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4 毫秒
1.
近年来华东地区大气气溶胶的时空特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利用2000年2月—2008年12月的AERONET(AErosol RObotic NETwork)地基观测数据对MODIS/TERRA Collection 005气溶胶光学厚度(aerosol optical thickness;AOT)在华东区域的适用性进行了验证,并利用验证后的MODIS气溶胶产品对华东区域气溶胶光学厚度和尺度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通过验证比较,MODIS的AOT在华东区域与AERONET站陆基观测到的AOT具有非常好的一致性,满足美国NASA的设计要求。(2)华东区域的气溶胶光学厚度存在明显的时空分布特征。时间上,在春季和夏季达到最大,而在秋季和冬季最小,表现出明显的季节变化规律。空间上,气溶胶光学厚度受地形影响明显。其高值区主要分布在平原地区,而低值区主要在海拔较高的山区。(3)该区域的气溶胶尺度分布也存在显著的变化特征。在冬、春由于沙尘输送的影响,整个华东区域气溶胶粒子的尺度都比较大,主要以自然生成的沙尘粒子为主。而在夏、秋季由于夏季风和降水的影响,气溶胶粒子的尺度都比较小,以工业排放的人为气溶胶粒子为主。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MODIS卫星资料反演的2001年我国中东部地区气溶胶光学厚度的时空分布特征,并利用中尺度数值模式MM5对该地区硫酸盐气溶胶的直接辐射强迫及其气候效应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2001年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地区、黄淮一带及两广等地区气溶胶光学厚度较大。各季光学厚度变化不同,全年以春季最大。地面温度响应呈现出明显的区域季节变化特征,主要表现为冬、春、秋季南方降温幅度明显,夏季北方降温幅度明显。就区域平均而言,2001年中东部地区晴空时气溶胶辐射强迫以春季最大,达-34.53 W/m2;夏季次之,达-22.76 W/m2;冬季再次,达-22.57 W/m2;秋季最小,达-20 W/m2。地面降温则以冬季最大,达-0.65℃;秋季次之,达-0.37 ℃;春季再次,达-0.34 ℃;夏季最小,达-0.09 ℃。  相似文献   

3.
基于2007—2021年CALIPSO和MODIS主、被动卫星遥感探测数据,对塔克拉玛干沙漠和撒哈拉沙漠的气溶胶光学特性时空分布特征进行探究及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两大沙漠的沙尘气溶胶对总气溶胶的贡献率最大,气溶胶类型季节变化的相对单一性反映了塔克拉玛干沙漠和撒哈拉沙漠地区存在沙漠沙尘排放对总气溶胶成分的显著影响;(2)塔克拉玛干沙漠气溶胶光学厚度AOD的峰值出现在春季(春季>夏季>秋季>冬季),而撒哈拉沙漠AOD的峰值出现在夏季(夏季>春季>秋季>冬季);(3)撒哈拉沙漠总气溶胶抬升高度与塔克拉玛干沙漠相近,但近地面层消光系数明显小于塔克拉玛干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的消光系数平均值在所有季节中均大于撒哈拉沙漠,故塔克拉玛干沙漠的沙尘气溶胶AOD比撒哈拉沙漠的大;相比沙漠沙尘气溶胶,塔克拉玛干沙漠和撒哈拉沙漠都无明显的污染沙尘和抬升烟活动。上述研究结果揭示了两大沙漠源区沙尘气溶胶光学特性的观测事实与利用大气气溶胶时空变化特征反映区域气候变化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4.
利用激光雷达观测资料研究兰州气溶胶光学厚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兰州大学半干旱气候与环境观测站(SACOL)2006—2011年晴空无云时激光雷达(CE-370—2)资料,结合2006年12月至2007年5月多波段太阳光度计(CE-318)资料,对比验证了激光雷达资料的反演结果,并分析了兰州地区气溶胶光学厚度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激光雷达反演得到的光学厚度与光度计观测得到的光学厚度,两者具有较好的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86。兰州地区气溶胶光学厚度3—5月和11-12月较大,主要原因是3—5月是当地沙尘频发期,11—12月是居民集中采暖期,沙尘排放和燃煤排放显著增加了大气气溶胶光学厚度。气溶胶光学厚度6~10月偏小,湿沉降清除是主要的影响因素。光学厚度季节分布为春季0.42,冬季0.36,秋季0.30,夏季0.21。光学厚度频数分布于0.0~0.3的最多,占总数的一半,且存在季节差异。兰州上空夏季干净,春季浑浊,冬季次浑浊。  相似文献   

