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海岸风沙危害防治是一项涉及海洋工程、风沙地貌和空气动力等多学科交叉的难题。由于风水两相耦合作用,海岸风沙活动较内陆沙漠地区有其独特的地域环境特征,加之潮汐作用、海浪的冲刷和台风的严重威胁,以及海水对防沙材料的浸蚀作用,使海岸风沙危害防治与实践更加复杂和困难。根据海岸风沙活动规律及潮汐作用特点,借鉴包兰铁路沙坡头段风沙危害防治体系的经验,提出了以阻为主、阻固结合、以工程措施为先导、最终以生物措施替代工程措施的综合防治思路,建立海岸风沙危害综合防护体系,并对其防护效益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姚宏乐 《中国沙漠》2015,35(3):555-564
新建敦煌-格尔木铁路途经库姆塔格沙漠东部的沙山沟,沟内沙源非常丰富,高大沙丘广布,其风沙危害对铁路造成了严重威胁。本研究选择党河上游流动沙丘和黑山嘴流动沙丘两个具有代表性的高大沙丘区域,系统调查与观测了该区域高大沙丘土壤水分、植被、风沙环境和风沙危害,在掌握和分析两试验区环境特征的基础上,在党河上游流动沙丘区建立以工程措施为主的风沙防治试验示范区,在黑山嘴流动沙丘区建立工程与生物相结合的风沙防治试验示范区。研究旨在取得敦煌-格尔木铁路途经高大沙丘区风沙防护的相关工程经验,合理确定风沙防治措施,为铁路通过该区的风沙防护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对保证敦煌-格尔木铁路安全畅通运营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永胜县位于滇西北丽江市中部,地处长江上游金沙江流域,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地质构造、气候特点致使县内经常发生洪涝、泥石流灾害。分析其成因,不外自然和人为两大因素。根据县内中小河流的特点,须结合已经完成的防治工程经验,制定全面的、科学的、合理的、切实可行的综合防治规划,争取上级相关部门的资金支持,采取统筹规划,区别对待,经济效益优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进行综合防治,各种防治措施协调并按适宜性布置。同时进一步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和执法力度,实现全民动员防灾减灾,才能有效防治洪涝、泥石流灾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青藏铁路西格段戈壁风沙流防治体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唐玉龙 《中国沙漠》2013,33(1):72-76
青藏铁路西宁至格尔木段(西格段)日照冻融变化强烈、风力强劲,为了解决该环境下戈壁风沙流对路基的危害,以PE(polythene)固沙网为平面防治并结合高立式沙障为立面防治措施,组成了戈壁风沙流防治体系,通过现场观测及室内风洞实验,验证了该防治体系的防风固沙效果和工程可靠性。工程应用表明,该防治体系具有抗风蚀性能强、可重复利用、寿命长及绿色环保等特点,能够有效防治铁路戈壁风沙流的危害,并对养护工作量的减少起到了重要作用,可以替代传统石方格、竹栅栏等防风固沙措施。对类似于西格段这种戈壁风沙流速较大、海拔高、生态脆弱、传统防沙材料贫乏和工程防沙措施失效的地区,新型防治体系具有借鉴和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5.
针对新民七组滑坡的成因危害及防治方案进行分析,探讨了新民七组滑坡的具体情况,结合这一情况分析了导致滑坡出现的具体原因,如地形地貌原因,地质岩性原因,含水岩组和富水性,最后总结了如何对灾害进行防治,同时对比两种治理方案的可行性,希望通过对这些内容的分析,能够为新民七组滑坡的治理工作提供一定帮助,为当地居民生命财产安全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6.
为全面落实《国土资源部关于做好2013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通知》和内蒙古自治区国土资源厅《关于做好2013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通知》精神,切实做好我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国土资源厅地质环境处和地质灾害应急中心有关领导和专家组成检查组于7月4日—8月5日对全区12盟(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进行了检查,并对22个旗(县、区)进行了抽查。  相似文献   

7.
周亮  徐建刚 《地理研究》2013,32(10):1792-1801
水污染是影响公众健康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突出问题之一。随着城镇化、工业化和农业化快速发展,流域水环境污染防治压力日趋严峻。以淮河流域为研究对象,在遵循大尺度流域水污染内在机理的基础上,采用熵值法、GIS空间分析法和回归模型等技术方法,通过流域水污染控制处理、监测预警、监督管理、防治投入等四个方面的能力,对流域35个城市水污染防治能力进行了综合评估,并对流域水污染防治的动力因子进行探讨。结果表明:①流域水污染防治力空间差异显著,东部平原地区污染防治能力较高,西部山区以及各子流域大部分地区防控能力较低,淮河干流及干流以南的中游区域防治能力中等偏低。②污染防治驱动力多元回归分析表明,流域内源动力,即公众教育、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等因子是流域水污染防治的根本驱动力;舆论监督、外商投资等外源动力是区域水污染治理关键动力。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新疆主要气象灾害和农作物产量数据的搜集、整理,利用偏相关分析法对二者之间的密切程度进行探索。结果发现,1980年~2017年间四种主要气象灾害与十种主要农作物单产的相关性表现为:风雹和低温呈现出强相关性,而洪水和旱灾的相关性较弱。最后通过搜集相关资料,为对农作物产量影响比较严重的风雹和低温两种气象灾害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9.
南疆盐渍土路基盐-冻胀变形综合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盐渍土盐-冻胀变形对新疆南疆地区的道路路基造成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尤其对南疆新建城市阿拉尔市和图木舒克市的城市道路造成了严重的变形破坏.根据南疆盐渍土工程性质及盐-冻胀变形试验研究结果,作者总结提出了"一个加强、两个严格、三个注重"的盐渍土路基盐-冻胀变形综合防治原则和"五步骤"综合防治技术与工程措施,在南疆阿拉尔市胜利...  相似文献   

