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数值预报物理量场和NCEP/NCAR每日4次全球再分析网格点资料,对2010年03月28日发生在克州境内的一场罕见大风、沙尘暴天气过程进行了诊断分析,探讨了这次强风沙天气的成因,结果表明:高空低压槽和地面冷锋及锋后强冷平流、高空急流的加强及高空形成的次级环流使高空动量有效下传到地面起到了积极的动能作用,大风沙尘上空螺旋度上负下正的垂直分布与大风沙尘的出现有很好的对应关系,大风沙尘发生前后压、温、湿要素出现的剧烈突变对预报也有很好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2.
一次春季冷锋过境引起的大风天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大兴安岭地区春季由于一次冷锋过境产生的大风天气分析,总结出了本次大风天气过程中的日变化特征、引起大风天气的高空和地面环流形势特点,影响系统以及一些具有指示意义的气象要素和数值预报物理量要素场特点,得出一些对今后在大风天气预报预警工作中具有指导意义的结论。  相似文献   

3.
利用凌云国家气象观测站1970~2009年40a的逐日气象观测资料,对凌云县大风灾害天气出现时间、季节分布、强度特征和年际变化等要素进行分析,找出凌云县大风的天气特征。  相似文献   

4.
安西区域性大风沙尘天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宏涛 《干旱气象》2001,19(3):26-27,44
安西县地处河西走廊西端的安敦盆地 ,地势东高西低 ,县境南北有祁连山、马鬃山对峙 ,全县面积 2 .41万km2 ,只有小面积绿洲 ,下垫面受沙漠、戈壁所包围 ,自然植被稀疏 ,年平均降水量仅为 48.2mm ,而蒸发量却多达 2 835.6mm ,大气异常干燥 ,地表土质松散沙化严重 ,又多大风天气 ,一般 5级以上强风便可将地表沙尘吹起 ,使空气混浊 ,形成沙尘天气 ,是风沙天气灾害最严重的地区之一。1 风沙天气的年、月际变化经统计 1 96 5~ 2 0 0 0年共 36年的大风、扬沙、浮尘、沙尘暴天气资料 ,风速≥ 1 7m/s的大风日数年平均为 50 .8d ,最多达 1…  相似文献   

5.
统计分析了2000年春季影响渭南各地风沙灾害天气的强度和时空分布及造成的灾害,利用气候学天气学等气象理论,研究了其气候特及基因,分析了冷空气移动路径和天气形势的演变,以及造成大风沙尘暴天气的环流特征。  相似文献   

6.
本文针对绥化市近年来的大风灾害天气个例,从气候学角度对大风灾害天气过程进行综合分析,得出绥化市近年大风灾害天气的时空分布特征及规律。为准确判断大风天气的发生、发展,提高预报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7.
分析2008年5月6日延边州大风天气的成因发现,高空不稳定小槽和地面低压中心冷锋是引发这次罕见大风的主要天气系统。高空急流、影响系统三度空间配合、动量下传、气压梯度、3小时变压、冷暖平流、锋面移速和风的日变化等要素均有较明显的表现。只要认真分析和应用常规气象资料和国内外数值预报产品,加强天气联防,尤其是充分发挥加密自动气象站实时资料的作用,在大风预警时效内成功预测预警大风是完全有可能的。  相似文献   

8.
从天气学角度,分析了1998年4月17-18日鲺鲁木齐东南大风天气过程,从地形、高、中、低层的影响系统特征以及本站要素的变化等,探讨地面气压场的演变,地面锋前减压幅度等与乌鲁木齐东南大风的起始时间、强度、维持时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利用实况资料,分析了2003年6月5日登封市局地出现的大风、冰雹等强对流天气高低空形势、地面要素特征、稳定度参数,揭示了此次强对流天气的成因.  相似文献   

10.
汪华  王厚伯 《四川气象》1996,16(1):22-24
大风是南充主要的灾害性天气之一,每年春末夏初,小春黄熟季节,我区深受其害,本文从南充预报服务的实际出发,在深入分析气候规律,环流背景和天气要素特点的基础上,分类建立了大风预报方案,经3年试用,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1.
利用实况资料,分析了2003年6月5日登封市局地出现的大风、冰雹等强对流天气高低空形势、地面要素特征、稳定度参数,揭示了此次强对流天气的成因。  相似文献   

