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西安某建筑工程结构复杂,平面不规整,荷载要求差异大,为自重Ⅲ级湿陷性黄土地基。根据岩土工程资料和上部荷载要求,分析本地常用的地基处理方案,并进行经济性、安全性和可行性比较,提出要根据不同的地基土参数和上部荷载要求,安全、经济、灵活地选择地基处理方案。考虑到统一工艺和施工的方便性,最终采用灰土挤密桩复合地基和桩基础方案。同时,对工程实施过程中具体的参数选择、注意事项也进行了阐述,为同类地基处理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
基于改进的AHP方法进行地基处理方案的优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基于地基处理方案的多样性和复杂性,采用改进的AHP方法进行处理方案的多目标优选决策,对传统的AHP方法进行改进时,采用构建三标度(-l,0,1)矩阵的方法,引入最优传递矩阵,避免了传统方法构建判断矩阵时权重选择的模糊性。实例证明,改进的AHP方法应用于地基处理方案的评价与选择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在工程实践基础上,对邯郸东部地基处理方法的设计,施工工艺、质量控制及施工效果进行了分析和比较,在经济技术分析和环保分析基础上,确定了本区地基处理方案的选择原则。提出了当设计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大于或等于200kPa时,应采用CFG桩法进行地基处理;当设计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小于200kPa时,东区应采用水泥土搅拌桩(干法)复合地基,西区应采用夯实水泥土桩法复合地基或水泥土搅拌桩(湿法)复合地基,北区和南区应采用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  相似文献   

4.
通过工程实例,介绍CFG桩在大型油罐地基局部处理中,既有效提高软弱地基强度,又最大限度保持不同地基变形协调一致的处理方法.针对油罐体型的特殊性,采用了沿油罐圆心环形布桩,并且根据不同地段地基土性质的纵横向差异采用不等距布桩的方案.复合地基处理效果理想,达到了预期的设计目的,为类似工程的地基处理提供了一种新的设计理念,供类似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5.
何元斌  李燕 《云南地质》2004,23(2):273-277
通过对深层水泥土搅拌桩的加固机理及复合地基承载力性状的简要分析,根据国家现行规范,结合具体地基处理工程实例,对深层水泥搅拌桩在软土地区地基加固处理中的方案选择、设计、施工及检测中的常见技术要点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6.
两个地基处理工程实例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地介绍了在我国西北地区湿陷性黄土地基上两个电厂冷却塔地基处理工程实例,其中之一采用的是DDC新技术。另一个则为桩基础,在对这两 个相似工程进行对比分析的基础上,阐述了在选择地基处理方案时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7.
地基处理方案的模糊优化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本文首先分析了地基处理方案选择时的多层次因素关系树,然后利用模糊数学的原理对各个影响因素进行定量评价,从而使所选择的地基处理方案达到整体最优。  相似文献   

8.
通辽电厂地基处理方案决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辽电厂地基条件不能满足主要建筑物采用天然地基的要求,需要进行地基处理。采用AHP建立了地基处理方案的层次结构模型,通过地基处理原体试验结果对指标和因素进行量化、取值,取得了满意的评价结果。  相似文献   

9.
某地基不均匀沉降的三维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某地基处理原拟采用CFG复合地基。但由于地层情况复杂 ,施工难度大 ,决定采用CFG桩和人工挖孔桩进行地基处理 ,但是这种处理方案可能会引发地基不均匀沉降从而对上部结构产生不良影响 ,因此合理的的选取人工挖孔桩桩间距非常重要。通过对四种桩间距情形下地基的三维沉降分析 ,选取了合理的人工挖孔桩桩间距 ,解决了这一工程难题.  相似文献   

10.
黄土地区高速铁路隧道洞口明挖段地基处理方法的选择应着眼于消除湿陷性与控制沉降变形的双重标准。以兰州市榆中县某黄土高速铁路隧道洞口明挖段地基处理为例,采用水泥土挤密桩进行地基处理时发生塌孔、缩孔,变更为钻孔桩并在桩顶设置钢筋混凝土刚性托板的桩板结构处理方案后,地基处理效果良好。说明了黄土隧道明洞段地基处理方法应结合黄土含水率、湿陷性等诸多因素通过技术经济比较后合理地选用。  相似文献   

11.
岩溶地区上高层建筑的基础设计是建筑工程中地基处理的难点。岩溶地基存在土洞溶洞多,岩面起伏大、地下水不可预见等特点,使得岩溶地基高层建筑基础设计具有极大的挑战性。对一个卵石土岩溶地基高层建筑进行基础设计,通过现场土的载荷板试验、夯扩桩复合地基载荷试验、冲孔桩复合地基载荷试验等现场原位试验,获得了丰富可靠的资料,根据试验结果和场地覆盖层厚度、岩溶发育情况进行科学的计算分析,最后采用筏板下多桩型复合地基处理方案,该方案既能满足承载力及沉降的要求,又同时考虑了溶洞坍塌及沉降不均的风险,且更为经济。将计算沉降与实际观测结果进行了比较,说明了地基处理方案的合理性,为高层建筑复杂岩溶地基处理提供了较好的借鉴。  相似文献   

