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中国的地质调查事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至今已走过百年。百年风雨历程,百年风云变幻,地质调查工作兴实业、利民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积淀了良好的地质文化。历史长河奔涌浩荡,忆往昔峥嵘岁月稠。从章鸿钊、丁文江、翁文灏等地质先驱在中国开辟地质事业,到李四光、黄汲清等老一辈地质人共同努力,地质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2.
正百年地调,百年沧桑。回眸历史,是过去对现在的忠告,是现在对未来的问候。1916年2月,民国政府农商部设立直属的地质调查局。同年10月,地质调查局更名为地质调查所,实行独立核算。自此,中国地质调查事业百年发展历史的序幕正式拉开。我们回顾地质调查百年发展历史,就是要瞄准"两个一百年"的战略目标,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把当代地质调查事业更加紧密地置身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之中;就是要更好地把握中国地质调查事业的发展方向,确保中国地质调查工作始终与国家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就是要进一步弘扬科学精神,创新地质事业,发扬优良传统,更好地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3.
《国土资源》2016,(4):58-61
正为纪念中国地质调查工作百年,4月17日,"筚路蓝缕看山林,共为地学启朝暾——中国首批地质学生毕业百年实习报告展"在中国地质调查局机关大厅正式拉开帷幕。100年前,由地质研究所培养的首批也是唯一一批地质学生,进入地质调查所工作,由此开创了中国地质调查事业的新纪元。此次,全  相似文献   

4.
正2016年是中国地质调查百年。百年风云,多少风流人物在历史中匆匆走过,留下一个个蹒跚的背影,和越发厚重的地质事业。让人不禁想起,有一位旷世伟人,在他日理万机的繁忙工作中,始终心系新中国地质事业,至死,仍有夙愿未竟。而本文将追根溯源,为读者再现毛泽东与新中国地质事业的这种深深羁绊。1925年深秋,青年毛泽东独立长沙橘子洲头。身边,是漫江碧透、百舸争流的北去湘水;西望,是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的岳麓峰  相似文献   

5.
<正>丁文江先生是我国地质事业的奠基人和创始人之一,对我国早期的地质事业作出重大贡献,在我国科学界和学术界有广泛影响。黄汲清教授在《我国地质科学从萌芽阶段到初步开展阶段中名列第一的先驱学者》一文中说:丁文江是"中国第一位地质学教学机构首脑""中国第一位地质调查所所长""中国第一篇正式地质调查报告的作者""中国第一位远征边疆的地质学家""中国第一位进行煤田地质详测并拟  相似文献   

6.
<正>在近代社会变迁的大背景下,浙江省地质调查发展曲折前行,艰苦卓绝。本文以浙江省地质资料档案馆所藏原始档案、民国时期文献资料、相关口述史为基础,对民国时期浙江省的地质调查工作进行梳理。通过梳理当时的发展历程,能感受老一辈地质专家们那种励精图治、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的精神,我们要以他们为榜样,在以后的地质调查事业上谱写绚丽多彩的新篇章。  相似文献   

7.
0引言山东省地质学会是中国地质学会的省级机构,是党和政府联系广大地质科技工作者的纽带和桥梁,是发展地质科学事业的重要力量。业务主管部门为山东省科学技术协会,接受山东省自然资源厅业务指导和监督。1922年2月3日中国地质学会正式成立,至今已经有100年的历史,百年来地质学会始终与中国地质事业发展同兴衰、共命运,在建国初期为经济建设提供资源保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改革开放以来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提供地质支撑中做出了巨大贡献,在服务国家重大需求、促进地质科技发展及培养地学人才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绩,见证了我国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整个过程。百年华诞也是地质人回顾历史、展望未来、增强地质事业使命感和责任感难得的历史契机。  相似文献   

8.
<正>百年来,中国的地质科学,乃至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走过了荆棘载途但风光一路的历程。这期间,前辈科学工作者的作用至关重要。回看百年路程,了解和认识这些优秀知识分子的学术成长历程,丰富多彩的人生道路,人生观、科学观形成的主客观因素,具有一定现实意义。章鸿钊先生作为中国地质科学当之无愧的奠基人之一,他于中国的地质科学事业,是不可或缺、擎旗托众的巨擘。  相似文献   

9.
<正>"星火燎原"、"奋斗发现",这是地质部老部长李四光为第一代海洋地质调查船"星火号"题名时对中国海洋地质事业的寓意和心愿。作为海洋科学调查与研究的基础平台——调查船,伴着半个多世纪的风雨,装备从简陋到精良,力助调查工作从近海迈向远海、走向大洋、登上南极,在海洋地质、海底矿产、环境工程等方面研究中取得了辉煌的业绩,一起与新中国海洋地质事业"从小到大、由弱变强"。时过境迁,当时的第一艘海洋调查船是什么样,海洋地质调查船都有哪些?本刊选登主要海洋地质调查船和部分科考船图文简介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0.
30年前的1983年3月,原地质矿产部在北京召开全国地质系统基层模范政治工作者表彰大会。就在这次大会上,提出要在全国地质系统开展"以献身地质事业为荣、以艰苦奋斗为荣、以找矿立功为荣"的"三光荣"教育活动。从此,"三光荣"精神传遍神州大地,它召唤、凝聚了一代又一代有志之士,为祖国地质事业的发展、繁荣,奉献着自己的力量。  相似文献   

