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暴雨天气过程2001年7~8月全省每天≥10县、市的暴雨天数有4d(表1),与历史同期相比,属偏多年份。而9月份没有出现≥10县、市的暴雨日,与历史同期相比,属偏少年份。2高温天气过程7~9月是我省的盛夏季节,2001年的盛夏我省出现了2个时段的高温天气过程:7月1~12日和7月20~31日(表2、表3)。其中7月20~31日的连续过程每天都有≥29站的最高气温超过了35℃,持续时间之长居历史同期第6位。另外,7月11日和30日2d,除井冈山和庐山外,全省其它县、市的最高气温均超过了35℃,范围…  相似文献   

2.
利用十堰市所辖7个气候观测站1960-2004年极端最高气温资料,按照三种高温强度(≥35℃、≥37℃、≥40℃),对该市近45年高温日数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统计分析,并从环流形势上分析了其高温成因。结果表明:十堰市高温日随时间变化略呈减少趋势,20世纪60-80年代,高温日呈明显下降趋势,自80年代以后又呈现上升趋势,进入21世纪,其上升趋势有所加快;相对于南部,十堰市北部平均高温日数较多;十堰市高温天气的出现主要受100hPa、500hPa环流形势影响。  相似文献   

3.
利用1958年-2008年高低空气象观测资料以及山西省气象信息中心归档的109站1958年-2008年的原始气象记录月报表及其信息化产品资料,分别以最高气温≥35℃、≥37℃、≥40℃为指标,研究山西高温日的时空分布、变化趋势及环流特征。结果表明:a)山西高温日最早出现在4月中旬,最晚出现在9月中旬,≥35℃、≥37℃和≥40℃的高温日6月下旬最多;b)高温日数有随纬度、随海拔的升高而减少,有西部多于东部、南部多于北部、盆地多于山区的空间分布特征。≥40℃的高温区域主要集中在运城和临汾地区;C)1984年-2008年,35℃以上的高温日数整体呈上升趋势;1979年-2008年,30年间高温站次以153站次,10a的趋势增多。20世纪90年代以后,不仅高温日数增多,而且高温持续时间、强度、范围都有增强趋势;d)影响山西高温的500hPa环流形势主要有副高纬向性、副高经向型以及大陆高压(脊)控制型3类。在特定的流型配置下,T850≥25℃、T700≥13℃,T850≥26℃、T700≥14℃,T850≥28℃、T700≥15℃,T850≥32℃、T700≥16℃是山西省不同区域、不同风向影响时,≥35℃、≥37℃、≥40℃高温天气预报的临界值。  相似文献   

4.
分析试验结果发现,5月份的高温天气对桂林地区蜜柑花果的影响十分明显,当5月日平均气温≥25℃或最高气温≥30℃连续3d或以上时,会引起温州蜜柑异常落花落果,从而降低产量。为此,统计了桂林地区出现5月高温的气候概率,并提出了防御5月高温危害的措施,以便参考。  相似文献   

5.
傅丽娜 《广西气象》1997,18(4):42-43
分析试验结果表明,5月份的高温天气对桂林地区蜜柑花果的影响十分明显,当5月日平均气温≥25℃或最高气温≥30℃连续3d或以上时,会引起温州蜜柑异常落花落果,从而降低产量,为此,统计了桂林地区出现5月高温的气候概率,并提出了防御5月高温危害的措施,以便参考。  相似文献   

6.
2005年6月洛阳持续高温天气成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洛阳市2005年6月出现的持续高温天气分析结果显示:此次高温强度仅次于1966年,高温日数之多突破历史记录;亚洲极涡偏弱,冷空气势力偏北、偏弱,大陆暖高压异常强大且持续稳定控制,是洛阳市高温持续的大环流背景;城市化加剧和地形差别,是高温日数分布悬殊加大的原因之一。通过分析单站资料和解释应用ECMWF产品,确定了发布6月份高温预报和高温预警信号指标:洛阳700 hPa到地面为深厚暖层且处在下沉运动区,前一天最高气温≥33℃且平均气温≥25℃,当天08时气温≥22℃且天气晴好,可在上午发布≥37℃高温橙色预警信号;前一天最高气温≥34℃且平均气温≥30℃,08时气温≥27℃,ECMWF产品预报当天20时850 hPa气温≥24℃,可在上午发布≥40℃高温红色预警信号。  相似文献   

