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经过对则木河活动断裂带的1∶5万地质填图及重点地段开挖槽探和剥土,采集了年代样品与构造岩薄片样,实测断错地貌,同时进行了研究区的航、卫片解译,并对前人所作工作成果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我们对该区活动断裂带的平面展布、几何结构、不同时期的活动习性以及它的形成机制、运动形式等方面作了深入的探讨,包括全新世断裂的研究和它的未来强震危险性估价。本成果的整理发表,对开发西昌地区,振兴西昌经济,促进川、滇两省边界地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同时也可作为有关方面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经过对则木河活动断裂带的 1∶5万地质填图及重点地段开挖槽探和剥土 ,采集了年代样品与构造岩薄片样 ,实测断错地貌 ,同时进行了研究区的航、卫片解译 ,并对前人所作工作成果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我们对该区活动断裂带的平面展布、几何结构、不同时期的活动习性以及它的形成机制、运动形式等方面作了深入的探讨 ,包括全新世断裂的研究和它的未来强震危险性估价。本成果的整理发表 ,对开发西昌地区 ,振兴西昌经济 ,促进川、滇两省边界地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同时也可作为有关方面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经过对则木河活动断裂带的1:5万地质填图及重点地段开挖槽探和剥土,采集了年代样品与构造岩薄片样,实测断错地貌,同时进行了研究区的航、卫片解译,并对前人所作工作成果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我们对该区活动断裂带的平面展布、几何结构、不同时期的活动习性以及它的形成机制、运动形式等方面作了深入的探讨,包括全新世断裂的研究和它的未来强震危险性估价.本成果的整理发表,对开发西昌地区,振兴西昌经济,促进川、滇两省边界地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同时也可作为有关方面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则木河断裂的第四纪构造活动模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在野外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对北西向则木河断裂的第四纪构造活动特征、近代以及现今活动方式进行了探讨,并概括出其第四纪构造活动的模式。结果表明:该断裂带在第四纪早期以拉张性的断陷活动为主,断陷规模、幅度以西昌一带为最大,向南东方向逐渐减小。晚第四纪以来该断裂带主要表现为强烈的左旋水平扭动。同时,在西昌附近,在近东西向断裂活动的影响下,形成了最新的断陷盆地与倾针抬升山地。  相似文献   

5.
经过对则木河活动断裂带的1:5万地质填图及重点地段开挖槽探和剥土,估集了年代样品与构造岩薄片样,实测断错地貌,同时进行了研究区的航、卫片解译,并对前人所作工作成果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我们对该区活动断裂带的平面展布、几何结构、不同时期的活动习性以及它的形成机制、运动形式等方面作了深入的探讨。包括全新世断裂的研究和它的未来强震免除性估价。本成果的整理发表,对开发西方面作了深入的探讨,包括全新世断裂的  相似文献   

6.
大凉山断裂带与安宁河-则木河断裂带的地震活动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韩渭宾  蒋国芳 《地震研究》2005,28(3):207-212
通过对比分析,研究了大凉山断裂带和安宁河-则木河断裂带的地震活动性。认为在历史上安宁河-则木河断裂带的地震活动无论是频次还是强度都高于大凉山断裂带,这与活断层及古地震研究的结论是一致的。而且,地震活动性分段比较的结果显示,普格附近的空段2和冕宁附近的空段1发生强震的可能性最大,其次为西昌钝角交汇区.另外,需要注意强震前先发生中强震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7.
利用综合地球物理测井技术测得跨川西安宁河断裂带冕宁—西昌段两个钻孔的电阻率、声波速度、自然电位、自然伽马等4种综合测井曲线,并结合钻孔取芯资料得到了钻孔周围所钻遇岩土层的综合物性参数.本文得到的综合测井解释成果客观真实地反映了安宁河断裂带东、西两盘的介质物性和岩性特征,揭示了断层东、西两盘地层的纵波速度变化、视电阻率值等物性变化特征,为研究安宁河断裂带的物质组成、介质物性、断层结构及其活动状态提供了基础资料.综合地球物理测井技术有望成为监测活动断裂带附近介质物性参数动态变化的一种新手段.   相似文献   

8.
安宁河断裂带北段晚更新世以来的分段活动特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唐荣昌  钱洪 《中国地震》1992,8(3):60-68
本文据断裂带的断层几何形态、组合型式、断错地貌及地震活动资料,讨论了安宁河断裂带北段(西昌-石棉田湾段)在晚更新世以来的活动性状。根据该段活动程度的差异,从南至北将其分为三个活动段,即西昌-冕宁段;冕宁-紫马垮段;紫马垮-田湾段。上述三个活动段除南段具备发生大震背景外,中段和北段分别具有发生强震和中强震的背景。根据断层泥中石英碎屑表面扪描电子显微(SEM)结构特征,讨论了安宁河断裂带北段的运动性质,指出西昌-紫马垮段具粘滑运动方式;紫马垮-麂子坪段具粘滑、蠕滑兼有的运动方式;麂子坪以北至田湾段具以蠕滑为主的运动方式。  相似文献   

9.
郑兵  苏琴 《四川地震》2006,(4):41-46
本文描述了西昌测区的重力场在1990~2005年之间由于安宁河断裂带和则木河断裂带的构造断裂活动而引起的重力场正负值区域的动态演化情况,按演化情况分为1990~1995年、1996~1997年、1998~2003年、2004~2005年4个时间段,并进行了比较详细的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0.
在近些年的野外调查中,我们在安宁河、则木河2断裂带的过渡段(礼州至西昌之间)及其附近的3个场地发现了未知年代的地表破裂。通过分析这些地表破裂的特征以及在本区历史地震重破坏区中的位置,我们认为位于杨福山村以北与大坪子村以西2个场地的破裂应是1536年大地震地表破裂带的遗迹。这不仅反映了1536年大地震破裂带的南段沿安宁河与则木河断裂带的过渡段产生,而且反映了该破裂带的南端很可能到达了或者很接近于西昌。位于西昌略北李金堡村以东的破裂应属于1850年大地震地表破裂带的遗迹,它进一步证明了1850年大地震地表破裂带的西北端可能到达西昌以北至少数千米处。因而,由文中的证据可推断西昌附近的主干活动断裂在1536年和1850年大地震时均发生了破裂  相似文献   

