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 毫秒
1.
充电法早已为大家所熟悉,是一种详细勘探的物探方法.经过多年实践已取得了很多经验.近几年国外在这方面也有所进展.现将国外最近期刊发表的有关这方面的资料,摘译出来作一综合介绍,以供参考.在充电法中是将供电电极之一直接打在矿体的露头上,或是放在见矿钻孔中,使它与矿体保持良好的接触,使矿体成为一个等位体.另一供电极则打在距前一供电极相当远的地方,所谓无限远处,保持电流在地下流通.通常在地面进行电位观测,测量电极  相似文献   

2.
电法勘探,大致可分为垂直和水平勘探两类。这里所叙述的偶极映射(Dipole Mapping)属于水平勘探。水平勘探是为了了解某一深度内平均视电阻率的水平分布情况,为此可应用梯度法及所谓水平勘探法。所谓梯度法是指在施卢姆贝格尔(Schlumberger)电极系中,固定供电电极 A、B,在 AB 联线上用比 AB 极距小得多的测量电极距 MN 测量电位梯度的方法。另一方面,所谓水平勘探法是指在温纳(Wenner)的等间距四极法、三极法、或二极法的电极系中,保持整个电极系统不变,并沿测线逐点测量视电阻率。由这些方法便得到所  相似文献   

3.
同点激电法     
本文介绍作者近年来试验研究同点激电法中的两个分支方法(同极激电法和共极激电法)所取得的某些结果. 同极激电法的供电电极A(或B)与测量电极M(或N)分别共用不极化电极中的同一根铜棒;供电电线(A B)与测量电线(MN)也供用同一条导线;共极激电法不共用一条电线和一根电极,但供电电极A(或B),与测量电极M(或N)仍装在同一个不极化电极(或极罐)中,这两种装置均较目前常用的一般激电法简便.用现有激电仪即可观测.  相似文献   

4.
张刚  贾正元 《现代地质》2012,26(6):1206-1211
直流电法是电法勘探中的重要分支,它是采用地表供电或者井中供电,在地面测量电位响应的勘探方法。利用地面测得的异常电位响应来分析地下的物性分布情况并推断地下矿体的空间位置。以采用方波供电方式所测得的电位数据为例来分析和研究计算人工电位的方法,结果表明:当采集电位数据质量好时,采用不同长度的窗口宽度计算得到的人工电位变化不大;当采集电位数据质量差时,采用不同长度的窗口宽度计算得到的人工电位变化比较大;假设加入不同比例的随机噪声理论电位数据,并采用不同窗口宽度进行理论计算人工电位时,取较小长度的窗口宽度计算得到的人工电位比较精确。这些为下一步的数据处理与解释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金属硫化矿自然电场形成机理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自然电场法寻找金属硫化矿,在有利条件下能取得良好地质效果.关于自然电场形成的机理问题,迄今还研究得不够清楚.本文根据矿物的电极电位、矿物的共生组合以及矿体分带现象,讨论了金属硫化矿自然电场形成的原因.矿体不同部位具有不同的电极电位(矿体不均匀或围岩溶液不均匀)是形成自然电场的主要原因.本文扼要地讨论了自然电场法有关的某些问题. 金属硫化矿物的电极电位  相似文献   

6.
张巍  柳建新  刘海飞 《物探化探计算技术》2011,33(3):309-313,228,229
激电法在矿产勘探及工程探测等实际工作中,经常遇到没有或者工作区域相关资料不完整的情况.尤其是中间梯度装置,无法保证探测目标体位于供电电极中间,其观测数据受到供电电极影响而产生一定的变化,进而影响数据的分析.因此,研究激电法供电电极,对于观测数据的影响规律是很有必要的.这里通过物理模拟手段研究模型相对供电电极AB不同位置...  相似文献   

