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我国近海油气资源的分布特征进行分析 ,指出渤海湾盆地是我国近海石油的主力产区。天然气的主力产区为莺歌海盆地和东海陆架盆地 ,目前勘探的重点应放在渤海湾盆地 ,其次是东海陆架盆地 ,珠江口盆地第三。在加强对新生代盆地勘探的同时 ,应重视对中生代地层的勘探 ;在深化浅水区勘探的同时 ,不失时机地开展深水勘探 ;在加强构造圈闭勘探的同时 ,密切注视非构造圈闭的油气资源的勘探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东海陆架盆地物探调查、油气地质勘探与研究史作了简单介绍,历史表明,在严格科学管理和在地质工作者的努力下,东海陆架盆地的油气地质勘探与研究确实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绩,从而为今后的“开放和开发”新形势下的进一步勘探奠定了基础,本文的历史回顾皆在为新、老东海海油气持勘探工作者提供了解东海油气勘探史线索,以促进更深入的工作。  相似文献   

3.
寻找新的油气资源是俄罗斯油气工业目前面临的紧要任务。在过去20年里,俄罗斯石油工业主要注重于重新开采上世纪60、70年代发现并已开采的储层和圈闭。但是俄罗斯陆架区,尤其是北极海区蕴藏巨大油气潜力。当然,远离陆架的北极区矿产资源即使相当丰富,要开发却相当困难。这样一来,独特的巴伦支海陆架不仅因其富含油气资源而值得注意,还可以作为将来开发的实践区,为将来勘探那些难以涉及的北极远海新勘探区积累经验。从大陆转向近海的勘探和开发工作,需要新一代科学家和工程师掌握新设备和新技术,需要在世界油气工业综合开发的过程中培训他们,使他们能在勘探矿产资源的实践中将基础知识、经典理论与创新方法相结合。  相似文献   

4.
东海陆架盆地新生代地层特征及其含油气性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总结了东海陆架金地近30a来的油气地质勘探成果和认识;讨论了盆地新生代岩石-古生物地层特征;根据现有发现,指出东海陆架金地新生代自古新统至第四系的油气发现和合油气层位,以及油气生成、储集的勘探目标层系。认为迄今在东海陆架盆地的工业性油气发现仅仅限于西湖凹陷和瓯江(丽水)凹陷,但随着勘探开发的更大规模投入和认识程度的深化,必将出现一轮新的发现热潮,这不仅对改变上海地区能源结构,而反对提高我国油气勘探的认识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根据东海四轮对外招标和近期部分工作成果,对东海陆架盆地新生代早期与前第三系含油气系统存在的可能性及其油气资源远景评价意义进行了初步分析.推测西湖-基隆(台北)凹陷带新生代盆地早期——古新统(T04-T06)可能发育裂谷早期湖相或滨海湖相沉积体系,与已经钻探证实的长江-丽水(瓯江)凹陷带构成“二坳夹一隆”的沉积格局,认为该河湖沉积体系与前第三系含油气系统为陆架盆地区提供了更为广阔的油气资源远景评价和勘探空间.  相似文献   

6.
浅论东海盆地海礁凸起的含油气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勘探资料证实 ,西湖凹陷内生成的油气由生烃深凹向西部和南部的古斜坡带运移。凹陷内的局部构造大多形成于中新世末期的龙井运动 幕 ,圈闭形成期晚于油气主运移期 ,致使油气运移到比斜坡带更高的海礁凸起上保存或散失了。作者利用现有东海地震资料及西湖凹陷钻井、测井及油气资源评价结果从油气运移、聚集、保存等方面探讨东海陆架盆地海礁凸起油气勘探的良好前景  相似文献   

7.
陆架边缘三角洲自发现以来,因具有分布面积广、厚度大、储层发育等特点,在世界上已成为重要的油气勘探目标.结合国内外研究现状,通过研究国外典型陆架边缘三角洲和我国珠江口盆地珠海组陆架边缘三角洲的沉积特点,阐述了陆架边缘三角洲的识别特征,分析其对深水陆坡及海盆砂体沉积的控制作用并指出陆架边缘三角洲沉积对于深水油气勘探具有重大...  相似文献   

8.
黄海海域沉积盆地与油气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通过对黄海盆地几十年油气勘探的简要回顾,认为目前仍然存在着盆地基本情况不清,勘探工作历史不清,油气资源潜力不清3个不清楚现状,在对围限黄海周围3个国家油气勘探情况综合分析后,重点对盆地,盆地性质,盆地演化历史和盆地含油气性等基本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讨论,最后对下步油气勘探工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
油气资源评价提制定能源政策和编制油气勘探方案的重要依据,因此,油气资源评价系统的研制和进行油气资源评价的工作,就越来越受到专家们的重视。本文着重介绍了PRES专家系统的理论基础。系统组成、基本特征和当前的推广应用性。  相似文献   