5.
黄土高原干旱半干旱地区气溶胶光学厚度遥感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兰州大学半干旱气候与环境观测站2006年8月-2008年10月太阳光度计(CE-318)观测资料和同期卫星MODIS(Terra和Aqua)产品资料,分析了该站气溶胶光学厚度(AOD)日变化、月变化和Angstrom波长指数(α指数)月变化特征,发现春季AOD日变幅最大,存在双峰现象,秋、冬季较小;9月AOD最小,4月和12月AOD较大;α指数在4月最小,7月最大.采用太阳光度计反演的550 nm AOD与Terra-MODIS和Aqua-MODIS AOD产品相比较,Terra-MODIS与太阳光度计AOD相关系数为0.69,大于Aqua-MODIS的0.62.并从地表反照率假设、气溶胶模型选择和云影响等方面分析了产生对比偏差的原因,进一步分析了黄土高原干旱半干旱地区AOD的分布和季节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气溶胶光学厚度呈西低东高的分布特征;AOD高值中心与大城市有较好对应;黄土高原干旱半干旱地区AOD在春季最大,夏季有所减小,秋季最小,但冬季升高;Aqua-MODIS中深蓝算法对西北荒漠地区亮地表AOD的反演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6.
敦煌地区大气气溶胶光学厚度的季节变化   总被引:5,自引:10,他引:5  
李韧  季国良 《高原气象》2003,22(1):84-87
讨论了利用太阳直接辐射资料反演大气气溶胶光学厚度的一种方法,并且用1981-1983年敦煌地区太阳直接辐射资料计算了该地区大气气溶胶光学厚度的季节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敦煌地区大气气溶胶光学厚度冬季稳定,变化小,春季不稳定,变化幅度大,夏季次之;秋季较小。  相似文献   

7.
本文利用NASA发布的MODIS气溶胶光学厚度产品,对西南地区2001~2016年气溶胶光度厚度空间分布和时间演变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1)西南地区年均气溶胶光学厚度空间分布特征整体表现为东部高于西部,海拔低的地区气溶胶光学厚度高于海拔高的地区。高值中心位于四川盆地南部,低值区位于川西高原和云南北部地区。(2)西南地区季节气溶胶光学厚度空间分布特征与年均相似。(3)就西南各地区而言,重庆气溶胶光学厚度最大,其次是四川盆地和贵州地区,再次是云南地区,川西高原地区气溶胶光学厚度最小。(4)2001~2016年,西南地区年均气溶胶光学厚度呈显著减少趋势。夏季和秋季气溶胶光学厚度年际变化浮动较大,也具有显著的减少趋势。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粤港澳地区气溶胶光学厚度分布和时序变化规律, 深入认识大气气溶胶的光学特性及其气候效应, 利用2010—2019年的MODIS C61 AOD 3 km逐日产品, 分析了粤港澳地区的AOD空间分布及年、季、月变化特征。(1) MODIS AOD与AERONET CE318 AOD最优拟合系数为0.96, 与SolarSIM-D2 AOD拟合系数为0.62, 与PM < sub > 2.5 < /sub > 、PM < sub > 10 < /sub > 的最优拟合系数为0.58、0.56。(2)空间上表现为珠三角AOD值高, 粤西次之, 粤北及粤东北较低。(3)年变化特征整体上呈明显的下降趋势, 2010—2014年AOD波动上升, 至2014年达到峰值, 2015年后AOD显著减小, 于2016年达到最低值。(4)季节上表现为春季 > 夏季 > 秋季 > 冬季。(5)月变化特征表现为3月最大(AOD值: 0.73), 4月次之, 5—8月AOD维持在高值且波动平稳, 9—12月显著下降。研究显示, 粤港澳地区颗粒物污染防治应以佛山、广州等珠江三角洲城市及粤西为主, 重点控制春夏季高污染企业生产强度及颗粒物排放。   相似文献   

