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云南天文台激光测距中使用的光电探测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阐述了云南天文台1.2m望远镜卫星激光测距中所使用的光电探测器,并对它们的性能和使用效果做了比较。结果表明,C—SPAD是目前测距精度最高的单光子探测器。同时还论述了激光测距的工作原理和近几年来云南天文台激光测距的情况。从对GPS35、36卫星的观测结果表明,云南天文台已具备了一定的对远程卫星的测距能力,为今后远程测距、测月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针对目前流星雷达测距误差大的问题,本文提出了提高流星雷达测距精度的新方法,即提高采样速率,用相关分析确定回波脉冲参考点的方法。该方法使流星雷达的测距精度提高一个数量级,测距误差降到±14m,使流星雷达不仅可以用来观测研究流星,还可用于监测飞机、火箭的飞行等,扩大流星雷达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 2 0 0 1- 2 0 0 2年上海天文台卫星激光测距观测概况和亚厘米级精度的测距实验  相似文献   

4.
给出了1994年上海天台人卫激光测距站(ID7837)的观测结果,全年共获有效观测454圈,15.7万个测距值。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1.2m地平式望远镜利用天文观测和图像采集处理的方法,通过建立测角编码器小周期模型,解决了数显部分的细分误差,提高了指向精度,对于空间目标高精度测轨、定轨及激光卫星的盲跟踪测距都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6.
本列出了1991年度上海天台人卫激光观测的测距结果和第一次白天测距的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7.
本文列出了1993年度上海天文台人卫激光测距的观测结果,扼要介绍了测距系统的改进情况。  相似文献   

8.
本列出了1990年度上海天台人卫浙江观测的测距结果和对测距系统所作的一些改进。  相似文献   

9.
本文研究了利用已有观测资料计算卫星的轨道偏差,对以后的观测作实时改正,计算结果表明预报精度已可达到500毫微秒。另外,考虑到白天进行测距的要求,用二次函进行实时内插,以设置更加精确的距离门。  相似文献   

10.
测距精度是衡量漫反射激光测距系统性能的极其重要的技术指标之一。根据统计学理论以及盖革模式的雪崩光电二极管(PAD)的工作原理,数值模拟了高斯波形的脉冲宽度、回波强度及噪声强度对漫反射激光测距系统测距精度的影响。着重分析了回波信号强度为单、多光子量级及不同脉冲宽度时的测距精度,为提高漫反射激光测距系统的观测精度,提供了激光器选择及优化观测方法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2001—2002年上海天台卫星激光测距观测概况和亚厘米级精度的测距实验。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2010年上海天文台卫星激光测距的常规观测和白天千赫兹激光测距情况。在国际上首次对同步轨道卫星开展了千赫兹激光测距,作用距离达38800多千米,测距系统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利用2套独立的激光测距系统,开展了激光收发分离测距实验,为行星际异步应答式激光测距模拟试验提供了实测数据。最后概述了空间碎片目标激光测距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13.
为了满足工程需求,充分利用观测资料信息,快速提供较好的卫星位置预报精度是必要的。在精密定轨的基础上,结合某GEO(地球同步轨道)卫星连续3天的测距观测资料,研究了使用GEO卫星的不同弧长的观测资料进行定轨和轨道预报的精度。结果表明,每天间隔11小时选取该段观测开始30分钟后的5分钟资料进行定轨,可以得到一个为期2天、精度好于15 m的预报轨道。  相似文献   

14.
阐述了云南天文台1.2m望远镜卫星激光测距中所使用的光电探测器,并对它们的性能和使用效果做了比较。结果表明,C SPAD是目前测距精度最高的单光子探测器。同时还论述了激光测距的工作原理和近几年来云南天文台激光测距的情况。从对GPS35、36卫星的观测结果表明,云南天文台已具备了一定的对远程卫星的测距能力,为今后远程测距、测月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对上海天台1994年的VLBI观测情况作了扼要介绍,表1给出全年VLBI观测的实验名称、日期、始末时间、持续时间、工作波长、记录终端类型以及参加观测的台站等;等2给出每次实验的观测源名。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利用1992年LAGEOS卫星全球SLR标准点资料对该卫星进行精密定轨,求得残差均方值均小于8cm;在残差分析中,发现目前的SLR标准点资料中含有野值,而且,一些资料有很大的系统偏离。这种情况会对LAGEOS卫星精密定轨和精确的卫星大地测量产生不利影响。第三代SLR系统的测距精度虽然已达厘米级甚至更高,但是,由于以上情况的存在,厘米级的测距精度就有些问题。因此,对第三代SLR系统获得的观测资料必须进行野值剔除,剔除标准一般取为中误差的3倍;对系统偏离大的通过也必须剔除,剔除标准可以宇为每站历年^/bi和^τi的均方值的3倍,因系统偏离可以由^/bi和^τi反映出来。此外本文对距离偏差和时间偏差(以后简称时距偏差)的确切含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对高轨空间碎片进行了观测模拟。在观测模拟中,分别选取南京和云南两个观测站;采用2种跟踪方式:跟踪恒星和跟踪卫星;对于同一地理经度上的同步卫星进行了观测;提供了发现新目标的方法;并给出了新目标的初轨。这为我国空间碎片的数据库的建立作了有益的尝试,对于卫星和航天器的飞行安全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精密解算了非合作目标的单站激光测距数据.观测数据少、数据弧段分布不好是对非合作目标进行精密定轨的难点.通过定轨过程中对动力学模型的选择及求解参数的选取,使得轨道计算收敛.解算多组圈数的非合作目标数据,将轨道重叠弧段对比作为评判定轨精度的指标;从多组圈数中提取出一圈的观测数据,对其余数据进行定轨处理,将定轨后的轨道结果与提取出的观测数据进行对比,得到在同一时刻的距离偏差,使其作为精密定轨的外符合.结果表明:对非合作目标(4814)进行精密定轨,平均测距残差为1.01 m,在测距方向上,测量数据外符合的平均轨道精度为14.35 m,预报1 d的测距精度为24.60 m.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介绍了怀柔太阳观测基地最近完成的一套实时高分辨太阳磁场观测系统。系统采用局部相关跟踪算法来提高磁场观测数据的空间分辨率,同时对相关跟踪算法的实现程序进行了优化以满足常规太阳磁场观测的要求。通过对试观测和常规观测数据的分析,我们发现:1)该系统能够大大提高单色像、磁场数据的对比度和空间分辨率;2)对相关跟踪算法的优化大大提高了系统的时间分辨率,系统可以投入常规观测使用。  相似文献   

20.
扼要地介绍了色球和日冕加热问题的研究历史。随着空间太阳观测技术的进步,人们认识到色球和日冕加热机制主要与MHD过程有关。因此,在本文中着重介绍四种MHD色球和日冕加热机制:(1)阿尔芬波;(2)MHD湍动;(3)场向电流;(4)磁重联。由于这四种加热机制的有效性都需要通过高分辨率观测来判定,所以空间太阳观测对于研究色球和日冕加热问题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