7.
2005年6月洛阳持续高温天气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洛阳市2005年6月出现的持续高温天气分析结果显示此次高温强度仅次于1966年,高温日数之多突破历史记录;亚洲极涡偏弱,冷空气势力偏北、偏弱,大陆暖高压异常强大且持续稳定控制,是洛阳市高温持续的大环流背景;城市化加剧和地形差别,是高温日数分布悬殊加大的原因之一.通过分析单站资料和解释应用ECMWF产品,确定了发布6月份高温预报和高温预警信号指标洛阳700 hPa到地面为深厚暖层且处在下沉运动区,前一天最高气温≥33 ℃且平均气温≥25 ℃,当天08时气温≥22 ℃且天气晴好,可在上午发布≥37 ℃高温橙色预警信号;前一天最高气温≥34 ℃且平均气温≥30 ℃,08时气温≥27 ℃,ECMWF产品预报当天20时850 hPa气温≥24 ℃,可在上午发布≥40 ℃高温红色预警信号.  相似文献   

8.
利用1987—2016年西安城区和6个区县的高温天气资料,运用天气学原理和统计学方法,分析≥35℃、≥37℃和≥40℃高温天气的时空分布特征。研究表明近30 a西安地区高温日数整体表现为增加趋势,≥35℃、≥37℃和≥40℃高温日线性倾向率分别为3.3、3.0和0.2 d·(10 a)-1;≥35℃和≥37℃高温日7月出现最多,≥40℃高温日6月出现最多。根据500 h Pa大气环流形势,将西安地区高温天气分为西北气流型、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型(以下简称副高)(细分为副高影响型和副高控制型)以及大陆暖高型3种类型。通过分析高温发生前一天08:00的高低空暖空气温度范围和位置分布、地面气压场分布、24 h变压强度、气温和云量、ECWMF数值模式850 h Pa温度和海平面气压场预报结果以及5个指标站08:00 850 h Pa和地面温度等因子,细化总结出6—8月逐月≥35℃、≥37℃和≥40℃高温精细化预报指标。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2003年柳州区域(柳州市和来宾市)盛夏高温(日最高气温≥35℃,下文同)天气的特点和天气气候分析,归纳出柳州区域高温天气预报的模型,以期对高温天气过程的预报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对洛阳市2011年6月7-8日持续高温天气分析发现,此次高温除新安外,其余各站日最高气温均超过1960年以来6月上旬日最高气温的极大值.中高纬两槽一脊,巴尔喀什湖以西至贝加尔湖以南与洛阳地区上游存在的高压脊和对应地面的较强暖低压是导致本地高温的主要天气系统.豫西地区特殊的地形地貌,对高温的形成起到增幅作用,高温的分布特点也跟特殊的地形地貌有着密切关系.通过分析单站资料,对发布6月份高温预报和高温预警信号指标进行了补充:洛阳700 hPa到地面为深厚暖层且处在下沉运动区,前一天最高气温≥33℃,当天早上最低气温≥20℃且天气晴好,07-09时之间升温幅度超过2℃/h,则可发布高温橙色预警信号;前一天最高气温≥34℃,当天早上最低气温≥22℃且天气晴好,07-09时之间升温幅度超过2.5℃/h,则可发布高温红色预警信号.洛阳分县温度周滚动预报系统的预报结果,对高温天气预报预警有很好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11.
粤北地区高温热害气候特征及其对早稻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利用连州1953 ~2010年58年地面观测站气象资料、农业气象观测站水稻观测资料,以日平均温度≥30℃且日最高温度≥35℃为指标,分析了粤北地区双季早稻抽穗扬花期和灌浆成熟期高温敏感发育期里高温热害气候特征及其对早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粤北地区58年里共出现高温热害42次;进入21世纪以来,高温热害的出现次数、严重...  相似文献   

12.
项素清 《气象》2005,31(8):87-88
2003年夏季浙江省遭受了50年一遇的持续高温、干旱少雨天气。有四十多站日极端最高气温破当地气象纪录。丽水市≥40℃的高温天数长达14天,其中8月1日最高气温达43.2℃,是浙江省日最高气温极值。持续的高温少雨引起大面积干旱,严重的旱情对农业生产危害最大,并使工矿、企业生产严重受损,给百姓用水、用电和生活带来极大不便。  相似文献   

13.
在前人研究基础上,提出了浙江省早稻高温热害的气象指标是日平均气温3 ≥30℃和日最高气温≥35℃连续出现3d及以上.根据这个指标和全省65个气象站气象数据,分析了浙江省早稻高温热害发生规律及其对早稻产量影响.结果表明:除东部沿海、海岛和浙南部分山区外,其余大部地区高温热害均有发生,高温中心出现在金华地区;高温热害随时间变化呈加重趋势.可采取相对应的防御措施,尽量避免高温热害影响.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青海省1961~2000年40年逐站、逐日日最高气温≥30℃资料统计,并对出现高温天气的500hPa月平均,100hPa月平均、700hPa温度场环流特征进行统计分析,分析了造成本省高温天气的成因。  相似文献   

