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贾飞龙 《地球》2012,(9):54-57
国土资源部继2011年6月对页岩气探矿权首次公开招标后,第二轮招标将于2012年9月展开。这表明,中国的页岩气开发正在快速升温,全面开采的大幕已经拉开。有分析人士认为,如果中国能在一个相对较短的时间内达到量产规模,甚至与美国的页岩气产量齐头并进,则世界能源结构的版图将会发生巨大改变。然而我国页岩气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  相似文献   

2.
岳尚华 《地球》2012,(9):44-47
美国页岩气开发的神话,轰动了世界,各国纷纷展开页岩气勘探开采工作,以期解决能源困境。阿根廷、乌克兰、南非、英国等国家和地区也纷纷展开了页岩气的勘探开发,只是尚处于起步阶段。阿根廷2011年年初,美国能源信息署的一份报告显示,阿根廷页岩气储量约为774万亿立方英尺(21.9万亿立方米),居世界第三位,占拉丁美洲页岩气储量  相似文献   

3.
传统能源的日渐枯竭,势必推动新能源的开发利用,而作为新替代能源的页岩气,它的有效开发,既能增加天然气的供给,缓解天然气的供需矛盾,又以其开采周期长和生产寿命长的优点,成为新时期绿色能源的"宠儿"。所谓页岩气,是指赋存于富有机质泥页岩及其夹层中,以吸附或游离  相似文献   

4.
马云川 《地球》2012,(9):58-61
2005年开始,美国天然气产量中页岩气的产量和比重开始快速增加,2009年美国一举超越俄罗斯,成为世界第一大天然气生产国,完成了天然气进口过向出口国的转变,人们称之为美国的"页岩气革命"。于是,似乎是在一夜之间,页岩气迅速"走红",简直就是"红得发紫"。如此爆炸性的好消息自然是刺激很多人的神经,尤其是能源紧缺的国家。在波兰,这个号称拥有欧洲最大  相似文献   

5.
袁立明 《地球》2012,(9):36-39
自从理查德·尼克松1973年承诺要实现能源独立以来,历届美国总统都会把这个目标挂在嘴边。然而事实却是,能源进口的比例越来越大,美国离这个目标也越来越远。如今,距尼克松提出能源独立已过去40余年,在能源独立这个目标就快成为一个"空头支票"的时候,美国迎来了那场席卷全球页岩气革命,这似乎是其实现能源独立的大好机会。  相似文献   

6.
刘奎峰 《地球》2012,(9):40-43
除美国以外,加拿大是另一个对页岩气进行规模性开发的国家。根据美国能源信息署的估算,加拿大非常规天然气储量也十分惊人,达到388万亿立方米,居全球第七。页岩气现已成为加拿大重要的替代能源。加拿大页岩气资源分布广、层位多,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区,大约有550万至860万亿立方英尺页岩气储量。加拿大西部的沉积盆地大部分由页岩组成,据阿尔伯特地质调查局研究表明,该地区存在15个有利的页岩气储层。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我国页岩气大规模开采,四川盆地南部活动构造相对稳定的地区出现了一系列微震和有感地震,甚至是破坏性地震。这些地震是否为工业开采所诱发,目前已有研究从时空相关性给出了一些统计推断,本文则从形变观测角度分析页岩气开采能否产生可以检测到的地面形变,以揭示形变信息与页岩气开采的关系,尝试为页岩气开采提供有效的监测手段。基于长波ALOS-2卫星雷达数据对长宁页岩气区块近两三年内的InSAR地表形变展开探测,检测页岩气发活跃时段内的形变时间序列信息。结果显示:考虑到不同观测砽技縂术的误差水平和观测角度差异,两种卫星数据均反映了一致的地表形变分布,且形变场与页岩气开采井的空间分布有很好的对应关系;压裂注液过程会造成地表快速隆升,生产过程中随着流体扩散地表会出现沉降和水平运动,初步揭示出页岩气生产过程中地面形变的非稳态变形特征。这表明在四川盆地南部复杂的形变观测条件下,InSAR技术是页岩气开采有效的监测手段,能够弥补地震学观测的不足。  相似文献   

