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甘肃阳山超大型热液金矿床的成矿特征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从阳山超大型金矿床的区域构造演化发展背景、成矿地质地球化学等特征进行的研究与分析表明,它是形成、产出在中新生代活化造山带、地壳高位浅成的中低温热液型超大型金矿床。从大地构造成矿学的研究途径,对其成矿流体与成矿物质的源区类型、形成与演化的构造环境、成矿作用的地质成因类型、成矿流体传输与聚集的构造系统等方面的初步研究表明成矿流体是变质与非变质的复杂混合体系,主要由基底、盖层中的构造热动力区域变质流体+重熔花岗岩浆热变质流体+岩浆热液等,组成多成因类型混合成矿流体,并受到同生水、大气降水的混染。因此,阳山金矿主要是由混合型变质成矿流体与岩浆热液成矿流体叠加形成,具有多因复成成矿特征的超大型中低温热液金矿床。  相似文献   

2.
与区域变质作用有关的钨矿床及控矿因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王发宁 《地质论评》1987,33(5):417-425
区域变质和超变质作用是受变质岩石中钨元素聚集定位而形成矿床的重要地质因素。在华南地区,按变质成矿作用的不同特点,可划分为变质热液钨矿床、混合岩化热液钨矿床和花岗岩化钨矿床三大类型。中元古界—古生界中的含钨沉积建造,是变质成矿的物质基础;含矿流体的形成,是变质成矿的重要环节;有利的控矿构造和地球化学障,是促使成矿流体中矿质聚集淀积的重要因素;混合岩化前锋外缘,是成矿物质汇聚的重要场所;印支—燕山期花岗岩化,在区域成矿中有重大意义;多期变质作用叠加的复变质带,为成矿的有利地区。  相似文献   

3.
宽坪银矿床是位于华北地块南缘崤山地区的蚀变岩型矿床。本文对宽坪矿床开展流体包裹体、稳定同位素研究,结果显示:宽坪银矿床成矿阶段分为Ⅰ期、Ⅱ期和Ⅲ期,Ⅰ期LV型包裹体均一温度为151℃~330℃,平均为252℃,盐度为8.5%~16.4%,平均盐度为12.63%,流体具有中等盐度和低密度的特性,推测Ⅰ期成矿热液应为岩浆热液-变质热液的混合;Ⅱ期LV型包裹体均一温度为145℃~316℃,平均为216℃,盐度为0.19%~18%,平均为6.13%,较Ⅰ期温度平均下降36℃,盐度平均下降6.5%,推测Ⅱ期成矿热液应为变质热液-岩浆热液-雨水的混合;Ⅲ期成矿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为136℃~265℃,平均为192℃,盐度范围为0.18%~16%,平均为7.73%,Ⅲ期成矿温度较Ⅱ期平均下降24℃,支持大气水的混入,但流体盐度较Ⅱ期略升,可能跟岩浆流体减弱、变质流体成矿作用增大有关,推测Ⅲ期成矿热液应为变质热液-雨水的混合。综合分析认为:(1)宽坪银矿床成矿期成矿温度为中低温;(2)成矿流体主要来自岩浆热液,后期有变质热液与雨水的混入,成矿物质主要来自岩浆带上来的深源物质。  相似文献   

