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分析了生物监测技术在海洋环境监测中的地位和作用,指出了生物监测技术手段,特别是传感器对于海洋环境监测的重要性。详细介绍了采用紫贻贝和霍尔元件结合而研制成的双壳类生理监测传感器的基本原理、制作方法和实验。对双壳类生理监测传感器的应用前景作一展望。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国内、外海岸带监测技术的发展历程及GNSS-RTK技术在海岸带侵蚀监测系统中的应用原理,根据海岸带地形特点,研究并实践GNSS-RTK进行海岸带监测的具体方法和步骤,通过对监测数据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证明GNSS-RTK技术是实现高精度海岸带侵蚀监测的合适方法。  相似文献   

3.
环境DNA(Environmental DNA, eDNA)技术是一种正在蓬勃发展的生物采样监测技术,可以根据需要同时监测特定对象或多种水生生物,因其便利快捷,对检测对象和生态环境友好等优点而在水生生物资源监测中具有广阔的应用潜力。长江口水域作为我国最大的河口,是诸多水生生物季节性洄游、觅食和栖息的重要场所,因此对该水域水生生物资源的动态变化进行准确监测是开展相应生态保护的必要基础。本文归纳分析了环境DNA技术的监测原理,以及在濒危珍稀物种、入侵物种、生物多样性、资源量和遗传多样性监测方面的应用现状及限制条件,并结合长江口水域监测工作的具体需求,展望了在该水域应用环境DNA技术进行水生生物资源监测的应用前景和研究方向,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4.
疏浚物倾抛对海洋环境影响的研究述评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虞志英  张勇 《海洋与湖沼》1999,30(4):460-464
从当前国内外对疏浚物倾倒海洋后所产生的环境影响研究现状出发,就研究历史产生影响的生物、物理、化学过程,现场监测技术,疏浚物处理新技术的应用等方面的研究作了全面评述,这对港口、航道部门的疏浚土处理和防止海洋污染具有参考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针对火箭助推器残骸海上落区监测面临的挑战,对助推器残骸海上监测内容、监测平台、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助推器残骸海上监测技术路线。在此基础上,成功实施了长征五号运载火箭的监测任务,为研究火箭残骸再入及解体规律,完善落区设计与选择提供技术支撑。最后给出了火箭残骸海上监测技术研究的发展方向和内容,以期对后续工作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6.
深海在黑暗、高静水压、低温(黑烟囱等热液系统除外)和寡营养的极端环境下形成了特殊的生境。对深海生物/微生物的研究,不仅可以揭示各种深海生物的生理代谢特性和动态变化规律,而且有助于深海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特别是深海微生物碳循环机制的相关研究可为全球实现碳中和目标提供新的路线图。研究深海生物的首要条件是获得大量保持原位特性的样本,然而传统深海采样手段的局限可能导致深海相关研究结果无法反映深海环境下真实的生命过程,亟需发展满足深海生物原位研究的采样方法和生态监测技术。本文对深海生物研究现状,相关科学问题和原位组学研究进展,以及原位生态监测装备研发和应用进行综述,并对深海原位生物实验室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海洋有害藻华(赤潮)监测技术导则》的技术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HY/T063-2003《海洋有害藻华(赤潮)监测技术导则》的若干技术问题作了扼要阐述,着重说明应用“有害藻华”概念的必要性与依据、《导则》的特点、“有害藻华”监测方案设计的基本原则及其监测技术与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8.
生物传感技术在海洋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尹秀丽  薛钦昭  秦伟 《海洋科学》2011,35(8):113-118
21世纪是海洋开发的世纪,我国将更加关注在可持续发展前提下的海洋资源的合理开发和海洋环境保护,特别是更多地关注近海生态环境的监测和保护。用于海洋监测的生物传感器技术是一种基于生物敏感元件对污染物的生理、生化、细胞反应而建立起来的海洋生物监测技术,有很高的灵敏度,并可与生物个体的生长、繁殖、代谢、存活等指标直接联系起来,...  相似文献   

9.
我国海洋监测技术研究和开发的现状和未来发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海洋监测(观测)技术是海洋技术的主要组成部分.论述了我国海洋监测(观测)技术研究和开发(R&D)的总体目标,综述了近年来我国海洋监测技术研究和开发、特别是863-818海洋监测技术主题研究和开发的主要成就,预测了21世纪初我国海洋监测(观测)技术的未来发展.  相似文献   

10.
水下开沟机是海底管道、电(光)缆铺设施工中的重要作业装备,而水下监测技术和装置则是水下开沟机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介绍水下施工作业对开沟机的监测要求着手,分析水下开沟机的基本监测方法与设备,探讨水下开沟机监测装置的配置原则,并结合对国外水下开沟机监测技术的发展应用回顾和评价,总结了我国目前在水下开沟机监测技术和装备研究开发方面的主要成果,以及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尝试与体会。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国外海洋环境监测技术的监测方式、监测平台、监测要素等内容发展研究现状,总结了当前我国监测技术面临的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以青岛胶州湾海域为研究对象搭建了海洋水环境监测系统,该系统可通过水下传感器对水体中的p H值、温度、盐度、溶解氧、叶绿素、氮、磷含量等指标进行监测,并通过GPRS模块将数据实时传输到位于陆上的数据监测中心,当数据显示超标时,本系统还可根据海上监测仪器所在位置确定污染区域和范围,指导监测车迅速开展陆地污染源分析,并做出快速应对决策以控制污染物。  相似文献   