15.
本利用柴达木盆地绿洲农业区5个气象站1961~2002年逐日平均气温资料,统计分析了日平均气温≥0℃、≥10℃积温近40年韵变化特征,研究了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日平均气温≥0℃、≥10℃界限温度初日普遍提前,终日稳定推后,积温显增多,生长季明显延长。平均而言,二十世纪90年代≥0℃初、终日与多年平均相比,初日平均提前5.5d,终日推后5.4d;≥10℃初日平均提前4.3d,终日推后5.9d;全年≥0℃积温平均增加136℃、≥10℃增加166℃。  相似文献   

16.
1春玉米2001年农业气象条件有利于春玉米的生长发育,主要表现在:①春季气温回升稳定、光热充足,有利于玉米的播种及苗期生长;②玉米需水关键期北疆降水充沛,南疆灌溉用水有保证;③抽雄开花吐丝期气温正常或略低于常年,对玉米的开花授粉有利;④玉米灌浆期没有过多≥35℃的高温天气,有利于玉米籽粒灌浆;⑤热量条件好,播种至成熟≥10℃积温为2600~3500℃·d,仅昌吉、伊宁及焉耆比常年正常略偏少,其余地区偏多52~320℃·d。1.1幼苗生长期(播种—拔节)全疆春玉米4月中旬开始大面积播种,播种期间全疆…  相似文献   

17.
1高温标准以日极端最高气温≥37℃为一高温日,连续3天≥37℃为一次高温天气过程。统计1952~1997年宝鸡市地面观测站资料,宝鸡最高气温是41.6℃,出现于1973年8月3日,46a中有34a出现过高温,12a无高温;高温天数共116d,高温过程9个;高温连续天数比较少,以2~3d高温为主。2高温的气候特征2.1宝鸡高温主要出现在6、7、8三个月宝鸡高温平均初日是6月17日,平均终日是7月18日,平均高温季节一个月。但是,高温最早初日和最晚终日间隔将近4个月,高温最早是5月8日(1981年)…  相似文献   

18.
该文对阿拉山口1957-2009年极端最高气温≥35℃的高温日和高温天气过程进行统计分析,普查近20a高温灾害天气过程环流形势场并对2010年6月的一次高温天气过程进行具体分析,得出:阿拉山口极端最高气温44.1℃,4—9月均有高温出现,其中7月出现高温日最多,最长连续〉135℃高温日数是25d,≥40℃的最长连续日数是6d,属高温低湿的干热天气,阿拉山口的高温天气主要与伊朗高压东北上和西太平洋副高西伸北抬并在新疆形成稳定的暖高压环流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9.
广西盛夏高温天气特点与环流特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广西1959-2000年盛夏极端最高气温≥35℃及≥37℃总日数与平均气温≥30℃总日数进行气候分析,发现:各级别最高气温总日数7月份90年代比60-80各年代均明显偏少,而8月份90年代比60-80各年均明显偏多;7月份极端最高气温总日数具有减少趋势,而8月份各级别最高气温总日数具有增多趋势。7月与8月极端最高气温≥35℃与日平均气温≥30℃总日数,分别由1990年以前的多日数期向少日数期转变和由1989年以前的少日数期转多日数期。广西盛夏高温总日数偏多年龄与偏少年份500hPa环流场存在明显的差异,500hPa高度场有较明显的10a尺度变化,而这种10a尺度的环流异常变化是造成90年代广西盛夏8月份高温总日数偏多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文章使用常规观测气象资料及内蒙古119个国家站逐小时自动气象观测资料,对2017年内蒙古地区出现的日最高气温≥35℃的高温天气进行了统计分析。分析发现:全年有107个国家气象站出现≥35℃的高温天气754次,全区各盟市均有高温天气出现,站点主要分布在阿拉善盟、乌海市、锡林郭勒盟西北部、赤峰市东北部、通辽市东北部、兴安盟东部等地;高温天气集中发生在6、7月份,7月最多;日最高气温主要出现在15—17时;分析高温站次超过20次的日期,大部分均为全区性的高温天气;极端高温事件比较频发,而且出现时间早、强度大,5月18日东部地区就有20站出现极端高温事件,东部区40℃以上的高温天气主要出现在5月18日;高温发生时高空对应高压(脊),低层处于暖区,地面减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