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目的:观察自拟消痤汤联合红光照射治疗瘀热互结型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 例瘀热互结型痤疮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 例。治疗组采用内服消痤汤、外用红光照射治疗,对照组予以内服多西环素和西咪替丁、外用0.1%阿达帕林凝胶外涂治疗,2组疗程均为4周。比较2组综合疗效、皮疹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组治疗2周及4周的总有效率分别为67.5%(27/40)、90.0%(36/4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5.0%(22/40)、75.0%(30/4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皮损积分均较治疗前下降,且治疗组的积分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组为2.5%(1/40),对照组为10.0%(4/40),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痤汤联合红光照射治疗瘀热互结型痤疮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六味痔消膏外用治疗混合痔术后气滞血瘀型创缘水肿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混合痔术后气滞血瘀型创缘水肿患者100 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 例。治疗组采用六味痔消膏外用治疗,对照组采用九华膏外用治疗,均于排便坐浴后使用,2次/d,疗程均为10 d。观察比较2组治疗第1、4、6、10天创缘水肿体积评分、术口疼痛评分,记录2组创缘水肿消失时间、术口疼痛消失时间,并进行安全性评估。结果:实际纳入病例治疗组为41 例,对照组为43 例。治疗组治疗第7天及第10天创缘水肿评分、术口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组创缘水肿消失时间和术口疼痛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1 例患者因出现肛周过敏性皮疹中止治疗并退出研究,且停药后皮疹消退,其他病例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六味痔消膏外用可促进混合痔术后气滞血瘀型创缘水肿的消退,具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五味消毒饮加减联合地红霉素治疗寻常性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寻常性痤疮患者90例随机分成2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予地红霉素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五味消毒饮加减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2、4、6周后的皮损减少率,3个月后随访,观察2组复发率。结果:治疗组治疗2、4、6周后的总有效率分别为66.67%(30/45)、80.00%(36/45)、95.56%(43/45),对照组分别为35.56%(16/45)、55.56%(25/45)、86.67%(39/45),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个月后随访,治疗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五味消毒饮加减联合地红霉素治疗寻常性痤疮疗效较好,可降低复发率,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养血润肤饮联合喜辽妥治疗特应性皮炎的(AD)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特应性皮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采用养血润肤饮内服结合喜辽妥外用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喜辽妥外用和他克莫司软膏外用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6.7%,对照组为90.0%,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SCORAD评分及生活质量DLQI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养血润肤饮内服结合喜辽妥外用治疗AD有较好疗效,能明显改善AD患者的SCORAD分值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自拟双花四地汤外用治疗湿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 例湿疹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5 例。治疗组采用自拟双花四地汤外用治疗,对照组采用3%硼酸洗液或醋酸曲安奈德尿素乳膏外用治疗。比较2组治疗效果及复发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3%(42/45),复发率为16.67%(7/42),对照组分别为77.78%(35/45)、37.14%(13/35),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起效时间及治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拟双花四地汤外用治疗湿疹操作简便,疗效显著,复发率较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肛三针合体穴电针治疗肛周瘙痒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肛周瘙痒症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6例。治疗组予肛三针合体穴电针治疗,对照组予三味清热止痒洗剂治疗,连续治疗21d。比较2组肛周瘙痒程度、苔藓样化评分及综合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4.44%(34/36),对照组为77.78%(28/36),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肛周瘙痒、苔藓样化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肛三针合体穴电针能够有效改善肛周瘙痒症苔藓样化皮损,减轻患者症状及痛苦,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龙胆祛湿汤加减联合海棠丁香凝胶治疗亚急性湿疹(湿热蕴肤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6例亚急性湿疹(湿热蕴肤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与对照组40例。治疗组采用龙胆祛湿汤加减联合海棠丁香凝胶治疗,对照组采用盐酸左西替利嗪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评分,评定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7.22%,对照组为82.5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龙胆祛湿汤加减联合海棠丁香凝胶治疗亚急性湿疹(湿热蕴肤型)的临床疗效优于盐酸左西替利嗪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百防汤加白醋熏洗治疗慢性肛周湿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50例慢性肛周湿疹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各50例。