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海洋灾害是指发生在海上或沿岸地区的灾害,其类型多种多样,造成灾害的后果也各有所异。海洋灾害大多数是自然因素造成的,有一些则是人类活动对海洋生态环境的破坏,往往又加剧了这些灾害,甚至形成一些新的海洋灾害。自然因素引发的海洋灾害,有的具有原生灾害性质,如...  相似文献   

2.
随着海洋渔业资源的不断衰退,为了保护渔业资源、推动海洋渔业的可持续发展,自20世纪70年代后期,我国出台了许多海洋捕捞相关政策。文章从投入控制制度、产出控制制度和技术控制制度3个角度出发,以捕捞许可制度、捕捞限额管理和伏季休渔制度等政策为重点,通过整理1980—2017年浙江省渔业经济的相关资料,从海洋捕捞渔船数量和功率、海洋捕捞产量、渔业劳动力数量变化3个方面,深入分析浙江省海洋捕捞现状,提出了完善现有的海洋捕捞政策、加强渔业执法管理力量、加强普法宣传、建立渔业资源调查与评估体系、帮助捕捞从业人员转产转业等对策建议,以期为我国海洋捕捞管理部门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3.
为保护我国近海渔业资源,实现海洋渔业的绿色发展,文章梳理我国近海渔业资源开发利用状况,结合存在的问题及其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提出对策建议。研究结果表明:2017年我国近海海水养殖产量同比略有提高,海洋捕捞产量同比略有降低;2008—2017年养殖空间有所优化,以筏式养殖和底播养殖为主,深水网箱养殖和工厂化养殖的产量显著提高,海洋捕捞以拖网捕捞为主;我国近海渔业资源开发利用存在海水养殖能力与养殖面积不相称、养殖空间日趋萎缩和超负荷、养殖低效以及海洋捕捞能力不均和强度较高等问题,给海洋生态环境带来污染海水环境、占用生态空间和破坏渔业资源等不利影响,亟须完善海洋生态补偿制度、促进渔业资源恢复和合理开发利用渔业资源。  相似文献   

4.
莱州湾南岸滨海湿地的退化及其生态恢复和重建对策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受气候变化,河流断流,海洋灾害,污染,围垦,海水入侵,盐业、养殖业的发展,过度捕捞,过度开发利用水资源,不合理的工程建设等因素的影响,近30多年来莱州湾南岸滨海湿地呈现明显的退化趋势。如自然湿地面积减小、植被退化、人工湿地面积扩大、湿地生物多样性受损、渔业资源衰退等。作者针对导致湿地退化的原因提出了减轻海洋灾害、合理发展盐业和渔业生产、严格控制污染物入海、恢复湿地水文条件以满足湿地生态需水、建设人工芦苇湿地等退化湿地的生态恢复和重建对策。  相似文献   

5.
从灾害损失的角度分析近年来海洋灾害的破坏特征,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海洋灾害救助的策略。通过构建损失分析指标体系,对2002—2011年的海洋灾害损失数据进行因子分析,得出这一阶段我国海洋灾害的损失因子主要为生存威胁因子、生产作业影响因子和设备破坏因子,这3个因子的得分受海洋灾害强度的影响:在灾害强度大时,生存威胁因子得分较高;灾害相对缓和时,生产作业影响因子和设备破坏因子得分较高。海洋灾害救助应根据灾情调整着力点,重灾年份应着重保障灾民生命安全,轻灾年份应注重生产资料损失的补偿。  相似文献   