12.
地基处理决策的集对分析模型及其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建立了基于集对分析理论的地基处理评价模型,运用层次分析法建立指标层次结构,确定指标权重,消除了专家权重分配困难的缺陷,提高了方案评价的可信度,为地基处理方案的优选提供了一种简单、适用的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3.
多层次模糊综合决策优选软基处理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吹填土路基处理方法的理论研究发展相对落后,远远不能满足现场施工实践的要求,将系统工程理论中的模糊决策理论和层次分析法相结合,提出了一种较合理而且相对简单的吹填土路基处理方案的决策方法,结合厦门市环东海域综合整治建设项目对影响软基处理方案优选的各因素进行了分析,确定了评判模型和影响因素.其中,各影响因素的权重值采用层...  相似文献   

14.
穿越坍方区及断层带的隧洞检修洞施工方案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克丽 《岩土力学》2004,25(4):651-653
详细介绍了昆明掌鸠河引水供水工程厂口隧洞检修支洞主洞穿越坍方区及断层带的施工方案,内容包括坍方冒顶情况描述、地表陷穴处理、洞内坍方体处理和穿越坍方区施工步骤与技术措施。施工实践表明,所介绍的施工方案合理可行,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5.
高速铁路软土地基处理方法对比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亮  叶阳升  蔡德钩  吴波  杨年华 《岩土力学》2006,27(10):1856-1860
为探索高速铁路较薄软土地基的加固处理方法,在中国江苏省某铁路试验段进行了针对淤泥质黏土厚度为2~5 m的软土地基现场填筑试验,包括袋装砂井加爆炸、塑料排水板加等载预压、两种间距粉喷桩及砂垫层处理共5个区段。通过为期14个月的原位测试,得到较薄软土地基的沉降变形特性;并通过加固方案效果对比,研究了工后沉降控制效果和工程经济性,其成果对高速铁路软土地基加固处理方案、设计参数的选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场地回填土与搅拌桩施工顺序将直接影响软土地坪复合地基的处理效果,其中沉降控制是影响地坪安全运行的关键。以近海软土地区工业厂房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工程为例,探讨了复合地基水泥土搅拌桩、回填土两种不同施工顺序的影响因素及相应处理效果;通过数值模拟试验,计算分析了不同填土厚度下两种工况的地基固结总沉降、施工沉降、工后沉降。结果表明,采用“先土后桩”的施工顺序的施工期沉降大于“先桩后土”,但工后沉降大大减小,提高了软土地坪地基处理效果,有利于处理后地坪的安全运行,验证了前述分析结论,为合理设计方案的确定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杭州某污水处理厂双线圆形管道拟采用顶管隧道施工方案,分别用plaxis软件进行有限元分析和经验法计算得到顶管隧道穿越钱江二桥铁路桥梁引起的地面变形、桩基变形、桩基承载力影响大小数据。结果证明顶管穿越铁路桥,对桥梁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8.
余飞  陈善雄  马佳 《岩土力学》2006,27(Z1):619-621
基于两种收缩试验的膨胀土地基变形预测方法进行了比较研究。分析表明,两种预测方法的计算结果存在较大差异,其原因在于其考虑的膨胀土地基的侧限状态不同,分别为无侧限状态和完全侧限状态下的预测结果。基于以上分析成果,并考虑膨胀土的裂隙性和实际地基的侧限状态,给出了膨胀土地基变形预测的经验公式,并将其应用于实际工程,为膨胀土地基变形的准确预测及合理处置方案的制定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9.
以我国西南某高速公路软弱地基上的高填方路堤开裂失效病害实例作为研究对象,以病害现象反复发生反复处治、病害认识不断加深的历程作为基础:先是因为对软弱地基处理方式失当而在路堤填筑过程中产生了侧向滑移病害;后又因为对病害机制认识不准确,导致制定的治理方案处治病害不彻底,使得路堤重新填筑过程中再次产生了侧向滑移病害;然后,再次因为对病害机制的认识还是不到位,并且对治理方案作用机理的理解不透彻,导致了病害进一步加重而致使路堤不得不重新填筑。通过对病害发生、发展过程的再认识和再评估,对病害发生机制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究和论述,对未能达到预期的病害处治对策进行了总结和反省,提出了病害防治的应对策略和思路,形成了病害处治方案且经历了实践的验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