治疗组采用百防汤加白醋熏洗坐浴治疗,对照1组采用曲安奈德益康唑乳膏适量外涂治疗,对照2组单纯用百防汤熏洗坐浴治疗。比较3组治疗结束时及随访3个月后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结束时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2.0%,对照1组为78.0%,对照2组为68.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随访时总有效率治疗组为72.0%,对照1组为46.0%,对照2组为56.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百防汤加白醋熏洗治疗慢性肛周湿疹有较好的近期及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白藜芦醇软膏治疗病理性瘢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病理性瘢痕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4例。治疗组外用白藜芦醇软膏治疗,对照组外用美宝疤痕软膏治疗,分别于皮肤瘢痕部位外涂,每天早晚各涂1次,疗程为90d。2组治疗前后均进行温哥华瘢痕量表(VSS)评分,评定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7.75%,对照组为68.0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VSS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藜芦醇软膏有较好的祛除瘢痕作用,未发现任何不良反应,不失为一种安全有效的祛瘢产品。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犀地凉血方治疗寻常型银屑病血热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4 例寻常型银屑病血热证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9 例(脱落3 例)予以内服犀地凉血方治疗,对照组58 例(脱落4 例)予以消银颗粒冲服,2组疗程均为8周。比较2组综合疗效、皮损面积和严重性指数(PASI)评分、中医证候积分及不良反应。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9.83%(53/59),高于对照组的75.87%(44/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PASI评分及中医证候积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组间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犀地凉血方治疗寻常型银屑病血热证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痔清消保留灌肠对急性放射性直肠炎的防治疗效。方法:选取90 例行放射治疗的盆腔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各30 例,对照组予放疗常规护理,观察1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于放射治疗2 周后行痔清消保留灌肠,观察2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于放射治疗第1天开始行痔清消保留灌肠,比较3组患者急性放射性肠炎的发生时间、发生率、干预前后的卡氏评分(KPS)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2组急性放射性肠炎发生时间、发生率、KPS评分与观察1组、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于放射治疗第1天开始行西医常规护理+痔清消保留灌肠能推迟急性放射性肠炎的发生时间,降低其发生率及严重程度,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健脾润肤膏方治疗儿童期特应性皮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儿童期特应性皮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所有患者除给予他克莫司软膏外用外,治疗组采用健脾润肤膏方口服,对照组采用西替利嗪口服,2组疗程均为12周。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6.67%(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SCORAD积分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的SCORAD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健脾润肤膏方治疗儿童期特应性皮炎具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参黄洗液联合亚甲蓝封闭治疗原发性肛门瘙痒症(P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6 例PA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3 例。治疗组采用参黄洗液坐浴联合亚甲蓝局部封闭治疗,对照组采用高锰酸钾溶液坐浴联合亚甲蓝局部封闭治疗,疗程均为14 d。观察2组患者的综合疗效、治疗前后症状评分及治疗后1、3、6个月的复发率。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5.35%(41/43),对照组为72.10%(31/4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肛门瘙痒、皮肤湿疹样变及皮肤苔藓样变症状积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结束后1、3、6个月的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参黄洗液坐浴联合亚甲蓝局部封闭治疗PA疗效确切,能快速消除瘙痒,促进皮损修复,且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西药常规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分为2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加针刺治疗。治疗8周后观察综合疗效,比较2组症状积分改善情况及复发率。结果:2组治疗过程中各脱落1例。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1%,对照组为89.7%,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症状积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半年后随访,复发率治疗组为14.8%,对照组为46.