10.
在1987年美国南极研究计划Polar Duke航次在南极半岛北部陆架采集了3200km地震反射剖面,结核陆地研究及DSDP354航次成果,我们地该区域的构造、气体演化史及可能的油气前景进行了分析评价。  相似文献   

11.
温东海域油气重大突破给温州经济腾飞带来良机地矿部海洋地质研究所蔡乾忠东海平湖油气田的发现,开创了东海陆架盆地油气勘探开发的新纪元。1992年,我国政府决定开放东海近海部分海域,作为对外合作招标区。在不断扩大自营规模的基础上,加速了外国石油公司对东海油...  相似文献   

12.
盆地早期油气资源评价中的勘探层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勘探层分析法是基于概率论和统计学的一种盆地油气资源评价方法,作为建立在盆地模拟基础上的评价方法的补充,它比较适合于盆地早期油气资源评价。本文介绍了勘探层评价法的概念、勘探层划分、参数选取和计算机软件。  相似文献   

13.
根据东海四轮对外招标和近期部分工作成果,对东海陆架盆地新生代早期与前第三系含油气系统存在的可能性及其油气资源远景评价意义进行了初步分析,推测西湖-基隆(台北)凹陷带新生代盆地早期-古新统(T^04-T6^0)可能发育裂谷早期湖相或滨海湖相沉积体系,与已经钻探证实的长江-丽水(瓯江)凹陷带构成“二坳夹-隆”的沉积格局,认为该河湖沉积体系与前第三系含油气系统的陆架盆地区提供了更为广阔油气资源远景评价和勘探空间。  相似文献   

14.
前言     
《海洋地质前沿》2007,23(11):I0001
海底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目前,世界上已有100余个国家和地区在进行海洋油气资源的勘探与开发。在海洋油气资源勘探过程中,以海底油气渗漏为主要探测对象的地球化学探测方法在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巴西、挪威、印度、马来西亚等国得到了有效的应用。我国也在南海、东海、黄海和渤海等海域开展了油气地球化学探测工作。当前,海洋油气地球化学探测已经成为海洋油气勘探中不可或缺的技术方法,在区域普查、重点区带详查和局部构造评价中都发挥着积极的作用。然而,我们应该看到,由于对海洋油气地球化学探测基础理论认识的不够深入,…  相似文献   

15.
美国的油气资源评价史及其对中国的借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讨论了美国的常规油气资源量评价工作,重点介绍了1988年最后一次的评价方法与评价结果.美国是世界油气大国之一.在常规油气资源评价过程中的方法、经验和成果可以对我国的油气评价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书海拾零     
珠江口盆地和东海陆架盆地基底结构的综合地球物理研究王家林吴健生陈冰著同济大学出版社出版珠江口盆地和东海陆架盆地是我国近海两个大型的中新生界沉积盆地,是寻找大陆架油气资源的重要对象。而盆地基底结构的研究,对于评价盆地的油气远景和指导深层油气勘探具有前提...  相似文献   

17.
Timothy  R.  Klett  Donald  L.  Gautier  Janet  K.  Pitman  吴峧歧 《海洋地质》2008,24(3)
2008年,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完成了对巴货仓支海陆架未发现的、技术上可采的(假定存在海冰)原油、天然气、液态气(总体上被称为石油)的潜在资源评价。如同美国地质调查局环北极油气资源评价(CARA)项目中已评估的其它地方一样,这个地区与许多北极盆地的特点相同,但是与石油相关的资料很少。  相似文献   

18.
东海陆架盆地西部坳陷带的中生界和古新统油气远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往对东海陆架盆地的油气勘探主要集中在东部坳陷带的西湖凹陷,目的层主要为下第三系。西部坳陷带虽然第三系厚度薄,但中生界和古新统厚度大,分布广,具有良好的油气生、储、盖、圈、运、保条件,可能成为下一步的勘探目标。  相似文献   

19.
南海北缘东部盆地油气资源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南海北缘东部的珠江口盆地及台西南盆地蕴藏着十分丰富的油气资源,根据区域构造背景、盆地发育分布的特点及中、新生代的油气地质条件,结合含油气构造、油气田、油气井的分布规律,利用油气资源评价的理论、方法,对区内的油气资源进行了综合研究,并按照油气资源状况划分出油气富集区、油气潜力区、油气远景区,在此基础上,再进一步划分出4条油气富集带、11条油气潜力带、8条油气远景带,充分显示了该区石油、天然气的分布规律和油气地质特点,为商业性的勘探开发和理论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我国近海含油气盆地的勘探现状是油气普查阶段基本完成 ,但勘探程度差别较大。同一含油气盆地内 ,有利区带 (凹陷 )勘探程度较高 ,发现了相当数量的油气田和含油气构造 ,而油气条件较差的坳 (凹 )陷 ,勘探程度较低。当前油气资源补充评价的主要任务是在前人评价的基础上 ,如何通过勘探程度较高地区丰富的资料 ,用多种方法求取、验证评价关键参数 ,指导勘探程度低的地区油气资源评价 ,这就是本文的目的和要探讨的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