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在运用泰森多边形作边界替代得到徐州市区人口密度的分布图后,采用GCAWI法实现了徐州市区人口数据的空间化,提出了采用大小两种格网错置的平滑方法,并运用此方法得到徐州市2000年和2005年的500 m×500 m的格网人口密度分布图。结果表明:①通过对比两个年份的人口密度分布图可以发现,徐州市区人口密度在2000年~2005年期间具有南移东扩的趋势;②利用大小两种格网错置平滑的方法实现了对人口密度空间化与平滑两个功能,平滑后的结果表明,徐州市区人口密度的空间分布具有块状集聚、轴状延伸的格局,整体来看呈现出"大"字形的态势;③通过与直接运用核函数内插得到的人口密度分布图的对比可以发现,前者对反映人口密度分布的细部差异比较敏感,而后者仅能反映出人口密度空间分布的整体格局。  相似文献   

2.
王磊  程钢  原东方  曾宪锴 《测绘科学》2016,41(12):151-156
针对大部分城市公交发展滞后、公交站点和公交线路供需不平衡等问题,该文采用统计数据与实调数据相结合的方式,利用两步移动搜索法,从供需的角度研究分析城区公交站点服务的空间可达性。以河南省焦作市为例,以城区街道办为基本研究单元,分别采用固定阈值的简单两步移动搜索法和基于实测数据拟合的增强两步移动搜索法,对焦作市公交设施可达性的空间布局和差异性进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焦作市城区公交站点服务可达性整体上比较差;城区公共交通资源发展不平衡,空间差异比较明显,公交站点供需相对平衡区域主要集中在城区中心城区,低值区主要集中在城区边缘;增强两步移动搜索法考虑了距离衰减对人们公交出行的影响,更能反映焦作市真实的公交状况。  相似文献   

3.
利用泰森多边形的点实体匹配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众源地理数据中的同名点实体之间存在距离、方向等非一致性偏差,导致匹配困难的问题,该文提出了基于泰森多边形的点实体匹配算法。利用相匹配的点实体数据集其对应的泰森多边形具有较高的对应关系这一特点,将不确定的点与点之间的匹配转化为匹配度更高的对应泰森多边形的匹配。首先统计出被彼此泰森多边形包含的点对,根据点对的距离概率分布,计算出距离阈值作为确认同名实体的条件之一;然后将泰森多边形的位置及形状相似性作为匹配条件二;最后将相似度最高的实体确认为同名实体。通过实验与现有的几种点实体匹配算法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该算法具有较高的查全率和查准率,且普适性强。  相似文献   

4.
轴线分割是目前空间句法理论中常用的空间分割方式,能够用于分析城市道路结构与交通流量之间的关系,但在公交客流研究中忽略了空间尺度和公交站点的分布,未能从客流发生的角度揭示公交客流的分布特征。通过研究不同模型下道路集成度与公交客流的相关关系,针对两者相关性较低的问题,采用路口打断和站点数量加权的方法对线段模型进行改进。通过对郑州市主城区道路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改进模型的道路集成度与公交客流具有更高的相关性,为城市公交客流预测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决早期消防站布局不合理带来的问题及提高火灾救援效率,本文选取徐州市区为研究区域,对消防站、可能火灾点、交通网络等进行可视化表达,利用点密度和回转半径分析可能火灾点的空间分布特征;最近距离模型辅以C#代码选择最优路径,并利用网络分析和泰森多边形对消防资源分配进行多角度的空间可达性分析.结果表明:1)可能火灾点的分布总体上呈现出由中心向郊区减少的趋势,集中分布于市中心8 km半径范围以内;2)单个消防站服务的可能火灾点,数量为19—194个不等,距离为40—8735 m不等,30 km/h车速下仅能覆盖33.95%的范围.未来消防站的规划要注重城市化扩张地区的消防要素分配,不可只注重市中心,而忽略市区边缘.  相似文献   

