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某金矿生物选矿采用重选+浮选流程进行.生物重选试验表明,金精矿回收率从常规重选的55.9%提高到65.3%.重选尾矿生物浮选时,对常规浮选试剂丁基黄药做了补加生物试剂,或部分替换,以及全部替换试验.实验室上述试验结果证明,生物选矿对金矿是可行的,并具无污染、安全、降低成本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该试验对低品位镍矿进行了选矿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一段磨矿、细度-0.074mm 85%、先反浮选脱泥、脱泥后的尾矿进行粗选,两次粗扫选、三次精选流程;浮选药剂采用碳酸钠、2^#油、CMC、硫酸铜、丁基黄药、J-622;试验指标为:原矿镍品位0.18%、浮选精矿镍品位3.15%、浮选尾矿品位0.11%、反浮选产品镍品位0.19%、精矿镍回收率39.17%。该研究结果为该矿石的可选性评价提供了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3.
为合理利用某堆存低品位萤石矿,采用光电-浮选联合流程进行选矿试验研究,光电选矿可以实现矿石中萤石和石英的有效分离,预先抛除大量尾矿,显著降低磨浮工段矿石处理量,使低品位萤石矿的合理利用成为可能。当原矿CaF2品位为17%左右时,采用光电-浮选联合流程,可获得CaF2品位为96.93%的萤石精矿,联合流程CaF2综合回收率为69.80%。  相似文献   

4.
<正> 在磷矿选别中,磷块岩选矿工艺是选矿工作者致力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近年来,笔者在对磷块岩选矿试验研究中,通过反浮、正-反浮、反-正浮以及重介质选矿等不同工艺流程和方法的分析对比,使磷块岩选别有了新的进展。通过反浮选处理湖北保康磷矿取得了较好的工艺指标,但采用磷酸作为抑制剂成本较高。为降低反浮选成本,用硫酸替代部分磷酸,采用一次粗选,二次精选开路流程,取得了较好效果(表1)。  相似文献   

5.
任飞  李岩 《辽宁地质》1995,(3):229-233
本文介绍了四道沟金矿选矿试验。对采用的单一浮选流程中的主要工艺条件进行了讨论研究,结果表明该矿矿石可选性较好,指标稳定、可靠,可做矿床工业评价及开发利用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正> 石灰作为黄铁矿浮选的有效抑制剂,这是选矿界公认的。高登等人认为,黄铁矿在酸性介质中能很好地上浮,在碱性介质中受到抑制。在这一理论的指导下,多金属硫化矿石的浮选中多采用石灰作黄铁矿的抑制剂,在单一黄铁矿矿石的浮选中采用酸性流程。后者在选矿生产实践中存在很多弊病,如酸性水对机械设备的严重腐蚀,对操作人员身体的伤害,对环境的严重污染。一九六六年第二季度以来,向山硫铁矿以添加石灰变黄铁矿浮选的酸性流程为碱性流程,不但克服了以上弊病,而且改善了浮选工艺指标。此后浙江龙游、四川雁门等硫铁矿也相继进行了类似改革。这一新的工艺是否适用于各  相似文献   

7.
针对云南某单一的低品位硫化钼矿,辉钼矿嵌布粒度粗细极不均匀,微细粒含量高的特点,进行了工艺矿物学与浮选回收技术研究.采用原矿粗磨—钼粗精矿再磨的阶段磨浮选矿回收工艺,以水玻璃和硫化钠做脉石矿物的抑制剂,以煤油和2#油分别作辉钼矿的捕收剂和起泡剂,对原矿Mo品位0.22%,全流程浮选闭路试验获得了钼精矿含M050.12%,回收率92.73%的浮选指标,浮选回收工艺流程合理、药剂制度简单环保.  相似文献   

8.
王玉山  王勇 《新疆地质》2012,30(2):238-241
通过对金矿石化学及矿物组成、自然金形态、嵌布粒度、嵌布方式等深入研究,查明了该矿石性质。利用浮选法和氰化法进行可选性试验研究,浮选试验精矿品位为46.86 g/t,回收率达85.14%,氰化试验最高浸出率96.38%。综合分析认为,采用浮选法选矿较合理。  相似文献   

9.
福建省大田县硫铁矿利用原有设备,部分进行技改配置生产铅锌混合矿;并采用铅锌混合优先浮选流程,经过一年多生产实践,混合矿质量均达到国家标准;但铅、锌回收率低。通过改造选矿工艺流程、增加精选槽数、稳定原矿和加强磨矿细度控制等试验表明,铅、锌回收率可稳定在92%以上  相似文献   

10.
肃北硫磺矿床矿石中有用矿物为自然硫,硫品位一般在23%~36%。一直采用土法焚烧熔炼回收硫磺,造成环境污染和硫资源的浪费。通过对硫磺矿石进行物质组成研究和实验室流程选矿试验研究,确定了合理的工艺流程。矿石经一段开路和一段闭路磨矿后,采用最佳配比混合抑制剂及其他优化条件进行浮选,获得回收率为92.46%、含S80.78%的工业用硫磺精矿,为该硫磺矿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对灵寿县钾长石进行的磁选,擦洗和浮选试验表明,采用其中任何一种单一选矿方法都很难获得能满足玻璃、显像管玻壳生产需要的长石精矿。采用擦洗-浮选-磁选-脱泥工艺获得了Fe_2O_3<0.15%的钾长石精矿。上述工艺所进行的工业试生产表明,磁选和脱泥是保证精矿降铁的关键作业。  相似文献   