4.
吉林白山市大横路Cu-Co矿床变质成矿流体特征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大横路Cu-Co矿床为一产于元古宙老岭群大栗子组变质地层中的新类型层控矿床,矿床形成经历了沉积成岩成矿、区域变形变质成矿两期主要成矿作用过程。对变质热液期形成的石英、方解石等矿物中发育的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成矿流体为一中低温、以H2O为主、含CO、CO2、N2及Cl^-、HCO3^-、SO4^2-、HS^-、CH4、C2H4、C3H8、C4H6等有机质的盐水溶液,早期成矿流体盐度ω(NaCl)可高达45.72%,晚期热液盐度ω(NaCl)为2.06%-12.53%。反映在来源上,早期成矿流体主要来自变质热液,晚期则有大量大气降水参与。变质热液成矿作用对Cu-Co工业矿床形成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钟日晨  李文博  霍红亮 《岩石学报》2015,31(6):1735-1748
霍各乞大型Cu-Pb-Zn矿床地处华北陆块北缘的狼山-渣尔泰山成矿带。该矿赋存于元古代带裂谷沉积岩系,矿区内围岩发生角闪岩相变质作用,并遭受剪切变形。赋矿围岩主要包括石英岩、云母片岩、碳质千枚岩、大理岩。此外,在赋矿围岩中存在铁建造层位,主要由磁铁矿及富铁角闪石构成。该矿的Cu-Pb-Zn矿化受剪切带控制,且发生于围岩剪切变形的晚期,退变质抬升阶段。成矿流体为变质流体。尽管霍各乞矿床Cu-Pb-Zn均显示后生热液矿化特征,矿床中硫化物却普遍具有元古代两阶段铅模式年龄(约1000Ma),表明成矿元素最初起源于元古代海底喷流沉积过程。此外,硫化物普遍富集重硫同位素,亦表明其最初来源于海水中硫酸盐的还原。为揭示Cu-Pb-Zn矿化及围岩变质时代,我们对围岩铁建造中的变质角闪石及成矿期的热液黑云母进行39Ar/40Ar年代学测试。围岩铁建造中的变质角闪石坪年龄为271.4±29.5Ma,代表峰期变质年龄。成矿期热液黑云母坪年龄为239.8±3.4Ma,代表Cu-Pb-Zn热液矿化时代。霍各乞热液矿化年龄略晚于围岩峰期变质年龄,这与该矿退变质期成矿的现象非常吻合。由于岩石在其退变质阶段无法产生变质流体,霍各乞Cu-Pb-Zn矿化的成矿流体来自深部岩石的进变质脱水。据此提出霍各乞矿床两阶段矿化模式:元古代期间,伴随海底热液活动发生同生沉积期Cu-PbZn预富集,形成富含成矿元素的裂谷火山-沉积岩。在印支期(二叠纪末-三叠纪初)的变质过程中,这些经历预富集的裂谷岩系变质脱水,其中的Cu、Pb、Zn再活化,含矿流体向浅部迁移,形成受剪切带控制的变质热液Cu-Pb-Zn矿床。从更宏观的角度考察,霍各乞印支期Cu-Pb-Zn矿化事件并不是孤立发生的,而是中国印支期大规模矿化事件的一部分。霍各乞变质热液CuPb-Zn矿化实例反映了此次印支期事件的成矿类型多样性,进一步确证了在挤压构造体制下除岩浆热液矿床及造山型金矿外,在某些特定地质背景下还可以形成变质热液型贱金属矿床。除霍各乞Cu-Pb-Zn矿床外,在狼山-渣尔泰山及临区发育若干印支期大型-超大型造山型金矿床。这些造山型金矿具有与霍各乞Cu-Pb-Zn矿床相似的地质特征,且形成于相似的大地构造背景。相比于形成造山型金矿,形成霍各乞等变质热液Cu-Pb-Zn矿床需要更为苛刻的地质条件。除形成造山型金矿所需的地质条件外(如变质作用、剪切带活动),形成Cu-Pb-Zn矿床的变质流体源区需要经历Cu、Pb、Zn预富集;此外,搬运大量的Cu需要富含CH4的还原性变质流体,这就要求成矿体系中存在富含有机质的岩性层。因此,在发育造山型金矿的地区,叠加上述有利地质条件之处具有形成大型变质热液Cu-Pb-Zn矿床的潜力。  相似文献   

6.
安徽铜陵胡村南铜钼矿床流体成矿过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村南铜钼矿床是在安徽铜陵铜(金)矿集区中发现的第一个矽卡岩-斑岩复合型铜钼矿床,在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具有特殊性和典型性。文章对该矿床进行了矿床地质和流体包裹体研究,旨在查明该矿床的流体成矿过程。胡村南铜钼矿床流体成矿过程可以划分为高温气成热液期、中高温热液期和低温热液期3个成矿期。高温气成热液期发育钾长石化和矽卡岩化,中高温热液期发育绿泥石化、绿帘石化和绢云母化,而低温热液期主要发育碳酸盐化。其中,中高温热液期为主要矿化期,形成辉钼矿和黄铜矿等多种硫化物网脉。高温气成热液期矿物中发育富液相和含子晶多相包裹体,中高温热液期矿物中也主要发育富液相包裹体和含子晶多相包裹体,但可见少量的富气相包裹体,低温热液期矿物中只发育富液相包裹体。从高温气成热液期经中高温热液期到低温热液期,成矿流体均一温度从435℃以上,经203~458℃,降低到156~276℃;盐度w(NaCleq)从14.0%~64.9%,经4.6%~47.5%,降低到1.0%~15.5%。成矿流体在其演化过程中发生过不混溶作用和沸腾作用。不混溶作用发生在气成热液期,使成矿流体中的成矿元素大量富集。沸腾作用发生在中高温热液期,导致成矿流体中的成矿元素卸载而沉淀出大量金属硫化物。  相似文献   