8.
张佑一 《地球》2012,(9):18-19
2009年11月15日,美国总统奥巴马首次访华,中美签署了《中美关于在页岩气领域开展合作的谅解备忘录》。以此为契机,中国页岩气的基础研究上升到了国家层面。  相似文献   

9.
袁立明 《地球》2012,(5):100-102
过去几年,美国页岩气产业获得的巨大成功一度在世界范围内掀起热潮。页岩气作为非常规气体能源的重要战略地位正在凸显,页岩气成为越来越多学术会议的关键词。同时,随着社会对清洁能源需求不断扩大,天然气价格不断上涨,人们对页岩气的认识也迅速提高。特别是水平井与压裂技术水平不断进步,人类对页岩气的勘探开发正在形成能源新导向。由于"页岩气革命"获得成功,美国页岩气产量从2006年的311亿立方米,迅速提升到2011年的1800亿立方米,平均年增长率达到45%,改  相似文献   

10.
资讯     
《地球》2013,(3)
正中央2013国际页岩气技术交流会即将举行3月18日,由中国矿业联合会主办的"2013国际页岩气技术交流会暨中美非常规油气合作交流峰会"将在京召开。本届峰会将以"开放的中国页岩气市场"为主题,特别邀请多家美国页岩气公司集中亮相论坛现场和中国企业分享成功勘探开发品位低、工作难、成本高的页岩气的经验方法。记者了解到,中国矿业联合会还专门就此次会议与国  相似文献   

11.
重庆涪陵焦石坝页岩气开采诱发地震加密观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近年来,页岩气开采诱发地震研究引起了国内外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目前研究表明,页岩气开采过程中注水压裂和废水处理都可以诱发地震。重庆涪陵焦石坝地区是中国页岩气开采的先导区,自从2013年该地区注水压裂之后,该地区微小地震活动明显增强,成为研究页岩气注水压裂诱发地震的理想场所。2017年2月7日,该地区发生了M_L1.9地震,当地震感强烈,居民们出现恐慌心理,这一现象引起了当地政府和重庆市地震局的高度重视。随后重庆市地震局  相似文献   

12.
马云川 《地球》2012,(9):14-17
2012年9月份,有关页岩气勘探开发的第二轮招标开始。但围绕我国页岩气的开发,一直以来就存在不同的声音。有专家提出,我国不太适宜发展页岩气产业。他们认为,我国是一个淡水资源紧缺的国家。页岩气的开发和利用,不但要消耗大量的水资源,还可能会污染已有的水资源。另外,我国的页岩气赋存状况与美国不同,我国页岩气埋藏条件更加复杂,对技术的要求更高。同时,我国页岩气产业刚刚起步,迄今尚无核心技术。  相似文献   

13.
蓝颖春 《地球》2012,(9):48-49
2011年,国土资源部组织实施了陕西延长页岩气资源和贵州黄平页岩气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建设。当年,在鄂尔多斯盆地打成我国第一口陆相页岩气井并成功压裂产气,证实了我国陆相页岩气的存在。我国页岩气领域的知名专家张大伟、张金川等表示,延长陆相页岩气勘探开发技术的突破是"国内第一,乃至世界第一"。2012年,作为国家首批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基地之一的陕西延长油田页岩气基地,在打成中国第一口陆相  相似文献   

14.
何为页岩气     
岳尚华 《地球》2012,(9):20-23
页岩气是从页岩层中开采出来的天然气,是一种重要的非常规天然气资源。主体位于暗色泥页岩或高碳泥页岩中,页岩气是主体上以吸附或游离状态存在于泥岩、高碳泥岩、页岩及粉砂质岩类夹层中的天然气。以游离状态(大约50%)存在于裂缝、孔隙及其他储集空间,以吸附状态(大约50%)存在于干酪根、黏土颗粒及孔隙表面,极少量以溶解状态储存于  相似文献   

