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滑坡的变形破坏行为与内在机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许强 《工程地质学报》2012,20(2):145-151
自20世纪60年代日本学者斋藤借助于蠕变试验成果进行滑坡预测预报以来,人们就一直不停地对斜坡变形破坏行为和滑坡预报方法进行研究和探索,先后提出了数十种滑坡预测预报模型和方法。随着滑坡变形监测实例的不断增多,其变形监测资料越来越丰富,各式各样的变形-时间曲线相继产生。斜坡变形-时间曲线的类型、特征以及形成这些变形-时间曲线的力学条件等诸多问题都是滑坡预警预报必须查明的最基本科学问题。本文通过对各类滑坡变形破坏行为和变形-时间曲线的分析总结,结合岩土体流变试验成果,根据斜坡变形-时间曲线特征,将滑坡分为稳定型、渐变型、突发型3类,并给出了产生这3类变形行为的力学条件。同时,从细观力学的角度分析认为,斜坡产生宏观变形破坏行为的主要原因是岩土体细观尺度颗粒的"流动"和"微破裂",但在不同岩性组成的斜坡和同一斜坡的不同变形阶段,"流动"和"微破裂"将分别发挥不同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金沙江缝合带是滑坡灾害的高发区,且具有较大的堵江威胁。以堵江风险较高的色拉滑坡为研究对象,选取高时间分辨率的升降轨Sentinel-1A/B数据,利用MSBAS InSAR技术对该滑坡展开地表形变监测研究。文章在利用不同轨道的Sentinel-1A/B获取色拉滑坡2018—2020年间的二维动态形变时间序列的基础上,分析了典型特征点形变时间序列特征。结果表明,在2018年1月—2020年4月色拉滑坡东西向累积形变最高达到165 mm,垂直向累积形变达?102 mm,滑坡体形变加速的时间点被成功地捕获。最后,分析了该滑坡的形变趋势,通过现场调查结果验证了所获得滑坡监测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3.
金沙江缝合带是滑坡灾害的高发区,且具有较大的堵江威胁。以堵江风险较高的色拉滑坡为研究对象,选取高时间分辨率的升降轨Sentinel-1A/B数据,利用MSBAS InSAR技术对该滑坡展开地表形变监测研究。文章在利用不同轨道的Sentinel-1A/B获取色拉滑坡2018—2020年间的二维动态形变时间序列的基础上,分析了典型特征点形变时间序列特征。结果表明,在2018年1月—2020年4月色拉滑坡东西向累积形变最高达到165 mm,垂直向累积形变达-102 mm,滑坡体形变加速的时间点被成功地捕获。最后,分析了该滑坡的形变趋势,通过现场调查结果验证了所获得滑坡监测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4.
以湖南省澧源镇为例,利用证据权模型和灰色关联度模型分别计算了坡度、地层岩性、斜坡形态、土地利用类型、人类工程活动5个因子二级状态证据权值和一级因子权重;综合2种模型确定全区滑坡易发性指数后,完成基于斜坡单元的全区滑坡易发性区划;根据研究区岩土体类型(碎屑岩类、碳酸盐岩夹碎屑岩类、碳酸盐岩类和松散岩土体类)分组研究不同滑坡发生概率下的有效降雨阈值曲线(I-D曲线)。研究降雨时间为3日、有效强度为22.4 mm/d的降雨工况下各岩土体类型滑坡发生的时间概率。综合时间概率和易发性结果得到澧源镇基于有效降雨阈值的滑坡灾害危险性区划图。研究结果表明:澧源镇滑坡灾害高和极高易发区占研究区总面积的25%,主要沿澧河分布;极高危险区和高危险区占研究区总面积的14%,主要分布在澧河北侧。  相似文献   

5.
堆积层滑坡作为一种非线性系统变形演化规律复杂,准确量化坡体形变过程中滑移面边界变化、降雨入渗边界、水头边界和流量边界等重要参数是堆积层滑坡变形破坏机理研究的基础。此项研究基于电阻率成像技术,可依据岩土体成分、结构的不同和地层间电性的差异实现快速、多维剖面成像,并通过深度神经网络建立了浅层高分辨率电阻率成像数据和各类监测数据的“时间-空间-属性”邻近域特征信息统一表达矩阵,实现了各监测项空间权重的快速收敛。在此基础上,用逐层、逐个递推式回归分析方法分析深层电阻率成像数据,准确构建了反映堆积层滑坡形变过程的内部结构多维电性特征模型。试验证明,该方法有效地提高了各类边界参数基于地电信息成像监测结果的实时性和准确性,为堆积层滑坡形变破坏机理研究提供理论与方法支撑。  相似文献   

