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珠江三角洲现代沉积环境及沉积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珠江三角洲的现代沉积环境,主要是根据地形、地貌、水文动力条件、沉积特征、地球化学因素以及微体生物遗壳埋藏状况等实测资料,通过Q型聚类分析方法,综合分析而成.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现代沉积环境,可以划分为三个基本环境和17个亚环境,主要环境类型为:三角洲平原、三角洲前缘和前三角洲等.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现代沉积环境具有地质构造背景复杂、地貌、第四纪地质发育比较年青,残丘岛屿林立,水系河网交错分布等特征.其沉积模式,系一种河潮混控、多源复合型的湾内充填三角洲组合模式.  相似文献   

2.
在培训班举行期间,海洋地质研究所邀请讲学的外国专家作了五次学术报告,还进行了技术座谈.专家们介绍了他们的最新研究成果,并对现代沉积动力学的发展趋势,研究方法等进行了交谈.通过这些活动彼此增进了友谊和了解.荷兰沉积学家梁瑞仁博士所作“大潮汐碎屑复合体的形成”的报告,介绍了潮汐形成的底形(bed-form)特征.着重指出,潮汐除了有日周期的涨潮、落潮外,还有以两周为一周期的强潮期和弱潮期.前者可形成双粘土层,后者形成厚薄不一的砂质束状体,这是识别潮汐作用的重要特征.梁瑞仁博士还介绍了冲积三角洲的三种类型,以河流控制为主的三角洲,以波浪控制为主的三角洲和以潮汐控制为主的三角洲.他认为,长江的宽度对其本身来说太宽了,只有潮汐河道才有如此宽度.看来长江早期是受潮汐控制的,后来由于河口大量淤积,才变成以河流控制为主.珠江三角洲发育在内陆河口段,它是介于河流控制和潮汐控制之间的一种特殊类型.  相似文献   

3.
为查明渤海中南部(含黄河口三角洲地区)沉积动力特征和工程地质条件、为石油开发和港湾建设等规划提供科学依据,继1980年9月中美对长江口海洋沉积作用过程联合调查之后,中美又一次合作对渤海湾沉积动力学及工程地质进行专门考察研究,以期取得有价值的研究成果。这一次中美联合调查是美国俄勒岗大学与山东海洋学院首次对渤海湾和黄河口地区进行沉积动力学及工程地质调查研究,历时三年。自1985年5月为调查的第一航次,从黄河口到附近-20米水深先开展调查,1986年和1987年每年出海调查一个航次。用山东  相似文献   

4.
从区域地质背景出发,结合岩心、测井等资料,通过岩相类型、粒度分析、测井相分析等对沉积相标志进行了综合研究.认为该区主要发育浅水辫状河三角洲沉积,其中,分流河道、心滩、分流河道间、水下分流河道、分支间湾、前缘席状砂、河口坝等7种微相较为发育.对不同的沉积微相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建立了该区沉积相模式,为油藏的勘探开发提供了重...  相似文献   

5.
根据岩心、测井解释、录井资料和地震资料,对姚一段的沉积微相类型、展布特征及其沉积演化规律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黒帝庙地区姚一段发育浅水三角洲沉积体系。本次研究建立了浅水三角洲沉积体系的沉积模式,其可划分出浅水三角洲平原、浅水三角洲前缘和前浅水三角洲,根据不同的沉积特征,各亚相可进一步划分为多种沉积微相。与正常三角洲不同的是,浅水三角洲前缘河口沙坝不发育,且在该地区前浅水三角洲地带发育出露湖面的浅滩。  相似文献   

6.
河口三角洲沉积地球化学是海洋沉积地球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分析测试实验手段的不断改善和河口三角洲研究的不断潭入,河口三角洲沉积物微量元素、常量元素、沉积磷酸盐及有机地球化学等方面的研究已取得了一批突出的成果.本文主要介绍了黄河、长江、珠江及滦河三角洲的沉积地球化学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7.
中国三大河口三角洲包括黄河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在国民经济发展和全球海陆相互作用研究中均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因此,全面揭示河口三角洲演化进程,总结河口三角洲演化模式,对指导河口三角洲可持续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结合前人研究进展及近年来海洋区域地质调查资料,系统总结了全新世以来我国三大河口三角洲"三个阶段,三个尺度,各具特色"的演化模式,揭示了全新世初期、两千年前和工业革命后三个阶段千年-百年-年代际时间尺度下河口三角洲演变模式转化的主控因素,认为河口三角洲的演化模式正在由自然演变向人为控制转型,人类活动正剧烈地影响着河口三角洲的自然演化进程。三大河口三角洲沉积演化模式各具特色,黄河三角洲具有超级叶瓣与叶瓣发育演替特色,长江三角洲具有北岸沙岛并岸、南岸不断推展特色,珠江三角洲则表现为河网发育充填、逐级分汊延伸特色。随着河口三角洲演化受人类活动影响的加剧,正确认识河口三角洲演化规律及其主控因素,不仅有助于提升三角洲地区陆海相互作用研究水平,而且将为三角洲可持续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本文就最近几年我国海洋地质研究中的几个有争论的问题,进行了综述(其中包括残留沉积、沙漠化、古河道、长江古三角洲、海底台地等),以引起学术界重视.  相似文献   