7.
戴学礼 《物探与化探》1986,10(4):292-298
在实际工作中,由于盲矿体与距离有限的中梯装置两个供电电极之间相互位置的原因,往往使得地下盲矿体实际处于某种非水平均匀极化条件之下,这就使所获得的ηs曲线以及由于移动供电电极获得的ηs曲线接头发生了不同程度的畸变。本文通过模拟激电中梯通常采用的装置形式,以体极化球体为例,运用点电源场公式计算其主剖面上的中梯ηs曲线及其接头来对上述畸变进行分析和讨论。本文还提出了在处理中梯ηs观测资料时应该注意的问题以及对推广激电ηs全域测量法的认识意见。  相似文献   

8.
从激发极化测井的原理、现场方法技术入手,结合实测曲线,分析探讨了电极系的电极距、地层电阻率以及剩余极化电位对视极化率测井曲线的影响。所得结论为:在测井详细分层时应选择小极距的电极系,为了解岩矿层的电性和选取背景值时,应选择大极距的电极系;岩层电阻率只是在分层附近对视极化率测井曲线有影响;为避免剩余极化电位的影响,下放测井用底部梯度电极系,提升测井用顶部梯度电极系。  相似文献   

9.
等距四极(AM=MN=NB)装置即温纳尔(Wennr)装置,由于它的测量电极距(MN)等于供电电极距(AB)的三分之一,所以采用这种装置做激电测深时,用小功率电源可获得较强的极化二次场讯号。  相似文献   

10.
在电法勘探中,常需要测量接地电极的接地电阻。测量接地电阻用万用表进行测量时,极化电位会影响到测量的准确性。从极化电位机理和万用表电阻测量原理出发,分析了极化电位给接地电阻测量带来的影响,同时讨论了改善结果的方案。  相似文献   

11.
一、概述 物探时域激发极化法找矿仪器的发射机向地面相距几百至一千米的两点间送入一定功率的正—空—负相间的方波信号,如图2(b)所示,然后用接收机在供电两点中间的测线上以梯度法测量带有前后沿的方波信号的幅度,(即称为一次电位)和后沿曲线(即称为二次电位),如图2(a)所示,根据所测得的数据找出异常来判断有否埋藏金属矿床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2.
以时间域中梯装置激发极化、偶极—偶极装置相位激电测深和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在内蒙古乌尼克吐铅锌矿试验结果为例,验证综合电法在寻找矽卡岩型铅锌矿床中的作用及找矿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在激发极化普查测量中应注意供电电极与异常体之间相互关系,否则会产生虚假异常;在勘查区岩矿石电性条件较好的情况下,激发极化面积测量基本能够反映出异常源平面分布情况。在矿(体)与围岩之间的电阻率差异不明显的条件下,较相位激电测深,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基本能够推断出矿体的空间赋存位置。所以,时间域中梯装置激发极化与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的电法组合在有色金属矿产勘查中可以发挥更大作用。  相似文献   

13.
在考虑了异常体的形态、异常体和围岩的电性差异、供电极和接收极测量误差、供电电流误差、仪器测量精度,以及外界干扰等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用电位异常来描述电阻率剖面法中探测深度的定义。通过编程,计算得到各向同性均匀半空间中球体异常,在电阻率剖面法中的电位异常,得出在特定条件下的探测深度。定量分析了联合剖面法中探测深度与电极距AO、供电电流和外界干扰的关系。制作并完成了软件的各种正演计算,可以为电阻率剖面法野外施工前的电极距大小、供电电流的设计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充电法已用于圈定结晶岩中的断裂带。在瑞典的Finnsj(?)和Stripa地区已进行了该项测量工作。在Finnsj(?)地区的测量表明:充电法可用于确定断裂带的方位及空间状态。从供电电极到可被探测到的有意义的大断裂带的最远距离是150米。 Stripa在矿区的工作中,尽管测量电极只限于在几个钻孔的矿上进行测量,充电法测量也提供了有关垂直钻孔底部的大断裂带形状的有用资料,在Stripa的测量中。供电电极与测量电极之间的距离几乎达到500米。视电阻率被定义,并用于数据的定性解释。这种定性解释在Finnsj(?)地区的测量中获得成功,那里电位数据可在大面积上获得。还利用半定量模型作了解释,在模型中使一个导电薄板的导电率、宽度和方位拟合实测数据。在Stripa地区应用这种模型测得一个大断裂带的方位。  相似文献   

