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一、前言在地壳形变测量中,水准测量是为了监测地壳的垂直形变。按照不同的监测任务,它又可分为区域水准网和流动水准点两种。通过定期的重复观测,对数据进行适当的处理后,可获得较大范围地壳垂直形变势态;跨断层短水准测量则是在活动断裂两测,布设三四个测点,组成测段长度一般不超过一二百米的小水准环。分析短水准测量资料,同样可得到断层垂直运动信息。而且短水准测量具有施测方便,外界干扰少,精度高的优点。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布设在克孜尔水库大坝及库区一等水准点及 GPS监测网多期观测结果的分析 ,对贯穿大坝的 F2 断层近期形变特征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 :F2 断层的活动属于新构造继承性运动 ,其水平形变速率大于垂直形变速率 ,并与地震活动存在着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新疆克孜尔水库F2断层近期形变特征初探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通过对布设在克孜尔水库大坝及库区一等水准点及GPS监测网多期观测结果的分析,对贯穿大坝的F2断层近期形变特征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F2断层的活动属于新构造继承性运动,其水平形变速率大于垂直形变速率,并与地震活动存在着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中条山北麓断裂形变异常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叙述了山西地震带南端运城盆地及其周边100km范围近20a的地震活动特征,运用形变异常参数、差分、统计等方法对运城盆地内跨中条山北麓断裂的水准观测资料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断层大幅度形变速率异常变化较好地对应了研究区内1979年至2002年7次ML≥4.2的地震活动,且山西永济风柏峪测线自2001年8月至2002年4月仍存在一定的形变异常信息,表明,中条山北麓断裂目前正处于增强活动之中。  相似文献   

5.
山西带形变监测场地情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山西带跨断层短水准流动测量场地、定点台站跨断层水准场地和区域流动GPS场地及分布情况进行了调查、汇总和分析。调查了10个流动水准测量场地和4个定点台站水准测量场地,所跨断层绝大多数走向为北北东至北东向,多具有右旋正走滑活动性质,反映了山西带总体构造特征。同时发现,偶有近东西向断裂或北西向断裂与其互相切割,应该是容易造成应力集中的地方。整个山西带布有区域GPS观测点40个,每年正常观测1次的有39个,点距多为几公里到几十公里不等,在整个断层带上的分布比较均匀,并已积累了十几年的流动观测资料。结合地质资料和历史地震的活动特点,认为山西带再次孕育强震的可能性较大,这些多手段形变测量场地的布设情况、时间和空间上的相互联系及多年复测资料的积累对强震预测研究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山东地区长水准与跨断层短水准资料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山东地区跨同一断层长水准与短水准的观测资料,结合历史主要震例,根据其变化特证,进行断层垂直形变特征与异常分析。结果显示,山东内陆长水准和跨断层短水准资料所反映的断层活动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7.
北京黄庄—高丽营断层,八宝山断层中段活动性综合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车兆宏  巩曰沐 《中国地震》1997,13(4):330-337
在黄庄-高丽营断层及八宝山断层中段布设了监测断层活动性的水淮、短边测距、重力、地磁等的共点同步观测网,分析了各观测量的时空分布及相互关系。研究认为,黄庄-高丽营断层处于应变能积累的闭锁状态;八宝山断层处于蠕动或旷动的状态;应用形变及重磁手段共点同步综合监测断层活动性,可以获得断层活动的微动态的丰富信息。  相似文献   

8.
吕弋培  廖华 《中国地震》1999,15(2):190-198
跨断层形变测量是在现今构造活动强烈的活断层主断面上进行的动态测量。鲜水河断裂、安宁河—则木河断裂及龙门山断裂是川西现今构造活动较强的断层。近20多年来,四川省地震局地震测量队在上述断裂上陆续布设了短水准、短基线、蠕变仪等测量手段,并取得了大量测量资料...  相似文献   

9.
从短水准观测资料探讨山西省区域地壳形变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山西省大同、代县、太原、临汾 4个地震台短水准观测资料,对大同盆地、忻定盆地、太原盆地、临汾盆地的地壳形变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山西南部、忻定盆地呈趋势性变化,中部、北部地区形变比较大,存在中期异常背景.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处理1967年以的多期长水准及1977年以来多个跨断层短水准,短基线场地数据的基础上分析了三叉口地区的地壳垂直形变,在整个南北构造带上为一上升区,形变速率不高,该地区垂直活动表现为山区相对上升,平原或分别地相对下沉,跨断层的短水准短基线变化,表明该区处在张性应力场中,本文还特别分析了1989年石棉5.3级地震的震前,震时又震后的地壳形变特征,并发现类似石棉地震前的及在泸定一石棉间的德妥一带有  相似文献   

11.
为了正确判断山西临汾地震台所监测的罗云山断裂带通过短水准测线的具体位置,利用测线剖面图、高差月均值图等方法,对其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和研究。认为,临汾台短水准BM4—BM1测段的2-3测站(2测站)跨越断层。这对于临汾台短水准捕捉地震前兆信息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叙述了山西临汾中心地震台定点水准观测场地及所跨断层的简况,利用1987年至2000年的观测资料对跨断层的2个测段高差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BM4-BM1测段能反映所监测断层的变化。  相似文献   

13.
结合清原地震台台站水准1985年前后观测成果精度的变化,总结了提高台站短水准观测成果精度的几点主要成功措施。它们是:选择最佳视线长度;拓宽线路、增高视线、减弱折光影响;改造仪器站条件;固定观测时间和人员;确定好观测光段。  相似文献   

14.
Results of analysis of variation of cross fault short-baseline and short-range leveling in Western Yunnan Earthquake Test Site (WYETS), results show that among five observation stations of cross fault short-baseline and short-range leveling in WYETS before the Lijiang MS7.0 Earthquake occurred in February 1996 only Yongsheng observation station (epicentral distance 82 km) located at Chenghai fault shows great variation about one year before the earthquake. And the nearest observation station, Lijiang (epicentral distance 42 km); presents great coseismic variation, but does not show obvious anomalous variation before the earthquake. There are no significant variations related to the earthquake at the other three observation stations. Two methods are used in analysis of the observed data and some valuable results have been obtained.  相似文献   

15.
根据误差理论及在民乐盆地等测量场地的观测试验结果,对影响短水准测量精度的各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短水准测量精度主要受4种干扰因素影响:(1)温度变化引起水准标尺尺长误差;(2)仪器单面受热的影响;(3)尺桩升降的影响;(4)地面折光的影响。特别是第4种因素的影响尤为显著。针对上述4种干扰,本文提出了一些相应的改进措施。作者将这些措施应用到实际观测中,收到了较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本文详细介绍了金州地震台短水准测量记录软件的开发过程和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7.
水位是影响水准高差变化最为显著和普遍的因素,本文研究了晋7-1~#井水位变化对太原地震台水准高差的影响,分析了两者的相关性及年最大变化量的异同情况。结果显示,相关性、年最大变化量比值异常与山西地震带地震有较好对应。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在Windows操作系统下,用Visual Basic 6.0开发的短水准服务程序,叙述了该程序的主要功能和使用方法.指出,该程序经1 a多的试用,运行稳定,解决了小数进位等问题,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9.
对临汾中心地震台跨断层短水准观测资料进行整理,根据断层形变观测资料计算历年的断层垂直变化速率,并以平均速率为基值,用不同时间的速率与平均速率值之比,根据数学模型解算出断层形变异常强度值R,根据计算结果绘制了异常强度时序曲线图,根据变化特征研究其与山西地区近年来ML≥4.0地震的关系,进一步探讨山西地区异常强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为未来震情形势的预判提供证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