6.
我国海洋动力灾害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洋动力灾害(包括灾害性海浪、风暴潮、海冰、海啸等)是对我国沿海地区造成破坏和损失最大的自然灾害之一。开展海洋动力灾害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和迫切的国家需求。本文回顾我国建国以来在海洋动力灾害研究方向的主要进展,重点针对近年来我国在海洋动力灾害数值模拟预报以及灾害风险评估等方面的进展进行综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未来的发展展望,希望给海洋防灾减灾科研工作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海洋生态经济健康评价系统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1世纪是人类全面认识、开发利用和保护海洋的新世纪。开展海洋经济活动,是以海洋资源为对象而展开的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活动。在取得显著成果的同时,也对海洋生态经济系统的健康造成了损害,如海洋生态环境被破坏、海洋生物资源开发过度、赤潮灾害现象时有发生等。在文中建立了“海洋生态经济健康评价信息系统”,对海洋生态经济健康相关因素监测值系统化管理,为海洋生态经济健康程度的评判,动态预测海洋生态灾害发生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为进一步提升广东省海洋灾害应急管理水平和全社会抵御海洋灾害的综合防范能力,文章在广东省机构改革的背景下,概述广东省海洋灾害应急管理"一案三制"体系,查找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研究结果表明:广东省海洋灾害应急管理已初步建立应急预案以及体制、机制和法制体系,尤其是2018年机构改革后成立广东省应急管理厅,有力促进全灾种、全流程和全方位的应急管理,其中海洋灾害应急管理体制由应急管理领导议事机构、应急管理综合调度机构、海洋灾害专业管理机构和海洋灾害辅助管理机构4个部分组成;在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改革和机构改革的新形势下,广东省海洋灾害应急管理仍存在不足,亟须完善地方性法规等制度、优化管理体制机制、加强技术支撑和成果转化以及提高社会和市场参与度。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因海洋与渔业灾害导致每年损失过百亿元人民币,海洋渔业灾害破坏力强,给整个海洋经济带来巨大的损失,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也会造成极大的危害,所以我国急需建立海洋与渔业灾害防范和救助体系。政府在海洋灾害风险防范与救助体系中作用巨大,文章主要从政府机构的视角探讨了构建我国海洋与渔业灾害风险防范体系的问题。分别从法律制度建设、保险体系构建、组织机构保障、约束激励机制和基础建设投入等方面阐述了政府机构应当采取的行动,进一步明确了现阶段我国政府机构在海洋与渔业灾害风险防范体系构建中扮演的角色和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0.
综述了我国海岸带环境蠕变问题的若干事实,如海平面上升、海水入侵、海岸侵蚀及风暴潮等灾害加剧,海洋污染,赤潮频发,渔业资源衰退,红树林遭受破坏,珊瑚礁生态环境退化,海草床生态环境退化以及滨海湿地锐减等。探讨了我国海岸带环境蠕变问题适应性研究体系的建立及未来亟待开展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1.
本文阐述了海洋灾害外部不经济性问题产生的原因,从明确海洋资源产权、实施政府税收和津贴、构建海洋环境责任保险制度等方面,探讨了海洋灾害外部不经济性内部化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为建立和完善现代化的海洋灾害防治体系,提高我国海洋治理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能力,文章以全球治理和国家治理为背景,在明确致灾因子、承灾体、灾害以及灾害风险和管理等基本概念及其内涵的基础上,分析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我国海洋灾害及其风险的特征以及海洋灾害防治的关键性和基础性科学问题,并提出我国构建海洋灾害防治体系的建议。研究结果表明: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下,我国沿海地区的海洋灾害风险复杂多变且有所提升;提出以群-环-域为主体的体系架构,研究全球气候变化与区域海洋的响应和反馈、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海洋灾害与风险的特征和规律以及综合海洋灾害风险评估和海洋灾害防治等问题;在我国构建海洋灾害防治体系的过程中,应加强科学研究以及技术和信息支撑、促进区域和全球联动联防以及提高全社会对海洋灾害的认知和防范水平。  相似文献   

