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正>重要天气过程概述江西省气象台郑婧1暴雨过程据气象记录统计,江西省7—9月发生区域性暴雨天气平均每年3.8次。2014年7—9月,江西10站以上区域性暴雨日达5 d(表1),其中7月暴雨频繁,降水较历年同期偏多。7月13—16日为连续暴雨过程,江西中北部多数区域出现对流性暴雨和大暴雨天气。7月24日"麦德姆"台风在江西逗留7 h,带来明显的风雨。降水对流性强、局地雨量大,九江市德安县短历时暴雨强度超百年一遇,23日15时至24日15时德安县丰林镇累计降水量826.7 mm,其中7月24日06时、07时降水量分别达65.3和204.6 mm,强降水使江西局部出现洪涝和地质灾害,德安城区街道内涝、金带河漫堤。  相似文献   

2.
<正>重要天气过程概述江西省气象台陈娟1暴雨过程2019年7—9月,江西省10站以上区域性暴雨日数为9 d(表1),暴雨次数与常年同期(3.8 d)明显偏多。暴雨过程主要集中在7月,其中3—9日和12—14日江西省先后出现2次暴雨、强降水集中时段,暴雨范围广、强度强,与前期强降雨区重叠度高,导致赣州、抚州、萍乡、宜春等地出现较为严重的洪涝灾害。其中7月3—9日暴雨过程具有持续时间长、范围广、雨强大、累计雨量大等特点;全省过程平  相似文献   

3.
《气象与减灾研究》2021,44(4):I0002-I0002
重要天气过程概述江西省气象台包慧1暴雨天气过程2021年7-9月江西省10站以上区域性暴雨日数共2d,分别为7月1日和19日,较历史同期(3.8d)偏少。7月1日受高空低槽影响,赣北有15个国家站出现暴雨,其中景德镇市以及婺源等5个县出大暴雨,以三清山167.9 mm为最大,其间伴有强雷电、短时强降水等强对流天气。7月19日受低涡南侧切变线影响,赣北出现大到暴雨。  相似文献   

4.
重要天气过程概述 江西省气象台 包慧濛 1 降水过程 2021 年 4—6 月全省降水量分布不均,赣中西部和赣南较历史同期偏少 1—3 成,赣北和赣中东部略偏多 1—4 成.全省 10 站以上暴雨日数共 12 d,较历史同期基本持平. 5 月 10—13 日江西中北部出现一次明显的强对流、暴雨天气过程.进贤、上高、崇仁等 22 县(市、区)出现冰雹,共有25 县(市、区)出现8 级以上阵风,余干等48 县出现30 mm/h以上短时强降水.其中 10 日暴雨范围广、强度大,全省有41个国家站出现暴雨,奉新、余干等 6 县出现大暴雨,以戈阳117.4 mm为最大.5 月19—22 日全省自南向北出现区域性暴雨,以 19 日暴雨范围最广,全省有 31 个国家站出现暴雨,以于都95.4 mm为最大.6 月26 日—7 月1 日赣北、赣中出现连续性暴雨过程,全省平均雨量达 120 mm,以 30 日暴雨范围最广、强度最强,全省有21 个国家站出现暴雨,景德镇、婺源等3 县出现大暴雨,以乐平市 184.8 mm为最大.  相似文献   

5.
1998年6月16~27日,在锋面低槽的天气形势下,广东出现了一次大范围、连续性的强降水过程。本文对这次强降水过程作了分析研究,并提出了一些值得探讨的问题。1强降水过程概况16—27日,广东先后有73站/次出现暴雨或大暴雨,其中日降水量超过100mm的有14站欣,日降水量超过200mm的有3站/次。阳春的过程降水量最大为1236.4mm,20~24日阳春连续5天大暴雨累计降水量为1123.7mm,为历史罕见。这次强降水是自北到南、自西到东,与天气系统影响的先后相一致(表1)。过程峰期的23、24日两天内,有31站/次出现暴雨以上降水量(占过程暴雨站数的…  相似文献   

6.
重要天气过程概述江西省气象台郑婧2011年4—5月,全省降水总体异常偏少,为历史同期最低值。进入6月后降水量赣北、赣中明显增多,且降雨相对集中,先后经历了4轮强降雨过程。4—6月全省共有8 d出现区域性暴雨(表1)。6月5—7日赣北、赣中出现连续暴雨、大暴雨过程,经过短暂停顿之后,于9日晚开始新一轮的强降水,以6月15日降水过程为最强。14日20时—15日20时,全省平均雨量55.3 mm,暴雨集  相似文献   

7.
<正>重要天气过程概述江西省气象台陈翔翔1暴雨过程2015年4—6月,江西省暴雨日数较历史同期偏多,10站以上暴雨日数达16 d(表1)。其中,6月出现了6次暴雨天气过程,频繁的暴雨致使江西多处出现城市内涝和局地地质灾害。6月17日傍晚到19日上午,赣北和赣中北部、赣南北部局地出现大到暴雨,部分地区大暴雨。其中,18日暴雨和大暴雨总站数为2015年1—6月单日最多。17日14时—19日14时,全省平均降水量为39.1 mm,以鹰潭  相似文献   

