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4 毫秒
1.
营养盐对中肋骨条藻和新月菱形藻生长及氮磷组成的影响   总被引:24,自引:4,他引:20  
:于1995年5月1996年3月通过一次培养实验,研究了培养介质中营养盐含量变化对中肋骨条藻和新月菱形藻生长速率和藻体氮、磷含量的影响。根据Monod方程,磷酸盐影响中肋骨条藻和新月菱形藻生长速率的半饱和常数分别为0.54μmol/L和0.50μmol/L;硝酸盐影响两种藻生长速率的半饱和常数分别为4.0μmol/L和14.6μmol/L,相比之下新月菱形藻更容易受到氮不足的限制。将Monod方程扩展得到营养限制复合模式,限制程度可用限制作用系数定量化表示,代表氮或磷。培养介质中营养盐浓度是限制浮游植物生长的决定因素,其N/P比值则反映NO_3-N和PO_4-P何者起主要限制作用。藻体氮、磷含量随和有明显变化。当<0.80时较低,磷含量因贮存而明显升高;当<0.80时藻体磷含量下降,氮含量略有增加。藻体氮含量或>0.80时基本上为非限制状态。  相似文献   

2.
于1995年3月--1996年1月,通过实验室模拟培养,研究了中肋骨条菏和新月菱形藻对磷酸盐和硝酸盐的吸收速率,以及温度、光照等环境因素对新月菱形藻吸收磷酸盐的影响。结果表明,用Michaelis-Menton方程处理,求得中肋骨条藻和新月菱形藻吸收磷酸盐的半饱和常数分别为0.61μmol/L和0.48μmol/L,吸收硝酸半饱和常数分别为7.8μmol/L和6.0μmol/L,新月菱形藻对磷酸盐  相似文献   

3.
1995年5月-1996年3月,通过一次(分批)培养实验研究了中肋骨条藻和新月菱形藻部分生化组成和性质随培养介质中硝酸盐和磷酸盐水平的变化。结果表明,在氮限制条件下,藻体叶绿素α含量和碱性磷酸酶活力较低,与生长速率呈正相关;碳水化合物含量先随硝酸盐浓度增加而升高,当叶绿素α含量较低时降低。在磷限制条件下,藻体叶绿素α、碳水化合物含量和碱性磷酸酶活力均升高。碳水化合物的积累较氮限制时显著。各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4.
锌是海洋微藻生长必需的金属元素,低浓度时可促进微藻的生长,而在高浓度时则表现为抑制其生长。受人类活动的影响,海洋中锌有富集增加的趋势,从而会对海洋微藻的生长产生影响。本论文探究了锌离子以及纳米氧化锌对硅藻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costatum)和新月菱形藻(Nitzschia closterium)生长的影响,特别是对藻源氨基酸产生的影响,结果发现:纳米金属颗粒会通过释放离子的形式抑制海洋浮游植物的生长,中肋骨条藻比新月菱形藻对锌的响应更敏感。锌离子和纳米氧化锌可通过抑制浮游植物的生长来减少氨基酸的释放量和改变藻源氨基酸的种类,从而可能会对海洋氮循环过程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5.
基于全球变暖的背景,研究了温度对三角褐指藻(Phaeodactylumtricornutum)、小新月菱形藻(Nitzschiaclosteriumf.minutissima)和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costatum)生长的影响,并初步探讨了温度对海洋硅藻生长过程中吸收或释放一氧化氮(NO)的影响。培养温度分别为20℃和25℃。结果显示,温度升高,中肋骨条藻的比生长速率降低(P0.05),而对三角褐指藻和小新月菱形藻的生长没有明显影响。不同种类硅藻对高温的适应能力不同,且在不同生长阶段对NO呈现不同的吸收或释放规律。与20℃培养条件相比,25℃条件下三角褐指藻对NO的净吸收速率在指数生长期、生长平台期和衰亡期分别升高了40.2%、98.2%和16.0%;小新月菱形藻对NO的净吸收速率在生长的平台期升高了5.7倍;中肋骨条藻对NO的净释放速率在生长的平台期升高幅度最大,为11.5倍。结果表明全球变暖对不同种类的硅藻代谢NO的促进程度不同。  相似文献   