13.
大亚湾是南海北部渔业资源的摇篮,多种经济物种在此栖息、繁殖、索饵和成长,具有典型的海湾生境特征.通过对大亚湾生态监控区环境调查和历史资料分析,发现大亚湾生态监控区存在陆源污染严重、溢油事故和赤潮灾害频发、海洋环境质量下降、典型红树林生态系统和海龟处境堪忧等海洋生态问题.针对大亚湾目前的海洋生态问题,提出了进行环境综合整治,加强生态管理生态修复,调整产业结构等环境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4.
南海具有丰富的海洋资源,在我国占据重要的战略地位.文章通过评价南海海洋资源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现状,客观分析渔业资源衰退、海洋水质污染、海洋生态破坏以及资源利用不平衡等存在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以期实现南海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5.
针对目前我国海洋灾害评估管理存在的灾害风险意识淡薄、海洋预警预报能力较薄弱、缺少统一的灾害应急指挥决策系统、海洋灾害评估管理模式与急剧扩张的沿海经济规模不相适应、海洋灾害管理法律体系不健全等主要问题,探讨了通过完善组织管理体系、规范海洋灾害预警预报机制、建立减灾防灾法律法规体系、形成科学的灾害风险评估机制、构建海量信息共享平台、开展海洋灾害风险意识教育来构建我国的海洋灾害风险评估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16.
海洋灾害对我国沿海经济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海洋给予人类生存和发展很多资源和机遇,但是,海洋灾害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造成威胁。在人类所面临的众多自然灾害中,大约一半以上的自然灾害损失与海洋有关。海洋灾害主要包括风暴潮、海啸、海浪、海冰、异常海温、海平面上升、赤潮、海岸侵蚀等自然灾害。由人类活动导致海洋自然条件改变所  相似文献   

17.
1998~2002年海洋灾害与减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许富祥 《海洋预报》2004,21(2):9-13
海洋是许多自然灾害的源泉,海洋积聚和输送无比巨大的能量,这些能量一旦以某种突发的方式释放,就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我国是世界上海洋灾害发生频率最高、海洋灾害破坏最为严重的少数国家之一。本文总结和回顾了近5年我国海洋灾害的状况及我国防御和减轻海洋灾害的成就,并提出了防灾减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做好防灾减灾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在当前形势下着重考虑了浙江省椒江区如何进行海洋灾害应急管理的建设,介绍了椒江区海洋灾害应急管理、影响及其海洋灾害情况,指出目前椒江区海洋灾害应急管理存在的问题,从推行海洋灾害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和法制建设,增强海洋灾害应急管理联动协同能力,建立海洋灾害应急管理系统,加强公众教育和参与,增强对外交流与合作四方面提出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9.
风暴潮灾害是威胁上海的主要海洋灾害之一。科学客观地做好风暴潮灾害调查评估工作,对于风暴潮灾害的观测预报、风险评估和辅助决策等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在分析上海市风暴潮灾害调查评估现状的基础上,针对存在的调查评估内容不全面、工作机制不健全、灾情调查口径不统一和技术规范不完善等不足,提出明确风暴潮灾害调查评估主体、建立“1+2+5+X”海洋灾害调查评估工作机制、建立风暴潮灾害调查评估分级响应机制和编制风暴潮灾害调查评估工作手册等建议,为上海市风暴潮灾害调查评估的科学化、标准化和制度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为进一步保护我国南海海洋生态环境和海洋历史文化,促进南海地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完善我国国家公园制度建设,文章在概述我国国家公园和国内外海洋公园建设情况的基础上,分析建设我国南海海洋国家公园的必要性和面临的挑战,并提出政策建议。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相继建设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国家公园,其中国家公园规模更大,且以生态环境保护为主;美国等海洋国家公园的建设实践较完善;我国具有海洋公园建设和管理优势,但也存在不足,尤其尚未建立海洋国家公园;我国南海海洋国家公园建设在保护生态环境、传承传统文化、管理旅游活动和恢复渔业资源等方面的意义重大,但面临体制机制创新、管理技术突破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等方面的挑战;建设我国南海海洋国家公园应以珊瑚礁保护区为基础、以国家公园体制改革为契机、生态环境保护与社会经济发展并行、发扬海洋历史文化以及建立海洋科研基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