6.
义务教育资源空间可达性直接关系到学生上学的方便程度,是反映地区教育发展水平和教育资源均衡性的重要指标。本文选择昆明市五华区为研究区,通过综合利用GIS空间分析和两步移动搜索法来分析该地区的义务教育资源可达性。首先,根据居民点的位置生成泰森多边形,并以泰森多边形为基本分配单元;然后,分别采用两步移动搜索法和引力法对研究区的中小学教育资源进行可达性评价;最后,将评价结果进行对比进而评估不同方法的优劣。结果表明:1)研究区义务教育资源的整体可达性不高;2)研究区义务教育资源可达性存在明显的空间异质性,且主要表现为显著的城乡差异性;3)两步移动搜索法在评价教育资源空间可达性时优于其他方法的评价结果。研究结果可为五华区义务教育资源的空间优化配置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7.
传统应用型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开发主要通过商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的二次开发语言来实现,造成系统可移植性差、界面不友好、数据库软件不兼容等缺点;池州市公交查询系统采用VB和组件GIS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开发,一方面利用组件强大的GIS功能,实现池州市公交站点查询、线路查询、公交换乘查询等功能,另一方面利用VB设计出良好的用户界面以...  相似文献   

8.
以徐州市为研究对象,从网络密度和便捷度两个方面构建了交通网络发展空间格局指标体系,综合测度了徐州市交通网络发展水平;并利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对徐州市交通网络发展空间格局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2015~2016年,徐州市少部分地区交通网络密度逐步增大,大部分地区(除邳州市)趋于均衡布局;(2)2015~2016年,徐州市交通网络便捷度增强趋势不明显,增强地区主要集中在邳州市;(3)近2a交通网络通达度逐步增强的区域以中心城区为主,大部分地区交通网络通达度增强效应不明显。  相似文献   

9.
森林防火监测站选址及可视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伟  景海涛  王莉  周毅 《测绘科学》2015,40(1):77-80
火灾是森林的宿敌,危害巨大。建立监测站不仅是一种有效的森林防火措施,还是我国主流的预防对策。文章基于GIS对某林区数字高程模型进行空间分析,通过分区查询统计理论提取其最高点,利用缓冲区技术去除不合理高程点,获取可视域范围较大的监测站点分布图;根据泰森多边形对监测站点监测区域进行可视域分析,获取其可视域分析指标值,同时剔除功能重复的站点,以得到其较为理想的分布。该方法只需单一的数字高程模型数据,选取站点过程考虑综合因素,可操作性强,为森林防火监测站的部署和分析提供了一种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0.
苏亚聪  史娟  徐爽 《北京测绘》2020,(2):233-237
为了得出雾霾气象成因机制、影响因素和时空分布特征,以石家庄市区与郊县为研究区域,将2013年9月至2016年12月石家庄市各市区、郊县的PM2.5历史监测数据中的有效数据进行了数据分析处理得到雾霾浓度数据,还有温度、降水、风速、地形和人口密度等数据,运用GIS分析的方法,模拟绘制石家庄雾霾的时空分布图、雾霾与各影响因子的专题对比图,得到雾霾形成机制的因子、雾霾的时空分布规律、雾霾季节变化特征、雾霾与地形间的关系等;运用数据分析软件OriginPro8.SR3分析雾霾浓度与风速数据、降雨数据、温度数据间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纪亚洲  陈冬  李保杰 《测绘科学》2012,37(5):151-153,159
城市区域火灾风险评价是城市消防资源优化配置的基础,本文在研究火灾风险影响因素与空间及地类关系的基础之上,将GIS技术引入城市火灾风险评价领域,构建了基于地理网格的地类火灾风险扩散模型。并以徐州市区为例,通过对各影响因素的空间地类阻隔扩散分析与叠加分析,得出任意分辨率网格的火灾风险等级,为未来城市的火灾预警与资源优化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可视化分析技术在分析交通数据、发现交通问题及辅助决策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成为一项重要的智能交通技术。为了更加直观地展示城市公交线网空间分布的疏密情况,本文基于北京市公交线路矢量数据,采用直接可视化和聚集可视化两种方法对公交线网的空间分布进行了分析。通过对原数据处理计算得到了基于北京市主干道的公交线路分布数据并进行了直接可视化;同时利用HTML5的Canvas绘制热力图的方法对原数据进行了聚集可视化,根据可视化结果对北京市公交线路空间分布情况进行了分析。该方法对城市公交线网规划和优化有实用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3.
基于空间分析的徐州市居民点分布模式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居民点空间分布的研究是聚落地理学的主要内容之一,运用空间分析的方法研究居民点的分布能更准确地刻画出其空间分布的本质规律。本文根据2004年TM遥感图像和城市地图得到徐州市城乡居民点空间分布的信息,继而运用样方分析(QA)法、最近邻距离指数(NNI)、K(d)函数、热点探测技术(NNH)研究了徐州市居民点空间分布格局与模式。结果显示:徐州市居民点的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的空间依赖性,总体上呈现出集聚分布的特点;随着研究尺度的变大,居民点空间分布的集聚性指数也增大;居民点空间分布的热点区域在微观尺度上具有空间随机性、在中观尺度上具有轴带延伸性、宏观尺度上具有面状集中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Floating Car Data (FCD) refers to the trajectories of vehicles equipped with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enabled devices that automatically record location-related data within a short time interval. As taxies in Chinese cities continually drive along the streets seeking passengers, FCD can easily traverse the entire street network in a city on a daily basis. Taking advantage of this situation, this study extracted passenger pickup and drop-off locations from FCD sourced from 6445 taxis over a 2-week period in Nanjing, China to discover human behavioral patterns and the dynamics behind them. In this study, road nodes are converted to the points, based on which Thiessen polygons are generated to divide the study area into small areas with the goal of exploring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pickup and drop-off locations. Moran’s I index is used to calculate the spatial autocorrelation of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pickup and drop-off locations, and hot spot analysis is used to identify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spatial clusters of hot and cold spots. The spatial and temporal patterns of FCD in the study area are investigated, and the results show that: (1) the temporal patterns show a strong daily rhythm, (2) the spatial patterns show that the number of pickup and drop-off locations gradually diminish from the downtown areas to the outer suburbs, (3) the spatiotemporal patterns exhibit large differences over time, and (4) the driving forces explored by regression models indicate that population density and transportation density are consistent with the population distribution, but per capita disposable income is not consistent with the population distribution.  相似文献   