6.
磷酸盐、硝酸盐组成对海洋赤潮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3,自引:2,他引:23  
应用 1次培养实验方法研究了不同组成磷酸盐 (PO4- P)和硝酸盐 (NO3 - N)对新月菱形藻、旋链角毛藻和中肋骨条藻 3种海洋赤潮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 ,L ogistic生长模型可以很好地描述不同组成 PO4- P和 NO3 - N条件下 3种海洋赤潮藻生长状况 ,其中拟合相关系数 R2 =0 .95± 0 .0 3。进一步研究表明 ,3种海洋赤潮藻均存在营养盐生长阈值 C*PO4,C*NO3 ,在本文实验条件下新月菱形藻的 C*PO4为 1.72μmol· L-1,C*NO3 为 4 0 .4 2μmol· L-1;旋链角毛藻的分别为 2 .0 7μmol· L-1和 4 4.76 μmol· L-1;中肋骨条藻的分别为 1.13μmol· L-1和 30 .2 6 μmol· L-1。当 PO4- P,NO3 - N初始浓度分别小于其营养盐生长阈值 C*PO4,C*NO3 时 ,随其初始浓度增加会促进 3种赤潮藻生长 ,但当初始浓度大于营养盐生长阈值时 ,随营养盐初始浓度增加反而会逐渐限制其生长。这表明 3种海洋赤潮藻都存在 1个适宜其生长的 (N∶ P) 最佳值 ,其中新月菱形藻的 (N∶ P) 最佳值 =2 0∶ 1,旋链角毛藻的 (N∶ P) 最佳值 =19∶ 1,中肋骨条藻的 (N∶ P) 最佳值 =32∶ 1。  相似文献   

7.
石油烃污染物对海洋浮游植物生长的影响--实验与模型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本文应用 1次培养实验方法 ,研究了 No.0柴油石油烃污染物对 6种海洋浮游植物生长的影响 ,结果表明 ,高浓度石油烃污染物 (CPH>1.0 5 mg· dm-3 )对裸甲藻 ,新月菱形藻 ,三角褐指藻 ,小球藻和亚心形扁藻的生长有抑制作用 ,对于中肋骨条藻 ,石油烃污染物浓度在高于 1.96 mg· dm-3 时抑制其生长。但低浓度石油烃污染物则易促进赤潮藻类 (裸甲藻 ,新月菱形藻 ,中肋骨条藻 )的生长。在 Logistic生长模型的基础上 ,结合 L orentz方程和 Exponential方程 ,引入石油烃污染物浓度项 ,建立石油烃污染物条件下的海洋浮游植物生长的模型。Lorentz方程可描述石油烃污染物对浮游植物生长速率参数的影响 ,Exponential方程可描述石油烃污染物对浮游植物生物量的影响 ,并且实验验证了该模型  相似文献   

8.
于1991年4月-1992年1月,以金藻和扁藻为材料,用室内一次培养法研究三苯基锡和三丁基锡化合色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有机锡对两种藻均有影响,在0.2-0.4μg/L的浓度时有轻微毒性;浓度大于0.5μg/L时,能使光合色素明显减少。对于两种藻叶绿素a72hEC50影响结果:TBTC和TPTC对金藻的均为0.5μg/L;对扁藻的,TBTC是0.87μg/L而TPTC未出现半效应浓度。对于两  相似文献   

9.
于1991年4月-1992年1月,分别用不同浓度的三苯基氯化锡和三丁基氯化锡培养扁藻和金藻,测定24,48和72h两种藻的净光合速率和生长速率。结果表明,TBTC对两种藻的毒性大于TPTC;TPTC和TBTC在浓度为0.2μg/L时,对两种藻的光合作用有轻微影响;浓度大于0.4μg/L,两种藻的光合作用不同程序地受到抑制。扁藻对有机锡的耐受力大于金藻:扁藻用两种锡处理后,第一天受害最严重,第二天和  相似文献   