9.
京津冀地区气溶胶时空分布及与城市化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张西雅  扈海波 《大气科学》2017,41(4):797-810
利用AERONET(AErosol RObotic NETwork)数据对2008~2012年Terra MODIS(MOderate-resolutionImaging Spectroradiometer)C006 3 km卫星遥感气溶胶产品在京津冀地区的适用性进行了验证,分析京津冀地区3km分辨率气溶胶光学厚度(AOD)的时空分布和变化特征。利用DMSP(Defense Meteorological Satellite System)/OLS(Operational Linescan System)夜间灯光数据作为城市化评价手段,对京津冀地区城市化与AOD时空分布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MODIS 3 km气溶胶产品遥感反演数据和同期AERONET监测数据在研究区具有很好的一致性,相关系数达0.91,满足期望要求;(2)时间上,2008~2012年研究区年平均AOD值在0.361~0.453之间变化,年际间变化浮动大,总体呈下降趋势;AOD春季呈明显下降趋势,夏季总体呈微弱上升趋势,秋季和冬季呈明显上升趋势;(3)空间上,2008~2012年北京、天津和河北中南部的AOD值较高,河北北边AOD值较低;四季AOD空间分布呈现较强烈季节变化,夏季最高,冬季最低;(4)夜间灯光数据和AOD时空分布不仅在空间分布上呈现较好的一致性,且2008~2012年二者的地理权重回归(GWR)模型拟合度R2达0.8左右。研究区内AOD与夜间灯光数据二者相关性显著,城市化发展水平和人类活动对气溶胶的分布有着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华东三市能见度、气溶胶和太阳辐射变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晓舟  许潇锋  杨军 《气象科技》2013,41(2):352-359
利用南京、杭州和合肥3个台站1961-2001年能见度和水汽压资料,反演3个城市0.55 μm气溶胶光学厚度(AOD),并据此分析了这3个城市的能见度和气溶胶光学厚度的变化特征;利用太阳辐射资料分析太阳辐射变化特征,并与气溶胶光学厚度变化特征作对比.结果表明,在1961-2001年间,这3个城市的能见度呈现明显下降的趋势,南京和杭州下降最快,合肥下降较慢,并且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差异,夏季最大,冬季最小.气溶胶光学厚度则呈现上升趋势,增加最快的是南京,最慢的是合肥.按季节划分来看,春夏较高,秋冬较低.1990年之前,这3个地区的总辐射和直接辐射都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散射辐射的变化趋势不显著,而1990年后,南京与合肥的总辐射略有回升.辐射季节总量按由多到少依次是夏季、春季、秋季和冬季.气溶胶光学厚度与直接辐射间有较好的负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利用2008年5月16日至2009年4月17日太湖地区多光谱旋转遮光辐射仪(multi—filter ro—tating shadow—band radiometer,简称MFRSR)的观测资料进行反演,得出415、500、615、675和870nm5个波段大气气溶胶光学厚度(aerosol optical depth,简称AOD)及各季节浑浊度系数和波长指数的统计结果。结果表明,5个波段AOD的最大值分别为1.9、1.6、1.3、1.2和1.0;它们谱分布的半宽度分别为0.90、0.70、0.55、0.45和0.25;AOD频率分布极大值处所对应的AOD值分别为0.750、0.550、0.475、0.425和0.425。5个波段AOD的平均值在春季最大,夏季次之,除870nm外,均为冬季最小。浑浊度系数变化范围为0~1.25,其中大于0.2的占97%以上,大于0.4的占66%以上。春季、夏季、秋季和冬季的波长指数变化范围分别为0~3.0、0~2.8、0.2~2.0和0.2~2.0,表明太湖地区大气污染较为严重,且受人为源的影响显著。相对于秋冬季,春夏季有较大粒径的气溶胶粒子存在。  相似文献   

12.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seasonal variation of aerosol optical properties in the Yangtze River Delta,5 years of measurements were conducted during September 2005 to December 2009 at Taihu,China.The monthly averages of aerosol optical depth were commonly >0.6;the maximum seasonal average(0.93) occurred in summer.The magnitude of the Angstr¨om exponent was found to be high throughout the year;the highest values occurred in autumn(1.33) and were the lowest in spring(1.08).The fine modes of volume size distribution showed the maxima(peaks) at a radius of ~0.15 μm in spring,autumn,and winter;at a radius of ~0.22 μm in summer.The coarse modes showed the maxima(peaks) at a radius of 2.9 μm in spring,summer,and autumn and at a radius of 3.8 μm in winter.The averages of single-scattering albedo were 0.92(spring),0.92(summer),0.91(autumn),and 0.88(winter).The averages of asymmetry factor were found to be larger in summer than during other seasons;they were taken as 0.66 at 440-1020 nm over Taihu.The real part of the refractive index showed a weak seasonal variation,with averages of 1.48(spring),1.43(summer),1.45(autumn),and 1.48(winter).The imaginary parts of the refractive index were higher in winter(0.013) than in spring(0.0076),summer(0.0092),and autumn(0.0091),indicating that the atmosphere in the winter had higher absorbtivity.  相似文献   

