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1975-2005年中国铁路机车的CO2排放量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我国铁路部门逐年统计数据,计算了1975-2005年我国铁路机车的CO2排放量,分析了我国铁路机车CO2排放强度及其变化特点。结果表明,由于蒸汽机车不断被内燃机车和电力机车所取代,我国蒸汽机车CO2年排放量逐年降低,内燃机车的CO2年排放量逐年上升,铁路机车CO2总排放量由1975年的4223万t降至2005年的1640万t,CO2排放强度呈现明显的降低趋势,年均降低2.4 g /换算吨公里。我国铁路机车的CO2排放量占整个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行业CO2排放量的比重也呈逐年降低趋势。  相似文献   

2.
CO2减排的宏观经济代价对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国家有着巨大的差异,对此给出科学的估计具有重要的科学和现实意义。本文运用基于投入产出的多目标规划对中国CO2减排的宏观经济成本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CO2排放控制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十分显著,在目前条件下,我国2010年CO2减排的宏观经济成本为3100~4024元/t CO2;而且减排的力度越大,相应的单位减排的宏观经济成本越高。采掘业、石油行业、化学工业、金属冶炼等行业和部门是CO2的高排放部门,但同时也是实现减排较有潜力的部门。  相似文献   

3.
污水处理厂运行过程中大量释放甲烷(CH4)和氧化亚氮(N2O),是重要的人为温室气体排放源。基于2005—2015年统计资料和IPCC核算方法,估算了2005—2015年中国生活污水处理厂CH4和N2O排放,分析了其排放特征和影响因素;依据碳中和愿景设定3种减排情景(低减排、中减排和高减排),并预估了2020—2050年排放趋势和时空变化。结果表明:2005—2015年间污水处理厂温室气体排放量呈稳定增长趋势,CH4从1135.37万t CO2e上升至1501.45万t CO2e,N2O从2651.08万t CO2e上升为2787.05万t CO2e,年均增速分别为2.8%和0.5%。3种减排情景下,2020—2050年CH4和N2O排放量时间上呈先增后减趋势,低减排情景下CH4和N2O排放量分别于2036年和2025年达到峰值,分别为2431万和2819万t CO2e;中减排情景和高减排情景下CH4峰值点分别出现在2027和2025年,而N2O排放峰值均出现在2025年。2050年中减排和高减排情景下CH4排放量相较于低减排情景减排率约为47%和94%;2050年低减排、中减排和高减排情景下N2O排放量相较于2015年分别减排了12%、53%和95%。CH4和N2O排放量在空间上差异显著,华东地区排放量高,西北地区排放量低,东南区域所在省份排放量整体高于西北区域省份。影响因素中的经济发展程度与温室气体排放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全球长期减排目标与碳排放权分配原则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全球长期减排目标将对世界未来的碳排放形成严重制约,减排义务的分担原则涉及各国的发展空间,事关根本利益。部分发达国家倡导人均排放趋同原则,回避发达国家的历史责任,中国等发展中国家提出人均累积排放趋同原则,强调公平性。按人均累积排放量计算,发达国家自工业革命以来的CO2排放量已远超出其到2050年前应有的限额,其当前和今后相当长时期的高人均排放都将继续挤占发展中国家的排放空间。因此,发达国家在哥本哈根会议的中近期减排承诺中必须深度减排,以实现全球长期减排目标下的排放轨迹,并为发展中国家留有必要的发展空间。同时必须对发展中国家给予充足的资金和技术支持,作为对其过度挤占发展中国家发展空间的补偿,使发展中国家能够在可持续发展框架下,提高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我国在对外坚持公平原则,努力争取合理的排放空间的同时,对内要加强向低碳经济转型,努力实现保护全球气候和国内可持续发展的双赢。  相似文献   

5.
我国是全球二氟一氯甲烷(HCFC-22)的主要生产国,在HCFC-22的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温室气体--三氟甲烷(HFC-23)。通过分析我国11个HFC-23减排清洁发展机制(CDM)项目的监测数据,确定HFC-23的排放因子,估算我国2000-2010年HFC-23的排放量,并预测了2011-2020年HFC-23的排放量和减排潜力。预计到2020年,我国HFC-23的排放量将达到2.3亿t CO2当量。如果HCFC-22企业能够实现自主减排,那么将为我国2020年CO2排放强度下降40%~45%的减排目标贡献3.2%~3.6%。  相似文献   