12.
青海祁漫塔格矿集区成矿条件优越,矿产资源丰富,为了给矿集区矿产资源的开发布局优化提供支撑,通过可利用性等级划分的方法,对该矿集区的部分矿产资源进行了可利用性评价的探索研究。以选矿回收率为依据,分区域、分矿种制定可利用性评价等级表,再根据矿山现场选矿回收率进行“选矿回收率修正值”的计算,对比相应的可利用性评价等级表确定该矿山有用矿物的可利用性等级,最后根据有用矿物的可利用性等级确定该矿山的可利用性等级。结果表明: 祁漫塔格矿集区的15座矿山(矿床)中易利用的占40.00%,中等可利用的占26.67%,难利用的占33.33%。研究结果可为政府矿业部门的管理及开发布局优化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采用"磨矿-磁选-浮选"的工艺流程,对某地锂辉石矿进行提纯试验研究。首先探索磁选工艺,除去磁性物质,再于弱碱性条件下优先浮选云母并脱去少量矿泥,最后通过条件试验,探索Na2CO3用量及搅拌擦洗时间、NaOH用量及搅拌擦洗时间、捕收剂TY-4用量和浮选时间等试验,确定最佳锂辉石浮选条件,在条件试验和开路流程试验的基础上进行锂辉石浮选闭路流程试验。结果表明,经"一粗一扫两精"闭路试验,获得了Li2O品位为6.10%、回收率为85.49%的锂精矿。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来对硅钙质胶磷矿采用反正浮选或正反浮选流程的试验研究有了很大突破,克服了单一正浮选磷精矿质量低、磨细度要求高等缺点。根据保康磷矿的反正浮选试验实践和安宁等几个磷矿的试验结果,表明以反浮选为基础流程的工艺是硅钙质胶磷矿矿石性质所决定的。采用此工艺具有矿浆浮选温度低、磨矿粒度较粗、工艺简单且操作稳定、精矿易过滤且尾矿易沉降、精矿质量高等5大特点。此工艺流程易于实现工业化。  相似文献   

15.
维拉斯托锌铜多金属矿床矿石中富含多种元素,其中铜、铅、锌、砷、银、钨、钴等元素具有综合利用价值,矿石类型属于比较难选多金属矿石.采用混合浮选铜铅(-0.076 mm为65%)-依次浮选锌、砷(钴)-再浮选钨-重选(摇床)选钨的选矿工艺流程,对选矿pH值、药剂种类及用量等系列选矿条件进行了实验研究,达到较为理想的选矿效果,为矿山生产提供了技术保证.  相似文献   

16.
广西贵港市某含砷、硫、碳金矿选矿厂在生产过程中,针对矿石入选金品位不断降低及矿石性质变化情况,通过对破碎流程、合理配置磨矿补给球、浮选药剂及浮选流程等技术改造,达到了降低选矿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提高资源利用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磷矿属海相沉积型磷块岩矿床,主要具有胶状泥晶结构和磷质砂屑结构,以条带状构造为主。采用单一反浮选选矿工艺,使用硫酸为抑制剂、中化地质矿山总局地质研究院研制的K-02为捕收剂,在常温条件下取得较好的选矿工艺指标。进行了实验室重液浮沉试验。  相似文献   

18.
采用高盐分、高硬度的海水、苦卤水、高循环选矿回水等高含盐水进行浮选将是未来沿海缺水地区选矿行业发展的必经之路,这些高含盐水中高浓度离子对矿物浮选的影响机理一直是选矿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回顾了国内外学者在海水、苦卤水、高循环选矿回水等对矿物浮选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面的研究工作,系统分析了高含盐水中离子对浮选气泡、矿物表面性质以及浮选药剂的影响。高含盐水给矿物浮选带来众多积极影响,包括降低气泡表面张力产生数量更多、稳定性更强的气泡,提高矿化泡沫形成几率;压缩矿物表面双电层,减弱矿物颗粒之间的静电力,减小细粒脉石矿物浮选过程中的夹带等。同时,高含盐水中的离子也会消耗浮选药剂,且强碱性条件下高价碱金属离子在矿物表面形成亲水沉淀降低矿物可浮性,影响选矿指标。针对高含盐水的负面影响,认为主要应对措施包括研发消除高钙镁离子影响和高耐受性药剂以及淡化、软化高盐水,这也是未来使用高含盐水浮选必然关注的重点。  相似文献   

19.
<正> 河北矾山磷矿为产于碱性超基性杂岩体中的磁铁矿磷灰石型岩浆矿床。该矿山为年处理量120万t 的大型采选联合企业,计划1993年底投产。原设计浮选捕收剂为氧化石腊皂,采用该捕收剂,浮选矿浆不仅需加温(35℃以上)。且处理1t 原矿还需加纯碱2.5kg,选矿成本颇高。为降低选矿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化工部化学矿产地质研究院受矿山委托,在寻求和研制常温、无碱浮选新型捕收剂方面,做了大量深入的研究工作。不仅找到了对矾山磷矿有较好捕收性能的新型捕收剂H907,而且还研制了捕收性能好、价格低于H907的AW-02。两种捕收剂在使用中性能和效果均相近。采用H907和AW-02进行浮选扩大  相似文献   

20.
&#215;&#215;&#215;磷矿属海相沉积型磷块岩矿床,主要具有胶状泥晶结构和磷质砂屑结构,以条带状构造为主。采用单一反浮选选矿工艺,使用硫酸为抑制剂、中化地质矿山总局地质研究院研制的K-02为捕收剂,在常温条件下取得较好的选矿工艺指标。进行了实验室重液浮沉试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