15.
吕守航  杜立志  姚仁  王杰  常高奇 《世界地质》2017,36(3):995-1000
为研究井地电法在确定异常体边界时电场的分布规律,笔者对室内水槽固定位置的低阻体(铜板)直接供电,并对充电低阻体形成的电场在地表的电位分布特征进行观测。研究不同方向电位分布特征,及进行线性拟合建立电位梯度曲线,分析异常体不同方向上的电位梯度变化规律,确定该低阻体的边界特征。模拟实验表明,电位梯度曲线在异常体的边界会出现明显的拐点,与电位分布图的对比表明,电位梯度曲线在异常体边界的变化可以作为识别异常体边界的标志。  相似文献   

16.
前言在过去的几年里,在导电的脉状矿体上进行了直流电阻率剖面法的理论研究、模型实验以及野外实际测量.结果表明:与其它电极系统(包括焦聚的电极排列)相比,最简单的两极装置在极距较小的情况下产生大而简单的明显异常.这篇短文介绍了激发极化剖面法中各种电陂装置特性的对比结果.  相似文献   

17.
恩格斯指出:“科学的发生和发展一开始就是由生产决定的。”井中激发极化法就是近年来由于生产需要而发展起来的井中物探方法之一。其原理与地面激发极化法是一样的,但它可以利用钻孔这一有利条件,把测量电极或供电电极放到井中,使之更接近矿体,从而增大了有用信号,扩大了勘探范围。因此,它不仅可以验证地面物探的推断结果,而且可以发现钻孔周围的盲矿,还可以根据异常特点确定矿体位置。我们在开门办学过程中,先后在山东、吉林、辽宁几个矿区进行了生产实验工作,并在室内做了一些模型实验。现把有关理论计算,模型实验及部分野外成果简述于后、以供参考。错误之处请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18.
李建良 《地质与勘探》2016,52(5):924-930
在金属矿普查和勘探中,井中激发极化法能帮助判断钻孔中已知矿化体或矿体的空间展布,特别是盲矿体。和地面激发极化法相比,该方法供电电极或测量电极接近矿体,加大了勘探深度和范围,且井中干扰较小,数据的信噪比高。金牙金矿床是典型的微细粒浸染型金矿床。由于该金矿床的空间展布的复杂性,在勘探过程中需要预测矿体的展布与形态。文章以金牙金矿床那元矿段ZK58811孔的井中激电为例,对激电测井与地-井方式方位测量的方法技术及资料解释作了说明。该矿床矿体受构造与岩性双重控制,矿床延伸较大,矿体形态复杂多变,地表覆盖着较厚的第四系沉积。通过井中激发极化法测量,较准确地推断了构造、矿体在钻孔四周的展布,为后续钻探设计提供依据,减少了探矿风险,加快了矿床勘查,证明井中激电在微细粒浸染型金矿勘查中的应用是可行的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19.
隧道/煤矿巷道掌子面前方致灾地质因素探查一直是困扰安全掘进的工程难题。为解决超前探测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钻杆供电的超前探测方法。该方法利用掘进钻杆作为供电电极,将激发电流"传输"到迎头前方,在巷道/已有的钻孔内布设测量电极,接收电位信号。数值模拟结果表明,与传统的三极探测方法相比,基于钻杆供电方法极大提高了测量异常的幅度,大大提高了测量结果的准确度和可信度。  相似文献   

20.
电阻率垂向电测深曲线定量解释已有系统的量板,因而比较成熟;而激发极化法的垂向电测深曲线的定量、半定量解释正处于逐步深入的阶段.目前野外已广泛运用η_κ测深曲线的转折点或趋近饱和值点处的AB/2极距估算矿体的顶部埋深.为了寻找曲线的更多特征点估算矿体的埋深,丰富定量解释的手段,我们对η_κ测深曲线的拐点进行了探讨.另外根据国外一些文献所见,利用改变装置的测量,如固定电源梯度测量,正交装置测深等也可以大致地估算矿体的中心埋深,顺便在此也作一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