12.
贻贝监测的作用及其监测技术和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贻贝监测是海洋环境污染生物监测方法一,它使得在国家,地区乃至全球范围内开展统一的海洋环境监测成为可能,具有很强的操作性,能够比较准确地反映出洞岸海洋环境污染状况,指示污染物质浓度的时空变化趋势,适宜于长期监测。文中重点阐述了贻贝监测技术和方法,包括采样站位设计,样品现场处理,后勤保障,样品分析和质量保证。  相似文献   

13.
通过介绍国外在军用和民用领域海洋监测传感器网络的应用情况,结合我国海洋监测技术发展的现状,分析了传感器网络在海洋监测中应用的概念和内容,并对应用技术研究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国家海洋局于2000年9月4日对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的基本任务作了批复: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负责仝国海洋环境监测的业务管理、海洋环境保护科学技术研究、海域使用管理技术支持。 (1)拟订全国海洋环境监测和生态监测规划、计划及监测技术规范、技术标准、技术管理政策和规章制度:对全国海洋环境监测系统实施业务指导与协调。 (2)负责全国海洋环境监测网的组织管理、技术管理和信息管理,承担全国海洋环境监测网办公室的工作:负责海洋环境质最评价和预  相似文献   

15.
小型底栖生物在海洋生态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简要介绍了小型底栖生物及其作为生态监测生物的优点,综述了近期国内、外小型底栖生物在海洋生态监测中的应用研究,认为小型底栖生物是海洋环境变化的良好指示生物类群.  相似文献   

16.
海洋监测高技术的需求与发展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海洋监测高技术现已成为世界各海洋国家研究发展的重点,在建立海洋环境自动监测系统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许多成功的经验。本文了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对海洋监测高技术的需求,介绍了国内外在海洋监测技术方面所取得的进展,提出了我国发展海洋监测高技术的框架建议。  相似文献   

17.
随着海洋经济的发展和近海生产活动的急增 ,我国近海约1/3海域均受到污染 ,特别是河口、海湾和近岸海区污染更加严重 ,需要对这些海区的海洋环境参数进行长期、同步、自动监测 ;在海洋军事上 ,准确、可靠的海洋环境数据是必不可少的战略服务资料 ,将大大提高海上作战能力。因此 ,国家863计划海洋监测技术 (818)主题的近海环境自动监测技术的课题中 ,列有海床基海洋环境自动监测系统的研究项目。该监测系统是置于水深大约50m的海底边界面上 ,用于监测海洋环境要素的装置。通过本课题的实施 ,将使我国的海洋环境立体自动监测技术…  相似文献   

18.
随着沿海地区社会和经济活动不断增加,在人类活动和全球气候变化的双重压力下,全球珊瑚礁生态健康状况日益衰退。如何有效地监测珊瑚礁生态系统,使管理部门能够及时采取保护措施防止珊瑚礁生态系统的退化,已成为拥有珊瑚礁资源的国家亟需解决的环境问题。各主要国家均在大力发展珊瑚礁监测技术与装备。文中综述了国内外在珊瑚礁生态系统监测技术方面的研究现状,基于前人提出的原位在线监测技术,在南海某岛礁海域建设了珊瑚礁生态环境原位在线监测系统,并进行了1年多的业务化运行。在业务化运行期间,原位在线监测系统成功监测到了珊瑚礁的"白化-死亡-微藻附着-珊瑚骨骼腐烂-大型藻占领"这一退化过程,表明该监测系统能够实现珊瑚礁的长期、实时、连续监测。本文研究对于进一步认识珊瑚礁生态系统的时间变化特征及其影响机制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结合天津市GPS基准站和一级GPS监测点数据,进行区域地表形变监测数据处理与分析,重点介绍了GPS变形监测技术中高精度数据处理时的参数设置及成果精度评定准则,并通过同期监测的水准数据和GPS数据进行对比分析,验证了GPS监测技术应用于地面沉降监测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0.
以褐菖鲉(Sebastiscus marmoratus)细胞色素P4501A四种生物标志物,即鳃丝EROD活性、肝EROD活性、肝CYP1A mRNA和肝CYP1A蛋白为指标,在泉州湾海域选择6个站位(包括1个对照站位),开展了为期两周的野外监测实验,研究了上述生物标志物的变化特征以及它们同表层海水中石油类含量和沉积物物中16种优先监控的PAHs含量之间的相关性,并利用新一代综合生物标志物响应指数法(IBRv2)对监测站位石油类和PAHs污染效应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不同站位的上述四种生物标志物变化趋势基本一致;生物标志物的变化与相应站位表层水中石油类含量及沉积物中PAHs总含量相吻合;IBRv2分析结果表明,各监测站位IBRv2指数介于1.5~4.2之间,其中2号站环境污染压力最大,4号站最小.在复杂的海洋污染条件下,采用CYP1A多种生物标志物监测技术能够更加全面反映石油类等污染及其生物效应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