8.
正1暴雨过程2018年7—9月,江西省10站以上区域性暴雨日数为4 d(表1),暴雨次数与历史同期(3.8 d)基本持平。7月5—7日出现了2018年以来最强暴雨过程,受西风带系统影响,在江西的中北部出现暴雨到大暴雨,局地特大暴雨,其间伴有强雷电、短时强降水等强对流天气。7月11—12日受减弱的台风"玛莉亚"影响,全省出现较明显的风雨  相似文献   

9.
正1暴雨过程2017年4—6月10站以上暴雨日数共9 d(表1)。4—5月区域暴雨日数仅1 d。4月8—9日出现首场区域性强对流、暴雨天气过程,共有50个县(市)出现雷电;赣东北有10个县(市)出现短时8—9级雷雨大风天气,风速以乐平24 m/s为最大。有25县(市、区)的64个测站出现30 mm/h以上强降水。强降雨过程主要集中在6月(共6次),其中6月10—16日、20—29日先后出现连续暴雨过程,位列  相似文献   

10.
利用日降水资料(08—08时)和常规天气图资料,以1981—2010年30 a平均降水量为气候态,统计2012年4—10月我国主要暴雨天气过程,概述各主要暴雨过程的重要影响系统、出现时段、范围及累积降水量。结果表明:2012年4—10月我国共出现190个暴雨日,34次主要暴雨过程,单站最大日降水量487mm,过程最大降水量631mm;4月华南、江南大暴雨过程比常年偏多,7月中下旬长江流域强降水频繁,长江三峡出现建库以来最大洪峰;汛期登陆我国的台风偏多且时间集中,北上台风偏多;汛期北方降水量比常年偏多,多个大中城市出现严重内涝。  相似文献   

11.
<正>重要天气过程概述江西省气象台陈娟1暴雨及强对流过程2019年4—6月全省降水量分布不均,赣北较历史同期偏少1—4成,局部5成,赣中赣南略偏多1—4成。全省10站以上暴雨日数共9 d(表1),较历史同期基本持平。4月9日江西出现区域性强对流天气,庐山、樟树、鹰潭等23县(市、区)出现8—10级大风,以庐山25.4 m/s为最大,乐平、铅山等地局地出现冰雹,赣北部分地区出现短时强降水,并伴有雷暴天气。  相似文献   

12.
3 7月主要暴雨天气过程 3.1 6月30日至7月2日华北、江淮及西南暴雨 受500 hPa低槽和中低层西南低涡影响,6月30日至7月2日华北、江淮及西南地区出现暴雨天气.其中,6月30日至7月1日强降水主要集中在两片区域(图3),一是津、冀、鲁、豫区(华北暴雨区),二是云南、四川、陕南区(西南暴雨区).华北暴雨区共有19站出现暴雨,其中河南清丰、内黄及山东济宁3站下了大暴雨,清丰站雨量为178.1 mm,后两站雨量均为104.0mm;西南暴雨区共有24站出现暴雨,其中6站下了大暴雨(四川4站、云南2站),最大降水出现在云南镇雄(172.0 mm),其次为云南威信(141.8 mm).  相似文献   

13.
黔西南短时强降水时空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黔西南州2006—2016年8县站全年逐小时降水量,对短时强降水特征及其与暴雨的关系进行分析,得出:(1)87%的短时强降水集中在20~40 mm/h,空间基本特征为"东多西少";94%的短时强降水出现在5—8月,3个级别的短时强降水都是在6月到达峰值;20~40 mm/h的短时强降水频次明显大于其它级别,60 mm/h的短时强降水只在夏季出现过;短时强降水主要出现在夜间,占总频次的70%,白天为低发时段,其中46%的短时强降水出现在前半夜,后半夜占25%,上午出现的频次最少,且3个级别的短时强降水都是在前半夜出现的频次最多。(2)黔西南州68%的暴雨天气中伴有短时强降水,二者的相关系数为0.94;所有短时强降水累计频次、暴雨日数与暴雨过程中出现的短时强降水的累积频次三者的空间分布基本特征均为"东多西少";暴雨量与当日最大小时降水量为显著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4.
重要天气过程概述江西省气象台郑婧1暴雨过程气象记录显示,江西省7—9月发生区域性暴雨天气平均每年3.8次。2012年7—9月,江西降水偏多,10站以上区域性暴雨日达8 d(表1),与历史同期相比,暴雨日异常偏多。13日傍晚至17日的对流性强降雨过程为历史同期少见,全省平均降雨103.6 mm,单日雨量以南丰316 mm为最大,其中南丰县莱溪17日05—11时6 h雨  相似文献   

