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以累计频度定量计算方法,讨论了云南地区1970年以来,各个强震孕震区的地震活动非线性度ZL值的时间进程曲线,系统计算了Ms≥6.3级强震前的ZL值曲线,结果表明:强震前地震活动非线性度ZL值异常表现出的地震孕震区的地震平静-活跃或活跃-平静过程至少出现一次,且震例中的83%开始出现平静(活跃)的时间为强震前1-21/2年,强震前半年左右结束出现活跃(平静)。  相似文献   

2.
青海地区强震活动的统计分析及预报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统计的角度出发,研究了青海地区1993年M≥6强震的发生概率,在此基础上应用非线性最小二乘法拟合的Gompertz与Logistic曲线模型以及可公度模型对该区M≥6.5强震进行了预测探索。结果表明,1993年该地区M≥6强震的发生概率将达到0.76-0.87,1993-1994年有可能发生M≥6.5强震。  相似文献   

3.
讨论了民乐盆地及邻近地区的历史和现今强震活动的分布、大地电磁测深重复观测与现今强震发生的关系.结果表明,视电阻率曲线的系统变化与周围地区强震的发生有一定的对应关系,视电阻率曲线不同频带的系统变化与不同强度地震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云南地区强震前中小地震活跃—平静的定量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累计频度定量计算方法 ,讨论了云南地区 1970年以来 ,各个强震孕震区的地震活动非线性度ZL值的时间进程曲线 ,系统计算了Ms≥ 6 3级强震前的ZL值曲线 ,结果表明 :强震前地震活动非线性度ZL值异常表现出的地震孕震区的地震平静—活跃或活跃—平静过程至少出现一次 ,且震例中的 83 %开始出现平静(活跃 )的时间为强震前 1~ 2 12 年 ,强震前半年左右结束出现活跃 (平静 )。  相似文献   

5.
伽师强震群地震动特点与震源机制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97年1至4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伽师县境内发生了7次6级以上强震群。在此期间布设了由4个临时台站组成的地面加速度观测台网,共得到6级以上强震记录57条。本文给出这次强震群的烈度分布图和震源机制,研究了这批强震记录的相关谱特性及其与震源机制的关系。此外,还研究了这些地震的地震动与宏观烈度的对应关系以及地震动随震中距的衰减曲线。  相似文献   

6.
概述了国内外强震地面断裂的研究现状,系统总结整理了我国历史强震地面断裂的有关资料,对1900年以来我国大陆发生的340次6级以上强震的地面断裂作了统计分析,绘制了强震地面断裂的震级频度曲线。指出了我国当前定数评估强震地面断裂影响的不足,探索了强震地面断裂影响的概率评估方法,建议并讨论了需要考虑场地强震地面断裂影响的概率水平。  相似文献   

7.
讨论了云南地区不同震级范围的小震频度在强震前的时间进程曲线,发现在介质比较破碎地区,震级偏小的地震频度显示出较明显的强震前孕震系统的非线性阶段,而在介质比较完整的地区,则震级偏大的地震频度反应较明显。为此,引入了频度比的概念,结果表明,强震孕震区的频度比表现为在强震前2—4年,持续增加或持续降低,在强震前1—2年,呈(增加后)降低或(降低后)增加的异常变化,曲线形态出现拐点。对频度比在实际预报工作中的预报能力,也进行了讨  相似文献   

8.
陈佩燕 《地震学报》1997,19(2):145-153
研究了非线性参数H值曲线及其差值H曲线与华北强震之间的关系.首先将RSH算法应用于华北地区,详细研究了6种定量预报指标的方案,并进行了回溯性预报检验.结果表明:6个预报方案均具有一定的预报效能,且都通过了检验;其中方案A和E的效果最好,R值分别为0.47和0.48,我们推荐这两种方案以便将来实际应用于预测.另外,进一步研究了H的差值H曲线与强震的关系,提出了将H用于强震预测的RSH算法,并将该算法用于华北地区强震的预测.回溯性检验得到R值为0.45,表明该方法也具有一定的预报效能.我们还将两种算法联合应用,提出了HH算法.该算法减少了虚报时间,可使R值提高.   相似文献   

9.
云南地区强震前孕震系统的非线性阶段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蔡静观  许昭永 《地震研究》1993,16(4):329-337
本文以降维减熵增能的地震学方法,讨论了强震前复杂孕震系统的非线性阶段,云南地区1976年以来6级以上的强震震例表明,强震前复杂孕需系统的非线性阶段是普通存在的。但从不同震例。不同方法反映出来的非线性阶段起始时间是有差异的,本文进行了综合判断的尝试,得出孕震系统在强震前1-3年进入非线性阶段。结果还表明,蠕变曲线和累计频度的速率增加比具有普适的特点,前者为2.4左右,后者为1.7左右。  相似文献   