6.
应用GPS对向家沟滑坡稳定性进行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巫山县向家沟滑坡监测系统现阶段GPS监测数据的分析,对向家沟滑坡的稳定性作简要评价——该滑坡目前已经出现细微的形变,从微小的形变量和曲线发展的不显著特征以及结合宏观巡视来看,判定该滑坡变形处于蠕滑变形阶段。  相似文献   

7.
在滑坡形成中 ,岩土体的蠕动变形历程与坡体的破坏时间有直接关系 ;对于具有明显蠕变特性的坡体 ,蠕变往往起到决定性的影响。以巴谢河流域几个典型滑坡为例 ,从室内蠕变实验出发 ,讨论了岩土体的动力学性质及有关的参数特征 ,重点研究了剪切变形速率与时间的关系 ,进而来探讨进行滑坡时间预报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三峡库区巫山古滑坡系统构造形变场研究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本文分析了三峡库区巫山古滑坡系统的地质结构, 并且重点探讨了古滑坡构造形变场的基本特征。作者指出, 滑坡构造形变场在古滑坡的不同部位具有不同的特征, 且与区域构造形变场有明显的差异, 据此, 可以作为古滑坡前、后缘的界定, 以及用于探索古滑坡的多期演化过程。滑坡构造形变场的研究, 对于鉴定识别古滑坡系统和三峡移民选址, 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高速远程滑坡-碎屑流运动速度、堆积特征和能量转化是研究其致灾机制的重要因素,而模型试验、野外调查并不能全面揭示其成灾机理。文章以三溪村滑坡为例,采用PFC3D离散元模拟方法,揭示滑坡运动过程中的前部、中部和后部岩土体的速度演化分布、堆积特征和能量转化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三溪村滑坡的残余摩擦系数为0.2时,模拟结果与实际堆积特征一致。前部、中部、后部岩土体到峰值速度存在差异,前部岩土体速度分布表现为显著的单峰型特征,而后部岩土体速度分布为双峰型特征。滑坡不同部位的岩土体堆积呈现层序分布;滑坡重力势能的转化中,摩擦耗能占总能量的52%,动能峰值时刻仅有15%的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研究结果可为高速远程滑坡的运动机理分析和防灾减灾治理工程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0.
时间序列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技术能有效反应滑坡形变过程。2019年9月14日,甘肃省通渭县发生山体滑坡,但该滑坡灾前是否已经发生缓慢形变以及滑坡原因值得追溯和探讨。文中基于欧洲航天局发布的哨兵一号升/降轨数据,利用SBAS-InSAR技术分析甘肃通渭滑坡灾前二维形变特征以及滑动的因素。结果表明,2018年9月—2019...  相似文献   

11.
在每年的库水位下降期间,三峡库区的许多滑坡都出现了较大变形。为了深入研究库水下降作用下滑坡的动态变形机理,评价和预测此类滑坡的稳定性及发展趋势,本文以白水河滑坡为例,在现场地质调查和详细地质勘查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十多年监测数据,分析其变形特征、失稳机理、影响因素及稳定性,预测了其变形发展趋势。研究结果表明在水库水位下降的过程中,由于滑坡岩土体渗透性能较差,地下水来不及及时排出,滞后于水库水位的下降,滑坡受到了坡体内地下水向外的渗透动水压力作用,从而使得滑坡稳定性降低。另外库水位下降速度越快,滑坡的位移速率也越大,表现出阶跃型动态变形特征。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西南某水电站在地下洞室的开挖过程中揭示的一些特殊地质现象分析认为该区存在一个从外表上很难发现的老滑坡体,根据该滑坡结构及解体特征,分析其变形破坏模式,认为它是一暴雨促发的平推式滑坡,并对其在各种工况下的稳定性进行量化评价。  相似文献   