6.
山西省燃煤电厂二氧化硫减排对硫沉降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ATMOS长距离传输模型,对2006—2007年山西省燃煤电厂通过关停小机组及增设脱硫设施所减少的SO2排放量进行数值模拟,并基于地理信息系统,分析了整个模拟范围内的总S沉降和干/湿S沉降分布特点,探讨了关停小机组及增设脱硫设施减少SO2排放量的效果。结果表明:2006—2007年间山西省燃煤电厂装机容量增加,但SO2排放及其导致的S沉降量持续下降,表明二氧化硫减排效果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7.
废弃物处理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排放源之一为废水(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处理CH4排放。根据统计资料和IPCC提供的方法,选择适合中国的排放因子,分析了中国废水处理2005-2010年的CH4排放特征和2000-2010年CH4产生的各驱动因子。并且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预测和分析了中国废水处理CH4排放趋势和排放潜力。结果显示:2010年中国生活污水处理CH4排放量为61.10万t,工业废水处理的CH4排放量为162.37万t,造纸等八大行业CH4排放量达到总CH4排放量的92%以上,2005-2010年的CH4排放量逐年增加;到2020年在减排情景下,生活污水处理CH4排放量为101.36万t,减排潜力为7.63万t,比2010年排放量增加了66%;工业废水处理CH4排放量233.93万t,减排潜力为25.99万t,比2010年排放量增加了44%。  相似文献   

8.
本文应用LMDI分解分析方法对中国2000—2014年生产部门CO2排放量变化做因素分解分析,同时结合STIRPAT模型建立CO2预测模型,分析2017—2030年中国的CO2排放情况。结果表明,经济增长和能耗强度变化对中国CO2排放量变化的影响分别为114.9%、-22.6%。基于预测模型变量构建未来情景,设定正常路线、减排路线和激进路线3条路线,共包含9种情景。正常路线的低碳情景和减排路线的基准情景下可实现2025年达到CO2排放峰值,减排路线的低碳情景可实现2020年达到排放峰值。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国际社会当前所有主要分配方案为基础,研究了2℃温升目标下中国2011-2050年间排放配额,通过控制变量进一步分析了配额分配对于主要参数设置的敏感性。研究结果表明,在与2℃目标相兼容的RCP2.6路径下,到2050年中国CO2累计排放配额范围为150~440 Gt CO2,基于等人均排放的分配方式已经变得最不利于中国。为维护合理的排放权益,在气候谈判中中国必须坚持对历史排放的完整追溯。全球排放路径的设定对中国配额也有着非常显著的影响,当2050年全球配额比2010年排放减少40%~50%时,中国在2℃目标下CO2累计配额范围为151~474 Gt CO2,当减少50%~60%时为138~478 Gt CO2,构成中国配额公平范围下限的方案受排放路径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10.
通过利用环境CGE模型测算实施《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3223-2011》对中国宏观经济和污染物减排的短期影响。模拟结果显示,短期内,新标准对宏观经济的影响较小,GDP只下降了0.18%。从行业产出看,要素价格下降,使工业部门和出口导向型行业成本降低,产出扩张。此外,新标准对大气污染物减排的效果显著。由于脱硫脱硝装置的投入使用使末端废气去除率提高,进而导致煤炭燃烧排放量大幅下降,SO2和NOX的排放量分别下降22.8%和11.4%,绝对量分别减少560万t和148万t。  相似文献   

11.
针对内蒙古地区能源结构调整中CO2减排对经济产生的影响,文章计算和分析了煤炭、油品和天然气的减排成本和减排量。结果表明:优先使用天然气,能够以较低的减排成本实现较大的减排总量,是既经济又有效的CO2减排措施。同时提出,积极利用可再生的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代替化石燃料。对于实现内蒙古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中国2050年的能源需求与CO2排放情景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利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能源环境综合政策评价模型(IPAC模型),对中国未来中长期的能源需求与CO2排放情景进行了分析,对该情景的主要参数和结果进行了介绍,并对模型中的政策评价进行了介绍。同时报告了实现减排所需的技术。结果显示:未来中国经济将快速增长,能源需求和相应的CO2排放也将明显快速增加,与2005年相比,2030年能源需求可能增加1.4倍,2050年可能增加1.9倍。但中国也有较大的机会在2020年之后将能源需求量的增加幅度明显减小,将CO2排放控制住,使之不再出现明显增长,甚至有可能在2030年之后下降。  相似文献   

13.
中国2050年的能源需求与CO2排放情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能源环境综合政策评价模型(IPAC模型),对中国未来中长期的能源需求与CO2排放情景进行了分析,对该情景的主要参数和结果进行了介绍,并对模型中的政策评价进行了介绍。同时报告了实现减排所需的技术。结果显示:未来中国经济将快速增长,能源需求和相应的CO2排放也将明显快速增加,与2005年相比,2030年能源需求可能增加1.4倍,2050年可能增加1.9倍。但中国也有较大的机会在2020年之后将能源需求量的增加幅度明显减小,将CO2排放控制住,使之不再出现明显增长,甚至有可能在2030年之后下降。  相似文献   

