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介绍申鹏飞主任医师运用针刺治疗中风后复视的经验。申师认为,本病病因病机分为虚实两端,虚证多因肝肾亏虚,气血不足,肝血不能上达于头目,导致经筋失养,睛目失荣;实证多因邪郁气滞血瘀,导致经络气血运行受阻。临证以局部取穴,注重手法、善用头针,疏利头目、远端取穴,整体调节、重视调神,针刺本神为主要治疗原则,建立针灸处方,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
介绍王耀光教授针药合用辨治尿道综合征经验。王教授认为本病初以邪实为主,久病则耗伤正气,倡导实则清利,虚则补益,通补兼施,遵循利湿解毒清热、补脾益肾化瘀的治疗大法,急性发作期治宜清热解毒、利湿通淋,方用自拟通淋汤加减;缓解期治宜温肾健脾固涩,方用巩提丸加减,并配合疏利三焦针法,疗效良好。并附验案1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3.
介绍黄文政教授治疗下尿路感染的经验。黄教授认为本虚标实是下尿路感染的基本病因病机,本虚是指脾肾亏虚,标实是指湿热瘀血等邪气乘虚而入,湿热瘀毒蕴结下焦,导致肾与膀胱气化不利,三焦水道不通,为虚实错杂之候。治疗当以谨守病机,固本培元;祛除邪实,贯穿全程;疏利少阳三焦,通调水道为主,并在固护脾肾的基础上,兼顾湿热、瘀血等邪气,调理三焦,标本同治,正邪兼顾。  相似文献   

4.
合成了 5种 N,N-二烷基酰胺型表面活性剂 ,并对其所成膜的状态进行了测定。表明当N,N-二烷基酰胺类物质单独成膜时获得的集油膜为多层膜 ,而当选用合适的溶剂与其配制成溶液以后 ,所成的集油膜则为转变膜或液态凝聚膜。在 5种 N,N-二烷基酰胺类物质中 ,酰基碳链越长、氮烷基碳链越短则其集油能力越强。应用 N,N-二烷基酰胺类物质配制了 4个配方 ,均具备良好的集油能力 ,并且对原油的集油能力大于对柴油的集油能力  相似文献   

5.
介绍朱莹教授运用治泻九法治疗泄泻的经验。朱莹教授在李中梓治泻九法的基础之上,结合自身临床经验,病证结合,审因论治,将暴泻辨证分为寒湿证,治以燥脾、淡渗为法;湿热证,治以清凉为法;食滞证,治以疏利为法。将久泻辨证分为脾胃虚弱证,以甘缓、燥脾为法;肝气乘脾证,以疏利、甘缓为法;肾阳虚衰证,以温肾、固涩为法。临床疗效显著,并附验案1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6.
南海东部重矿物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对南海东部 1 88个站位表层沉积物样品 63~ 1 2 5μm粒级重矿物的研究表明 ,重矿物种类有50种 ,最高含量可达 1 2 .82 % ;平均含量较低 ,为 1 .1 1 % ,;矿物组成以普通角闪石、铁锰微结核、磁铁矿、普通辉石为主。重矿物来源复杂多样 ,包括陆源、火山、自生等各种来源的矿物。陆源重矿物多分布在水深 3 50 0 m以浅的北部陆坡 ,主要来源于台湾海峡和台湾岛 ;此外还有经巴士海峡由洋流带入的吕宋岛等的剥蚀物 ,珠江物质对研究区的影响较小。自生沉积矿物主要分布于 1 6°N~ 2 0°N之间的下陆坡区和深海平原 ,其中铁锰微结核富集于沉积速率较低的氧化环境 ,自生黄铁矿则富集于局部还原环境或生物壳室中。火山碎屑矿物主要分布于 1 5°N两侧的深海平原和海山区 ,来源于海底火山岩的剥蚀物和附近弧状列岛的火山喷发物。沉积环境是影响重矿物分布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沉积物中的异化硝酸盐还原过程对于海洋氮循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基于15N标记的培养技术是目前测定沉积物异化硝酸盐还原的主要手段。准确快速测定15N标记的产物(29N2、 30N2)是量化异化硝酸盐还原各个过程速率的关键。本研究自行组装膜进样质谱系统用于29N2和30N2的测定,对其测量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进样蠕动泵进样流速0.80 mL/min,进样时间3~3.5 min,恒温槽温度20~25℃,同时铜还原炉温度在300~600℃的条件下,^29N2/^28N2和^30N2/^28N2的测试精密度分别可以控制在0.1%和1%以内,比较适合29N2和30N2的测定。利用自组装的膜进样质谱系统结合15N标记的培养技术研究了青岛石老人沙滩沉积物中的异化硝酸盐还原过程。石老人沙滩沉积物不存在将硝酸盐完全还原为氮气好氧的反硝化。厌氧铵氧化、厌氧反硝化和异化硝酸盐还原为铵(Dissimilatory Nitrate Reduction to Ammonium,DNRA)的潜在速率(以湿沉积物N计)分别为(0.05±0.01) nmol/(cm^3·h),(2.32±0.21) nmol/(cm^3·h)和(1.02±0.15) nmol/(cm^3·h)。厌氧反硝化是硝酸盐异化还原主要的贡献者,其比例接近70%,其次是DNRA,比例可达30%,而厌氧铵氧化的贡献最低,仅为1%。在N2产生过程中,主要贡献者是反硝化,厌氧铵氧化的贡献仅为2%。  相似文献   

