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储层的裂缝分析在油气勘探中已变得愈来愈重要。品质因子Q值是表征地下介质对地震波吸收衰减特性的一个重要参数,不仅能够反映介质内部的本质特征,同时也可用于裂缝识别。在储层地震属性和反演中,地震叠前资料比叠后资料包含更加丰富的储层信息,因此,利用叠前地震道集进行吸收衰减参数提取能够进一步提高衰减系数估算的准确性。本文提出了一种在改进S变换基础上利用叠前地震CMP道集资料提取品质因子Q的方法。改进的叠前Q提取方法,首先是利用时频分辨率可调的改进S变换对叠前CMP道集进行时频分析,推导了利用改进S变换的频谱比法计算公式,其次采用能谱密度比替代传统的振幅比来逐道求取估算Q值的频谱比的斜率;然后建立谱比斜率与炮检距之间的关系式,采用多道拟合的方法消除炮检距影响,从叠前地震道集资料中提取准确的品质因子Q。最后本文把该叠前Q值计算方法引入到前进潜山储层裂缝预测中,纵波吸收衰减的各向异性具有好的实际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2.
南堡凹陷潜山是油田近年来勘探开发、增储上产的重点区域,但其储层横向变化快、类型多、流体复杂的特征,为提高油气勘探成功率,开展了针对碳酸盐岩叠前、叠后流体检测的综合研究,形成一套实用性强的流体检测技术系列.在高保真的逆时偏移数据体和叠前CRP道集的基础上,运用叠前AVO分析、衰减梯度属性、低频能量属性以及多属性综合分析技术在南堡凹陷潜山开展流体检测,在此基础上,优选有利储层发育区,部署探井,取得较好的勘探效果,证实该技术系列的准确、可靠、实用性.  相似文献   

3.
地震叠前共成像点道集比成果资料蕴含更多的信息,分析其特征并有效应用,可提高地质目标的描述精度.本文创新将叠前共成像点道集分频构建三维数据体,多维度系统分析地震属性随偏移距、频率变化的耦合关系,明确了差异变化特征,找到了等效叠加成像后地震属性混叠的原因.理论与连续频率正演合成带限子波,进一步分析地震属性随频率变化特征,发现纯频子波与带限子波的属性差异,认为纯频子波比带限子波更能准确地反映地质目标.针对叠前共成像点道集属性差异,面向地质目标,提出了属性解耦合应用策略.在CD油田,选取叠前共成像点道集属性稳定部分叠加,消除偏移距对地震属性的影响,保真度提高,有效频带变宽,主频提高.分频处理消除不同频率间的干涉影响,面向目标优选出纯频体.纯频体与地质体对应关系稳定,反映微幅构造和储层特征更明显,可有效挖掘出地震资料的潜力,实现地质目标的精细描述.  相似文献   

4.
以地震资料为主体的储层含油气性检测技术在油气田勘探开发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基于含油气储层可以造成地震波高频能量衰减剧烈而低频能量衰减较弱的特性,结合小波变换与T-K算子对地震波不同频率能量进行非线性跟踪,通过定量表征地震记录高频非线性能量的衰减梯度,为储层含油气检测提供有效信息.基于T-K算子的非线性能量是不同频率...  相似文献   