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联合西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生四物汤合玉屏风散加味内服外洗治疗春季结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8例春季结膜炎(均为双眼发病)患者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49例予生四物汤合玉屏风散加味内服外洗治疗,对照组予盐酸氮卓斯汀滴眼液外滴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复发率。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88%,对照组为62.0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复发率治疗组为17.39%,对照组为66.6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四物汤合玉屏风散加味内服外洗治疗春季结膜炎有效率高,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糖痹方湿敷治疗糖尿病皮肤瘙痒症瘀血阻滞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 例糖尿病皮肤瘙痒症瘀血阻滞证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30 例。2组均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糖痹方湿敷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地氯雷他定分散片治疗,疗程均为3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患者自觉瘙痒症状及继发皮损总积分、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评价中医证候疗效,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随访1个月后记录2组复发情况。结果: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67%(29/30),对照组为70.00%(21/3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自觉瘙痒症状及继发皮损总积分、SAS评分、SD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治疗组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1个月,治疗组复发2 例(6.90%),对照组复发11 例(52.38%),2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糖痹方湿敷疗法能有效缓解糖尿病皮肤瘙痒症瘀血阻滞证患者的自觉瘙痒症状,改善患者继发皮损,对降低患者焦虑、抑郁程度也有一定作用,且复发率低,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少腹逐瘀汤加减配合直肠给药治疗慢性前列腺炎(CP)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74例CP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87例。对照组给予盐酸坦索罗辛缓释胶囊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配合少腹逐瘀汤加减口服及直肠给药治疗,疗程均为4周。观察比较2组的综合疗效、慢性前列腺炎症状评分表(NIH-CPSI)评分及中医证候积分、WBC及卵磷脂小体计数。结果:总有效率及治愈率治疗组分别为94.25%(82/87)、56.32%(49/87),对照组分别为81.61%(71/87)、34.48%(30/87),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证候积分及NIH-CPSI积分、WBC及卵磷脂小体计数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少腹逐瘀汤加减配合直肠给药治疗慢性前列腺炎有明确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桑芎胶囊治疗肺胃湿热型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痤疮患者120例随机分为2组各60例。治疗组采用桑芎胶囊治疗,对照组采用丹参酮胶囊治疗。观察2组综合疗效和痤疮皮损积分变化情况。结果:愈显率治疗组为64.29%,对照组为37.0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皮损积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桑芎胶囊治疗肺胃湿热型痤疮的临床疗效优于丹参酮胶囊。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锋勾针排脓放血结合中药内服治疗重度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 例重度痤疮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 例。对照组采用五味消毒饮合仙方活命饮加减方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锋勾针排脓放血治疗,2组疗程均为6周,观察2组治疗前后粉刺、丘疹、脓疱、囊肿、结节各类型皮损的数量变化,并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100.00%(45/45),对照组为68.89%(31/4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前后各类型皮损数量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粉刺、丘疹、脓疱、囊肿数量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2组各类型皮损数量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治疗组锋勾针治疗过程中,患者面部出现持续红晕、轻度灼热及疼痛,经休息后在24 h之内消失。结论:锋勾针排脓放血结合中药内服治疗重度痤疮的临床效果明显,对粉刺、丘疹、脓疱、囊肿及结节各类型痤疮皮损修复能力显著。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枇杷清肺饮加减治疗肺经风热型痤疮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90例肺经风热型痤疮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1组、对照2组,每组各30例。对照1组采用针刺治疗,对照2组服用枇杷清肺饮加减治疗,治疗组采用针灸配合中药治疗。观察3组治疗前后综合疗效、皮损与症状积分、皮疹分级情况、VAS评分。结果:愈显率治疗组、对照1组、对照2组分别为93.34%、73.33%、50.00%,治疗组与其他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总有效率治疗组、对照1组、对照2组分别为96.67%、93.33%、86.67%,治疗组与对照1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皮损、症状积分及总积分均高于其他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皮疹分级情况、VAS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针药结合能有效治疗轻中度痤疮,改善皮损类型及数量、症状,降低痤疮严重等级,毒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