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2 毫秒
1.
近百年来长江中游网湖沉积物粒度特征及其环境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放射性核素137Cs和210Pb精确计年,建立了长江中游原通江湖泊网湖近代沉积物年代序列。运用沉积物粒度指标分析了近100年来网湖沉积记录的环境特征,结果表明,近100多年来网湖沉积速率较大,平均约为0.56cm/a;沉积物粒度指标变化与流域降雨量、人类活动以及长江洪水密切相关,降水大的年份和大洪水时期沉积物粒径增大,分选性变差,峰态变宽。根据沉积物粒度指标特征,近100年来网湖沉积环境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1)20世纪50年代以前,湖泊沉积主要受降水和洪水等自然因素控制,沉积物粒度组合变化相对较小,在湖泊水动力条件变化时沉积物粒度指标出现明显的波动,反映了流域降水及长江洪水对湖泊沉积环境的影响。(2)20世纪50年代以后,湖泊沉积物平均粒径较大且分选性差,与流域强烈的人类活动所引起的大量陆源碎屑进入湖泊有关,湖泊沉积粒度指标主要反映了流域工农业生产的快速发展、人口的持续增长以及水利工程建设等人类活动对湖泊沉积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青菱湖的水生生物和鱼类增殖措施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青菱湖是武汉市西郊湖群中的一个通江小型浅水湖泊,现存水面积约8000亩。由于江湖之间筑有闸门,鱼类洄游受到阻碍。湖中除天然定居鱼类的种群数量比较稳定外,半洄游性的鲢、鳙和草鱼的产量,则随投放人工鱼种多少而波动。1983年5月—1984年10月,对青菱湖进行了水生生物和鱼类的考察分析。调查表明,草食性鱼类的鱼种数量不足是鱼产量波动的基本原因,从而提出引进长江干流的天然鱼种,是达到鱼类增殖目的的主要方法,以使完整的江湖生态系统在渔业上继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3.
长江中下游湖泊水体氧同位素组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长江中下游45个湖泊不同季节水体δ18O分析,对湖泊水体演化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湖泊水体δ18O主要反映了湖泊水源变化及湖泊水体与长江洪水期/枯水期交替演变的特征关系。受江湖关系随季节变化影响,处于长江中下游中段安徽省境内的巢湖、石塘湖等湖泊各季节水体δ18O都相对较高,处于上段和下段的鄱阳湖群和太湖湖群湖泊水体δ18O相对较低。因此,长江中下游上段和下段湖泊水体交换受长江影响较大,中段较小。对不同季节湖泊水体δ18O比较分析表明,长江对湖泊水体的影响主要在夏季,秋、冬季节湖泊水体稳定。黄盖湖、大冶湖等湖泊夏、秋两季水体δ18O大幅度变化与长江的水位波动直接有关,在长江洪水期,湖泊与长江相连;在长江枯水期,湖泊与长江分离。玄武湖水体δ18O的大变幅是人为换水造成的。  相似文献   

4.
武昌东湖底质的类型及其分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长江中下游的中小型浅水湖泊,目前沉积作用颇形强烈。有些湖泊已变成陆地,不少正疾速地朝着沼泽化的方向发展。为了了解沉积作用,探求湖泊的演变和发展趋势,我们选择了武昌东湖作为试点,以作研究长江中下游湖泊的开始。同时,水生维管束植物和底栖动物,与底貭密切相关;湖底的有机碎屑,又是某些鱼类和无脊椎动物的饵料;因此,作为整个工作的第一步,先进行湖泊底貭的调查,对水生生物学以及国民经济,亦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5.
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大银鱼生态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对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大银鱼的繁殖、食性、生长、分布与洄游作了初步研究。长江河口大银鱼分布于盐度为0.01—30‰的水域。繁殖时期洄游到河口的淡水至12‰左右的咸淡水水域中产卵。大银鱼是在河口淡水和沿岸低盐度海水中繁殖的河口鱼类。湖泊中的大银鱼是被陆封在湖泊中的。  相似文献   

6.
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有明银鱼的生物学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对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有明银鱼的繁殖、食性、生长、分布、洄游和寿命进行了初步研究。有明银鱼为河口鱼类,分布于盐度为0.01—20‰的水域中生长肥育。繁殖时期洄游到河口的淡水区域产卵。产卵后亲鱼死亡,寿命仅壹年。  相似文献   

7.
新疆乌伦古湖的自然条件及其渔业生物学基础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于1978年8月中、下旬对乌伦古湖进行了湖泊学和渔业生物学基础的综合调查研究。鉴于工作条件的限制,我们仅在湖面采集水样13个,并简测了湖泊深度图(图1)。鱼类标本的采集、鉴定是在国营福海渔场四连、七连进行的。  相似文献   

8.
望天湖底栖动物种群密度与季节变动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国内有关淡水底栖动物生态研究的报道较少,尤以底栖动物种群密度的季节变动资料更是缺乏。作者于1965年曾对望天湖底栖动物进行过调查,取得了一些资料。望天湖位于长江中游(湖北省浠水县),为中型(万亩左右)浅水湖泊,其底栖动物资料有一定的代表性,特整理发表,供有关方面参考。  相似文献   

9.
高原湖泊鱼类生长特性与形态差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2009年8—11月洱海流域采集的2991尾鱼类样本,研究了其生长特性与形态差异。结果表明,洱海流域大部分鱼类表现为匀速生长或近匀速生长,但有两种鱼类(中华青、大理裂腹鱼)呈现强异速生长。肥满度以吃食性鱼类最高(鲫、鲤、团头鲂),滤食性鱼类次之(鲢、鳙)。对主要优势种——麦穗鱼、鲫的形态分析表明,洱海麦穗鱼、鲫种群与西湖、茈碧湖、海西海三个湖泊的麦穗鱼、鲫种群在形态上均无显著差异。西湖、茈碧湖、海西海三个湖泊的麦穗鱼种群之间以及鲫种群之间均存在种群间差异(C.D<1.28),其中茈碧湖、海西海两个湖泊的鲫种群在眼径/头长性状上的差异达到亚种水平(C.D=1.5)。  相似文献   

10.
五大淡水湖水质状况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五大淡水湖——鄱阳湖、洞庭湖、太湖、洪泽湖、巢湖位于长江中下游沿岸地区,总面积达11,550平方公里,占全国湖泊总面积15.8%。湖泊有灌溉航运之利,也是工业及饮用水源,其中太湖是盛名中外的风景游览胜地。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引起湖泊污染的因素有所增多。为了研究湖泊污染现状和发展趋势,近年来有关部门先后开展了水质调查。本文收集了1980~1981年五湖的水质监测资料,在此基础上对其水质现状和今后发展趋势作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