15.
臧敬 《地球》2012,(6):66-67
传统的石化能源不可能维系"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命运,使得人们在开发利用传统能源的同时,也在不断寻找着新的替代品。继风能、太阳能、地热能等自然能源被开发之后,人类的着眼点开始聚焦在无所不在的生物身上,于是开发生物能源就顺理成章成为科学家开辟的一条崭新道路。种半机械发电的蜗牛也就应运而生了说起"半机械蜗牛",有人会想起一部美国老电影:导演乔治·克斯的电影《星球大战》,相信里的机械爬虫让人们记忆犹新,影片  相似文献   

16.
《地球》2015,(7)
<正>近年来,关于页岩气的新闻频繁出现,业内人士也纷纷发表观点,其中有"乐观派"、"激进派",也有"悲观派"、"保守派",对于页岩气开发的成本问题、技术问题、环境问题等争论不休。6月9日,中国地质调查局召开页岩气资源调查评价座谈会,会议发布了《中国页岩气资源调查报告(2014)》,众多专家集中就当前页岩气勘查开发的热点问题发表了各自的观点。在会上,《地球》记者获悉,页岩气调查是2015年资源调查工作的重中之重,总投入达到6.8  相似文献   

17.
页岩气是以吸附或游离态为主赋存于暗色富有机质、极低渗透率的泥页岩中,自生自储、连续聚集的天然气藏.我国页岩气富集地质条件优越,具有良好资源前景及开发潜力.页岩气勘探开发的"甜点"是富有机质页岩优质储层的发育段和有利区,页岩气储层评价是寻找"甜点"的关键.地球物理测井技术贯穿于页岩气的勘探开发,是识别和评价页岩气储层的重要手段之一.我国的页岩气勘探开发及储层评价正处于起步探索阶段,为了有效利用地球物理测井技术进行页岩气储层评价,在调研国内外大量文献的基础上,结合已有的地质、测井资料,首先介绍了页岩气勘探开发中不同钻井类型所采用的测井系列,对比和分析了页岩气储层测井响应特征.其次从矿物组分、地球化学参数、物性参数、含气性和可压裂性评价等方面全面深入论述了页岩气储层测井评价方法及评价参数的计算,认为矿物组分、地球化学参数、物性参数、含气性和可压裂性是页岩气储层测井评价的重点,并结合实际资料改进了TOC和脆性指数计算公式.最后提出了我国页岩气储层测井评价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发展趋势及一些认识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地球》2015,(7)
日前本刊记者从中国地质调查局获悉,我国页岩气资源潜力巨大,发育层系多。目前已在四川盆地及周缘下古生界海相龙马溪组和牛蹄塘组获得页岩气勘查开发重大突破,并形成产能,有望实现《页岩气发展规划(2011~2015)》提出的65亿立方米产量的目标。在四川盆地及周缘中生界陆相、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陆相、西北侏罗系陆相和华北石炭—二叠系海陆交互相等领域获得页岩气调查重要发现。初步形成了海相页岩气"二元"富集和成藏模式,以及适合我国地质条件的页岩气勘查开发技术体系,装备基本实现国产化,页岩气勘查开发基本实现绿色环保。  相似文献   

19.
本文基于页岩气勘探开发新形势,对地球物理技术在我国页岩气勘探开发中的应用现状、问题和面临的挑战进行了分析.在页岩气的勘探开发过程中,地球物理技术发挥着在常规油气勘探开发中完全不同的作用,地球物理技术可为优化页岩气钻井及储层压裂改造部署提供重要技术支撑.本文还介绍了国外利用封闭应力指导水平井钻探、综合运用杨氏模量和水平应力差比进行页岩气工程"甜点"预测、运用得到的岩石力学属性进行相关分析指导压裂的一些成功范例;但是,在页岩气勘探开发中,地球物理技术还面临着各向异性、含气丰度预测、工程"甜点"预测等难点的挑战,针对这些难点,本文提出了发展适用于我国页岩气开发的特色地球物理技术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张佑一 《地球》2012,(9):19
2009年11月15日,美国总统奥巴马首次访华,中美签署了《中美关于在页岩气领域开展合作的谅解备忘录》。以此为契机,中国页岩气的基础研究上升到了国家层面。在此之前,2009年8月17日,国土资源部油气资源战略研究中心会同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等单位在重庆市綦江县、巫溪县启动了全国首个页岩气资源勘探项目。页岩气开发从綦江起步,走向全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