10.
甘肃地区地震活动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研究了甘肃及邻近地区最近一个平静期的地震活动特征。主要讨论了:1)小震、中强震是围绕在本世纪历史强震震中区分布在断裂带上或交汇地区及弧形构造的顶部,震源绝大多数分布在地壳中10—30公里的范围;2)1966—1979年甘肃地区小震、中强震的频度和活动强度曲线的峰值与滇川青地区M_s≥6.5级强震有同步性。对比年、季、月的频度曲线可以提取外区强震发生前的前兆信息,並指出分区频度曲线对应外区强震在时空方面的不均匀性;3)由青藏高原构造运动所控制的滇川青与甘肃地区的地震迁移特点,表现为南强北弱和南北强震呼应两种类型。並且,总是甘肃地区处于平静阶段时,滇川青地区处于活动高潮阶段。  相似文献   

11.
地震频次的Hurst指数在地震预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引用Hurst指数,对华北地区18次中强地震前地震活动频次的Hurst指数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总结出了中强地震前地震活动频次的Hurst指数H值的异常主化特征,同时,把该方法应用到了河南及邻区中等地震预报研究中,制定了预报规则,进行了预测内符检验和预报评分,结果表明,该方法是一种有效的中短期地震预报方法,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1997年新疆伽师强震群序列活动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1997年伽师强群序列基础资料,分析了其频度衰减特征,h值动态演化,强震群动态发生过程以及序列各参数的动态演变与强,余震发生的关系,最后给出伽强震群中长,中,短和临震预报的新思路,同时讨论了实施强震群动态跟踪临震预报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3.
采用异常频次累加法和异常频次变化速率法研究了中强地震前后一定范围内地下流体群体异常随时间的演化特征.结果表明:地震前后地下流体异常频次累加曲线和变化速率曲线变化特征表现为“平稳(零值波动)—加速(连续正值)—恢复(连续负值)”3个阶段;地震与异常的关系表现为“加速(连续正值)—地震”的形式.利用该方法可以对地下流体异常性质(即非震异常、震前异常和震后异常)进行一定程度的定量判别.  相似文献   

14.
In this paper,a new method for determining the earthquake fracture feature is put forward.The generalized directional function DG is defined as the ratio of P waveamplitude spectrums recorded at station 1 and station 2 by comparisonof the recorded DG curve and the theoretical curve,the ratio of fracture lengths of a bilateral fracture in two opposite directions and the angle between station 1 and the main rupture propagating direction can be determined simultaneously.Theoretically speaking,only records of three stations distributed homogeneously are needed to determine the fracture feature of an earthquake.The main rupturing propagating direction of a strong aftershock(ML5.4)of the Tangshan earthquake(Ms7.8)has been obtained by using the new method and has been compared with the result of the earthquake source mechanism.This shows that this new method is effective.  相似文献   

15.
新疆乌恰2次5.1级地震加速度记录特征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新疆乌恰两次5.1级地震4个强震台的强震动记录,第1次地震4个台记录卓越频率在4.25 Hz-13.59 Hz;第2次地震4个台记录卓越频率为2.45 Hz-3.61 Hz.从谱比曲线可以看出,2次地震在同一观测场地的场地效应基本相似,基岩台场地效应在高频部分有明显放大作用,土层场地在高频部分有明显的减小作用.  相似文献   

16.
王筱荣 《华南地震》2007,27(4):1-10
对比研究了新疆伽师强震群与乌兹别克斯坦加兹里强震群,发现两者不但在分段上极为相似,而且随时间的发展在能量释放的分配形式上也极为相似,且余震都呈共轭分布,主要地震迁移呈多侧扩展型,强震群序列中各次主要地震的发生表现出一定的的继承性特征,强震前中小地震出现平静。从频度及强度上看,两次强震群第一组强震发生后余震频度及强度较低,第二组强震发生后余震频度及强度较高,第三组强震发生后余震频度及强度最高。  相似文献   

17.
For a strong earthquake swarm, the key to estimate the frequency attenuation coefficient h-value of ensuing strong earthquake sequence accurately lies in quantitative calculation and subtraction of the foreshock sequence effect.Taking the Jiashi strong earthquake swarm sequence as an example, we analyzed and compared the h-values when foreshock effect has been subtracted or not subtracted. 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boundary between the two great difference is the M56.6 earthquake on April 11,1997. The h-values with foreshock effect subtracted are all Iess than 1 before the moderately strong earthquakes, but after the earthquake, the h-values are all greater than 1. On the contrary, the h-values with foreshock effect do not show this kind of turning variation.Practical test results shows that quantitatively subtracting foreshock effect is beneficial to the judgement of the trend of the activity of the Jiashi strong earthquake swarm. This provides the basis for accurately grasping sequence development and  相似文献   

18.
多地震叠加提取双台间面波频散信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中国HIA台和哈撒克斯坦BRVK台的甚宽频地震仪记录的2011年日本MW9.0大地震及3次MW6——7强余震数据, 采用互相关法提取了双台间的瑞雷波群速度频散曲线.研究发现, 对于同一台记录的大地震和强余震激发的瑞雷波, 其主要能量的周期范围明显不同, MW9.0大地震面波主要能量周期长(70 s以上), 而强余震面波的主要能量周期相对较短(10——50 s).单独利用大地震数据无法提取60 s以下的群速度频散, 而单独利用强余震数据无法提取100 s以上频散.将双台记录的特大地震、强余震数据进行互相关叠加, 可以提取出较为可靠的宽频带瑞雷波群速度频散曲线(10——200 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