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信息加工服务与信息资源网络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春花 《江西地质》2001,15(1):53-56
培养高素质的信息人才队伍是提高信息产品质量的基本保证,同时,信息加工应面向用户,走专业化精品之路,在信息网络化时代,应重视江西国土信息资源网络化建设。  相似文献   

2.
云南公路滑坡稳定性分析中模糊信息分析法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模糊信息分析方法应用于公路滑坡稳定性分析。运用模糊信息分析中的模糊信息信息分配、信息集中等方法,在云南元磨高速公路滑坡的50组公路滑坡资料中选取了滑坡高度、坡度、组成物质的粘聚力、内摩擦角等重要影响因素,建立了其与滑坡稳定性之间的模糊关系,得到相应的滑坡稳定性分析数学模型。应用该模型对该区域其他滑坡进行验证,其效果良好,故该方法可较好的应用于实际。  相似文献   

3.
4.
5.
建筑基坑工程信息综合分析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详细论述并提出了基于监测信息,经验信息及理论信息之上的建筑基坑工程信息综合分析方法,编制了基坑工程信息综合分析工程流程图,结合一个典型的基坑工程实例,进一步论述了该方法的必要性和优越性。  相似文献   

6.
中国地质信息服务体系的现状、差距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地质信息服务体系的基本要素包括信息服务提供者、信息服务对象、信息服务内容和信息服务方式。笔者结合这四要素,对中国地质信息服务体系进行了深入研究和分析,并与发达国家存在的差距进行了对比,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完善中国地质信息服务体系应解决的关键问题和对策。  相似文献   

7.
强化地矿信息工作,要树立新观念,加强以电子技术为载体的信息资源建设,把信息资源作为主业,把信息资源开发作为重点,重视信息服务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8.
徐雷  李成  奚砚涛 《江苏地质》2009,33(1):89-92
分析了涉及不同领域、不同历史来源和不同存储载体的矿山地质信息特点,利用开源技术对Web Service架构下地质信息集成平台进行研究,实现了异源、异构、异库的复杂地质信息的数据共享、地图显示以及图形数据处理。  相似文献   

9.
地质信息服务体系框架研究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信息服务已经成为21世纪各国地质工作的战略重点,基于Internet和信息技术及时有效地为用户提供综合、客观的地质信息服务已列入了各国地质调查机构的战略计划。完善的信息服务体系是信息服务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本文在明确相关概念的基础上,分析了现代信息服务的特点,提出了较为完整的地质信息服务体系框架,阐述了体系框架中各组成部分的主要内容和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0.
金矿床地球化学找矿信息分析:以团结沟金矿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国学 《世界地质》1995,14(2):42-46
金矿床地球化学矿信息对金矿勘查具有重要意义。矿床原生晕特征反映了矿化的元素组合特征。团结沟金矿床主成矿期元素组合为Au,As,Sb,是矿床的直接指示元素。矿床次生晕及分散流流特征对找矿提供重要的地球化学信息。  相似文献   

11.
吴昌功 《地质通报》2009,28(203):378-383
中国信息研究工作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多层次多方式的信息服务系统。中国国情决定了信息研究是该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这也是中国信息工作的一大特点。中国地矿信息研究工作经过多年发展已取得了许多进展。信息研究工作作为一项专门的社会职能,必须有自己的理论认识作为指导,这种认识是在实践中形成和发展的。在新形势下,中国信息研究工作正在由“供给驱动型”向“需求驱动型”转变,这对信息研究工作的发展来说,既是挑战,又是机遇。  相似文献   

12.
13.
本文采用分布式数据库技术及标准化方法,对工程勘察设计企业科研工作中的信息管理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了通过共享机制,使工程勘察设计企业的不同部门能够持续地充分共享科研信息,提高科研工作的效率,成功解决了科研工作中的由于信息非对称占有而引起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阐述地震信息网络化当前应加强数据库建设,网络建设,馆藏资源建设,以及加强对现有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广度与深度,并应加强对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15.
中国信息研究工作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多层次多方式的信息服务系统.中国国情决定了信息研究是该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这也是中国信息工作的一大特点.中国地矿信息研究工作经过多年发展已取得了许多进展.信息研究工作作为一项专门的社会职能,必须有自己的理论认识作为指导,这种认识是在实践中形成和发展的.在新形势下,中国信息研究工作正在由"供给驱动型"向"需求驱动型"转变,这对信息研究工作的发展来说,既是挑战,又是机遇.  相似文献   

16.
刘新秒 《华北地质》2007,30(2):120-120
高度浓缩了全文的知识信息,在信息收集的过程中往往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许多收集单位就只收录文章的摘要。所以,写好摘要无疑对知识的传播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初论地质信息有序系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信息有序系列是笔者提出的一个新概念,是指具有非随机性定义的信息,非周期性,存在于大量无序中的有序部分特征的有序性。IOS的理论是应用基于较少假设的,较为简单的数字或几何模式去研究地质体客观存在的复杂性,减少类似概率分布,周期性,平稳性,遍历理论等假设要求。  相似文献   

18.
许克华  刘永华 《水文》1996,(2):38-39
湖南省防汛水文信息服务系统许克华,刘永华,叶泽纲,陈欣,付忠,邓柯(湖南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1前言“湖南省防汛水文信息服务系统”似下简称“系统”),是一项非工程措施防汛减灾系统,在1991—1993年的三年中湖南发生特大洪水期间,该系统及时提供大屏幕...  相似文献   

19.
赵强  罗永 《湖南地质》2012,(6):82-83
本文介绍了利用信息隐藏技术来保护数字高程模型数据的一些方法,包括数字水印技术、纹理隐藏地形数据技术、地形伪装技术等。这些技术为DEM数据的保护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三维信息化模型是重大工程全生命周期建设的重要基础。然而,目前对于地质三维模型与建筑结构三维信息模型,通常由于数据结构问题难以统一,而且大部分停留在“可视化”,难以“可计算”、“可分析”。此外,由于地质条件的复杂性,在三维地质建模方面通常进行大量的简化。本文基于目前先进的三维建模技术,提出了三维精细化地质模型与建筑结构三维模型融合的建模方法,实现了三维地质模型的快速、精细化建模。所建立的模型,统一在*.stl、*.obj及*.igs等标准化三维模型文件下,可方便地用于不同场景的三维模型可视化、分析及后续数值计算模型网格划分等。针对大型水电工程建设提出了水利工程信息模型的框架,并将其应用于索风营水利工程,实现了大坝精细化BIM及4个堆积体的精细化三维地质模型(LIM)的融合与信息化管理。本文研究对于实现水电工程信息化管理、稳定性分析、潜在灾害评估和预测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