13.
三峡库区藕塘滑坡变形失稳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峡库区藕塘滑坡是巨型顺层基岩古滑坡,滑坡面积1.78km2,体积约9.0107m3,威胁3900余人的生命财产安全,涉及场镇整体搬迁,同时对长江航道形成潜在堵塞隐患,是近年来三峡库区重大滑坡灾害之一。基于大量的现场地质调查及工程地质勘探,详细介绍了滑坡地质地貌及地质结构特征; 充分利用现场监测数据,深入分析了滑坡变形特征; 在此基础上,从地质成因和环境成因两方面对滑坡变形失稳机制展开系统研究,并结合滑坡稳定性计算对其变形发展的趋势进行了预测。相关的结论主要包括:(1)该滑坡具有多级多期次滑动特征,主要表现为三级滑动,且空间形态具有视向倾斜滑动的特征; (2)特殊的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及地质构造等因素是滑坡长期孕育形成的地质内因; (3)库水位周期性波动及集中降雨是诱发滑坡复活变形的环境外因,研究表明该滑坡变形与库水位下降及集中降雨的相关性显著; 库水位下降导致坡体内外地下水落差形成指向坡外的渗透压力,促进滑坡体变形; 集中降雨则增加滑坡体自重和下滑力,并使得大量的水富集于易滑软层,软化滑带土,促使滑坡蠕动变形加速; (4)三级滑坡体与西侧变形区在极端工况下存在欠稳定状态可能性,推断现阶段滑坡以局部失稳破坏形式为主。鉴于此,建议进一步加强监测,采取相应的工程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4.
基于对高桥乡窑厂坪滑坡进行的钻孔勘探、水文调查以及滑坡体的变形破坏特征分析,查明该滑坡为岩质滑坡。通过滑坡体的变形破坏迹象、运动特征,将滑坡划分为Ⅰ(剧滑区)、Ⅱ(沉陷下错解体变形区)、Ⅲ(拉裂破坏变形区)、Ⅳ(拉裂沉陷变形区)、Ⅴ(滑覆区)5个区,并判别窑厂坪滑坡开始发育时具有推移式的特点,变形启动后则逐渐转变成以牵引式为主的变形破坏模式。  相似文献   

15.
某高速公路路线通过古滑坡前缘,工程建设需要对滑坡前缘进行开挖可能导致滑坡复活.在现场调查分析的基础上,采用极限平衡理论和变形理论对滑坡在各工况条件下的稳定性状况、应力环境和变形特征进行研究,认为滑坡在前缘开挖和运行期暴雨状态下可能产生复活.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双排抗滑桩的治理设计方案,并基于变形理论的稳定性评价方法对该方案的治理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案能有效地改善坡体应力条件并控制坡体整体变形.  相似文献   

16.
以甘肃舟曲泄流坡滑坡的野外详细调查和变形监测资料为基础,探讨泄流坡滑坡蠕滑变形特征和形成机理。研究表明,舟曲泄流坡滑坡发育于坪定—化马断裂内,属典型的巨型断裂带滑坡。该滑坡由多个次级滑坡组成,表现为蠕滑变形特点,且一直处于不稳定状态。该滑坡是在内外动力耦合作用下形成的,断裂破碎带是泄流坡滑坡发生的充分条件,断裂活动导致坡体发生塑性流动变形;而降雨是滑坡发生大规模下滑的主要诱发因素;地震、坡脚开挖等对滑坡的发展、演化起到促进作用。因此,进一步研究断裂带滑坡的形成机理和成灾模式,对此类滑坡的防治预警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贵州省德江县香树坪滑坡特征及形成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香树坪滑坡位于贵州省铜仁地区德江县大坪村齐心组,为大型古滑坡。滑坡边界及前缘坡下发育多条拉陷槽,滑动方向为310~335。基于滑坡区工程地质条件和滑坡变形破坏特征,建立了滑坡形成机制概念模型:在河谷形成及演化过程中,香树坪斜坡以滑移-弯曲演化。滑坡前缘拉槽LC6#和LC3#依次形成,其卸荷和临空效应导致上部坡体进一步变形。滑坡坡脚区因上部坡体进一步滑移变形而应力集中,坡体稳定性整体降低。当坡脚区失稳时滑坡发生。数值分析很好地再现了滑坡演化过程及机理。研究成果可对西部山区类似类滑坡发育条件及识别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采用地表位移GPS监测对泡桐湾滑坡进行变形监测,结合滑坡区内多年降雨量、长江水位变化资料,分析泡桐湾滑坡的滑体变形特征。结果表明,该滑坡变形区呈整体式变形特征,降雨为滑坡的主要影响因素,库区水位为滑坡变形的次级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9.
根据实际调查料,对兰州市九州石峡口滑坡的类型、规模、等特征进行了归纳,并对共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对该滑坡体提出治理方案并得到实施,治理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