11.
信息荟萃     
<正>孟宪来一行在河南调研地质调查管理体系创新工作10月15日,国土资源部咨询研究中心原主任、咨询委员、中国地调局原局长孟宪来等一行6人在河南省地矿局召开座谈会,就地质调查管理体系创新工作进行调研。河南省地矿局副局长李兴国介绍了近年来地矿局在地质找矿方面取得的主要成绩,指出了公益性地质工作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理顺省级公益性地质调查工作管理体制、公益性地质  相似文献   

12.
1912年,孙中山组织临时政府,在实业部矿务司设置了地质科,由章鸿钊任科长;这是中国政府最早设置的管理地质事业的专门机构. 1913年9月,地质科改称工商部地质调查所,丁文江任所长,所址设在北平.1914年,工商部地质调查所改称农商部地质调查所,仍由丁文江任所长.1916年7月之后,地质调查所正式开始工作,所址从原来的粉子胡同迁到丰盛胡同3号.  相似文献   

13.
筚路蓝缕,春华秋实,广西区域地质调查研究院已经走过50年了! 50年来,一代又一代区调人,攀陡崖、钻刺丛、涉险河,一寸一寸地勘测八桂广阔大地;一代又一代区调人,查岩性、敲化石、采样品,用汗水和智慧探寻地球的秘密.他们把激情洒在了原野深山,把忠诚写在了天边云霞,唤醒了千山万水间的无尽宝藏,铸造了区域地质调杏的无数丰碑.  相似文献   

14.
正8月17日,山东省地质科学研究院承担的"山东省地质工作发展战略研究"项目通过由国土资源中国地质调查局及有关院士、专家组织的外审,以及由省国土资源厅组织的现场会审,成绩优秀。该战略研究报告梳理了我省地质工作发展历程,总结了我省地质工作现状、成绩和存在问题,提出了"地质调查全覆盖、矿产勘查新突破、地质科技上台阶、服务保障辟新径、人才队伍大发展"的  相似文献   

15.
正中国地质调查工作迎来了百年庆典,可喜可贺。回顾往昔,地质工作作为国家经济社会的先行,为国家经济建设和国民经济发展提供了能源、资源保障。在百年的历史长河中,我有幸于2001年10月至2004年8月,在国土资源部副部长任上兼任了中国地质调查局局长,亲身经历了中国地质调查局的健全完善和一步步的成长,并尽心尽力地为锻造国家地调精锐部队做了几件  相似文献   

16.
光阴似箭,岁月如梭。黑龙江省第六地质勘察院已经走过了五十年的风雨历程。半个世纪以来,一代又一代六院人,攀陡崖、钻深山、涉险河,用坚实的脚步踏遍龙江广阔大地;一代又一代六院人,跑路线、定岩性、采样品,用汗水和智慧为国家探寻地下的宝藏。他们把激情洒在了原野深山,把忠诚写在了天边云霞,唤醒了沉睡已久的无尽宝藏,铸造了黑龙江省第六地质勘察院的不朽丰碑。  相似文献   

17.
<正>我国的海洋地质事业自新中国成立后经历了创业、发展、创新提高阶段,在海岛、海岸带与海涂资源综合调查、近海大陆架油气勘查、陆坡天然气水合物探查、滨海砂矿与海底矿产勘查评价、海洋区域地质调查、地质-地球物理系列编图、深海大洋和极地地质科学考察等诸多学科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就,实现了"查清中国海、进军三大洋、登上南极洲"的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18.
信息瞭望     
<正>中国地调局实现中大比例尺网络在线服务零突破●10月22日,中国地质调查局在2015中国国际矿业大会上,最新发布了一批中国地质调查成果地质资料服务信息。贯彻"互联网+"的理念,本次发布后,中国地质调查局实现了中大比例尺网络在线服务零的突破。本次发布的成果地质资料有:1000余幅1∶5万区域地质图、近11万幅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成果省级地质资料服务目录、93幅海洋地质调查最新基  相似文献   

19.
正光阴荏苒,日月如梭。从1956年筹建河南省地质局,如今已60年了。回顾河南省地质工作60年的发展,有一位老人令人敬仰、令人怀念,他就是新中国河南省地质事业奠基人、原河南省地质局副局长兼第一任总工程师、五届全国人大代表韩影山同志。我一定要回到河南韩影山同志原籍河北,193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系,是著名地质科学家李四光的学生,毕业后来到河南省从事地质工作到1995年病逝,把毕生精力献给了河南地质事业。他初到河南(省会在开封),在民国政府地质调查所任技佐。  相似文献   

20.
江泽民同志一再强调指出,要对全国人民尤其是青少年加强中国历史特别是近代史教育。我国近代地质事业史是整个中国近代史的有机组成部分,提供必要的史料和知识,回顾我国近代地质事业诞生以来所走过的历程,对于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推动我国地矿事业继续向前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鉴此,《国土资源》杂志从本期起开出“地勘史话”连载专栏,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再现历史上那些可歌可泣的动人情景,以使读者回味、思索和奋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