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1 误差的形成  气压灵敏度检查时,检查点为地面点、250hPa、小于或等于20hPa点,三点变量的平均值为记录整理的订正值,探空仪讯号取过渡讯号。1.1 地面点如地面气压为933hPa,探空讯号发28,抽气使气压降低,当探空讯号变为29时,应立刻读取气压929hPa,过渡讯号为28.5,用929hPa在检定证上查取检定符号为29.8,这时地面点变量为28.8-28.5=0.3(这是正确变量);但如果在探空讯号变为29时没有及时读取气压值,而是在气压降至927时才读取气压值,此时的探空仪讯号未变仍是29,用927百帕查取检定符号为29.2,变量为29.2~28.5=0.7(误差变量)。1.2 250h…  相似文献   

2.
减少探空讯号突失是完成六项考核指标中急待解决的一项技术难题。近年来,探空与回答讯号同时突失的现象不多见,回答讯号正常、探空讯号突失的现象特别严重.据统计,某探空站1989年因无探空讯号(回答讯号正常)未达到规定最低高度而重放球十次,占总重放球次数的71.5%,使重放球次数超过历史最高记录;回答讯号正常、探空讯号突失66次,占总突失次数的73%.  相似文献   

3.
在审核探空记录中,常常会发现特性层与规定等压面等重合时,而气压、温度等数据不相同的情况.从审核的角度看,其数据必有错,造成错误的原因与诸多因素有关,如探空仪的精度;探空讯号的接收;压、温、湿各气象要素变化曲线的绘制以及各要素电码符号值的读取和输入,探空观测记录的不正常处理等.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从事探空工作的探空员,感到最棘手的莫过于讯号突失了。因为讯号突失,轻则影响施放高度,重则造成重放球,为了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把讯号突失减少到最低限度。下面谈谈我在这方面的一点体会.  相似文献   

5.
王国华 《气象》1983,9(11):31-31
1982年7—8月,杭州台由于回答器频率飘移,其工作频率与雷达工作频率不同步等原因,使探空讯号消失率达施放总数的29%,施放高度比多年平均下降8952米。当年9月开始,我们用雷达在地面对回答器频率进行校验与调整,之后全组探空讯号消  相似文献   

6.
这里介绍自治区气象局探空审核中,在不使用气压鉴定曲线的情况下求取气压近似值的简易方法,供探空资料预审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7.
减少探空讯号突失,是做好高空气象测报工作的一项重要措施。使用同样的探空仪、回答器、电池,地面接收设备同样是701测风雷达,但突失率相差很大,如1978、1979两年的探空讯号突失统计:南宁8次,突失率0.5%,梧州55次,突失率3.7%,桂林76次、突失率5.3%。这说明了经过主观努力,减少探空讯号突失是有可能的。通过工作实践和试验,我们体会做到如下几个方面,是可以减少探空讯号突失的。过细地进行外观检查。外观检查的重点是探空仪、回答器、电池的每一个焊接点是否虚脱焊。由于氧锈作用,镁电池易霉烂,负极片焊点常常脱落,这种脱落在电池未泡浸之前或  相似文献   

8.
探空讯号故障指回答器不能正常发讯而影响探测高度的现象。从故障表现来看,可分为讯号安全检查突失和讯号消失,也有部分介于两者之间,很难分清是属于哪一类。除去机械方面的一些偶然因素,突失和消失之间没有本质的区别,同产生于发讯装置的两个部分:回答器和电池。其造成的后果轻则影响资料长度(500hpa以上),重则重放球(500hpa以下)。在记录整理用微机自动化后,为提高探空质量,就务必解决好这个问题。本文针对上述故障的两个方面,结合本站工作实况及本人的工作体会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9.
管彧翔 《气象》1996,22(6):57-57
在探空探测的实际工作中,探空员都或多或少地会遇到由于电池降压产生的马达转速不足或停转,探空回收讯号较弱或不清乃至突失等问题。象这类故障都会影响到探测高度和探测球炸率。经过长期探索,我认为发生这类故障的大部份原因是专用电池降压引起的(非电池的质量原因和操作使用不当)。为了避免或减少这类故障的发生,我在施放探空仪前把A电B电用塑料薄膜包一下再使用,达到满意的效果。具体方法是:l·按照专用电池的使用方法把电池浸泡好后进行老化。电池的老化也很重要,应确保这一环节实施。2.在装配探空仪前几分钟,用两小块塑料…  相似文献   

10.
探空质量统计是一项繁琐的工作,进行一次月统计,需要查找上百次的观测资料,逐次将探空高度、测风高度、终止气压、放球次数、信号突失数记录在各值班员相应的统计表 格里。再由测风高度和终止气压分别与“高度—基数”表、“气压—基数”表相对照,查出测风基数和探空基数,填写在统计表格中。表格形式如下:  相似文献   

11.
国产GPS探空系统探测能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峰  邢毅  杨荣康 《气象科技》2012,40(4):513-519
实验室测试和外场比对试验表明,我国研制的GPS探空系统采用卫星导航测风体制进行测风,GPS高度反算气压取代气压传感器,较之雷达探空体制要更为准确和精确。其在电气性能和稳定性、可靠性方面满足CIMO的探空要求。实验室测试表明,在采用新型温、湿、压传感器和测试条件情况下,准确性误差分别在±0.1℃、±2%、±1hPa之内,满足WMO对常规高空探测要求。与RS92型探空系统相比,国产GPS探空仪的动态测量性能除相对湿度准确性方面由于技术和工艺水平仍有一定差距外,其余要素已接近RS92的水平,尤其与GPS定位相关的气压、位势高度、风向和风速,其一致性标准差已与RS92相当,达到了较高的水平。与我国现有高空探测业务使用的L波段探空系统相比,测量准确性方面已优于L波段探空系统。  相似文献   