7.
托克赛中型铅锌矿位于西天山成矿带赛里木微地块。矿床成矿过程划分为喷流沉积、变质改造和岩浆热液3个时期。喷流沉积期具典型SEDEX矿床特征,"岩控性"与"层控性"明显,成矿流体以海水为主;变质改造期发育富液相包裹体,包裹体均一温度210℃~271℃,w(NaCleq)为12.7%~13.6%,成矿流体主要来源于变质热液;岩浆热液期发育富气相、富液相和含子矿物包裹体,包裹体均一温度190℃~341℃、w(NaCleq)为4.8%~40.8%,成矿流体主要为岩浆水与大气水的混合。矿床的矿源层形成于古元古代的海底喷流沉积环境,后期经历了变质改造和岩浆热液叠加成矿作用。  相似文献   

8.
四川省九龙县黑牛洞铜锌矿床为一个产于前震旦系江浪变质核杂岩中的富铜矿床,受穹隆内发育的环状滑脱构造系统控制。通过对矿床地质特征、成矿物质来源、氢氧同位素等方面的研究,认为矿床的成矿物质主要来自于深部,成矿热液是大气降水和变质水组成的混合流体。矿床的成矿时代为燕山期,矿床的形成与区域构造-岩浆热事件相对应。黑牛洞矿床为中高温变质热液矿床。  相似文献   

9.
区域成矿流体的形成与演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成矿流体是富含挥发份、碱金属的含矿卤水 ,其中碱金属来源于岩浆热液、变质热液、海水及通过水岩作用从岩石中萃取等 ;而挥发份来源于地幔、水岩作用与有机质分解作用。成矿流体中的硫也是多来源的 ,硫的活度与氧逸度有关 ,高温还原环境H2 S的活度降低 ;成矿流体的同位素分馏与水岩作用强度有关 ,控制同位素分馏的基本因素是温度及水岩比值。根据成矿流体的成分及物理化学性质 ,可以分类为高温硅钾卤水、中温碳酸盐卤水及低温硫酸盐型卤水。成矿流体没有固定的来源 ,在一定地质条件下 ,任何来源的热水流体都可以形成成矿流体。控制成矿流体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是岩浆作用、变质作用、地热增温作用及构造作用等。文中根据地质作用类型对区域地质流体进行划分 ,可分为岩浆作用区域成矿流体 (以高温硅钾卤水为主 ,可以有高温到中低温的流体分带 ) ,沉积作用区域成矿流体 (以中低温碳酸盐及硫酸盐型卤水为特征 ) ,大洋盆地区域成矿流体 (与岩浆岩区域成矿流体类似 ,有高温到低温的流体分带 )和变质作用区域成矿流体 (变质程度不同而有不同的流体类型混合 )。  相似文献   

10.
苏丹拜尤达地区位于苏丹北部尼罗河州,区内已圈定1处中型金矿床,7处金矿找矿靶区.根据拜尤达地区金矿成矿地质条件及哈佳吉中型金矿床的地质特征、矿石和围岩的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将金矿床成矿过程分为热液期、表生氧化期和风化沉积期.认为该地区金矿为受区域韧性剪切带控制的中温浅成变质热液矿床,属造山型金矿.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前寒武系变质岩,造山作用引起构造—岩浆活动,区域变质作用造成流体的活化,并萃取围岩中的成矿物质,最终在构造有利部位富集形成金矿床.  相似文献   

11.
根据20世纪60年代全国范围内展开的自然重砂测量工作所累积的自然重砂数据资料,统计了全国各省72个典型银矿床的自然重砂情况,通过计算和分析各自然重砂矿物在所对应的类型的矿床中的报出频率,得出火山沉积型、沉积型、变质型、侵入岩型4种类型的银矿所对应的自然重砂矿物组合。展现这4种类型矿床的重砂矿物组合的相似之处及不同之处。按照这种方式建立的不同矿床类型的自然重砂矿物组合,对于建立自然重砂找矿模型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联生矿床是指在内生和外生因素共同作用下,在地表或地下一定深度所形成的矿床.根据成矿要素的配置关系,联生矿床可以分为内源外成和外源内成两种类型;根据宏观地质环境可分为海相和陆相两类.海底火山喷气(喷流)沉积矿床(热水沉积矿床)是典型的海相联生矿床,陆相油气资源和地热资源属于陆相联生矿床,而陆相火山-次火山高度开放型的容矿构造中通过流体的沸腾浓缩形成的浅成高温热液矿床也具有联生矿床的属性.联生矿床概念的提出有助于对成矿物质运动时空结构的全面理解.  相似文献   

