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丰产茶园的光能利用率与光质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庞振潮 《气象》1982,8(1):23-24
如何提高光能利用率以获得高产,这是茶叶生产中具有现实意义的课题。本文根据杭州茶叶试验场一个丰产茶园(十一亩多)近20年的产量资料和杭州同期的太阳辐射资料,分析了丰产茶园的光能利用率以及光质(散射和直射)与光能利用率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夏蚕与气象     
临朐有多年养蚕的习惯,自1975年来随着专用桑园的发展,开展了多次化养蚕,除按传统习惯养春蚕以外,还养夏蚕。饲育夏蚕,可以充分利用春蚕剩余的桑叶,经济效益十分明显,群众乐于接受,致使夏蚕的饲养量日益增多。1987年我县夏蚕茧产量达到七万公斤,产值四十多万元。饲养夏蚕对充分利用盛夏桑叶增加蚕茧产量增加农民收入,支援外贸出口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本文分析了杭州市1961~1986年早稻的光能利用率,并进一步分析和讨论了光能利用率与早稻生育期中不同时段的直射散射比(S/D)的关系。一、早稻的光能利用率及其提高趋势  相似文献   

4.
龚绍先 《气象》1979,5(8):37-38
“万物生长靠太阳”。作物的产量形成主要是利用光能,通过光合器官进行光合作用,将所吸收的二氧化碳和水合成碳水化合物。最大限度地利用太阳辐射能,不断提高作物的光能利用率,是充分利用气候资源,提高农作物产量的一项重要任务。 我们在研究丰产麦田光条件的同时,1974—1975年对小麦各生育期的光合生产量作了初步测量,以探讨提高光能利用率的途径。 一、研究方法 作物光合效率的测定方法很多,本文采用取样称重法。即在小麦返青后的各发育期间,每10天取样  相似文献   

5.
利用华北地区2007年的NOAA18 1B卫星资料和402个气象站点的观测数据,建立了利用NOAA18 1B卫星资料和气象资料估算光能利用率(Light Utility Efficiency,LUE)的新技术方法,并研究了华北地区植被LUE及其时空变化。结果表明:利用NOAA18 1B卫星资料来估算华北地区植被LUE,效果较好。华北地区植被的年LUE介于0%~1.13%之间,最大LUE为2.83%。北京、河北、天津、山西及内蒙古各省(区)平均LUE依次为0.57%,0.52%,0.47%,0.39%和0.26%。各种植被类型LUE为森林与灌丛为0.35%~0.74%,草原为0.11%~0.35%,农田为0.44%~0.51%,建筑用地为0.30%,荒漠裸地仅为0.02%。华北各省(区)夏季平均LUE为0.52%~1.14%;秋季和春季平均LUE分别为0.16%~0.49%和0.08%~0.31%;冬季的大部分时间LUE极低,接近零。  相似文献   

6.
基于涡度相关通量数据估算水稻光能利用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使用涡度相关通量数据估算安徽寿县农田水稻拔节至成熟期的光能利用率,并分析光能利用率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研究表明:光能利用率的日动态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单峰U型曲线,即早晚值较高,中午较低;季节变化总体呈现降低趋势。日变化中,光能利用率与温度呈正相关,与吸收的光合有效辐射呈显著负相关;季节变化中,光能利用率与温度呈弱正相关。  相似文献   

7.
塑料大棚种植技术,是我国北方冬春季节进行保护栽培的主要方式,也是一项高投入高产出的种植技术。为了更好地利用大棚内的有限空间,产出更多的果菜,本文提出几种有利于大棚高产栽培的技术方法:1提高大棚的光能利用率首先,设计和建造大棚要考虑到光照、温度、生产管...  相似文献   

8.
太阳辐射是气候形成的重要因素,是地表面一切生命过程的能量源泉。作物生物学产量(根、茎、叶、果实、种子等)的90%以上是由光合成物质组成。因此,了解光能资源及其利用情况,探讨作物的光能生产潜力,有利于安排耕作制度,采用有效的农业技术措施,充分利用光能资源,夺取稳产高产。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生长分析法与农田小气候方法相结合的途径,研究了小麦群体的光能利用率和能量转换效率随生育期的变化过程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提供了用光能利用效率定量分析栽培措施产量效应机理的实例。文中对现在通用的只使用理想数值计算小麦光能利用率的方法提出了改进意见。试验表明:小麦群体的光能利用率随生育期变化的曲线呈双峰型,抽穗期出现极小值;同样的经济产量所相应的光能利用率,南方的大于北方的;施肥措施的产量效益是群体的能量转换效率、反射率和农田植被覆盖度三个因子在施肥措施的作用下对光能利用率综合影响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生长分析法与农田小气候方法相结合的途径,研究了小麦群体的光能利用率和能量转换效率随生育期的变化过程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提供了用光能利用效率定量分析栽培措施产量效应机理的实例。文中对现在通用的只使用理想数值计算小麦光能利用率的方法提出了改进意见。试验表明:小麦群体的光能利用率随生育期变化的曲线呈双峰型,抽穗期出现极小值;同样的经济产量所相应的光能利用率,南方的大于北方的;施肥措施的产量效益是群体的能量转换效率、反射率和农田植被覆盖度三个因子在施肥措施的作用下对光能利用率综合影响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浅析光照对草地生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畜牧业生产的实质就是能量转化的过程,分析研究光能对草地生产的影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章总结了前人的研究成果,叙述了光照对植物地上部分、根系、草地生产的影响,分析了牧草的刈割和采食与牧草光能利用率的关系,提出了适合于草地畜牧业发展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12.
几年来的实践证明,在冬小麦生产上,合理的种植密度,适宜的播种行距,是增加复种指数和充分提高光能利用率,达到穗大、  相似文献   