5.
高角度裂缝介质的反射振幅梯度是随方位变化的,常规AVO分析只能适应层状各向同性介质地下地层含油气性检测,很难适应HTI裂缝各向异性介质地层的油气检测.为此,本文提出了基于叠前全方位角道集方位振幅梯度各向异性变化的HTI裂缝介质油气检测方法,推导出以方位角为变量的方位振幅梯度变化函数,并以之为参变量进一步推导出以入射角为变量的,随方位变化而变化的双向振幅响应强度变化函数,同时推导出方位油气指示因子.通过变量拆分法先固定方位方向,通过该方位角道集振幅随入射角的变化求解该方位振幅梯度,继而求出该方位的油气指示因子;依次类推,可求出其余方位的油气指示因子.如此可求出所有方位的油气指示因子,进而可分析含油气指示敏感性随方位的变化,优选油气指示最敏感的方位作为最终的油气预测结果即可.实际工区应用结果表明,本方法预测结果可靠精度高,可为油气勘探开发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6.
共成像点道集(CIG)可用于速度建模、偏移质量控制以及地下属性解释等。对于复杂碳酸盐岩储层,叠前AVO反演技术在储层识别、裂缝预测和流体检测方面的作用日益显著,叠前反演的精度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共成像点道集的AVO特性是否符合地下介质的真实地震响应。因此,叠前偏移不仅要实现反射点的准确归位,还必须得到振幅保真的共成像点道集,从而为AVO/AVA反演提供保幅的共成像点道集输入数据。本文在理论上对真振幅Kirchhoff叠前深度偏移和逆时偏移(RTM)抽道集技术的保幅性进行分析:真振幅Kirchhoff偏移抽道集通过改变加权函数实现振幅保持,仅适用于横向速度变化不大的情况;基于双程波动方程的逆时偏移采用互相关成像条件抽取共成像点道集,成像精确且无倾角限制,相对保幅性优于前者,适应任意复杂速度模型。模型和实例测试结果表明:在简单构造区域,真振幅Kirchhoff保幅叠前深度偏移与保幅逆时偏移抽取的共成像点道集都能起到良好的保幅效果;但在复杂构造区,基于逆时偏移抽取的共成像点道集,保留了全部波场的路径与振幅信息,其保幅性与成像精度优于Kirchhoff保幅叠前深度偏移。因此,针对探区的复杂程度差别及勘探精度的不同要求,应选择不同的抽道集方法,保证振幅精度的同时,兼顾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7.
四维地震(4D seimic)主要是指利用重复三维地震测量资料进行油藏动态监测。在油田开发过程中,由于储层特性变化所引起的地震振幅异常、频率变化以及反射同相轴下拖现象等均可作为注蒸汽波及范围四维地震监测的良好识别标志。由于叠后地震资料中常常存在动校正速度不准、动校正拉伸畸变、剩余静校正误差、以及CDP道集中各道波形的差异性等多方面的问题,这会对叠后地震资料所反映出的四维地震异常特性产生影响,造成解释结果的差异性和不确定性。为此,本文尝试开展叠前地震属性反演研究,利用瞬时频率、瞬时频率梯度、能量衰减85%时的频率、最大振幅频率、最大振幅、总能量等多种衰减属性的叠前剖面及其差值剖面来定性解释四维地震实验区的注入蒸汽在剖面上的反映。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叠前叠后联合解释软件系统的设计与开发,该系统以中国石化石油物探技术研究院自主研发的油气综合解释系统平台——NEWS为基础,利用NEWS平台提供的业务资源和服务接口,以图形化的方式通过点、线、面的粒度对叠前地震数据进行实时部分叠加,方便用户快速分析出优势叠加参数,实时的叠前AVO属性(如梯度P、斜率G、曲率C剖面)及方向金字塔去噪等功能,可以协助地质人员更方便地进行储层预测及含油气检测,在沿时间线自动追踪的基础上,通过对选取的面元进行模拟椭圆和余弦拟合分析,利用目的层振幅随方位角—偏移距/入射角的变化规律,统计面元内细微裂缝的综合走势效应,估算裂缝的发育方向和强度,形成了一套集叠前裂缝检测、叠前道集属性分析、AVO属性交汇分析以及成果图形化工具为一体的综合性叠前油气分析系统。  相似文献   

9.
高精度频率衰减分析技术及其应用(英文)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从含流体孔隙介质中的地震波场的衰减理论出发,对常规的频率衰减分析技术中的"低频阴影"和"频率衰减梯度"分析方法进行了改进,提出了一种高精度的频率衰减分析技术。首先,通过引入三参数小波变换和时频聚焦准则,发展了一种基于自适应三参数小波变换的高精度时频分析方法,其不仅具有很高的时—频分辨率(有利于"低频阴影"分析),而且其频谱只有一个峰,旁瓣比较小(有利于"频率衰减梯度"分析)。其次,采用基于最小二乘法的Nelder-Mead非线性算法对频谱的衰减部分进行拟合计算,可以准确地计算衰减系数,提高了"频率衰减梯度"的计算精度。实际资料的计算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综合"低频阴影"和"频率衰减梯度"方法的频率衰减分析技术能够有效地圈定碳酸盐岩鲕滩储层的发育区域,且两种方法具有很好的一致性,有效地提高了储层预测的可靠性,从而降低了勘探风险。  相似文献   

10.
共反射面元叠加方法(CRS)是一种完全由数据驱动、不依赖于宏观速度模型的地震成像技术,该方法在相应的相干区内依据相邻CMP数据所生成的超道集,凭借高覆盖次数压制地震资料中的噪声,可大幅度地提高地震资料信噪比和成像质量.大庆油田深层目标主要为火山岩和致密砂砾岩,一般来说各工区的地震资料对深层成像都不清晰,信噪比较低.为满足深层目标勘探的需要,应用了共反射面元叠加技术,对大庆油田某区的实际地震资料处理表明,该方法能够提高剖面的信噪比,增加反射波同相轴的连续性,为研究区AVO属性分析、叠前储层预测提供高质量的地震数据体和叠前道集.  相似文献   

