

19.
一片丹心照冰川──沉痛哀悼张祥松同志MourningforProfessorzhangXiangsong¥//谢自楚,黄茂桓,苏珍,刘潮海(中国科学院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730000)著名冰川学家、中国科学院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任张祥松研究...  相似文献   

20.
前言     
根据中、日两国文化交流协定,中、日联合考察队于1981年7—8月对中国天山博格达峰及胜利达坂地区的冰川进行了考察。考察队由中国科学院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谢自楚、郑本兴副教授,中国科学院新疆地理研究所仇家琪助理研究员,兰州大学伍光和讲师等12人,与日本名古屋大学水圈研究所渡边兴亚副教授,日本山口大学教育系上田丰副教授2人组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