13.
夏玉米的生长和产量形成是通过绿色叶面积的光合作用,把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把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的一个物质和能量的转化过程。在大田生产条件下,群体的绿色叶面积与种植密度有关。为了探索紧凑型夏玉米光合叶面积变化的规律和特点,找出提高光能利用率的有效途径,确定玉米高产的最佳密度和在高密度下便于管理的种植方式,1991年我们进行了夏玉米光能利用和合理密植的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14.
通辽市光能资源分布与区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通辽市1971--2000年气候资料和地理信息数据资料,采用数理统计方法,计算出通辽市季、年总辐射分布情况,结果是年总辐射量为4640.45~5246.31MJ·m^-2,由南向北逐渐减少,库伦最多,舍伯吐最少。开发利用本地光能资源,对提高光能利用率、农牧业增产增收均十分有利。  相似文献   

15.
贵州光能资源的基本特征、时空分布规律及其合理利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吴俊铭 《贵州气象》2001,25(4):13-18
分析了贵州光能资源的基本特征和时空分布规律;从气候角度提出提高光能资源利用率的主要途径和适用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6.
由于光能利用率(Light Use Efficiency,LUE)随环境的变化关系十分复杂,现有的LUE估算植被初级生产力(GPP)和净初级生产力(NPP)的模型过于粗糙简单,而通过遥感直接估计LUE会更加可靠。研究表明,光化学反射植被指数(PRI)与LUE有很好的相关性,故PRI在利用遥感估计LUE方面具有极大的潜力。但是,很多研究也发现了PRI-LUE的关系受到许多因素的干扰。为了探究多角度高光谱对光化学反射植被指数估算光能利用率的影响,分析了各观测日的光化学反射植被指数变化情况及其与实测光能利用率的关系。结果表明:在主平面的4个观测日都表现出后向的PRI值大于前向的PRI值,均表现出当光谱仪探头从后向散射方向向着前向散射方向变化时,PRI值逐渐变小然后随着天顶角的变大而变大;在光合作用的外部条件和内部环境不受影响的情况下,PROSAIL模型在主平面前向散射方向的中等角度(45 °和60 °)与后向散射方向的小角度(-15 °和-30 °)可以较好模拟出单一植被覆盖条件下水稻冠层植被的反射光谱。   相似文献   

17.
日照时数是光资源重要组成部分,是农业气候资源中一大要素,人们常用它来计算光辐射和作物光能利用率。同时日照时数,也是影响作物(尤其喜光作物)产量和质量的重要气象因子之一。摸清占全省总面积72.8%的丘陵山地日照时数时空分布,对今后综合开发利用丘陵山地,有着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8.
大田农作物产量90~95%是依靠光合作用取得的,从土壤中直接吸收的物质仅占5~10%,可见绿色作物是转化太阳能源的加工厂。发掘气候资源,提高农作物对光能的利用在能源开发上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初步探讨了我省太阳辐射能所提供的气候潜在产量和目前我省农作物对光能的利用以及提高作物对光能利用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赵红  郭洪恩 《山东气象》1997,17(3):35-38
通过对北京顺义县实验资料的分析,探讨了晚播丰产小麦光能利用率,净同化率与叶面积指数的关系;并通过1991,1992年小麦不同发育地段的叶面积指数,透光率,产量构成以及光能利用率的观测和计算,分析了光能利用率,净同化率与产量的关系;同时认为由于晚播丰产小麦播种量大,苗情偏旺,在田间的肥水管理上采取前控后促的手段,适当将拔节水推迟到拔节末期即春五叶期进行,可以争取到较多穗粒数,达到增产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水温气象条件对苜蓿生物产量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苜蓿是世界范围内栽培和利用价值最高的豆科牧草,亦是发展草地畜牧业的理想草种。3年定位观察表明,不同苜蓿种的生物产量均受气象条件的制约,水分条件是主要限制因子,提高光能利用率是唯一提高苜蓿生物产量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