11.
应用叠前反演弹性参数进行储层预测(英文)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本文是利用叠前弹性参数反演结果进行致密性含气砂岩储层预测的一个实例研究。随着油气勘探开发的发展,叠前地震数据及其反演结果的应用研究已经广泛用于实际生产中。叠前地震数据的特有属性研究,不仅包括简单的AVO特性,还包括其他的弹性属性的变化特性。本文通过对含气砂岩岩芯弹性属性参数响应特征的分析,发现特定弹性属性参数或其组合可以作为流体检测因子。因此,可以利用叠前地震反演得到不同的弹性属性参数结果,进行储层解释和储层描述。该叠前反演方法是基于Zoeppritz方程的Aki—Richard简化公式建立起来的,根据测井数据和地质解释结果建立初始反演模型,反演的地震数据为叠前时间或深度偏移的共反射点道集数据,反演结果可以是不同的弹性属性参数及其组合。通过对一实际的致密性含气砂岩储层进行叠前弹性属性参数反演,并将反演结果与其它预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弹性属性参数λ和λρ, λ/μ,以及K/μ能够很好地预测含气储层,而且反演结果很好展现出储层中的含气特性。  相似文献   

12.
利用叠前CMP资料估计介质品质因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提出了一种利用叠前CMP道集资料估计介质品质因子的方法,同时提出利用地震道间有效信号的相干性估计层位信息的方法.首先采用具有4个待定系数的函数去逼近震源子波,利用黏弹介质中单程波传播理论推导出地震子波包络峰值处的瞬时频率(EPIF)与不同偏移距处走时的关系;其次利用该关系,外推出该同相轴零偏移距处的EPIF,用小波域包络峰值处瞬时频率法(WEPIF)结合层位信息估计Q值.合成数据的结果表明,EPIFVO法(子波包络峰值瞬时频率随偏移距变化)无边界效应,计算精度相对较高;将该方法用于实际资料算例,结果表明,衰减强弱与储层的吸收有较好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3.
共偏移距道集平面波叠前时间偏移与反偏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Dubrulle提出的共偏移距道集频率波数域叠前时间偏移的基础上,提出了共偏移距道集频率波数域叠前时间偏移与反偏移一对共轭算子.讨论了该对算子的变孔径实现过程.并把该对共轭算子串连起来实现了叠前地震数据的规则化处理.指出最小二乘意义下的叠前地震数据规则化会得到更好的效果.v(z)介质模型和Marmousi模型的数值试验结果表明,方法理论正确、有效.  相似文献   

