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西北干旱区生态需水研究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赵传燕  程国栋 《地球科学进展》2006,21(11):1101-1108
西北干旱区是水资源稀缺和生态环境相对脆弱的区域。以人类需求为中心的传统水资源开发利用及评价忽视了水资源与生态环境系统之间的关系,引发了众多的生态环境问题。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使得生态需水量受到广泛关注,生态需水量研究由此成为干旱区生态水文学研究新的增长点。文章在综述国内外生态需水研究现状及其面临挑战的基础上,分析西北干旱区水资源转化特点,结合Falkenmark 水资源分类,突出生态需水在水分流中的地位,提出保障生态需水的策略,即:①生态环境稳定性界定;②绿水的保护与高效利用; ③虚拟水战略,旨在为平衡人类需水与自然需水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西北地区生态环境需水估算的几个问题研讨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夏军  郑冬燕  刘青娥 《水文》2002,22(5):12-17
西北地区生态环境需水研究是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基础。但是,目前区域生态需水研究仍处在初期阶段,面临许多问题与挑战。研讨了西北地区生态环境需水估算的几个问题,目的是为西北地区水资源合理配置、生态环境建设和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探讨一些基本的研究思路和方法论。  相似文献   

3.
我国干旱区生态需水若干问题评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刘桂民  王根绪 《冰川冻土》2004,26(5):650-656
生态需水是当前水问题研究中的一个热点问题,对于生态环境急剧恶化的我国内陆干旱区,这一研究尤为紧迫.目前生态需水尚无明确统一的定义,研究方法也因人而异.归纳了已有的生态需水的相关概念和干旱区生态需水研究的主要成果、研究方法等.从概念主体角度,区分了生态需水、环境需水、生态环境需水之间的关系,并对  相似文献   

4.
郑恺  徐立荣  郑玉成 《地下水》2012,34(5):92-94
刁口河于2010年恢复黄河入海流路,研究其生态环境需水量对保障黄河三角洲生态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选取刁口河流路湿地需水、河口近海生态需水、河道输沙与保持海岸动态平衡需水、农业需水和油田需水5个方面来研究本区生态环境需水量。结果表明:淡水湿地需水为0.54亿m3;河口近海水域生态环境需水量为60亿m3;维持河道不冲不淤的输沙需水为0.97亿m3;保持海岸及近海海域动态平衡需水量为86.4亿m3;农业春灌需水约1.37亿m3;胜利油田及东营市临港工业园暂不需从刁口河引水。刁口河流路生态环境需水量以保持海岸动态平衡需求为最大。  相似文献   

5.
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国民经济需水与生态环境需水成为延安市水资源开发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的焦点。从生态需水及用水的理论、用水定额入手,分析计算延河延安市区段的生态环境需水量及其构成,结果显示为维持延河延安市区段的生态系统平衡所需水总量约为8584.61万 m3,其中河道内生态需水量8520万m3,河道外生态环境需水量64.61万 m3。  相似文献   

6.
生态及环境需水量研究进展与前瞻   总被引:114,自引:5,他引:1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论述了国内外有关生态、环境需水研究的进展情况,包括研究内容、定量计算方法及其研究成果等。在此基础上,指出目前生态、环境需水研究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提出了生态、环境需水今后需进一步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7.
霍林河流域生态环境需水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青山  周林飞  王教河  李兴春  李金祥 《水文》2006,26(4):27-31,84
根据霍林河流域的具体情况,其生态环境需水量由河流基本功能生态环境需水量和通河湖泊湿地需水量组成。其中河流基本功能生态环境需水量又包括保持水体自净能力用水和河流基本生态环境需水量。综合分析生态环境需水的现有计算方法。结合霍林河流域河流、湖泊、湿地生态系统类型的特点,建立适合于研究区域不同生态系统类型的生态环境需水计算方法。以土地利用遥感动态分析为基础,对霍林河流域各生态系统类型的生态环境需水量进行计算,扣除重复计算部分,基准年和各规划水平年生态环境需水量为85 976万m~3/a,再扣除产流量(18 865万m~3/a)和流域内三个自然保护区的沼泽湿地对应的多年平均降水量(17244万m~3/a),需要霍林河流域和外流域提供的水资源量为49867万m~3/a。  相似文献   

8.
黑河流域中游水资源需求预测   总被引:27,自引:18,他引:9  
徐中民  程国栋 《冰川冻土》2000,22(2):139-146
通过对人口和经济这两大需水增长的内因分析,结合黑河流域中游目前社会经济环境的实际情况,分别建立宏观经济模型和人口模型,对流域中游各地区未来水平年2020年和2050年水资源需求进行了预测。在预测时,针对流域中游生态环境状况的盘点,生态环境需水中绿洲内部防风的护田林网建设需水作为外生变量处理;绿洲外围防沙的人工林、人工草场因经济价值体现的经济价值较直接,其需水纳入了需水模型体系。预测结果发现,在采取  相似文献   

9.
河道生态需水量的确定对保持河道的生态功能具有重要意义。在现有河道生态环境需水理论的基础上,以聊城市徒骇河为例,结合北方平原河网地区河道的特点,分析了河道生态需水量的计算。河道生态需水包括河道内生态基流和敏感生态需水,其中生态基流分非汛期和汛期两个水期分别确定,非汛期生态基流按多年平均天然径流量的10%;汛期生态基流可按多年平均天然径流量20%确定;敏感生态需水选择了两处水利风景区确定。  相似文献   