12.
注水镁电池是探空仪的能量供应部份,它的好坏将直接关系到整个探测工作能否正常进行。据统计分析,1987年杭州台的31次探空讯号消失和突失中,由于镁电池原因造成的讯号消失占60%以上。本文分析镁电池造成讯号消失的三个主要原因及改进方法。一、电池质量问题1.根据“69”型回答器的工作电压要求,电池的 A_1输出电压必须保持在5.5伏至6伏左  相似文献   

13.
在 1997年的业务审核工作中 ,用气压对比法(气压误差是用 7时 15分、19时 15分探空瞬间气压值与同日地面 8时、2 0时的气压值相比所得 )仅在 2个月的记录中就发现 3份地面气压记录有误读的问题。这是个别站的问题还是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呢 ?针对哈尔滨、齐齐哈尔、嫩江、伊春等 4个探空站 1994、1995、1996、1997、1986年 7、19时记录的地面气压与同站同日期的地面 8时、2 0时的气压记录进行了比较 ,结果见下表。从对比结果看 ,虽然各站各年出现的误差次数、表 各站记录的气压出现误差的次数比较误差站            名嫩    …  相似文献   

14.
临河高空站是内蒙古10个非GCOS探空站中唯一使用南京大桥机器有限公司探空仪的台站,针对2016年6—8月探空高度异常情况,进行数据分析,并参照气象气球行业标准中的最大气球爆破直径,计算气球升空高度,得出,临河站存在探空高度普遍偏高的情况,2016年6—8月>36km的探空高度占比为47.2%,全月>38km的探空高度占比为23.4%;探空终止瞬间气压高度和计算所得雷达观测高度相比较,在30km以上,存在平均>3502m的高度差,也存在差值异常偏大的情况。  相似文献   

15.
由于我国近半数高空站仍使用未改型的701测风雷达,其数据采集、记录整理等仍停留在以PC-1500计算机为主要手段的半自动处理状态。随着现代技术的不断发展,微机在气象业务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由杭州市气象局开发研制的“高空气象探测自动处理系统”能够自动接收处理探空电码讯号,并由计算机自动整理探空曲线和完成各种高空气象记录报表的制作,这可大大提高探空业务的自动化程度。1998年1月,湖北省宜昌市气象台引进了该系统,并投入业务试运行。通过对其与PC—1500整理的记录进行对比分析,其结果表明,该系统对探空曲线拟合符合规范…  相似文献   

16.
以探空数据为参考,将2014年1月1日—12月31日的COSMIC掩星气压作为GPS掩星试验样本,将中国区域划分为4个气候区,从双权重平均值、双权重标准差及相关系数角度对GPS掩星气压进行评估,并根据其统计结果进行质量控制。结果显示:双权重平均值和双权重标准差相较传统方法统计出的平均值和标准差更不易受异常数据的影响,评估结果更加准确。4个气候区之间气压的双权重平均值差异较小;双权重标准差在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的数值较小(小于6 hPa)、在温带季风气候区较大(最大可达15 hPa)。以探空数据为参考,气压偏差的统计表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从低层到高层都为正偏差(0.8 hPa左右),其他三个气候区在6 km以下多为负偏差、6 km以上为正偏差(0.5 hPa左右)。根据相关系数的统计,将相关系数确定为0.80,并根据各气候区不同的统计结果划分阈值区间;质量控制结果显示,错误点大多分布在GPS掩星气压与探空气压相差较大的区域,两步质量控制的错误数据百分比大部分在5%以内;对比质量控制前后GPS掩星气压与探空气压之间的相关系数表明,质量控制后两者的相关性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群众谚语为线索,根据单站风、压两要素的变化,探索台风影响本站风和气压的演变规律。统计得出三类未来15天内有台风影响本站的讯号,在此基础上分别选择各类讯号的预报因子建立各类讯号下有、无影响台风及影响台风活动路径等预报工具。  相似文献   

18.
L波段(1)型雷达与GTC1型L波段探空应急接受机对接技术解决了L波段探空雷达在使用过程中突然发生故障时,通过启用对接软件自动将基测、瞬间及基数据同步发送至GTC1型L波段探空应急接收机的计算机中,并实现温度、湿度、气压断点与应急接收机的对接,避免重放球、缺测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气象科技》1974,(7):50-53
一、思路在毛主席关于“任何运动形式,其内部都包含着本身特殊的矛盾。这种特殊的矛盾,就构成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的本质”教导的启发下,分析了台风影响前在单站要素变化上的反映区别于一般天气系统的特殊反映即“台风讯号”。这种“讯号”表现为台风影响前3—6天温度、气压同是正距平3天以上或湿度“低于”温度,前者称之为“PT 讯号”,后者称之为“低 e 讯号”。但是,这两种“讯号”仍只是必要条件(不是充分条件)。为了过滤空报并大致区分台风影响程度,我们根据群众经验对讯号点前10天的气象要素进行了统计计算,分析相关因子,建立了多因子回归方程。  相似文献   

20.
PC—1500计算机探空程序系列在高空气象观测工作中推广应用后,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业务质量,使高空气象观测业务在现代化道路上向前迈进了一步,但在探空记录整理过程中,由于受到人工读数的误差和计算机查取气压值“取整”的影响,往往会出现一些手工整理时不易出现的矛盾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