10.
水体扰动对多种赤潮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水体扰动是海洋环境的一个重要特征.扰动通过对藻细胞周围的营养盐边界层厚度的影响,进而影响藻细胞的生长.在其他环境因子统一的条件下,通过室内实验研究扰动条件为主要影响因素对藻类生长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扰动对中肋骨条藻、具齿原甲藻等10个藻种生长存在不同影响,实验数据显示,100r·min-1扰动对新月菱形藻Nitzschia closterium,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具齿原甲藻Prorocentrum dentatum、针胞藻Fibrocapsa japonica、棕囊藻Phaeocystis spp.、定鞭金藻Prymnesium patelliferium有显著作用(P<0.05),对赤潮异弯藻Heterosigma akashiwo、亚心形扁藻Platymonas subcordiformis、青岛大扁藻Platymonas helgolandica var Tsing-taoensis、塔胞藻Pyramimonas sp.、Pyramidomonas作用不明显(P>0.05).扰动促进了棕囊藻和定鞭金藻的生长,使之达到最大生物量,并延长了藻细胞的生长时间;同时100r·min-1扰动抑制了新月菱形藻,中肋骨条藻、具齿原甲藻、针胞藻的生长.这些不同的藻类对水体扰动有不同生长反应,结果表明水体扰动是藻类种间竞争的的选择推动力之一.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米氏凯伦藻(Karenia mikimotoi)和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为研究对象,采用畜禽养殖源有机质为DON氮源,应用XAD-8树脂分离亲水性和疏水性组分,并进行单一藻和双藻混合DON加富室内受控培养实验。结果表明,亲水性DON组分和疏水性DON组分均可促进米氏凯伦藻和中肋骨条藻的生长,其中,亲水组分的促进作用优于疏水组分(P<0.05,α=0.05)。在溶解无机氮浓度不受限条件下,通过DON加富培养,中肋骨条藻相对于米氏凯伦藻具有竞争优势,表现为氮营养盐吸收速率常数、氮亲和力指数和浮游植物生长速率常数均大于米氏凯伦藻(P<0.05,α=0.05),这可能与米氏凯伦藻在吸收利用DON过程中,需要分泌更多的亮氨酸氨肽酶以提高其营养供应策略有关,而中肋骨条藻则可以在较低的酶活性下吸收利用不同形态和组成的氮。本文研究结果有助于从动力学上加深不同DON组分对长江口赤潮多发区中肋骨条藻赤潮爆发支撑作用的理解。  相似文献   

12.
铁对中肋骨条藻生长、色素化程度及氮同化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以中肋骨条藻为对象,研究了铁以及铁与氮的交互作用对藻类生长、色素化程度及氮同化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3×10 ̄8~5×10-6mol/dm3浓度范围内,随着Fe的增加,该藻对氮的吸收量增加,同化能力增大,细胞色素化程度降低,胞内氨基酸(AA)和蛋白质(Pr)含量升高,细胞生长加快,细胞生长率在Fe浓度为5×10-6mol/dm3时达最大。叶绿素a和褐色素以及胞内AA和Pr与铁浓度的对数呈正相关关系。实验还发现,当N/P为20:1时(比较40:1和10:1),铁与氮交互作用对细胞生长、色素化程度以及氮同化能力影响尤其显著:当Fe浓度一定时,不同形态的氮源对藻胞内AA转化为Pr速率的影响是低氧化态氮源高于高氧化态氮源  相似文献   

13.
蒽对扁藻和盐藻的毒性效应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多环芳烃蒽对盐菏和扁藻的生长具有抑制交蒽对2对海洋微藻的72h半抑制剂量分别为30.2μg/L和17.2μg/L,说明扁藻对蒽的毒性胁迫表现更为敏感。对2种藻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的研究表明,盐藻SOD活性明显高于扁藻的SOD活性,且在蒽的胁迫过程中下降幅度也较小。  相似文献   

14.
长江口海水盐度和悬浮体对中肋骨条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1年5月通过实验室培养的方法研究了长江口优势赤潮浮游植物种类——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在长江口海水中的生长情况。实验结果显示,在实验光强范围内该藻相对生长速率常数随光强的减小而减小,表明光照的可得性是影响其生长的重要因素;悬浮体的遮光效应会限制其生长。海水盐度超出其适宜生长的范围也会对其的生长产生不利影响。两个相互对比的实验说明在泥沙含量很高的长江口咸淡混合水中光照的可得性和盐度均影响中肋骨条藻的生长,综合这两个因素,在实验盐度范围内最适宜中肋骨条藻生长的盐度是约为19.2的咸淡水。适于中肋骨条藻适宜生长的盐度为14~23。  相似文献   

