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观察补肾调肝方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肝肾阴虚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围绝经期综合征(肝肾阴虚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采用补肾调肝方治疗,对照组采用更年安片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4.0%,对照组为80.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中医证候积分、Kupperman评分、血清内分泌激素中雌激素(E2)、孕酮(P)、促卵泡成熟激素(FSH)、黄体生成激素(LH)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肾调肝方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肝肾阴虚证)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痛泻要方加减治疗混合痔术后肝木乘脾型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混合痔术后肝木乘脾型腹泻患者86例,随机分为2组各43例,治疗组采用痛泻要方加味治疗,对照组采用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治疗。观察2组症状积分及综合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为90.70%,对照组为76.7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症状总积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各项症状积分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痛泻要方加味治疗混合痔术后肝木乘脾型腹泻疗效优于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中医推拿结合中药口服治疗脾胃气虚型小儿厌食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40 例脾胃气虚型厌食症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0 例,治疗组予中医推拿(包括补胃经、补脾经、运内八卦、捏脊、推四横纹、摩腹)结合中药口服治疗,对照组单予推拿治疗,2组疗程均为2周。观察2组治疗前后症状评分的变化,评定中医证候疗效。结果: 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00%(18/20),对照组为80.00%(16/2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症状评分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中医推拿结合中药治疗脾胃气虚型小儿厌食症临床疗效显著,有着良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调肝宁心汤联合黛力新治疗中枢介导的腹痛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中枢介导的腹痛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黛力新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调肝宁心汤治疗。治疗28d后,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疼痛评分、症状发生频率积分及复发、不良反应情况。结果:2组治疗前后疼痛评分、症状发生频率积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复发率治疗组为6.67%,对照组为13.3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调肝宁心汤联合黛力新治疗中枢介导的腹痛综合征疗效确切,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调肝清胃汤联合多潘立酮、铝碳酸镁治疗胆汁反流性食管炎肝胃郁热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 例胆汁反流性食管炎肝胃郁热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9 例给予多潘立酮、铝碳酸镁口服治疗,治疗组51 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调肝清胃汤治疗。2组均以4周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比较2组综合疗效及中医证候疗效。结果:综合疗效、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分别为92.0%(47/51)、94.1%(49/5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5%(36/49)、71.4%(35/49),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调肝清胃汤联合西药可以有效改善胆汁反流性食管炎肝胃郁热证患者的临床症状,可资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养血柔肝埋线法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肝郁脾虚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 例IBS-D肝郁脾虚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0例。治疗组脱落3例,对照组脱落2例。最终治疗组37 例,对照组38 例。治疗组采用养血柔肝埋线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法治疗。比较2组综合疗效、中医证候(腹痛不适、大便次数、大便性状、排便急迫感、腹胀、黏液便等)评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9.19%(33/37),对照组为71.05%(27/3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各项中医证候评分(除外大便次数)、HAMA评分、HAMD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组内、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养血柔肝埋线法治疗IBS-D肝郁脾虚证疗效显著,优于常规针刺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健脾补肺扶正颗粒治疗脾虚气滞型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20例脾虚气滞型F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治疗组予健脾补肺扶正颗粒治疗,对照组予多潘立酮片治疗,对2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及综合疗效进行比较。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33%(56/60),对照组为68.33%(41/6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治疗组降低较对照组更为明显,组间及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脾补肺扶正颗粒治疗FD疗效较好,能够有效缓解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祛浊汤治疗脾虚湿盛型过敏性紫癜性肾炎(HSPN)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脾虚湿盛型HSPN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5例。治疗组采用祛浊汤治疗,对照组采用雷公藤治疗,2组均以30d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后比较2组的综合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8.9%,对照组为64.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祛浊汤对脾虚湿盛型小儿HSPN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芪兰颗粒治疗气虚血瘀、水湿停滞型肝硬化腹水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肝硬化腹水患者80例随机分为2组各40例,对照组单纯采用利尿剂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芪兰颗粒治疗,疗程均为4周,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00%,对照组为75.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白蛋白(ALB)、胆碱脂酶(CHE)水平上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GT)、总胆红素(TBiL)水平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芪兰颗粒联合利尿剂治疗气虚血瘀、水湿停滞型肝硬化腹水较单用利尿剂更有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调脂胶囊联合电针治疗高脂血症(脾肾两虚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高脂血症(脾肾两虚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调脂胶囊配合电针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33%,对照组为63.3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血脂各项指标、中医证候积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调脂胶囊联合电针对高脂血症(脾肾两虚型)有较好的降脂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小儿肺咳颗粒联合西药治疗儿童肺炎肺脾气虚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50例肺炎患儿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75例。对照组采用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肺咳颗粒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4.7%,对照组为84.