15.
杨浩  周文  汪小康  李山山  王婧羽  王晓芳  胡泊 《气象》2022,48(5):571-579
利用国家气象信息中心提供的2 373个国家气象观测站(以下简称国家站)和区域气象观测站(以下简称区域站)小时降水量资料,从累计降水量、降水强度和时间演变等角度,分析了“21·7”(2021年7月17—22日)河南特大暴雨的极端性特征。结果表明:此次暴雨过程具有持续时间长、累计降水量大、突发性强、暴雨落区集中等特点。6天累计降水量平均达到219.05 mm·站-1,有155个站超过600 mm。全省5.43万km2累计过程降水量大于250 mm,超过“75·8”过程(1975年8月)的3.45万km2。强降水主要出现在3个时段(18日15时至19日04时、19日09时至21日08时、21日09时至22日14时),最大降水时段发生在19—21日,落区集中在太行山东南侧、伏牛山东北侧的豫中北地区。有1514个站出现至少1个时次的短时强降水(≥20 mm·h-1),大值中心分别位于郑州、新乡和鹤壁等地,部分区域短时强降水贡献率超过70%。强降水中心在20日中午至21日夜间由河南中部向河南北部移动,强度由强变...  相似文献   

16.
1 暴雨天气过程 2008年7—9月,江西省共出现4次区域性暴雨过程(表1),均出现在7月,与历史同期相比,属暴雨日偏多年份。其中,7月19日和30目的暴雨过程分别由7号台风“海鸥”的外围云系以及8号台风“凤凰”进入江西所致,且后者为2008年对江西影响程度最大的台风。7月29日20时至30日20时全省有22县(市)先后出现暴雨,寻乌、安远、宜黄降水量超过100mm,以寻乌194mm为最大,并创该站历年7月日降水最大值。  相似文献   

17.
选取2007—2015年江西省1 895个地面气象站的降水观测资料,分别统计分析了20 mm≤1 h降水量<30 mm、30 mm≤1 h降水量<50 mm、1 h降水量≥50 mm、3 h降水量≥50 mm、6 h降水量≥50 mm短历时强降水的年际变化、季节变化、日变化和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 1)从年际变化来看,1 h降水量≥20 mm短历时强降水的日数呈现增多的趋势。2)从季节变化来看,短历时强降水天气主要出现在4—9月,其中6月短历时强降水日数最多,1、2、12月最少;5—8月有超过80%的站点出现短历时强降水天气。3)从日变化来看,短历时强降水易发生在傍晚至上半夜时段,主峰值区出现在17—21时,次峰值出现在08—09时;4)从空间分布来看,不同降水强度的短历时强降水的发生日数均呈“西少东多”的空间分布特征,其中九江地区的降水日数偏少,抚州、鹰潭地区偏多。  相似文献   

18.
重要天气过程概述1暴雨过程据气象记录统计,江西省4—6月发生区域性暴雨天气平均每年9.5次,并有时出现连续性暴雨过程,造成局部或区域性洪涝。2012年4—6月,江西省10站以上的暴雨日为13 d(表1),与历史同期相比明显偏多,且局地降水强度偏大,多体现为对流性特征。  相似文献   

19.
2017年7月大气环流和天气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霍达  孙军  储文宗 《气象》2017,43(10):1302-1308
2017年7月大气环流特征为,极涡呈偶极型分布,主体强度较常年偏强;中高纬环流呈5波型分布,北半球副热带高压强度偏强,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整体位置偏北,脊线持续北抬。7月我国平均气温为23.2℃,较常年同期(21.9℃)偏高1.3℃。全国平均降水量112.5 mm,较常年同期(120.6 mm)偏少6.7%,东北地区西部、江南地区东北部、江淮地区西南部和新疆北部等地降水偏少显著。强降水天气主要出现在东北地区和南方,7月我国出现9次区域性暴雨天气过程,7月13—14日降水过程多方面突破历史极值。7月西北太平洋地区有8个台风生成,其中7个台风活跃,3个台风登陆我国,数量较历史同期明显偏多;台风生成个数与1994、1967和1971年并列为历史同期最多。内蒙古东部出现气象干旱,江淮江汉伏旱发展。中东部地区和新疆持续高温天气,最长持续天数为20 d,1884站出现35℃以上高温天气;高温极值为49℃,发生在吐鲁番站。  相似文献   

20.
基于粤东暴雨中心范围内1967—2019年国家气象观测站和2003—2019年区域气象监测站降水资料,利用气候倾向率等统计方法分析了粤东暴雨中心强降水气候特征。结果表明:(1)粤东暴雨中心年平均强降水日10.43 d,国家站统计强降水日数、雨日占比和雨量占比最大都为汕尾海丰,但24 h降水量极值出现在惠东高潭1 056.7 mm。(2)强降水雨日和雨量月变化均呈双峰型,强降水主要集中在汛期,且前汛期和后汛期基本相当。(3)强降水日年变化呈增加趋势但变化不显著;21世纪起强降水日年际变化幅度明显增大,最多年和最少年均出现在21世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