10.
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晋西北河曲县,建立了荒漠化防治综合效益评估指标体系,并运用多维灰色评估模型,预测了不同乡镇2010年荒漠化防治综合效益和空间分布特征,将其划分为高中低3种类型。结果表明,2010年,各乡镇的荒漠化防治综合效益总体上有较高的水平,但具有两极分化的趋势;从空间分布来看,各类型与生态经济区相关性较小,特别是在中部丘陵区和东南部高山区。两个区各有优劣势,若能采取合理措施,均可取得最佳效益。  相似文献   

11.
亚热带山区泥石流的形成过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连权 《地理研究》1988,7(2):50-58
本文应用地貌学、水文学等方法进行了泥石流源地分类,阐述了各类源地泥石流形成过程,分析了各类源地的地貌演变对泥石流形成过程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从辽宁省东部山区泥石流暴发的特点看,暴雨只是泥石流发生的一个激发因素。泥石流活动区分布于地壳快速上升,地震活动频繁的地带,泥石流活动的高潮与该区地震活动期基本一致,由此说明辽宁东部山区泥石流其孕育、发展和活动主要受内力地质作用所控制.  相似文献   

13.
北京北部山区的泥石流是降水、地貌、地质构造与固体堆积物及人类活动等因素长期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泥石流暴发前数月的累积降水量和当日降水量为主要的诱发因素。大力发展林业、果树业是灾后防灾和发展经济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4.
泥石流的运动流型与流态是研究泥石流运动力学的重要内容。以云南东川蒋家沟泥石流运动观测为例,对阵流型、连续型、复合型三种流型及相应的流量过程特征进行了分析;借鉴水力学的流态理论,对天然沟遭中泥石流的流动状态(即层动流、波动流现象)进行了探讨分析,指出在一阵流动过程中也会出现几种不同流态特征。  相似文献   

15.
中国东部山地泥石流发育的第四纪环境背景及减灾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贾铁飞  何雨  李容全 《山地学报》2000,18(2):104-109
根据中国东部山地古泥石流沉积记录 ,推断在地形条件具备的前提下 ,泥石流形成经过了冰 (缘 )期气候作用下的物质积累和间冰 (缘 )期气候作用下的水动力作用过程 ,二者在时间上具有差异性。按照晚第四纪以来物质与水动力条件的空间波动范围 ,可将中国东部泥石流的形成划分为 3个区 ,北部主要受控于季风降水 ,中部主要受控于物质积累 ,而南部则只与地形切割等因素联系密切。据此提出相应的减灾对策。  相似文献   

16.
泥石流的分形特征及其意义   总被引:23,自引:2,他引:23  
分析了泥石流流体和堆积物粒度分布的分形结构特征,其分维值介于2 ̄3之间,平均值分别为2.71和2.65左右。研究了泥石流沟水系的分形特征及其在不同观察尺度下分维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分维可作为描述泥石流粒度成分和泥石流沟水系的参数,反映了泥石流活动的形成演化特征,在此基础上,论述了分维的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17.
论泥石流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泥石流学具有明确的研究对象、完整的学科体系和系统的研究方法,完全可以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泥石流是一种复杂的山地灾害现象,研究难度大,研究历史又短,故泥石流学理论体系的成熟还需有个发展过程.泥石流学是一门正在趋向完善的新兴边缘学科.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广东清远飞来寺、广州花都梯面、佛山南海西樵山等典型泥石流案例的分析,揭示了华南沿海地区泥石流的类型特征及其动力机制,认为泥石流的流域地貌有沟谷型和坡面型两种,流体特征以水石流和稀性泥石流居多,激发泥石流的动力主要为暴雨,属台风暴雨型;在规模上各类泥石流均为小型,但灾情严重.分析认为在华南沿海地区具有泥石流条件的区域当中,降雨量达到200 mm/d时有可能发生泥石流,降雨强度达到63~86mm/h时发生泥石流的几率极大,局部地区达到43 mm/h也有可能激发泥石流.激发泥石流与降雨强度有直接关系,日降雨量的影响为其次.  相似文献   

19.
周春花  唐川  陶云 《山地学报》2006,24(6):678-683
1998-07-06昭通地区发生了不同程度泥石流灾害,以此为例,应用气象资料及其带通滤波方法,分析了引发此次暴雨泥石流的天气成因。结果表明:此次暴雨泥石流发生的引发因素除了地面因素和前期降水使地面达到饱和外,中尺度辐合天气系统———西南涡以及充分的水汽输送是直接造成此次暴雨泥石流灾害的天气系统。  相似文献   

20.
天气雷达的发展大致经历了4个阶段,其主要用于监测强对流天气、定量估计降水,是气象部门的重要探测和监测手段之一。新一代天气雷达观测的实时回波强度(Z)、径向风速(V)、速度谱宽(W)的回波图像中,提供了丰富的有关强对流天气的信息,综合使用Z、V、W的图像分析,有利于较准确和及时地监测灾害性天气。云南滑坡泥石流灾害高发区与云南暴雨中心有很好的对应关系,云南滑坡泥石流灾害空间分布与暴雨空间分布的空间相关系数为0.19,通过了0.05的显著性水平检验,也进一步说明云南暴雨在滑坡泥石流灾害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以2004年7月5日德宏州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为例子,探讨了新一代天气雷达在泥石流灾害的临阵预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