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7 毫秒
1.
目的:探讨《伤寒论》六经辨证研究概况和热点。方法:以中国知网(CNKI)学术期刊数据库为数据来源,运用CiteSpace Ⅴ对《伤寒论》中有关六经辨证研究文献进行可视化,重点分析作者、机构、关键词和聚类。结果:纳入613条文献,经过可视化分析,得到六经辨证5位研究作者,10所研究机构,前10位热点关键词和前8位聚类高频关键词。结论:在《伤寒论》六经辨证的研究中,其研究作者和机构合作不够密切,研究趋势从原文发掘向临床研究转变。提出对《伤寒论》的研究需结合原著和临床经验总结,加强地域间合作与交流,并且要加大经典与现代化研究,运用新技术,加强经典原著的可读性,更准确地指导临床。  相似文献   

2.
《金匮要略》是目前我国最早的一部诊断治疗杂病的医学专著,书中所提“百合病”仅有9条,内容却涵盖了百合病的病因病机、主症、治则等诸多方面,为后世医家诊断和治疗情志内伤疾病建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临床思路。本文对《金匮要略》所提百合病及该病治法进行简单分析探讨,以期进一步领悟张仲景辨证施治的思想精髓。  相似文献   

3.
通过整理《理虚元鉴》中的劳嗽相关记载,总结劳嗽的病因为先天不足、后天内伤、外感风邪、医药误治,病机以肺脾肾虚为本、风寒痰火为标,治则为清补兼施、中和为治,以清金百部汤为基础方辨证加减治疗。结合咳嗽变异性哮喘病因及临床特征,从未病先防、分期辨证、处方用药、调摄养护4个方面探讨劳嗽理论在咳嗽变异性哮喘中的应用,以期为临床防治咳嗽变异性哮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心系病证包括心悸、不寐、健忘、癫狂、痴呆等病种,陈士铎在《辨证录》中对此均有阐述。通过阅读《辨证录》,采用整理总结条文的方法,按理法方药的次序对其心系病证学术思想进行探讨,发现陈氏重视病因鉴别,探究病机充分联系五脏,论治时强健胃气、补助胆气、心肾同调,组方推陈出新、不泥于古,疗效往往一剂便知,数剂则愈,可师可法。  相似文献   

5.
三焦辨证是中医学常见的辨证方法,也是温病学的辨证纲领之一,具有丰富的津液保护辨证特色,但在干眼的治疗中却应用较少。中医学认为干眼的发生、发展与津液代谢有关,具体表现为津液生成障碍和津液传输障碍。本文总结干眼发病的病机特点,以三焦辨证理论为纲领,以津液代谢为核心,从上焦肺、中焦脾胃、下焦肝肾角度将干眼进行分型,以此辨证。本文辨治干眼从中医整体观念出发,将三焦理论应用于干眼治疗,有利于临床的辨证施治,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韩氏医通》系明代四川名医韩懋所著,共二卷,包含医论、医案及处方用药,为综合性医书。韩氏精通易理,擅长以易释医;临证三因制宜,辨证施治,遵古而不泥古;重视辨证及记录诊疗信息,创新中医病案规格;药有专攻,注重炮制,善用血肉有情之品;组方精当,剂型丰富,创制交泰丸、三子养亲汤等名方。此外,该书蕴含鲜明的医学人文精神,体现韩氏的独到见解。《韩氏医通》理论精湛,求真务实,其学术思想值得后世研究与传承。  相似文献   

7.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5)软件,分析《医宗金鉴》中治疗跌打损伤外用膏剂的用药规律。方法:人工查阅、整理《医宗金鉴》中治疗跌打损伤的外用膏剂,规范数据,输入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5)软件,通过该软件进行关联规则、改进的互信息法以及基于无监督的熵层次聚类等数据挖掘,分析《医宗金鉴》中治疗跌打损伤外用膏剂的常用药物、性味归经、组方规律及潜在新方。结果:经过整理,共筛选出《医宗金鉴》中符合标准的治疗跌打损伤的外用膏剂8首,涉及中药66味,高频药物共15味,味多苦、辛,性多温与微寒,多入肝、心、脾经,排列前5位者依次为麝香、白芷、赤芍、没药、天南星。膏剂溶媒有酒、茶清、葱汁、醋、香油与生姜汁。通过关联规则挖掘14种药物组合,聚类分析发现潜在新方2个。结论:《医宗金鉴》中治疗跌打损伤的外用膏剂多用辛散咸软之品,归经于肝、心、脾经,体现出从血分论治的用药特点,药性寒温的应用视病变时间的长短与病性的变化而定,在治血的同时,参以补益之品,以求标本兼治,为现代临床辨证治疗跌打损伤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辨证治疗老年心血管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12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60例。治疗组采用中医辨证治疗,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5.00%,对照组为81.67%,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辨证治疗老年心血管疾病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中医辨证治疗重症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重症哮喘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中医辨证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5.0%,对照组为80.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FEV1、FVC、PEF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辨证治疗重症哮喘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明显改善肺功能。  相似文献   

10.
介绍胡学军教授运用“多维辨证”思维方法治疗疑难病证的经验。胡教授认为疑难病证的病因病机复杂,主张采用以“病、证、症”为主的多维辨证方法,制定治疗大法,同时兼顾体质、病势、气候、环境等因素,因势利导,顺自然之变,多维辨证,精准用药,综合治疗,常可获良效。并附验案1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叶天士治疗泄泻的用药规律。方法:统计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卷六·泄泻》中的药味出现频次,并对其按药物功效分类,从泄泻病因和涉及脏腑两方面对用药规律进行分析。结果:叶天士治疗泄泻用药以利水渗湿药、补虚药、理气药、化湿药最多,频次上以茯苓为最多,出现频率较高的药对有陈皮、茯苓,人参、茯苓,茯苓、泽泻;脏腑辨证多从脾、肝、肾论治,重视脾虚,药物归经以脾胃两经最多。  相似文献   

