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本文针对乳腺癌病因学及发病学的预防进行了探讨。在病因学预防方面,应建立以医院-社区-个人为一体的乳腺癌一级预防网络;同时医学界要形成科学系统的防癌知识、体系,使民众明辨真伪,避免伪养生;个人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发病学预防方面,首先,要加强全国范围内的普查力度;其次,重点照顾特殊群体,注重同伴教育;加强对高危男性的乳腺癌检查,以免造成漏诊。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蒋益兰教授治疗乳腺癌的用药规律。方法:筛选整理2022年9月至2023年4月蒋教授门诊治疗乳腺癌的处方,采用古今医案云平台(V2.3.5)进行中药频次、属性、归经、功效、复杂网络和聚类等分析。结果:共纳入300首方剂,150味中药,累计使用频次为5266次,获得甘草、茯苓、百合、郁金、黄芪、半夏、白花蛇舌草、半枝莲、党参、白术、枳壳、女贞子、墨旱莲、灵芝、首乌藤15味核心药物,药味以甘、苦、辛、酸为主,药性以平性为主,主要归肝、脾、肺、心经,功效以清热解毒、滋补肝肾、燥湿化痰为主。中药复杂网络分析得到核心组方药物为:百合、党参、黄芪、茯苓、半夏、白花蛇舌草、半枝莲、白术、郁金。聚类分析获得4首聚类方。结论:蒋教授治疗乳腺癌多从肝郁、脾虚、冲任失和入手,采用疏肝解郁、燥湿化痰、补益肝脾、调理冲任之法,可取得佳效。  相似文献   

3.
介绍潘博主任医师治疗乳腺癌的临床经验。潘师认为乳腺癌的病因病机多为情志不畅,肝气郁结,肝失疏泄,致气血冲任失调,经脉壅阻,以致气滞、血瘀及痰瘀互结,阻滞乳络,形成乳岩。治疗上常以自拟乳腺癌I号方为基础,攻伐有度,灵活运用清热解毒、活血化瘀药物,以预防复发转移;注重肝脾(胃)肾的调理,并调和冲任,平衡扶正与祛邪;同时强调分阶段论治,采用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并辅以积极的心理干预,预防疾病进展。  相似文献   

4.
介绍许芝银教授治疗乳腺癌的经验。许教授提出乳腺癌的治疗要“中西结合,分期治疗”,在诊疗中注意“遣方用药,灵活有度”,在中医整体观念指导下,采用多种疗法,多管齐下,体现了以人为本的中医肿瘤治疗学特色。  相似文献   

5.
海带采用乙醇提取色素,通过柱层析分离纯化其中的岩藻黄素,并最终通过高效制备液相色谱制备了三种岩藻黄素的异构体。通过紫外光谱(UV)、核磁共振氢谱(1H-NMR)以及质谱(MS)对岩藻黄素及其异构体进行了结构表征和鉴定。采用乳腺癌细胞MDA-MB-231模型,对岩藻黄素的体外抗肿瘤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岩藻黄素对乳腺癌细胞生长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其中13-顺和13′-顺岩藻黄素组分对癌细胞的抑制活性最强, IC50值达到23.71μg/mL。全反式岩藻黄素和9′-顺岩藻黄素两种异构体IC50值分别为45.30和27.09μg/mL。qPCR试验表明岩藻黄素各异构体可以通过抑制癌细胞NF-κB家族基因表达而抑制乳腺癌细胞生长。  相似文献   

6.
介绍吴玉华教授治疗乳腺癌的经验。吴教授总结乳腺癌的主要病因病机为肝郁脾虚,夹杂气滞、痰凝、血瘀、毒结,致机体阴阳失调,癌毒内结。其采用扶正祛邪、攻补兼施的治则,针对患者术后、化疗期、放疗期及晚期等不同的治疗时期进行辨证,灵活使用疏肝理气、健脾养胃、补肾扶正、清热解毒、化痰消瘀等治法,分别采用八珍汤类方药、散结消瘤方、仙方活命饮加减辅助五味消毒散外用治疗。同时注重患者的日常调护,对其进行情志疏导、生活管理,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防止肿瘤的转移和复发。  相似文献   