9.
南海东北部沉积环境和沉积演化模式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本区沉积环境特征,划分为4个沉积相,阐明了各相带的特征标志及其相互关系。并从海底地形地貌、沉积物的特征、分布和沉积相以及韩江三角洲沉积过程,结合珠江三角洲发育阶段的对比,初步认为南海东北部的沉积物是多次海退和海进作用形成的,其沉积演化模式似可分为3个沉积旋回的6个阶段。  相似文献   

10.
南黄海全新世旧黄河水下三角洲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新世旧黄河水下三角洲位于南黄海海州湾的南面、苏北岸外浅滩以北、东经122°15’以西的广大海区.水下三角洲形态明显,保存较为完好,是研究三角洲沉积的良好场所.长期以来,受到河口和海洋工作者的注视.1975年以来,海洋地质调查局在旧黄河水下三角洲地区进行了10×10公里网格的取样(表层、柱状和测深工作),本文在调查报告的基础上,参阅有关文献资料,对全新世旧黄河水下三角洲的地貌特征、成因、发育过程、沉积厚度以及演变等有关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1.
长江水下三角洲浅孔岩芯的地层划分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长江水下三角洲的分布范围、沉积相特征、全新世地层划分及发育形成作用的研究,是对整个长江三角洲开展研究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前人对长江三角洲平原区全新世地层的研究较为详尽.但对水下三角洲全新世地层的研究甚少.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海洋地质研究室(1976)以浅地层剖面仪为主要手段,开展了长江水下三角洲的调查研究工作,认为在长江水下三角洲存在两套性质完全不同的岩层,上部为全新统前三角洲相沉积,质地松软,具有层理,下部为晚更新世湖相沉积,质地致密,不具层理.1978年我局在长江口外开展海洋地质综合调查,在长江口施工了17个孔深为2.4—9.4米的浅钻孔,均未揭穿全新世地层.在嵊泗以东海区有一个孔深为27米的钻孔资料表明,全新世地层厚度为21.30米,见有厚度为1.70米的暗绿色硬粘土层.但未见到详细的地层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2.
渤海沿岸风暴沉积体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渤海沿岸是风暴潮常发地区之一.温带气旋和热带风暴作用形成该区的风暴沉积体.研究风暴沉积体的特征及其分布规律,探讨全新世以来风暴作用对沿岸地质环境演化影响及沉积模式.进行野外地质调查和历史资料研究,综合研究渤海沿岸风暴潮动力环境.渤海沿岸的风暴沉积体表现为滨岸沙堤、贝壳堤、风暴沉积砂层等地质体.保护风暴沉积体,合理开发利用,提出减轻灾害的措施和对策,有利于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油气勘探证明,古三角洲沉积往往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尽管大型三角洲的沉积体非常巨大,但毕竟为数有限,而中、小型三角洲数量甚多,分布普遍,沉积层次清楚,已引起研究者的广泛重视。建立乡沙性中、小型河流入湖三角洲沉积模式,对于我国的油气勘探更具有实际意义。 笔者于1978~1979年间,对泗河三角洲进行了野外调查,并采集表层和柱状沉积物样品共73个。本文根据野外勘测和样品分析的资料,总结了微山湖泗河三角洲的沉积规律,并进一步探讨该类型三角洲的沉积模式。  相似文献   

