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28 毫秒
1.
以宝坻新台为例,介绍管形构件结构地磁相对记录室的方案设计和施工要点,分析采用玻璃钢管形构件建设的地磁相对记录室的实际效果,得出玻璃钢管形构件结构方案是值得推广的一种地磁相对记录室结构新方案的结论。  相似文献   

2.
涉县地震台在2005年建成了符合《地震及前兆数字观测技术规范(电磁观测)》(中国地震局,2001)要求的地磁FHD相对记录室。本文描述了从观测场地清理,到选定磁房位置,从建材选择,到建成符合标准的地磁相对记录室的建设过程,总结了一些需要掌握的技术要点和心得及经验,希望为其他台站的地磁记录室建设起到一定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3.
太原地震台地磁相对记录室建设中的质量控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国地震局在“十五”期间将太原地磁台列为地磁基本台,2007年3~8月进行相对记录室的重建工作,本文对地磁观测室建设中是如何做好质量控制的问题做了一些总结,为今后的地磁台站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德都地震台从2006年4月25日开始进行台站的数字化改造,改造的主要内容是进行地磁绝对观测室的建设和地磁相对记录室的建设。众所周知,地磁观测用房建设难度大,而难度大主要来自地磁观测场地和地磁观测设施的磁性是否合格。本文就是对德都地震台建设地磁房期间有关磁性检测和检测结果的介绍。利用G856磁力仪和CTM-DI磁通门磁力仪,进行野外和台站的材料磁性检测,方便、快捷、准确,是保证地磁观测用房建筑材料磁性合格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5.
IAGA(国际地磁学和高空大气学协会 )在《地磁测量与地磁台站工作指南》中指出 ,“对放置新型磁变仪的场所有 3点主要要求 :放探头用的稳定的墩子 ,稳定的温度和无磁性的建筑材料” (周锦屏等 ,1 999)。数字地磁记录仪器的应用在许多国家已有多年历史 ,IAGA的总结对我国地磁台站磁通门记录室的建设或改造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成都地磁台相对记录室曾采用珍珠岩颗粒夹层、加厚薄弱墙等保温措施及氯化钙防潮措施对于地下水位浅、空气湿度大的地面建筑的地磁房收到了良好的保温防潮效果。由于珍珠岩颗粒年久要缩塌 ,对保温的长期效果有一定…  相似文献   

6.
地磁日变化记录准确度标定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定量考察地磁相对记录仪器记录到的地磁日变化的准确程度,对我国地磁台网中7个地磁台站2009年度的日变化准确度标定基线值数据的精度和稳定性进行分析,并选取成都、喀什2个台站2009年、2010年的数据,研究标定基线值随地磁日变化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在整个观测时段,D、H、Z三分量基线值的变化幅度及测量误差很小,在选...  相似文献   

7.
1 地电观测干扰地磁记录地电供电观测干扰地磁记录 ,已成为全国既有地电手段又有地磁手段台站存在的通病 ,已严重影响这些台站正常记录 ,特别是垂直分量 ,其跳变幅度在 1~ 2 0 n T左右。超过《地磁台站观测规范》要求环境干扰水平小于 0 .1 n T,地电干扰已超出《地磁台站观测规范》要求几十倍甚至百倍以上* 。为解决地电供电观测干扰地磁记录 ,我们查阅了一些有关资料 ,图 1 蒙城台地电、地磁布局相对位置分布进行了大量的实验研究 ,试图寻找排除干扰的办法。图 1是我台地电和地磁布局相对位置图。图 1中 E为地电工作房 ;F为地磁仪器房…  相似文献   

8.
地磁观测台磁变仪记录室的潮湿问题,往往是改善地磁观测记录环境条件的难题之一。特别是我国南方台站,问题较为突出。如杭州台,每年梅雨季长,记录室环境湿度大都在90%以上,采用室内降湿措施花费大、收  相似文献   

9.
莲花等三台风的地磁效应与“第三类脉动”有关吗?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本文利用经验模态分解的噪声水平曲线提取算法,研究了国内地磁台站记录到的莲花、莫拉克和茉莉等台风的地磁效应数据.结果表明:Z分量特征频率为0.05~0.2 Hz的IMF信号噪声水平曲线在时间上稳定反应了台风活动性,而值得注意的是,台风主要影响较远距离地磁台站相对记录的噪声水平曲线.这种“远大近小”的地磁效应模式,可能与作...  相似文献   

10.
在对全国地磁台站磁通门磁力仪记录数据的质量效能评估中发现,多个台站存在同台观测仪器的记录数据曲线不一致问题.针对这类问题,研究人员对多种地磁观测数据影响因素进行了定性或定量的分析.本文通过分析格值系数及姿态角对磁通门磁力仪记录数据的影响规律,建立磁通门磁力仪三轴校正模型,构建目标函数,并利用遗传算法对模型进行求解,测定仪器姿态角和格值系数,根据测定结果对记录数据进行一致性校正.数值模拟计算和台站实测实验结果表明:利用该算法解算的格值系数精度优于0.002,姿态角精度优于0.15°.根据解算结果计算,日变幅为50 nT时引入的日变形态不一致误差小于0.13 nT,满足国家地磁台网对地磁相对记录数据日变形态不一致误差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地磁观测数据重构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地磁相对记录数据在1 000 km范围内有较高的相关性,本文以缺失数据台站的邻近台站作为参考台站,通过关系拟合及加权对缺失数据进行了重构.数据仿真结果表明:重构数据与原始数据的变化形态极为一致,磁静日平均重构残差仅为0.11 nT,磁扰日平均重构残差为0.23 nT;重构数据与原始数据的功率谱密度变化特征基本相同,相关性高达1.0.此外,从时域和频域上验证了空间加权法在地磁相对记录数据重构上的有效性,将其应用于实际缺失数据重构中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德都地磁台始建于1976年,用于安装地磁记录仪的记录室是北方台站中唯一的一个纯地上建筑,很难达到《地磁台站观测规范》中对地磁记录室要求的日温差≤0.3℃、年温差≤20℃,特殊地区不大于30℃的标准,特别是最近几年,由于房屋墙体的保温材料下沉,使保温层出现裂缝,造成记录室的日温差、年温差在温度变化明显的季节,都严重超差,从而严重影响本地震台水平分量、垂直分量的基线值精度。为此,我们研制了CB-3磁变仪的温度控制系统(国家地震局,1990;中国地震局,2001)。  相似文献   