7.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探究散结消瘤方治疗乳腺癌的主要作用靶标和主要通路。方法:通过TCMSP平台检索散结消瘤方的活性成分及其对应靶标。利用UniProt和GeneCards数据库获得潜在靶标基因。使用Cytoscape 3.9.0软件构建散结消瘤方的“成分-靶标”网络。使用Bioinformatics平台将药物靶蛋白和疾病靶点相映射,并绘制Venny图。结合STRING数据库及Cytoscape软件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利用Database for Annotation、DAVID生物信息资源数据库对散结消瘤方的作用靶标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获得散结消瘤方主要活性成分196种,包括β-谷甾醇、木犀草素、甘草查尔酮及槲皮素等,其中与乳腺癌相关的作用靶标有112个,包括肿瘤蛋白P53、雌激素受体1、丝氨酸特异性蛋白激酶1、原癌基因、氨基端激酶等。涉及的生物过程为激素应答、无机物反应等;细胞组分为激酶结合、蛋白质激酶结合等;分子功能为转录调节复合物、膜筏等。主要涉及癌症途径、脂质和动脉粥样硬化、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信号、乙型肝炎等通路。结论:散结消瘤方治疗乳腺癌具有多靶点、多机制的优势,为散结消瘤方治疗乳腺癌具体作用机制和新药的研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9.
目的:研究湖南省乳腺癌住院患者的流行病学特点,探讨其中医证治规律。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于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邵阳市中医医院住院治疗的乳腺癌患者,将患者病案资料运用“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医案分析平台”对数据进行规范化处理,并进行频次统计与分析。结果:共有1977份病案纳入研究。患者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41~60岁;女性患者1976例,已婚患者1961例(99.19%);职业主要为务农[807例(40.82%)];发病节气以惊蛰后[117例(6.36%)]为多;采用放、化疗治疗者1880例(95.09%);主要症状为神疲乏力、疼痛、咳嗽;主要舌象为苔薄白、苔白、舌淡红;主要脉象为脉细、脉弦、脉弱;主要证型为气血亏虚证,毒瘀互结证,气血亏虚、毒瘀互结证;主要治法为益气健脾补血,益气养血、化瘀解毒,化瘀解毒;方剂中,八珍汤加减占23.08%,参苓白术散加减占11.02%,乳癌复方加减占9.13%;中药使用情况中,白术使用比为8.54%,白花蛇舌草为7.50%,人参为7.39%;药物类别分布中,补益类占49.99%,清热类占13.63%,利水渗湿类占9.08%。结论:1977 例湖南省乳腺癌患者在发病年龄、性别、婚史、职业、发病节气等方面有一定的流行病学特点,其证治方药亦有一定规律可循,可资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10.
介绍蔡美主任医师治疗乳腺癌术后的经验。其认为乳腺癌的病因主要包括情志失调、饮食不洁、劳倦过度及六淫外邪等,基本病机为正气亏虚、瘀毒内结,临床可分为肝郁气滞、痰毒互结、气血亏虚、脾肾虚损、气阴两虚、气滞血瘀等证型。蔡师认为乳腺癌根治术后的患者主要为气阴两虚之证,阴虚日久则出现火旺之证,临证辨治应从肝、脾、肾三方面综合考虑,以扶固正气为主,视其气血盈亏分虚辨实,适当佐以祛邪,达扶正而不留邪、祛邪而不伤正之效,自拟脾肾方,针对术后治疗的不同时期和并发症,分清轻重缓急,悉心遣方用药。  相似文献   

11.
目的:收集乳腺癌辅助化疗后重度骨髓抑制患者的四诊信息,进行聚类分析,确立其中医证候,以指导辨证治疗。方法:纳入2016年9月至2018年9月于我院乳腺专科行辅助化疗后出现3、4度骨髓抑制的患者34例,采集其中医四诊信息,建立数据库,行聚类统计分析,探究其所属证候。结果:该类患者证候群聚为两类时表现为气血两虚证和脾肾亏虚证;对聚类结果再截取为一类时表现为气虚证。结论:乳腺癌辅助化疗后重度骨髓抑制急症的证型为气虚证,参考《中医量化诊断》后认为,该气虚证为气虚之至极证候。  相似文献   