15.
人口统计数据的空间分布化研究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分析了传统的人口空间分布密度衰减函数-指数型和Gauss型,指出了其应用的局限性,对于有两个中心以上的城市,提出了将人口统计数据空间分布化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6.
To evaluate a planning area or to implement plan procedures, planners need database in the form of land use, population density, housing density and point information regarding various facilities. At present planning tasks are carried out by manual methods where analytical capabilities are limited. Therefore, there is a need for reliable data as well as comprehensive database information indicating physical factors and good analytical tools. In a development plan various standards are specified in zoning regulation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a city. To get an overall view, how these standards are implemented on the ground in planning period, a GIS application can be useful in analysing various amenity standards with respect to population and distances. In this study, for part of Bhubaneswar, basic data was generated from 1988 aerial photographs and other related information was gathered through field survey and secondary sources. The derived information in the form of a map has been entered into computer through digitization. Vector information was later converted into a raster form for the analysis. As per the planning standards catchment areas were created for limited facilities/services like schools, parks, play ground and accessibility to bus stop from main road. The population actually served by these facilities were calculated and compared with the existing planning standards. This particular study demonstrates the use of GIS in one of the planning tasks especially analyzing the residential areas as per the set standards such that improvement schemes can be proposed accordingly in the deficient areas.  相似文献   

17.
朱超  金武正 《北京测绘》2020,(4):458-461
随着城市化发展的推进,城市人口密度越大,越来越多的人涌入城市。在城市人口密度大的当今社会,一些因素往往会引起局部地区人口密度增加,形成局部人口密集区域。引起人口密度增加的因素很多,教育文化产业就是原因之一。近年来对于人口密度的分析,主要是通过对DMSP/OLS夜间灯光数据进行分析,对人口密度影响因素的研究很少。而本文通过热力图和灯光数据对人口密度进行分析,确定教育文化产业分布情况对人口密度有着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针对超市经营者进行选址优化和空间配置问题,该文以南京市主城区内苏果超市为例,利用平面核密度方法,对城市内零售超市的空间结构与分布模式进行分析,系统地研究不同类型超市的空间分布特征并进行热点区域的探测。研究表明,热点区域的探测结果符合商业网点分布的一般规律,南京主城区内不同类型苏果超市的空间分布表现出较大的空间区域分异:购物广场的热点分布于中心城区外围的次一级中心,社区店和标准超市的热点分布于居住区,便利店的热点大多分布于人口密集区域。  相似文献   

19.
基于2010年《山东统计年鉴》和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本文以县域为研究单元,通过空间自相关分析人口的空间分布模式,运用因子分析和Pearson相关分析探究人口空间分布模式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山东省人口分布呈现"东北-西南"的空间分布模式,人口空间分布整体上呈现显著的空间集聚,主要集中在青岛市的中心城区;经济增长因素和地形条件是山东省人口空间分布模式形成的主要推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