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肺咳颗粒联合西药治疗儿童肺炎肺脾气虚证疗效显著,能明显改善患者肺炎症状,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中药桂芍巴布剂敷神阙穴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肝郁脾虚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5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肝郁脾虚型)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53例采用中药桂芍巴布剂敷神阙穴治疗,对照组52例采用西药曲美布汀治疗。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为86.8%,对照组为76.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各项主要症状疗效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桂芍巴布剂敷神阙穴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肝郁脾虚型)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中药足浴治疗风热型小儿外感发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 例风热型外感发热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 例。2组均给予西医常规治疗,对照组采用小儿柴桂退热颗粒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药足浴治疗。治疗3 d后观察2组的综合疗效、中医证候总积分、各时间段体温、解热时间、退热起效时间、退热药使用次数、退热率。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00%(54/60),对照组为73.33%(44/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总积分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1、1.5、2、24、36、48、72 h体温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组解热时间较对照组短,退热药使用次数较对照组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退热起效时间较对照组短,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退热55 例(91.67%),对照组退热46 例(76.67%),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足浴能降低风热型外感发热患儿体温,改善临床症状,减少退热药使用次数,退热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温胞饮治疗脾肾阳虚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脾肾阳虚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1例采用温胞饮治疗,对照组31例采用吲哚美辛栓肛门塞药治疗。观察2组综合疗效、VAS评分、COX痛经症状量表评分。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7.6%,对照组为90.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VAS评分、COX总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COX痛经各项症状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治疗后腹泻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温胞饮治疗脾肾阳虚型原发性痛经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清营汤配方颗粒联合阿维A胶囊治疗寻常型银屑病血热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寻常型银屑病血热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予以阿维A胶囊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清营汤配方颗粒治疗。观察2组综合疗效及治疗前后皮损面积与严重指数(PASI)评分。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1.67%,对照组为78.3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PASI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营汤配方颗粒联合阿维A胶囊治疗寻常型银屑病血热证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痛泻要方加味联合蒙脱石散治疗结直肠癌术后肝郁脾虚型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结直肠癌术后肝郁脾虚型腹泻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0例,对照组口服蒙脱石散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痛泻要方加味治疗。结果:痊愈率治疗组为46.7%,对照组为20.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中医证候积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肛门排便功能优良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痛泻要方加味联合蒙脱石散治疗结直肠癌术后肝郁脾虚型腹泻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平溃愈疡汤联合美沙拉嗪治疗轻中度活动期脾虚湿阻型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 例轻中度活动期脾虚湿阻型UC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2 例。对照组采用美沙拉嗪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平溃愈疡汤治疗。比较2组综合疗效、中医证候(脓血便、腹泻腹胀、食欲减退、肢倦乏力、面色萎黄)评分及总分、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75%(30/32),高于对照组的75.00%(24/3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各项中医证候评分及总分,对照组除食欲减退外其他各项中医证候评分及总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项中医证候评分及总分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ESR、CRP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治疗组为15.63%(5/32),低于对照组的28.13%(9/3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平溃愈疡汤联合美沙拉嗪治疗轻中度活动期脾虚湿阻型UC,能改善临床症状,减轻炎症反应,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柔肝通络汤联合美多巴对帕金森病的临床疗效,并基于“脑-肠-微生物轴”理论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60例帕金森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美多巴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柔肝通络汤治疗,疗程为4周。观察2组综合疗效、统一帕金森病评分量表(UPDRS)Ⅱ、UPDRSⅢ评分及肠道菌群改善情况。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73.33%,对照组为56.67%,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UPDRSⅡ、UPDRSⅢ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肠道菌群改善情况治疗组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柔肝通络汤可改善肠道菌群情况,对帕金森病有较好的疗效,其对肠道菌群的改变很可能是其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自拟疏肝解毒剂联合索磷布韦维帕他韦治疗肝郁脾虚型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肝郁脾虚型HCV感染患者60 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2 例)与对照组(28 例),对照组予以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疏肝解毒剂治疗,疗程均为12周;观察比较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HCV-RNA定量、肝功能,评定中医证候疗效、病毒免疫学水平疗效,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88%(31/32),对照组为67.86%(19/2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病毒免疫学水平疗效总有效率均为100%(32/32,28/28),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中医证候积分中,治疗组治疗后各项主症、次症积分较本组治疗前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胁肋胀痛、纳差、恶心呕吐评分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治疗组在改善胁肋胀痛、腹胀便溏、烦躁抑郁、倦怠乏力、多思多虑、善太息、舌淡有齿痕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功能指标中,2组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拟疏肝解毒剂联合索磷布韦维帕他韦能有效改善肝郁脾虚型HCV感染患者中医证候,促进患者肝细胞炎症的修复,减轻索磷布韦维帕他韦相关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柴平汤加减治疗肝胃气滞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慢性萎缩性胃炎证属肝胃气滞型患者72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36例,治疗组采用柴平汤加减治疗,对照组采用胃复春治疗。结果:综合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8.89%,对照组为75.0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4.44%,对照组为83.3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柴平汤加减治疗肝胃气滞型慢性萎缩性胃炎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