12.
13.
14.
目的:应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3.0)对刘敏教授治疗乳腺癌的用药规律进行分析。方法:收集2021年1月至2023年6月刘教授门诊276例乳腺癌患者的首诊处方,采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3.0)对其进行标准化录入,构建处方数据库,采用该系统的方剂分析等模块进行数据挖掘,分析处方用药规律。结果:276首处方中,排名前5位的药物为山茱萸、炒白术、炒白芍、淫羊藿、党参;药性以温性频次最高,其次为平、寒、凉、热性;药味以甘味频次最高,其次为辛、苦、酸、咸味;药物归经以肝经频次最高(2004次),其次为脾、肾经;常用的药物组合有山茱萸-炒白术、山茱萸-炒白芍、炒白术-炒白芍、山茱萸-淫羊藿、山茱萸-炒白术-炒白芍。根据药物关联规则演化得到关联规则7个,聚类处方6组。结论:刘教授治疗乳腺癌以补肾健脾疏肝为主,兼以化瘀解毒抗癌,体现了扶正祛邪的用药规律。  相似文献   

15.
总结蔡美教授治疗绝经前乳腺癌内分泌治疗后不良反应的临床经验。蔡教授认为,绝经前乳腺癌内分泌治疗后不良反应的病因病机为冲任失调、肝肾亏虚,以调理冲任、滋补肝肾为治疗法则,辅以祛痰、行气、化瘀,自拟方药并临症加减进行治疗,临床屡获佳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六味地黄汤联合碳酸钙D3治疗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相关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 例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相关骨质疏松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4 例。对照组予以单纯口服碳酸钙D3咀嚼片,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服六味地黄汤治疗。比较2组综合疗效、治疗前后骨密度、骨疼痛等级、中医证候评分及Karnofsky功能状态(KPS)评分。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7.06%(33/34),对照组为85.29%(29/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6个月后,2组骨密度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后同期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3、6个月后骨疼痛等级、中医证候评分及KP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且治疗组均优于同期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六味地黄汤联合碳酸钙D3治疗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相关骨质疏松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骨质水平,缓解骨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阳和汤治疗三阴性乳腺癌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通过TCMSP数据库和HERB数据库筛选得到阳和汤的有效成分并预测其相关作用靶点,构建有效成分-靶点相互作用网络图,通过DisGeNET和GeneCards数据库获取三阴性乳腺癌的相关靶点,运用仙桃学术工具在线venny分析获取阳和汤与三阴性乳腺癌的交集靶点,STRING数据库及Cytoscape软件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图,并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及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进一步通过FerrDb数据库获取铁死亡相关靶点,并与阳和汤、三阴性乳腺癌靶点取交集,进行PPI网络图构建及GO功能、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筛选得到阳和汤的有效成分86个,其中核心成分为槲皮素、山柰酚等,对应作用靶点207个,三阴性乳腺癌的相关靶点1748个,两者共同靶点89个,其中核心靶点为蛋白激酶B(Akt1)、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1(MAPK1)、磷脂酰肌醇-3激酶调节亚基1(PIK3R1)等,通过KEGG分析发现,阳和汤治疗三阴性乳腺癌涉及PI3K-Akt信号通路、黏附连接等主要信号通路。进一步获取铁死亡的调控靶点487个,其中MAPK1、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为铁死亡参与阳和汤治疗三阴性乳腺癌的核心靶点。结论:阳和汤治疗三阴性乳腺癌主要涉及多个关键靶点和信号通路,推测铁死亡通路可能是其重要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8.
介绍吴玉华教授运用散结消瘤方治疗乳腺癌的经验。总结晚期乳腺癌主要病机在于气虚血瘀,癌毒内蕴,加之放化疗后,正气大伤,气血亏虚,易致机体阴阳失调,癌毒内结。临证以散结消瘤方为主辨证论治,随症加减。散结消瘤方具有扶正固本、化瘀解毒、软坚散结之功,能明显提高晚期乳腺癌患者生活质量,防止肿瘤的转移和复发。  相似文献   

19.
三阴性乳腺癌是一种具有高度转移性,侵袭性的乳腺癌亚型,是女性易患且预后较差的肿瘤之一。本课题组修饰合成的噻唑胺基类杂化物TSC-2c具有对MDA-MB-231细胞独特的敏感性,细胞半数抑制率达到了4.45mM,且对正常细胞无毒副作用。本文中采取细胞划痕、Transwell小室、克隆形成、流式细胞术等方法,研究了该化合物对MDA-MB-231细胞迁移、侵袭、克隆斑形成及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表明,TSC-2c通过增加细胞凋亡比例,显著影响了MDA-MB-231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对三阴性乳腺癌的药物研发及治疗具有重要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