14.
裂缝型储层流体识别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裂缝型储层的描述包括预测裂缝分布特征和识别裂隙充填物.依据等效介质理论计算的纵波速度随裂缝密度的增大而减小.正演地震记录显示,裂缝介质含气时反射振幅最大,且变化程度比含油或含水时大.叠前方位AVO反演所得的各向异性梯度Bani与裂缝密度成正比,可用于描述有效裂缝发育强度.对于不同的裂缝密度,各向异性梯度Bani与各向同性梯度Biso的比值I(1)fluid近似为常数,且对流体敏感.经裂缝纵横比和背景介质拉梅常数修正后,流体因子Ifluid既不随纵横比变化,又不受背景介质的影响,是裂缝型储层敏感的流体识别因子.在塔里木盆地塔北哈拉哈塘地区热瓦普区块碳酸盐岩储层裂缝发育区域,运用该参数在井点处的流体识别效果与钻井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5.
裂缝广泛分布于各类储层岩石中,并且会显著提高储层的渗流能力.因此,裂缝的评价和表征对于提高油气产能具有重要意义.由于裂缝与背景介质之间的波致流会显著影响地震波的频散和衰减特性,所以地震勘探是评价裂缝性储层的有效手段.裂缝地震定量表征的前提是要基于含裂缝岩石中波致流对频散和衰减的影响建立含裂缝岩石物理特性与地震性质的关系.然而,目前相关的理论研究大部分基于各向同性背景这一假设,难以有效应用于常见的各向异性储层.本文针对背景为各向异性的含裂缝岩石提出了频散和衰减的计算方法.该方法首先将含裂缝岩石中的各向异性背景介质等效为层状背景介质;然后,通过分析不同频率下层状含裂缝岩石中的流体压力分布,理论计算了两个特定的中间频率并求解得到两个中间频率下的弹性参数;进一步,以计算得到的两个特定中间频率以及高低频极限下的弹性参数为基础,应用数值方法求解得到弛豫函数中的未知参数,最终实现了背景为各向异性含裂缝岩石中频散和衰减的理论模拟.通过将理论预测结果与实验测量和数值模拟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该方法在背景为各向异性含不同分布裂缝岩石中的有效性.本文提出的方法考虑了常见的各向异性背景对含裂缝岩石频散和衰减的影...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共反射面元(CRS)叠加方法做改进,利用得到的波场参数来提高叠前地震资料的质量.利用CRS波场参数做部分CRS叠加,对菲涅尔带内的多个相邻CMP道集做倾角、曲率等校正后合并为一个道集即CRS超道集,可以补齐缺失地震道,实现叠前数据规则化,并提高信噪比.从而使得叠前道集中的同相轴尤其是来自深层的反射有更好的连续性,有利于识别和追踪.提高质量后的叠前道集可用于后续的速度分析、叠加、偏移等常规处理中,效果好于原始CMP道集.模型和实际数据的计算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该方法在低信噪比资料的处理中将会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中深部低孔渗储层横向非均质强、岩石物理特性叠置严重、地震资料品质差,给定量地震油藏描述带来巨大挑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叠前弹性参数反演的高灵敏流体因子烃类检测方法.首先推导了盖斯曼流体项的包含围岩刚性参数、孔隙度和流体体积模量的近似解析表达式.其次引入与流体性质变化无关,仅由岩石骨架控制的剪切模量,削弱孔隙度等因素的畸变影响,构建了新烃检因子.并推导了包含该烃检因子的AVO近似式和弹性阻抗方程.最后利用弹性阻抗反演技术直接提取敏感流体信息,实现储集体烃类检测.研究区实例应用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和适用性,为复杂构造-岩性油气藏勘探开发提供重要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8.
叠后地震数据,是共反射点道集叠加的结果,虽然提高了信噪比,但是也损失了丰富的叠前地震道集信息,建立在叠后数据基础上的叠后波阻抗反演不可避免的掩盖了很多AVO类信息.实际地震数据的采集都是非零炮检距的炮集记录,这种叠前地震数据提供了多种波型地震信息,对流体和岩性更加敏感.因此,利用叠前道集或者部分道集信息的叠前地震反演能够大大提高预测的精度,扩展弹性阻抗技术不仅使用了丰富的叠前地震道集信息,同时还解决了常规弹性阻抗技术不稳定和实用性的问题,使叠前反演更具有实际应用价值.通过弹性阻抗公式和扩展弹性阻抗公式的对比分析,验证了扩展弹性阻抗反演更加稳定.在利用扩展弹性阻抗技术进行反演前先对扩展弹性阻抗公式进行对数变换,建立梯度阻抗和声波阻抗的坐标系统,通过计算最佳旋转角度下的弹性阻抗,进行岩性预测.同时指出了计算声阻抗和梯度阻抗的方法,并分析了岩性预测基本原理.应用扩展弹性阻抗技术在我国西部某气田河道砂体识别中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鄂尔多斯盆地LD地区为典型的黄土塬地貌,其砂体规模小、横向变化大、埋藏深、厚度薄、储层致密.以高保真地震分偏移距叠加资料为基础,在岩石物理分析的指导下,创新探索引入了几项关键叠前技术:球面波反射AVO分析技术研究山1段大偏移距道集AVO特征;叠前角度域中分析地震资料吸收规律,精度相对较高,能分辨5m储层;引入果蝇优化算法构建虚拟井,解决叠前同时反演过程中缺少横波测井问题.这几项黄土塬叠前关键技术为LD地区深层致密气勘探取得新进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由于流体本身的粘滞性和摩擦性,使得地震波在含油气地层中传播时衰减形成低频阴影.通过对叠后地震资料做时频分解,分析地层衰减特征,是当前除了AVO技术之外,比较流行的直接识别流体和气藏的技术.本文基于波动方程正演,模拟了地震波对含油气地层的响应.然后采用连续小波变换分析不同尺度剖面的瞬时能量特征,提取分频剖面上每一个点的峰值能量对应的频率,得到瞬时峰值能量频率剖面.通过分析瞬时峰值能量频率剖面,分析了地震波在地下介质中传播时的衰减特征.最后应用此方法对实际地震剖面进行了分析,验证了其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