13.
湿地小气候效应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湿地对局地小气候具有调节作用,研究湿地小气候效应特征能更具体地了解湿地对局地小气候的影响。本文以河北省衡水市的衡水湖为例,利用衡水市11个常规气象观测站数据,通过对湖区及湖区外各季节不同气象要素的对比,对衡水湖各个季节的小气候效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衡水湖具有冷岛效应、湿岛效应和风岛效应,能够调节周围的气候特征;(2)衡水湖的小气候效应具有季节特征,衡水湖各季节平均的冷岛效应由强到弱依次为春季、冬季、秋季、夏季,湿岛效应由强到弱分别为夏季、春季、秋季、冬季,风岛效应由强到弱依次为春季、夏季、冬季、秋季,春季小气候效应最强;(3)衡水湖的小气候效应具有昼夜特征,夜晚的冷岛效应强于白天,湿岛和风岛效应正相反,白天的强度大于夜晚。  相似文献   

14.
内蒙古草原蝗虫大暴发的气象条件及预警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分析40年来内蒙古草原蝗虫大暴发的气象条件,发现:夏、秋季干旱和冬暖,蝗虫越冬卵的成活率高,冬季积雪对蝗卵具有保护作用,晚春的大幅度降温会导致蝗虫死亡率较高;春雨多和升温平稳能提高蝗卵孵化率;蝗卵胚胎发育期出现强降温,可明显降低蝗虫的出土率;蝗蝻期怕寒潮和强霜冻,一旦进入4龄期以后,蝗虫便具有了自主躲避外界不利条件的能力;越冬卵、胚胎发育阶段及蝗蝻3龄期以前的气象条件,对蝗虫的大暴发有重要的影响,可据此对蝗灾进行预警。  相似文献   

15.
基于遥感数据的内蒙古草原灌丛物候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瑛  李小雁  李广泳 《干旱气象》2014,32(6):902-908
植被物候研究是全球气候变化研究的重要内容,但国际上有关干旱半干旱区灌丛物候变化的研究还很缺乏。为了探讨气候变化对内蒙古草原灌丛物候的影响,利用2000~2011年的MODIS EVI时间序列影像,采用动态阈值法得到6种灌丛12 a物候年际变化情况,结合样点附近气象站的气温和降水数据,分析了灌丛物候与气候变化的动态关系。结果表明:(1)内蒙古中西部草原灌丛返青期、枯黄期都呈现提前的趋势,生长季长度缩短;(2)春季均温升高和前一年秋冬降水增加可以提前灌丛返青期,是影响返青期的主要因素;(3)秋季降水减少和夏秋均温上升都利于枯黄期提前,夏季降水的作用则因灌丛种类不同而略有差异;(4)夏秋均温上升缩短了生长季长度,夏秋降水量、春季均温则多与生长季长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6.
山西省2007年酸雨特征分析及成因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利用五台山、大同、太原、长治、侯马5个酸雨观测站2007年1月~12月的酸雨观测资料,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五台山酸雨出现频率最高(85.96%),大同酸雨频率最低(36.36%);侯马站年降水pH值最低(4.09),酸雨强度最强,大同的年降水pH值最高(5.36),酸雨程度最弱;各站pH值最低值一般出现在秋、冬和春季,说明与采暖期燃煤有关。山西酸雨的成因主要与工业结构以及气象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7.
利用MODIS光学厚度遥感产品研究北京及周边地区的大气污染   总被引:53,自引:2,他引:53  
对2001年在北京地区利用太阳光度计观测的气溶胶光学厚度和NASA发布的MODIS气溶胶产品进行了比较,验证了这一卫星遥感产品的可靠性;比较了2001年MODIS气溶胶光学厚度(AOD)产品和由空气污染指数(API)计算的每日平均可吸入颗粒物(PM10)浓度,得到了比较高的相关系数,证实该气溶胶产品可用于污染分析.将北京地区AOD与气象能见度观测资料进行比较,得到了不同季节的气溶胶"标高".利用统计的不同季节的气溶胶标高,从光学厚度的季节分布得到了能见度(能见距离)的季节分布.气溶胶光学厚度图像的个例分析表明,除局地排放外,周边区域(主要为西南和南向)的输送对北京市区的空气污染贡献份额较大.卫星遥感气溶胶可以比较直观地再现污染物的区域分布和输送,不仅为研究全球气候变化也为研究区域环境的空气质量提供了一种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