15.
粘土矿物对尖刺拟菱形藻多列型生长和藻毒素产生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于1994年1-7月在加拿大贝德福(Bedford)海洋研究所进行粘土矿物(halloysite)对尖刺拟菱形藻(Psuedonitzschiapungensf.multiseries)生长和藻毒素软骨藻酸(DomoicAcid,下简称DA)生成的影响研究,在Gompertz菌类生长方程的基础上,建立了尖刺拟菱形藻生长速率模型,得到各实验条件下的藻细胞最大生长速率,结果表明,粘土矿物对藻细胞的“遮  相似文献   

16.
半连续培养氮磷浓度、更新率对三角褐指藻采收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均匀设计,在室温下研究了半连续培养中氮、磷浓度,更新率对三角褐指藻采收量的动态变化关系。结果显示,对16d更新期,氮、磷浓度分别在0.5~35.9mg/L和0.3~12.1mg/L范围对采收量无影响,但氮浓度在8d前宜用0.5mg/L。更新率增加,藻浓度下降,藻生长率增长。据16d方程,最适更新率为18.2%,每ml培养体积日采收量可达667000细胞。  相似文献   

17.
硒对极大螺旋藻生长及含硒量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用0.4mg/L硒培养极大螺旋藻时,35℃与160μmol/m^2.s的光温条件有利于螺旋藻生长和对硒的累积,在此种光温条件下,40mg/L硒以下均促进藻的生长,其中12mg/L硒的效果最大;超过60mg/L硒就有抑制作用;400mg/L硒以下藻即死亡。  相似文献   

18.
铁对肋骨条藻生长,色素化程度及氮同化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以中肋骨条藻为对象,研究了铁以及铁与氮的交互作用对藻类以素化程度及氮同人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3×10^-8--5×10^-6mol/dm^3浓度范围内,随Fe的增加,该藻对氮的吸收量增加,同化能力增大,细胞色素化程度降低,胞内氨基酸(AA)和蛋白质(Pr)含量升高,细胞生长加快,细胞生长率在Fe浓度为5×10^-6mol/dm^3时还达最大,叶绿素a和褐色素以及胞内AAT和Pr与铁浓度的对数呈  相似文献   

19.
裙带菜配子体对三种重金属离子毒性耐受力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裙带菜于1994年采自威海市俚岛养殖场。1995年2月-1997年3月,用不同浓度(0,1,10,100,1000μmol/L)的Cu^2+,Cd^2+和Zn^2+处理裙带菜配子体,研究这些重金属对其生长和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Cu^2+对裙带菜配子体生长的抑制效应最强:在1μmol+L时已出现抑制效应,叶绿素含量和光合作用速率明显下降,脯氨酸和丙二醛含量升高;10μmol/L时,配子体生长几乎停  相似文献   

20.
氮磷营养盐对中肋骨条藻生长及硝酸还原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实验室培养,在不同氮磷浓度及氮磷比率的营养条件下,对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的生长及藻细胞硝酸还原酶的活性进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中肋骨条藻属于营养型藻类,氮磷营养盐的添加,极大地促进了藻细胞的增殖。在接种后的第4~5天,各培养组藻密度达到最大值并与对照组形成极显著性差异(P〈0.01)。实验进一步发现,环境中的氮、磷浓度及氮磷比率都会影响中肋骨条藻的生长及藻细胞硝酸还原酶活性(NRA)。此外,在各培养组中,中肋骨条藻硝酸还原酶活性的最大值(NRAmax)均出现在指数生长期(接藻后第1,2天),早于最大藻密度的出现时间(第4,5天),这表明藻对营养盐的同化速率与生长速率并不一致,后者存在一定的滞后效应。在本实验条件下,中肋骨条藻的硝酸还原酶活性存在一定的阈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