11.
本文在地震地质野外考察资料的基础上,综合了前人研究的成果,对岳阳地震地质环境,湘江断裂带活动进行了分析,认为岳阳地区在新构造差异运动部位、湘江断裂带构成的广兴洲—城陵矶地堑等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12.
营潍断裂带是郯庐断裂带通过渤海的部分,亦为渤海湾盆地东部构造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一些研究者从不同角度对断裂带的新构造和新构造活动等进行了不同程度的研究。文中基于以往的工作并结合其他研究者的成果,对该断裂带的新构造和新构造活动及有关问题再次作了分析。渤海地区新构造运动开始于中新世晚期(12~10MaBP),它源自区域地壳水平运动,新构造应力场以NEE-SWW至近EW向水平挤压为特征。营潍断裂带的新构造,主要表现为先存古近纪断裂复活和新构造应力场初始应力作用在其上覆新近系--第四系中形成的构造变形,它以断裂极其发育为特征。NE向斜切营潍断裂带中段的庙西北-黄河口新生断裂带的产生,不仅使营潍断裂带的新构造和新构造活动具分段性,而且使该断裂带的新构造活动显著减弱。渤海东部地震基本沿庙西北-黄河口断裂带分布,营潍断裂带辽东湾段和莱州湾段地震较少且震级小。为究其原因,最后还作了初步的力学分析。  相似文献   

13.
则木河断裂带的演化历史及变形机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主要讨论了第四纪以来则木河断裂带的演化过程和变形机制 ,同时也对该断裂带上基岩裸露区断层新活动的标志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4.
主要讨论了第四纪以来则木河断裂带的演化过程和变形机制,同时也对该断裂带上基岩裸露区断层新活动的标志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5.
主要讨论了第四纪以来则木河断裂带的演化过程和变形机制,同时也对该断裂带上基岩裸露区断层新活动的标志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6.
西昌位于安宁河断裂带与则木河断裂带的交汇部位,此处是川滇菱形断块东侧边界活动断裂的拐点,同时还有近东西向构造的穿插切割。自公元625年以来共发生M≥4 3/4级地震8次,其中Ⅹ度二次,Ⅸ度一次,Ⅶ—Ⅷ度二次,是我国著名的强震区之一。  相似文献   

17.
利用区域台网地震资料, 分析了川西安宁河-则木河断裂带不同段落的现今活动习性,进而鉴别潜在大地震危险的断裂段. 文中由异常低b值的分布圈绘出凹凸体,发展和应用了由多个地震活动参数值的组合判定断裂分段活动习性的方法,尝试了利用凹凸体段的震级频度关系参数估计特征地震的平均复发间隔. 结果表明,该研究断裂带存在5个不同现今活动习性的段落. 其中,安宁河断裂的冕宁-西昌段属于高应力下的闭锁段,其核心部分为一较大尺度的凹凸体;则木河断裂的西昌-普格段则表现为低应力下的微弱活动状态. 重新定位的震源深度分布,显示出上述闭锁段和微弱活动段的断层面轮廓. 冕宁-西昌段是未来大地震的潜在危险段. 该段从最晚的1952年6.7级地震起算,至未来特征地震的平均复发间隔估值为55~67年, 未来地震的震级估值为7.0~7.5. 本研究也初步表明,同-断裂段的活动习性可随时间动态演变.   相似文献   

18.
松潘—龙门山地区主要活动断裂带第四纪活动特征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本文主要根据我们近两年来对松潘—龙门山地区主要断裂带的野外调查成果,并参考前人资料,结合第四纪年代学和断层活动性与地震关系的研究,重点讨论了松潘—龙门山地区几条主要活动断裂带的第四纪活动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这几条活动断裂带在中、晚更新世以来活动的强弱与其地震活动在时、空分布上的不均匀性有较好的一致性,即地震活动的强度、频度严格受断裂带在中、晚更新世以来的活动强度、活动方式的制约,强震主要发生在晚更新世以来断裂的最新活动段上。  相似文献   

19.
则木河断裂与地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则木河断裂带是四川西部一条重要的北西向地震断裂带,近代构造活动强烈,具左旋错动性质。该断裂北段在西昌北侧于西宁附近与南北向的安宁河断裂带似交非交,构成特殊的发震构造部位,历史上一系列强震在这里重复发生。而断裂南段,由于多组断裂的交汇,岩石极度破碎,不利于大量应变能的储存,常以中、小地震的形式释放应变能。研究资料表明,该断裂北段系属发展中的断裂,同时又是构造的交汇区,有利于应变能的积累,因此对其北段的地震危险性应给予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构造应力场观测结果、 岩石圈流变特性为约束, 采用摩擦接触单元反映断裂带空间分段特征, 以最接近真实地下环境的非线性黏弹性材料为模型的本构关系, 建立包括安宁河—则木河—小江断裂带的三维有限元模型, 模拟在速度边界条件和重力势能等动力因素共同作用下的断裂带应力分布特性. 研究结果表明, 模拟得到的断裂带现今构造应力场与地震活动有明显的对应关系, 应力比较集中的区域, 如石棉、 西昌、 巧家、 东川附近, 极有可能是未来的地震危险区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