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分析大姚铜矿砂岩类的常量元素,反映其成岩成矿的构造背景,砂岩铜矿中碎屑岩的常量元素特征主要受物源区控制.大姚砂岩铜矿成矿受氧化-还原环境控制,分析大姚六苴矿床岩石和矿石样品的Fe2 /Fe3 值与铜元素含量之间的关系,探讨砂岩铜矿的氧化-还原环境特征,从而建立大姚砂岩铜矿的地球化学相.  相似文献   

2.
郝家河砂岩型铜矿产于滇中中生代陆相红色碎屑岩建造中是滇中砂岩铜矿的一个中型铜矿床.本文以矿区宏观地质特征和微观分析数据为基础,论述了有机质参与成矿过程的事实及其在成矿过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牟定铜矿的稳定同位素及流体包裹体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传杰  秦德先 《云南地质》1994,13(2):166-167
在区域地质构造环境认识的基础上,研究了矿床的硫、铅、碳、氢、氧同位素组成和矿物流体包裹体特征,进而对矿床成因及成矿条件进行了讨论。砂页岩(包括碳酸盐岩)铜矿,是重要的铜矿床类型,世界铜储量和产量的百分之二十以上来自这个类型。滇中砂岩型铜矿居全国同类矿床之首,是云南省重要铜矿产区。牟定铜矿是滇中主要铜矿山之一,矿床属于典型中生代砂岩型铜矿。应用现代成矿理论和矿床研究方法,深入解剖其成因,对丰富砂岩铜矿的成矿理论、扩大生产矿山资源,将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4.
砂岩铜矿是我国重要铜矿类型之一.这种类型矿床成矿的地质特征、评价方法,国内已积累了丰富的资料.1965~71年,笔者曾有机会参加滇中、滇西砂岩铜矿的普查与勘探工作,现就其中的一些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不当之处,敬希指正.  相似文献   

5.
分析大姚铜矿砂岩类的常量元素,反映其成岩成矿的构造背景,砂岩铜矿中碎屑岩的常量元素特征主要受物源区控制。大姚砂岩铜矿成矿受氧化-还原环境控制,分析大姚六苴矿床岩石和矿石样品的Fe^2+/Fe^3+值与铜元素含量之间的关系,探讨砂岩铜矿的氧化-还原环境特征,从而建立大姚砂岩铜矿的地球化学相。  相似文献   

6.
1∶20万区域地球化学研究成果显示,乌恰前陆盆地新生界具Cu,Pb,Zn,Sr,Ag,Ba的高背景和局部富集特征,是形成层控砂砾岩型铜铅锌矿的有利成矿部位。本次工作在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的基础上,对新疆乌恰县阿克套一带成矿元素分布进行研究,通过异常查证在研究区首次发现阿克套砂岩型铜矿。通过调查评价、预查两个阶段的工作,系统研究了该矿床地质特征,总结控矿因素并确定找矿标志。初步分析了矿床成因,认为阿克套铜矿为受氧化还原障控制的砂岩型铜矿,后期受到轻微改造。该矿床的发现对总结区域成矿规律,指导区域找矿和成矿预测均具一定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7.
研究区位于柴达木准地台之南缘,大地构造位置属秦祁昆造山系之东昆仑弧盆系,区内出露地层较少,断层与褶皱均较为发育,根据区内铜矿化特征,铜矿主要发现在黑色泥板岩和细砂质千枚岩、细粒变砂岩中,两者铜矿(化)都具有明显层控特征,符合火山沉积型铜矿的成矿模式。本文对青海格尔木开木棋拉仁-长梁山地区铜多金属矿地层、构造特征与地区成矿规律进行系统分析,主要地球化学数据异常包含W、Sn、Mo、Ti、Cr、Ni、Au、Ag、Hg等,异常分布受成矿地质条件控制,且具有典型空间分布特征,其主要矿物为自然铜和表生氧化产物黑铜矿、赤铜矿及孔雀石,故认为该铜矿成矿类型为变质砂岩型。根据火山沉积型铜矿的成矿模型,该类型铜矿往往形成规模较大的中大型铜矿床,区域内具有较好的铜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8.
《四川地质学报》2019,(3):427-431
研究区位于柴达木准地台之南缘,大地构造位置属秦祁昆造山系之东昆仑弧盆系,区内出露地层较少,断层与褶皱均较为发育,根据区内铜矿化特征,铜矿主要发现在黑色泥板岩和细砂质千枚岩、细粒变砂岩中,两者铜矿(化)都具有明显层控特征,符合火山沉积型铜矿的成矿模式。本文对青海格尔木开木棋拉仁-长梁山地区铜多金属矿地层、构造特征与地区成矿规律进行系统分析,主要地球化学数据异常包含W、Sn、Mo、Ti、Cr、Ni、Au、Ag、Hg等,异常分布受成矿地质条件控制,且具有典型空间分布特征,其主要矿物为自然铜和表生氧化产物黑铜矿、赤铜矿及孔雀石,故认为该铜矿成矿类型为变质砂岩型。根据火山沉积型铜矿的成矿模型,该类型铜矿往往形成规模较大的中大型铜矿床,区域内具有较好的铜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9.
基于GIS证据权重法的祁连山地区铜矿床成矿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成矿地质规律研究基础上,将祁连山地区划分9432个统计单元,对其中的192个铜矿床进行多源地质信息(包括地层、岩体、断裂信息)的提取。认为祁连山地区铜矿有利成矿地层组合为下古生界砂岩;与成矿有关的岩体为基性一超基性岩,代表了不同的铜矿床类型;断裂发育有利于成矿,其中80%的矿床集中在距离断裂2.59km的范围之内,断裂的密集程度与含矿性呈正相关。利用证据权重法,对研究区铜矿各成矿因素按照权重提取12个证据层,进行全区铜矿床成矿预测。  相似文献   