12.
大风天气,尤其是系统性大风,对工农业生产及人民的生命财产有重大影响.1986年5月18日至20日的持续性大风,造成人畜伤亡和农业受灾严重,需要翻种的棉田仅喀什就有几十万亩,损失重大.因此,对造成大风的天气形势进行系统性分析,以提高预报准确率,是十分必要的.本文通过对1970年-1985年4-6月的天气资料分析,对造成大风的天气形势进行归类,并结合要素反映,试图对大风的预报做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3.
选取1985-1989年3-5月43次大风天气个例,并对应普查了48h、96h500hPa数值预报图上的影响系统,且进行了分析、归纳。得出造成大风的影响系统有8种类型,对能表征槽的(或涡的)范围、走向、槽夹角(槽线两侧风场夹角)、闭合圈数等要素逐项分析其特点及变化特征,阐述各类影响系统造成大风天气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黄、渤海大风的次天气尺度环流特征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梁军  张胜军  朱晶  赵雅轩 《高原气象》2012,31(4):1032-1041
选取2008年12月出现在黄、渤海的一次大风过程,采用常规观测资料和NCEP全球再分析资料,对大风期间的次天气尺度特征及其与天气尺度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黄、渤海大风区的次天气尺度环流具有明显的波动特征,这种波动结构的维持与否和大风期间的天气尺度背景密切相关。黄、渤海位于高空槽前,波动结构维持,该区域从次天气尺度系统获得正涡度和动能,气旋发展,大风形成。中纬度斜压带东南移至黄、渤海上空,波动结构遭到破坏,消耗次天气尺度系统涡度,气旋减弱,但低层大气仍获得次天气尺度系统动能,大风维持。在与高空槽相互作用的过程中,虽然次天气尺度环流有不同的分布特征,但低层大气若获得次天气尺度动能,则有利于动能输入地区的风速增幅和大风持续,若消耗次天气尺度系统动能,大风停止。次天气尺度动能大值区主要在850hPa以下的低层。  相似文献   

15.
库车大风天气特征分析及预报指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1997-2001年大风资料和历史天气图、欧洲数值预报资料,分析了库车大风的天气气候特征和地面气压场、高空环流形势和影响系统演变特征及单站要素变化特点,得到了一些有预报意义的指标。  相似文献   

16.
黄先香 《广东气象》2010,32(4):16-17,29
采用佛山1957~2009年11月的气温、降水和湿度等资料,对佛山亚运场馆附近的气温、降水、湿度和人体舒适度等要素的平均状况、演变趋势以及高影响天气事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佛山的亚运场馆附近11月气温较适合体育比赛,极端温度天气出现概率较小,人体舒适度总体感觉舒适凉爽,有利于体育竞技比赛;出现大雾、强降水和雷暴等极端天气的可能性比较大,出现大风的可能性很小。  相似文献   

17.
利用1961—2004年盘县各测站逐日风的观测资料,采用统计方法,对盘县大风天气的分布情况、年际变化及大风发生日数的气候变化特征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盘县一年四季均有大风天气出现,但大风天气的出现有着明显的季节性变化,春季出现频次最高,冬季次之,秋季最小。主要出现在每年的2—5月,3月最多,4月次之,9月最少。大风天气20世纪60、70年代持续偏多,进入80年代后,大风日数持续偏少。从总的气候趋势看,大风天气总日数近45 a来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8.
2017年5月2-4日河西西部地区出现了一次无降水致灾大风天气过程。本次过程强度大,影响范围广,持续时间长,近10 a实属罕见。通过分析总结发现,此次大风过程是由冷锋过境引起的,同时动量下传增强了大风的强度。本文着重分析了5月3日致灾大风(≥8级)天气的高空环流和地面形势特点,影响系统以及具有指示意义的气象要素和物理量要素特点,得出一些对今后在大风天气预报预警服务工作中具有指导意义的结论。  相似文献   

19.
利用FNL 1°×1°再分析资料和常规气象观测资料从时空上统计分析了白鹤滩水电站大风天气过程,选取2个冬春季11级极端强风个例进行对比分析,从环流形势、天气系统、地形作用、物理量场、斜温图等方面揭示了大风形成、发展的原因。结果表明:白鹤滩水电站受大风天气影响巨大,特别是冬春季,且存在明显季节差异;电站地形复杂,狭管效应显著,冷空气南下、山谷风活动、河谷狭管效应及下垫面摩擦力共同作用,导致了大风天气的发生。"2.21"过程与"3.10"过程大尺度环流形势基本一致,但冷空气位置、强度及影响时间不同,散度涡度场、水汽通量散度场及垂直速度场的分布对大风天气有较好的指示作用,强风区对应垂直螺旋度上负下正的垂直结构;还总结了斜温图中大风天气的预报指标,为预报大风天气提供了经验。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朔州市近30a的历史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从环流背景、层结稳定度、风沙发生的特征及日变化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研究,进一步揭示了风沙天气在朔州市的天气演变形式和物理机制,对朔州市今后做好风沙天气预报有一定的理论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