12.
《傅青主男科》是我国现存第一部以“男科”命名的中医著作,虽言“男科”,但书中记录内容不限于男科疾病,包括了男性多发的内科疾病、儿科及少数外科病证。傅氏临证治病辨证明确,治疗详尽;经验丰富,审证求因,思维缜密;审时度势,把握时机;顾护脾胃,扶助正气;用药精练,见解独特。书中阐述了证治特点,创制了新方、验方,其临床经验丰富,学术见解独到,为中医治疗各种内科疾病提供了依据,值得我们认真研究和学习。  相似文献   

13.
介绍周亚平主任中医师运用中医药治疗免疫性不孕的临床经验。免疫性不孕中医辨证总属本虚标实证,体虚以肾虚、气血不足为主,邪实以瘀血、痰湿、湿热多见,治疗宜扶正祛邪。同时根据患者抗体不同而给予不同方药治疗,体现了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的治疗特色。  相似文献   

14.
中医经典课程的临床属性,决定了中医临床基础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应“注重经典,突出临床”。笔者结合自身教学体会,认为研究生阶段《伤寒论》的教学应以培养学生临证思维和实践能力为核心,加强原文记诵,深入理解原文内涵,开展专题讲座,介绍六经辨证诊疗思路、经方类方的临床应用、《伤寒论》治法及组方规律等内容,并通过名医医案选读、跟师随诊等方式,提高研究生阶段《伤寒论》教学质量,为培养优秀的中医临床人才服务。  相似文献   

15.
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核心和特色,笔者结合《内经》对《伤寒论》“观其脉证”法进行解析。认为详观脉证是辨证的前提,临床面对患者应四诊合参,以脉为先、善抓主症、动态观察,同时注重个别症状。审证求因是辨证论治的关键环节,应依脉证辨阴阳、辨病邪类型、辨病位、辨虚实、辨实热。  相似文献   

16.
介绍彭卫东教授基于肾中水火理论治疗崩漏经验。彭教授基于《傅青主女科》中提出的肾中水火理论,认为崩漏以肾中水火失衡、胞宫藏泻失常为基本病机,总结了经期肾中水火正常消长的3个阶段及其消长失衡产生的4种病理变化。治疗上,出血期以恢复肾中水火平衡为治疗原则,结合肾中水火的病理状态灵活辨证,治法当通因通用、少清其火、益气养阴、温经止血;血止后重视调节患者排卵功能,恢复正常月经,以防崩漏反复。以此辨治崩漏,临床疗效显著。并附验案1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兰室秘藏》治疗脾胃病的用药规律进行分析。方法:系统整理《兰室秘藏》中治疗脾胃病的相关方剂,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分析药物的使用频次、四气、五味、归经,采用关联规则、改进互信息法、复杂系统熵聚类等方法分析药物组合频次、关联度、药物核心组合及新方组合。结果:共纳入方剂60首,中药95味。使用频次排前10位的药物依次为陈皮、当归、升麻、炙甘草、柴胡、半夏、人参、白术、黄芪、神曲;药性多属温、寒、平,药味多为辛、苦、甘,归经以脾、胃、肺、肝、心经为主。药物组合频次排前3位的依次是当归-升麻、升麻-柴胡、当归-柴胡;药物组合关联度排前3位的依次是当归-白芍、熟地黄-生姜、当归-大黄;药物核心组合排前3位的依次是青皮-神曲-泽泻、半夏-神曲-草豆蔻、陈皮-人参-熟地黄。得到新处方4首:青皮-神曲-泽泻-茯苓-熟地黄、半夏-神曲-草豆蔻-茯苓-熟地黄、陈皮-人参-熟地黄-火麻仁、柴胡-当归-枳实-黄芪-草豆蔻。结论:《兰室秘藏》治疗脾胃病强调补益元气、升发脾阳,辨证以脏腑辨证为主,治以脾胃为关键,兼顾其他脏腑,用药以辛温升阳、分经论治为主。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降血糖食物的性能、功效与病症宜忌,并初步分析其辨证施食的规律。方法:以《中药大辞典》(第2版)为根据,筛选药理作用为“降血糖作用”或“降糖作用”的食材,建立数据库,针对其四气、五味、功用主治、用量、毒性及注意事项等内容进行归纳、整理和分析。结果:《中药大辞典》(第2版)共有39种食材具有降血糖功效。其中,平性及寒性食材居多,甘味较多,魔芋有毒。35种载有使用注意及禁忌,其水提物或醇提物及有效成分具有降血糖作用。结论:降血糖食材安全有效,在辨证施食理论指导下,选用不同功效的降血糖食材,能更好地发挥其食养和食疗双重功效。  相似文献   

19.
介绍余在先主任医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经验。余师认为临床上本病以脾虚为本,湿热或热毒蕴结、肠络瘀阻为主要病机。在辨治过程中应重视以下四个方面:辨证与辨病结合、整体辨证与局部辨证结合、解毒活血,治病求本、扶正与祛邪并举。其在多年临床经验的基础上,总结出溃结灌肠方进行局部治疗,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体质辨证指导下四妙健步汤加减治疗膝骨性关节炎(KO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KOA患者2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各100例。治疗组采用体质辨证指导下四妙健步汤加减治疗,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2组均于治疗2周后观察综合疗效、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Lysholm膝关节评分。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0%,对照组为8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VAS评分及Lysholm膝关节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质辨证指导下四妙健步汤加减治疗KOA疗效佳,且体质学说对指导临床用药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