10.
甘肃天鹿砂岩型铜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模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文章在系统总结天鹿铜矿床地质特征的基础上,分析了成矿时代和矿床成因,并建立了成矿模式。结果表明,天鹿铜矿床赋存于中志留统泉脑沟山组杂色岩层中,其成矿物质来自陆源,主成矿期为中志留世,属沉积砂岩型铜矿床。  相似文献   

11.
滇中砂岩铜矿成矿作用和成矿模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可清  熊鹏飞 《地球科学》1995,20(2):199-202
分析了滇中砂岩铜矿的成矿作用过程,砂岩铜矿的形成经历了沉积作用期、成岩作用期和后生作用期,矿床形成后又经历了构造改造期及表生改造期,其中成岩作用期是主要的成矿时期,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该类型矿床的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12.
风火山盆地古近纪和新近纪沉积包括下部连续沉积的早始新世—早渐新世风火山群和早渐新世雅西措群,以及不整合其上的早中新世五道梁群。风火山地区的砂岩铜矿全部产于风火山群1岩组的灰(绿)色砂岩层中。采自风火山群1岩组含矿层和非含矿层中的3个磷灰石样品,分别获得了(22.5±2.3)Ma、(33.1±6.0)Ma和(28.0±3.6)Ma的裂变径迹年龄数据。其中33.1~28.0 Ma代表了该地区砂岩铜矿的成矿年龄.22.5 Ma则代表了成矿后构造热事件的年龄。风火山砂岩铜矿的成矿年龄处在其上覆的雅西措群沉积年龄范围内.显示砂岩铜矿是盆地早期沉积物压实脱水流体的产物。  相似文献   

13.
云南楚雄盆地是我国砂(页)岩型铜矿重要矿集区。本文在前人研究基础上,根据近年来危机矿山勘查成果,从铜矿的空间分布、地层层位与成矿、构造与成矿、岩性与成矿、浅紫色砂岩交互带控矿、金属矿物组合等方面,总结了云南楚雄盆地砂(页)岩矿床的成矿规律,认为区内铜矿床为典型的沉积-改造型层控矿床,并建立了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14.
塔里木陆块西北缘萨热克砂岩型铜矿床构造演化、流体演化与成矿之间具有密切关系,处于一个统一系统中。矿床成岩期方解石中包裹体水的δD值为-65.3‰~-99.2‰,改造成矿期石英包裹体水的δD值为-77.7‰~-96.3‰,成岩成矿期成矿流体δ~(18)OH_2O变化范围为-3.22‰~1.84‰,改造成矿期成矿流体δ~(18)OH_2O变化范围为-4.26‰~5.14‰,指示萨热克铜矿成岩期、改造期成矿流体主要为中生代大气降水及其经水岩作用而成的盆地卤水。矿石中辉铜矿δ~(34)S值为-24.7‰~-15.4‰,指示硫主要源自硫酸盐细菌与有机质还原,部分源于有机硫。构造与成矿流体演化对砂岩铜矿成矿起关键制约作用。盆地发展早期强烈的抬升运动使盆地周缘基底与古生界剥蚀,为富铜矿源层的形成提供了丰富物源,至晚侏罗世盆地发展晚期,长期演化积聚的巨量含矿流体在库孜贡苏组砾岩胶结物及裂隙中富集,在萨热克巴依盆地内形成具有经济意义的砂岩型铜矿床。  相似文献   