8.
中医学认为,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病机为正气不足,肝脾肾亏虚。其病因为受风、寒、湿、热等邪侵袭,内外合邪,气血不畅,痰浊瘀血闭阻经络、筋脉、骨节所致。痰瘀是病理因素,虚邪是痰瘀形成的病理基础。从虚、邪、痰、瘀4个方面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可获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9.
通络法是以络病学理论为指导,以“络以通为用”为治则,广泛应用于多种内伤疑难杂症和外感重症的一种治疗方法。由于络病复杂多变的病机特点,有偏气络病者、偏血络病者、气络-血络共患者,其治疗总以“驱邪通络”为治疗大法,多采用“透”“泄”之法。六淫袭表,肺卫络郁,治以辛散通络、疏表透邪;温热疫邪,直中脏腑络脉,治以清热解毒、凉血透络;湿疫易从化,首重解毒除湿,重症宜顾护正气;热病多伤阴,恢复期当补肺养脾、育阴通络。通络法治疗外感热病有充分的理论依据和疗效确切的辨治经验。  相似文献   

10.
介绍李晋宏副主任医师从风燥论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简称新冠感染)轻型恢复期咳嗽的经验。李师认为,新冠感染轻型恢复期咳嗽与“风咳”“燥咳”类似,病位在肺,病机为邪去正虚,风燥外袭;余邪留恋,内燥渐生。治疗从风燥入手,采用疏风润燥、化痰止咳之法。用药以桑杏汤为基础方,并基于叶天士养阴透邪的治疗原则加轻清升散之品透邪外出,以达温燥润肺、化痰止咳、宣通肺气、透邪外出之效。并附验案1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11.
不同N、P浓度条件下龙须菜对镉胁迫的生理响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室内生态学对比实验,研究了龙须菜(Gracilaria limaneiformis)在不同N、P营养盐浓度条件下对重金属Cd<'2+>胁迫的生理响应.结果表明,环境中加入适当浓度的N、P营养盐(N 280 μmol/L、P 56 μmol/L)有利于提高龙须菜光合色素的含量和生长率,同时藻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酶活性增高,丙二醛(MDA)含量降低,从而增强了龙须菜对重金属Cd2+抖胁迫的耐受性;而N、P饥饿(N、P均为0 μmol/L)或N、P营养盐浓度过量(N、P分别为216μmol/L、1 620 μmol/L)状态下,龙须菜抗氧化能力下降、脂质过氧化和膜系统受伤害程度加剧,光合色素合成和生长率受到抑制,不利于龙须菜对重金属Cd2+胁迫的生理适应.  相似文献   