13.
蒙库铁矿床与镜铁山铁矿床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蒙库铁矿床被认为是与海底喷流沉积作用有关的铁矿床,但存在很大的争议.文章将其与典型的喷流沉积型铁矿--镜铁山铁矿床对比,并结合野外的第一手资料,发现蒙库铁矿床的喷流沉积特征并不明显,而热液成矿作用比较明显,但是热液的性质和来源、成矿时间等尚不明了,蒙库铁矿的成因机理仍有待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4.
长坑矿田金,银矿床地球化学特征及形成差异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梁华英 《地质论评》1998,44(2):194-199
长坑矿田金、银矿体主要产于下石炭统与上三叠统不整合面之下的硅质岩中,金、银矿体分离。金矿体主要为浸染状,富集As、Sb、Hg;银矿体主要为脉状,富集Cu、Pb、Zn。金矿体铅同位素组成与寒武纪—石炭纪地层及硅质岩的相同,银矿体铅同位素组成与金矿体的不同。金、银矿体的氢、氧、碳同位素组成也明显不同。银矿体Rb-Sr等时线年龄为70.4Ma。据上述特征,笔者认为长坑金、银矿床是不同成矿作用形成的,金矿主要是热水沉积形成,银矿主要是燕山期晚期改造形成。  相似文献   

15.
赤峰地区中生代火山岩中非金属成矿系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表明,满克头鄂博组、玛尼吐组、白音高老组和义县组中酸性火山岩是赤峰地区珍珠岩、沸石、膨润土、叶腊石、高岭石等非金属矿床的重要赋矿层位,并形成珍珠岩—沸石—膨润土成矿系列和叶腊石—高岭石成矿系列.在矿床特征和成因研究后认为,矿床的时空分布主要受控于区域性NNE向断裂和中生代火山岩建造,成矿作用对矿床成因类型及组合关系...  相似文献   

16.
云南白牛厂银多金属矿床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云南白牛厂超大型银多金属矿床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矿床形成的长期性及多阶段性的研究认为:白牛厂银多金属矿床是热水沉积—叠生成因矿床,早期呈现寒武纪的热水同生沉积成矿作用,晚期为燕山期花岗岩浆热液成矿作用。该矿床是热水沉积成矿作用与岩浆热液成矿作用叠加成矿的产物。  相似文献   

17.
贵州是我国低温热液型汞、锑、金矿的重要产区,但对其成矿时代一直存在不同看法.本次研究采用Sm-Nd同位素等时线法对晴隆大厂锑矿、兴仁紫木凼金矿和铜仁乱岩塘汞矿区的萤石、方解石分别进行了同位素年代学的研究,结果表明晴隆大厂锑矿中的方解石(Sm-Nd等时线年龄为148±13 Ma,钕初始值为0.512256)和萤石(Sm-...  相似文献   

18.
嵩县石门铷矿赋存于印支期碱性正长岩体中,岩体中主要成分为钾长石,印支期是本区岩浆活动的重要时期,岩浆活动为本区铷矿、稀土元素的形成提供了丰富的物质来源。后经构造岩浆热液活动使岩体中的铷部分活化、富集,而形成本区铷矿床。通过对本区岩体成分、矿体矿物成分等基本特征的研究,认为在本区周边及河南省的方城和安阳等地存在类似的岩体,找矿潜力较大,应加强对碱性岩体的研究及找矿。  相似文献   

19.
河北洞子沟银(铜金)矿床成矿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论述了洞子沟银(铜、金)矿床成矿地质背景和地质特征,成矿地质时代及矿床成因,并从硫同位素、氢氧同位素及包体成分、稀土元素等探讨了成矿物质来源,矿床硫同位素变化范围窄,δ34S=(-0.49~+2.8)×10-3,硫同位素组成以重硫型为主,接近陨石硫同位素组成。δ18OH2O=12.9×10-3,δDH2O=-73×10-3流体包裹体成分反映出成矿热液以岩浆来源为主,并混合了部分大气降水及雨水。提出本矿床是地洼区内的多因复成矿床。  相似文献   

20.
中国铂族元素矿床特征及资源潜力分析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铂族元素是我国紧缺的战略性矿产资源.我国的铂族元素矿床主要分为岩浆、岩浆热液及沉积3种成因和9个类型,文章分析了典型铂族元素矿床的基本特征,并对不同类型矿床的资源潜力进行了探讨,认为岩浆成因铂族元素矿床依然是找矿重点,黑色岩系型铂族元素矿床具有重大找矿潜力,对现有金属矿床的含铂(族)潜力再评价是发现共(伴)生铂矿的一个有效途径,此外,还要重视对热液型矿体的识别和追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