14.
1998—2005年,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开展了1∶10万《珠江三角洲近岸海洋地质环境与地质灾害调查》,项目采用了遥感分析、综合地球物理勘探、海水和地质样品分析、海洋环境多参量测量、海流观测、锥探、钻探及实验分析等方法,对珠江三角洲近岸海域的海底地形、地貌、沉积物类型、浅地层结构与各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海水化学特征(水污染)、潜在地质灾害类型和分布等进行了较深入的调查研究。项目综合评价了珠江三角洲海洋地质环境质量,提出了减灾防灾建议,为珠江三角洲沿海地区的发展规划、海洋管理、环境保护以及可持续发展提供系统的基础地质资料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珠江三角洲1:10万海洋地质环境调查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8-2005年,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开展了1:10万《珠江三角洲近岸海洋地质环境与地质灾害调查》,项目采用了遥感分析、综合地球物理勘探、海水和地质样品分析、海洋环境多参量测量、海流观测、锥探、钻探及实验分析等方法,对珠江三角洲近岸海域的海底地形、地貌、沉积物类型、浅地层结构与各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海水化学特征(水污染)、潜在地质灾害类型和分布等进行了较深入的调查研究。项目综合评价了珠江三角洲海洋地质环境质量,提出了减灾防灾建议。为珠江三角洲沿海地区的发展规划、海洋管理、环境保护以及可持续发展提供系统的基础地质资料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地质矿产部海洋地质研究所自1979年上级批准恢复以来,在前几年筹备的基础上,经过全所职工的努力,现在科研、实验及生活等设施已基本建成.现有职工234人,其中工程师以上专业技术干部91人.设有海洋沉积、构造地质、石油地质、地球物理、科技情报五个研究室及实验室.地质矿产部区域第四纪地质中心也设在这里.我国著名的海洋地质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业治铮教授为第一任所长.建所以来先后与海洋地质调查局合作开展了冲绳海槽地质调查,与南海地质调查指挥部合作编制《南海及周缘地质-地球物理图集》,我所负责编制重力均衡异常图和△T剖面平面图.联合开展珠江口三角洲全新世沉积特征和沉积模式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本书是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与海洋出版社合作陆续出版的《中国海洋地质丛书》之一。本书分为两大部分,第一编总论,讨论了沉积学的一些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对一些重要概念和有争议的问题进行了评述。使读者了解近一二十年内这一学科的主要进展和存在问题,以及作者立论的根据和出发点;第二编按照沉积体系介绍中国的海洋沉积地质学,包括国内外的研究概况、边界条件和沉积模式,并在此基础上建立沉积地质学的理论和方法学体系。各章分别为:  相似文献   

18.
东海近岸现代沉积的动力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水动力作用对于近岸现代细粒物质的沉积,关系甚为密切.东海近岸——浙闽沿海123°E以西,水深60米的浅海区域内,沉积了一条与岸线近于平行的粉砂、游泥沉积带,与东海构造形态相关,本带处于华夏-岭南隆起带.就地貌形态而论,东海具有明显的环大陆分带特征,本带属环大陆内带(以下简称本区).本区涉及的范围大致自长江水下三角洲至浙闽沿海60米等深浅以内,即此界位于32°N左右,东界近123°E,于28°N附近拐向西南,沿60米等深线方向延至台湾海峡.近廿年来,中外海洋地质学者,对东海的底质沉积及沉积物的物性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但是结合水动力因素对本区沉积分异的影响进行专题研究的报导尚属少见.笔者认为动力条件是进行沉积分异作用的主导因素.研究水动力作用与近岸现代沉积的关系,不仅在海洋地质学上具有理论意义,而且对近岸渔捞作业、国防设施及滩涂港工建设等生产实践均具现实意义.本文试从动力作用对沉积分异的影响进行初步探讨,意图对目前正在开展的东海沉积动力学的研究起一抛砖引玉的作用,谬误之处,恳请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19.
陆架边缘三角洲自发现以来,因具有分布面积广、厚度大、储层发育等特点,在世界上已成为重要的油气勘探目标.结合国内外研究现状,通过研究国外典型陆架边缘三角洲和我国珠江口盆地珠海组陆架边缘三角洲的沉积特点,阐述了陆架边缘三角洲的识别特征,分析其对深水陆坡及海盆砂体沉积的控制作用并指出陆架边缘三角洲沉积对于深水油气勘探具有重大...  相似文献   

20.
中国陆棚海的地形及沉积类型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陆棚区的地质研究对经济建设和国防均有重要意义,同时,通过这些研究又可为许多重大的地质理论课题的解决提供珍贵的资料。不少外国学者曾为各种目的对我国邻海的海底地质做过相当多的调查研究。 F. P. Shepard(1932,1948)曾编绘了中国各海陆棚区海底沉积物的分布略图,随后又刊印了台湾海峡的底质图。河田学夫(1932)调查研究了渤黄海的沉积。(1953)主编的以及由(1961)主编的世界海洋沉积物分布图上对中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