10.
《地下水》2016,(6)
在充分调查的基础上,对全省的生态环境需水进行了分析预测,分析表明全省的生态环境需水量不高,但是仍然存在缺口,需要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和优化配置水资源。提供分析预测也为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合理配置及生态省建设提供参考依据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1.
结合对干旱区生态安全和生态需水量关键科学问题的探讨,提出干旱内陆河流域生态脆弱区的生态安全分析是以水过程研究为核心的,水文过程控制着生态过程,对流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有着直接影响,而水资源开发利用和水循环对生态系统功能有重要影响,天然植物恢复和生长的合理地下水位的研究是确立生态需水量的基础.并实证分析和计算了维系塔里木河生态安全的生态需水量,塔里木河干流现状生态需水量为31.74×108 m3,其中,上、中、下游分别为9.95×108 m3、18.47×108 m3和3.32×108 m3.  相似文献   

12.
松辽平原中西部地区生态环境逐渐恶化的地学机理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松辽平原中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正日趋恶化,就地学原因而论,新构造活动引起的长岭弧形隆起带即松辽分水岭的形成是最主要的地学因素,它的形成破坏了原属于一个由北向南流的统一完整的松辽水系格局,一分为二为松花江水系和辽河水系,使松辽平原中西部地区水资源逐渐减少,开始进入日趋消亡的进程,从而形成了该区生态环境日趋恶化的前提条件.气候变化和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大大加快了松辽平原生态环境恶化的速度.  相似文献   

13.
闽江流域水环境保护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长春  谢红彬 《地下水》2007,29(4):93-95,113
闽江是福建人民的"母亲河",保护闽江流域水环境至关重要.介绍了近几年来流域水环境状况,分析了影响流域水环境质量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14.
乌兰陶勒盖水源地位于毛乌素沙漠腹地,地表水体不发育,植被生态相对脆弱。水源地大规模开采引发的地下水位下降将会对区内的植被生态造成一定的破坏。采用样方调查方法,对区内植被生态现状进行了调查,将区内植被分为荒漠、低湿和沙地三种植被类型;对植被覆盖度与地下水位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得出植被生存的最佳水位是1.1~3.0m;运用GIS软件对区内植物现状与地下水位埋深进行了敏感性分区研究。试探性的建立开采条件下的植被生态风险指数,并根据指数值的大小进行风险性分区,结果表明,在选定的开采方案下,高风险区和中风险区的分布面积较小,而低风险区的面积最大,从而说明在乌兰陶勒盖水源地新增地下水开采量11.82万m3/d的情况下,不会对生态植被造成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黄河源区生态环境恶化的地质原因及发展演化趋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黄河源区生态环境恶化的地质原因之一是现代地质作用增强.形成了以荒漠化为主的草地资源退化与下垫面改变.地区水一气一热平衡破坏;二是因冻土退化、萎缩.引起水环境变异.导致多层面与综合成因的生态环境恶化;三是人为及鼠类活动对源区生态环境恶化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梅再美 《中国岩溶》2003,22(4):293-298
贵州喀斯特地区生态环境脆弱,山高坡陡,水土流失严重,加之土层浅薄,土壤总量少,基岩裸露面积大,贮水能力低,以及岩石裂隙渗漏性强等特殊的喀斯特地表结构和水文地质条件,形成了湿润气候背景下的临时性干旱— — 喀斯特干旱,地表严重缺水,农业和人畜用水困难,从而加速了生态环境的严重退化。本文阐述了贵州喀斯特脆弱生态环境的现状与特点,提出了实施陡坡退耕还林还草的途径与对策,以及大力发展节水型混农林业的退耕模式。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农业开发与生态环境的关系,总结不同历史时期鄱阳湖流域农业生态环境特征及其演变特征.其总体特征反映在森林、土地、水、生物资源和生态环境建设方面.生态环境变迁历史对该流域农业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论西北地区的水资源配置与生态环境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双平 《地下水》2006,28(5):1-3,17
本文简述了西北地区水资源与配置状况,分析了目前西北地区生态环境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指出搞好西北水环境建设,必须先处理好经济快速发展与水资源生态环境恶化之间的矛盾.指出只有系统地提高生产率才能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与此同时,提出了因地制宜搞好自然生态建设和社会工农业生产生活体系建设方法及途径.  相似文献   

19.
左其亭  刘静  窦明 《水科学进展》2016,27(3):439-447
为探讨闸坝工程对河流水生态环境的影响效应,进行实地闸坝调控实验,监测河流水质指标在不同调控(0 m3/s、20 m3/s、40 m3/s和60 m3/s)方式下的空间变化,并调查水生态指标,探析长期和短期的调控干扰对河流水生态环境的影响特征。结果表明:60 m3/s调控,有助于闸下污染物的氧化和分解,提高河流水体的自净作用;水体的强烈冲刷和扰动作用促进底泥中污染物向水体转化,极易造成闸下区域水体的突发性二次污染;短期频繁地开闸调控对浮游动植物的密度分布影响显著;长期的调控干扰导致水生生物群落和结构单一,水生态环境显著恶化,闸上区域负面影响更为严重。研究结果可为河流生态修护与可持续流域水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