13.
测量拉萨地磁台观测区内自然地磁场梯度和建成地磁记录室后的地磁场梯度,并测量新建记录室内不同高度磁场梯度,对比分析新建地磁记录室内的磁场稳定性,进而找出潜在干扰源,并采取有效措施予以去除,为产出连续可靠的地磁相对记录数据提供环境条件.  相似文献   

14.
地磁转换函数与汶川大地震关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地磁场转换函数在强震前会发生变化,这已被广泛公认。利用汶川周围9个“十五”建设的地磁台站分钟值数字记录数据,分析和研究了汶川地震前的地磁转换函数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汶川地震的发生与周边台站地磁转换函数异常的关系是明显的,地磁短周期转换函数方法是一种物理意义明确、并有一定预报效能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15.
大同地震监测中心站配备2套GM4-XL磁通门磁力仪进行地磁观测,探头置于同一地下地磁房。自2017年以来,2套仪器每年夏秋季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数据漂移现象。从数据连续率、完整率及台站背景噪声、数据预处理等角度,对2017年以来观测数据进行质量评价。通过与山西省其他台站地磁数据进行差值检测,结合地磁房附近地质条件、地下地磁室及观测墩建设、降雨等因素,分析认为,大同地震监测中心站地磁观测数据漂移的原因在于,夏秋季降雨致土层渗水,玻璃钢罩密封性较差,探头室地面积水,造成观测墩基不稳,使得置于观测墩上的仪器探头水平状态改变,进而引起观测数据发生漂移。  相似文献   

16.
利用希尔伯特-黄变换方法,对成都、重庆、拉萨地磁台记录到的汶川MS 8.0地震、汶川地震余震地磁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发现在4级及以上中强度地震前3个月内地磁相对观测HHT频谱中能观测到一定程度的地震前兆异常,各分量的优势频率大部分在0.01 Hz,但并不是距震中300 km内的每个台站的地磁相对观测分量HHT频谱中都能明显地观测到异常,这可能与台站所处的构造位置有关。  相似文献   

17.
城市的快速发展使地震前兆监测环境日益恶化,特别是地磁记录观测受到严重影响。为减少人为干扰对地磁记录的影响,近几年上海市地震局开展深井综合观测,其中就包含地磁记录。本文就地面台站的地磁记录资料和深井地磁记录的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其记录数据的特征,给以后开展深井地磁观测记录的单位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8.
对流动地磁矢量观测数据进行日变通化时,需借助周边地磁台站长时段连续观测分钟值数据,以计算测点处观测时刻至通化日零时HDZ三分量变化量,而台站实际相对记录数据多存在相邻两日非正常台阶差值,需予以消除,以保证数据的连续性。选取满洲里、德都、蒙城、泰安、静海、隆尧、锡林浩特和长春8个固定地磁台站2020年5月相对记录数据,讨论HDZ分量的连接阈值。为筛选得到更多的台阶值,首选较小值进行连接尝试,分析台阶值在相邻两台站的同步性,并统计台阶值出现前后连续分钟值的正常波动幅度,讨论台阶值的合理性,进而对阈值进行调整,得到3个分量的合理阈值分别为1.0 nT、0.35 nT和0.4 nT。在实际应用中,由于不同台站的地磁观测数据质量存在差异,根据需要可适当提高阈值,尤其是Z分量阈值。  相似文献   

19.
地磁台站观测有相对记录和绝对观测2种,相对记录数据需经基线值改正后方可得到地磁场要素的实际值.磁通门经纬仪是获取基线值的基本设备之一,在地磁观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台站采用的磁通门经纬仪需人工操作,人为因素会对观测数据质量产生影响,因在偏远地区和环境恶劣地区无法实现地磁绝对观测,造成地磁绝对观测的空间覆盖空白.子午工程二期将在我国大陆地区首次开展自动化磁偏角和磁倾角地磁绝对观测,必将推动地磁绝对观测技术创新与发展.自动磁通门经纬仪是我国自主研发的磁偏角和磁倾角自动化观测设备,采用无磁材料和压电电机,通过优化设计与改进加工工艺,以及引入多参量误差补偿算法,有效克服和消除了系统误差,提高了测量精度.该设备在河北涉县台、吉林合隆台、陕西乾陵台和北京白家疃台等台站开展了长时间的实际观测,并与台站的人工磁通门经纬仪观测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自动磁通门经纬仪的主要性能指标达到了人工磁通门经纬仪水平.该设备也通过了中国地震局前兆设备入网测试,功能和性能指标符合地磁台站地磁绝对观测要求.  相似文献   

20.
基于现代无金属结构设计理念,首次提出了平原地区玄筋混凝土沉井式结构立体地磁记录室设计研究方案,该方案较传统设计在地磁记录室温差控制能力方面有大幅度的提高,可以为记录仪器提供稳定的温度工作环境;真正实现了"地磁观测",地下深层空间观测可以有效的屏蔽地表及外空间的大量干扰因素,地磁台站占地面积可明显减小,该地磁观测室观测资料的质量将会产生飞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