14.
The seasonal cycle of atmospheric CO2 at surface observation stations in the northern hemisphere is driven primarily by net ecosystem production (NEP) fluxes from terrestrial ecosystems. In addition to NEP from terrestrial ecosystems, surface fluxes from fossil fuel combustion and ocean exchange also contribute to the seasonal cycle of atmospheric CO2. Here the authors use the Goddard Earth Observing System-Chemistry (GEOS-Chem) model (version 8-02-01), with modifications, to assess the impact of these fluxes on the seasonal cycle of atmospheric CO2 in 2005. Modifications include monthly fossil and ocean emission inventories. CO2 simulations with monthly varying and annual emission inventories were carried out separately. The sources and sinks of monthly averaged net surface flux are different from those of annual emission inventories for every month. Results indicate that changes in monthly averaged net surface flux have a greater impact on the average concentration of atmospheric CO2 in the northern hemisphere than on the average concentration for latitudes 30-90°S in July. The concentration values differ little between both emission inventories over the latitudinal range from the equator to 30°S in January and July. The accumulated impacts of the monthly averaged fossil and ocean emissions contribute to an increase of the total global monthly average of CO2 from May to December.An apparent discrepancy for global average CO2 concentration between model results and observation was because the observation stations were not sufficiently representative. More accurate values for monthly varying net surface flux will be necessary in future to run the CO2 simulation.  相似文献   

15.
碳税政策的减排效果与经济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基于动态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CGE)构建的能源-环境-经济模型,模拟了在考虑能源利用效率提高的基础上,不同碳税税率以及碳税收入使用方式的减排效果及对经济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基准情景相比,如果碳税收入直接归政府所有,征收30、60、90元/t CO2碳税,2020年的减排率分别为5.56%、10.45%和14.74%,GDP损失率分别为0.04%、0.10%和0.18%。征收碳税可实现的减排量,分别相当于实现2020年CO2排放强度比2005年下降40%的目标所需减排量的9.9%、18.6%和26.2%。将碳税收入返还给企业和居民,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对企业和居民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国际能源机构(IEA)最新公布的各国CO2排放量进行分析对比,结果显示,1990-2005年世界按购买力平价计算的CO2排放量整体呈下降趋势,降幅较大,而且在2000年之后基本保持稳定。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国家按购买力平价计算的CO2排放量也有不同程度的减少,非OECD国家按购买力平价计算的CO2排放量与1990年相比整体上也呈现负增长,但各国情况相差较大。在人均排放量方面OECD国家普遍高于世界平均水平,而大多数非OECD国家则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相似文献   

17.
为快速掌握区域内全部水泥企业的碳排放情况,在部分企业实际生产数据未知时,也能建立其生产碳排放清单,文中基于熟料生产特征,构建了可根据设备设计产能和运行时长两种参数来核算企业CO2排放的数值模型.以京津冀地区59条典型水泥熟料生产线的生产数据作为统计样本,借助Eviews对生产线的实际产能、熟料烧成煤耗与设计产能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中国二氧化碳排放源现状分析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2  
通过对20世纪90年代中国几个主要温室气体研究项目中关于二氧化碳(CO2)排放源研究结果的综合分析,结合最新资料,对1990年的中国CO2排放源进行了收集和完善,对1994年中国CO2排放源重新做了计算.其中,工业生产过程的CO2排放,在以前的研究中仅仅计算了水泥一项,本研究中我们增加了石灰、钢铁、电解铝三项,力求使结果更接近实际情况.结果表明,1990年和1994年中国CO2矿物燃料燃烧和工业过程总排放分别为2218.9×106t(合605.1×106t碳)和2787.8×106t(合760.3×106t碳),分别占当年全球CO2总排放的10.2%和12.7%.能源和工业生产活动的CO2排放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矿物燃料燃烧是中国CO2的最大排放源,占总排放的90%以上.对CO2排放源的不确定性分析表明,中国CO2排放存在大于10%的减排潜力.  相似文献   

19.
Emission inventories of NOx, CO, and individual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VOC), highly resolved in space and time, belong to the most important input parameters for chemistry and transport models (CTM) used for ozone prediction. Because of the decisive influence of the input quality on the outcome of CTM simulations, the quality of emission inventories has to be assessed. This paper presents an experimental evaluation of the highly resolved emission inventories for the city of Augsburg. The emissions of the city, determined in March and October 1998 using mass balance and tracer techniques, and derived from the measured receptor concentration ratios, were compared with emissions modeled from an emission inventory. The modeled CO emissions were in agreement with the measured ones within the combined experimental and model uncertainties. More detailed CO emission model simulations suggest that the tendency of calculated CO emissions being smaller than the measured ones may be due to higher traffic activity in Augsburg. Modeled NOx emissions were in agreement with the measured ones within the combined experimental and model uncertainties. Large deviations between modeled and measured values have been found for some individual NMHC compounds. The measured NMHC emission fingerprints were dominated by mobile sources. Substantial model predicted NMHC emissions from the solvent use could not be detected by measurements suggesting that they may not be correctly represented by the emission model.  相似文献   

20.
中国交通二氧化碳排放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评述了中国全国及区域水平交通领域CO2排放研究的不足和困难,提出了道路运输、铁路运输燃油消费量的估算方法、参数及区域分配方法,并根据文献研究和公开资料进行校对,采用中国交通领域CO2排放因子,计算中国2007年全国和各省道路运输、铁路运输、航空运输和水路运输的CO2排放。中国2007年交通领域CO2排放量为4.36亿t,占2007年全国能源利用CO2排放的7%,低于2007年全球交通部门23%的排放比例。中国道路运输CO2排放占交通领域绝对主体,为86.3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