12.
传统分离膜因存在渗透性和选择性相互制约、孔隙率低、膜孔尺寸不易控制、化学稳定性和热稳定性差等缺点,在诸多领域应用中受到限制。为了克服上述缺点,目前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是在膜材料中掺入某些特定纳米材料作为分散相来构筑新型混合基质膜,以增强分离膜的分离性能,同时赋予抗污染性能、高强度等。沸石咪唑酯骨架材料(ZIFs)作为金属有机骨架材料(MOFs)的重要子类,具有独特的孔结构、优异的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是一类构筑混合基质膜的高性能分散相材料。本文主要对应用于水处理领域的ZIFs型混合基质膜及制备方法进行了归类和介绍,并以分离性能和运行稳定性为指标,对ZIFs在膜中掺杂的有效性进行了评估;其次概述了其在脱盐、染料废水处理、重金属离子、大分子蛋白质去除等领域的应用进展;最后总结了ZIFs型混合基质膜材料在科学研究和工程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对其今后的发展做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以亚洲地区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Avian Influenze Virus)流行株为研究对象,利用计算机软件,对同源性较高的HA1(Hemagglutnin,HA,血凝素)和NP(Nucleocapsid protein,核衣壳蛋白)进行全基因序列分析,优选出HA1蛋白的主要T细胞表位和B细胞表位,以及NP蛋白的主要CTL(Cytotoxicity T lymphocyte,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表位.依据这些优选表位,设计了禽流感病毒H5N1亚型基因工程疫苗.构建了基因工程疫苗表达载体pRSET-AIV,外源基因能够在大肠杆菌表达系统中得到良好表达.表达产物免疫小鼠后,血清中IgA和IgG抗体水平明显上升,在体外培养脾细胞可产生IL-2、IL-4和IFN-γ细胞因子.验证了该H5N1亚型基因工程疫苗的抗原性,证实该基因工程疫苗在免疫小鼠体内激发体液免疫的同时调动了细胞免疫.  相似文献   

14.
总结肖长江教授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的临床经验。肖教授认为扩张型心肌病的病因为感受邪毒、正气虚弱,并以心肾阳虚、毒邪、血瘀、水饮、痰浊为主要病机。临床辨证分型主要分为邪毒犯心、气虚血瘀、气阴两虚、阳虚水泛、心阳虚脱5型。治宜标本兼顾,并对兼症施以对症治疗。  相似文献   

15.
从脏腑病位、邪实偏胜、疾病发展阶段三方面探析原发性骨髓纤维化的中医辨证治疗思路。临床辨治本病应定病位,辨脏腑盛衰,从肝、脾、肾三脏论治。明病机,辨邪实偏胜,从瘀血、气、痰、毒邪论治。分阶段,辨寒热虚实,即病之初期,肝郁热盛,治以疏肝清热为主;病之中期,正虚邪实,治以扶正祛邪为主;病之末期,正气大虚,治以扶正气为主,忌一味猛攻。  相似文献   

16.
介绍姚德蛟教授基于伏邪理论治疗癌性发热的临床经验。姚教授从伏邪致病的特点认识到癌性发热的发生、发展、转归等多环节与伏邪之感邪、邪伏、发病相类似,认为癌性发热与伏邪密切相关。其提出癌性发热的病机为正虚邪恋,治疗应以扶正祛邪、标本兼治为原则,临床应根据不同的临床表现,辨清虚实轻重,随证治之,可获良效。  相似文献   

17.
探讨中医学“排邪反应”的理论渊源及概念拓展,认为其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定义为疾病过程中,患者出现的可通过病机解释的非常规积极现象;狭义上指正确的中医治疗或护理过程中出现的引起患者疑虑的机体不适类积极反应。认为“排邪反应”可作为疾病好转的临床征象,在正确把握基本病机的基础上应能被预测,或及时得以解释。同时,笔者从正确认识“排邪”的重要作用、与正邪交争的区别、重视机体自愈机制、警惕药邪和医过等方面对“排邪反应”的临床应用进行论述,以期将该理论更好地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8.
介绍车树强教授运用补肾活血法为主分期治疗IgA肾病血尿的经验。认为IgA肾病血尿病机关键是肾虚血瘀,治疗以补肾活血为基本大法,辅以凉血止血、清热利湿、补心益脾、补气摄血、益气养阴等治法,并根据本病进展特点将其分为急性期、进展期和慢性期,分期论治可取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9.
介绍谭宝教授治疗慢性脾胃病经验。谭教授认为,脾胃虚弱是慢性脾胃病的发病基础,瘀血阻滞为病机关键,依据疾病病程长短、临床症状、镜下异常表现进行辨证施治。在中医学理论指导下,遵东垣之旨首重中焦,顺清任之意补虚化瘀,以健脾益气、活血化瘀为法,同时善用风药、虫药活血祛瘀,强调运用食疗方法善其后以补中气,应“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之理。并附验案1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20.
北极科考带回北冰洋海水,经透析室连续富集培养,培养基再培养获得膜上生长的可培养寡营养细菌.应用16SrDNA文库技术对北极N83站和C19站海水中可培养寡营养细菌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样品中细菌多样性丰富.N83站水样可培养寡营养细菌分为3部分:优势菌群为α-变形菌纲(Alphaproteobacteria),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