15.
我国主要类型铜矿成矿和分布的某些问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解放前,中国被认为是一个贫铜的国家。新中国诞生后,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铜矿地质工作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绩,发现了许多矿产地和一些重要类型。铜矿床的地质研究也取得了显著成果:对“东川式”铜矿成因有了新的认识,扩大了远景;较深入地探讨了中生代红色盆地中砂岩型铜矿床的成矿条件和远景;特别是对矽卡岩型铜矿床的形成条件、成矿规律进行了研究和总结,并用以指导找矿,使这类铜矿储量迅猛增长,成为我国主要的类型。近年来,斑岩铜矿发展甚快。目前已知斑岩铜矿探明储量之多、矿床规模之大、分布之广以及其发展前景均已跃居各类铜矿之首。  相似文献   

16.
乌多坎砂岩型铜矿是世界知名的超大型砂岩型铜矿之一。总结了该矿床形成的区域地质背景和矿床地质特征,建立了乌多坎砂岩型铜矿的找矿模型与找矿标志,对比了乌多坎砂岩型铜矿床与世界主要著名砂岩型铜矿床的特征,分析了它们之间成矿及赋矿的共同点。结果表明,世界著名的大型-超大型砂岩型铜矿均形成于后造山盆地或地台边缘的盆地(坳陷)中;矿体的规模与形态取决于岩性-岩相条件;矿化类型均具有Cu-Ag矿化特征;均具有干旱的古气候条件及滨海相、三角洲相、海湾-泻湖相的岩相-古地理环境。  相似文献   

17.
王利伟 《地质与勘探》2018,54(S1):1318-1326
新疆西昆仑特格里曼苏铜矿处于西昆北恰尔隆-库尔良构造分区克孜勒陶组(D2kz)中,矿体呈层状、似层状及透镜状产出,受地层控制。浅色砂岩与紫色砂岩的交互带是铜矿产出的有利部位。通过对特格里曼苏砂岩型铜矿的调查研究,认为其含铜建造原生色以紫红色为主,浅色层为特殊的沉积体。含铜建造中浅紫交互带可分为成岩期、后生期及改造期三类:成岩期主要受沉积作用及孔隙水影响,使含矿建造中上部富集成矿;后生期主要受构造作用及建造水影响,“紫化”过程中在浅紫过渡带富集成矿;改造期主要受断裂及构造热液影响,在构造交汇部位富集成矿。  相似文献   

18.
陈代文 《福建地质》2012,31(3):233-239
云南景谷登海山铜矿5个含矿层呈层状贮存于"滇中红层"第三系始新统等黑组紫红色砂岩所夹白色砂岩中,矿石具层纹状原始沉积特征,无明显热液改造痕迹,矿体明显受层位控制,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元谋古陆。结合区域成矿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及控矿条件,认为景谷登海山铜矿为砂岩型铜矿床。  相似文献   

19.
在研究红层砂岩铜矿成矿规律和矿床成因的过程中,常会遇到构成岩石紫色和浅色的物质成分、岩石颜色的成因,以及其所代表的地质意义.通过几年的工作,我们把形成红层的紫色物质称为红铁尘.它分布广泛而普遍,在沉积成岩、成矿过程中具有很重要的意义;研究其地质过程有助于砂岩铜矿成因问题的解决和成矿规律的认识. 长期以来,人们都对红层的紫色给予一定的注意.在沉积矿物学、沉积岩石学和砂岩铜矿的研究中,认为形成红层的红色取决于其中所含的赤铁矿、褐铁矿和氢氧化铁等成分.例如,苏联普列奥勃拉任斯基等著的《沉积岩矿物》一书中指出:“形成于海底,含于盐矿层的红色夹层中;海成红色淤泥和粘土的红色取决于赤铁矿”.“杂  相似文献   

20.
风火山地区铜矿床特征及成因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风火山地区铜矿床位于我国著名的“三江”有色和贵金属成矿带的西段,以往地质工作程度较低,从而影响了人们对该矿床成矿环境及成因的认识。近年来,随着地勘工作特别是地质大调查资源评价工作的深入开展,初步查明了区内风火山群沉积环境、沉积序列及含矿层位,建立了构造格架及构造变形序列。笔者根据野外实践,对该矿床特征及矿床成因进行了分析和总结,认为风火山铜矿床属于砂岩型铜矿床,构成砂岩型铜矿的各铜矿化带,均呈夹层产于风火山群砂泥岩中,含矿层岩性均为浅灰—灰绿色厚—中厚层状细粒(含砾)岩屑石英砂岩夹深灰色薄层碳质泥岩。整个风火山成矿带上各矿化带的形态、矿化体特征基本一致,均呈层状产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