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以我国首个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输电线路三维可视化研究为目标,根据输电杆塔的实际数据和图片资料,研究了基于Google SketchUp软件平台进行输电杆塔、绝缘子及金具三维建模的具体实现过程,分析了SketchUp用于输电杆塔等设施三维建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相似文献   

2.
采用激光点云、数据高程、高清影像等技术,构建了输电线路工况模拟分析模型,设计开发了输电线路风偏模拟分析系统。在系统中实时集成第三方环境参数,通过输电线路风偏工况模拟分析,对超过安全阈值的输电线路进行定位、预警和预报,为输电线路的自动化巡检和隐患智能预警分析提供了技术支撑和科学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3.
本文分析了电力工业输电线路状态监测工作中对GIS的需求,结合输电线路状态监测的特点,提出了基于SOA架构的二三维一体化输电线路状态监测GIS平台建设思路,开发了原型系统,实现了输电线路及其状态在三维环境下的展示、分析、模拟和实时信息查询,对实现输电线路状态空间监测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4.
针对国内电力设计行业尚未建立起统一的辅助设计平台和电力勘测设计工作的共享性、可视化、自动化程度较低的现状,根据特高压工程的特点,结合用户设计需求,基于ArcGIS Engine设计实现特高压工程输电线路路径优化系统。该系统可实现数据管理、路径选择、杆塔排位、统计分析、大场景立体显示、制图输出等主要功能。将该系统应用于哈密-郑州±800kV直流输电工程中。实际应用表明,该系统可为特高压输电线路路径优化提供有效支持。  相似文献   

5.
以兰州交通大学天佑园为研究区域,在对三维GIS系统与其开发平台和开发环境进行比较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Arc GIS Engine 9.2组件的三维场景建模技术,并对该技术的理论和建模方法进行了阐述。使用Arc GIS Engine 9.2组件技术开发出了一项可以显示虚拟场景浏览和漫游飞行的系统,在这个系统包含了一些常规的浏览方式,实现了虚拟场景的浏览。  相似文献   

6.
朱敏茹 《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21,44(1):165-166,169,172
主要研究实现多尺度、多分辨率、不同时期、海量影像数据的快速加载,通过建立域地理三维演示系统,整合了三维模型场景数据、DEM、DOM等数据,实现了直观的全空间三维可视化、海量多元数据集成逼真的三维场景显示的特性、快捷的二三维一体化应用、高效的三维模型渲染与分析、矢量和影像文件的客户端直接加载,实现了城市DEM和DOM的快速加载、三维场景的对比浏览和地下镜头浏览、自然效果的模拟、地理位置的标注、城市场景的飞行浏览以及空间距离面积的测量、各种应用的分析及查询等功能,在将来的研究中,将根据城市建设及规划应用的需求,发挥三维立体展示优势,研究建设、规划辅助系统。  相似文献   

7.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剧增,青藏高原的多年冻土环境逐渐变得越来越脆弱。作为青藏高原最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青藏输电线路已于2011年建成并投入使用。由于恶劣的气候和冻土的冻融作用,青藏输电线路部分区域的稳定性遭到破坏,为了保障输电线路的安全运营,需要对输电杆塔稳定性进行监测。传统监测方法(GPS和水准测量)对输电杆塔形变监测存在局限性。本文使用TerraSAR-X ST模式高分辨率SAR数据,采用考虑温度热膨胀形变模型的时序InSAR方法对青藏高原北麓河地区的输电线路杆塔进行形变监测,获得了输电杆塔和通信铁塔的形变速度、高度和热膨胀。结果证实了高分辨率时序InSAR技术在输变电工程形变监测应用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通过分析Google Earth在电力线路勘测及输电线路基建管理中的应用,提出了一种简单可行的构建三维输电线路GIS系统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马仪  耿浩  黄然  张辉  马御棠  刘靖 《测绘工程》2022,31(2):46-52,58
地质灾害对输电杆塔和电网系统运行带来安全隐患,人工巡查无法及时发现地表缓慢形变导致的杆塔形变,且巡查效率低,成本高.为解决地质形变给输电线路带来的威胁,需监测输电线路沿线的地表形变.基于Senti-nel-1A卫星数据,以SBAS-InSAR为技术手段,对RT甲、乙线和YF直流线沿线实现周期性、低成本和高精度的形变监测...  相似文献   

10.
针对传统的三维场景漫游系统存在仿真性差、绘制效率低、无法进行快速交互漫游等不足,提出一种基于Direct3D的三维场景漫游系统,具体介绍了该三维场景漫游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过程。该系统目前已被应用到实际的三维浏览平台软件中,能够快速、逼真地实现三维场景的漫游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