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2 毫秒
1.
地震作用下海水与海床土的耦合运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文对地震作用下海水与海床土耦合运动的一维情形作了力学分忻,建立了相应的数学模型。海水是作为粘性流体来考虑的。对提出的问题讨沦了解算方法。根据讨论的需要,特别研究了海水受海底地表扰动时的流场计算问题。  相似文献   

2.
基于等价线性法和一维剪切波传播理论,开发了等价线性法频域计算的C++程序。为验证自编C++程序的有效性,与在工程中广泛使用的SHAKE91程序就某一核电成层土地基进行算例对比,发现两种程序计算所得加速度峰值随高程的变化吻合较好,地震波时程向位移频谱转换时采用不同方法会对计算结果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3.
本文用一个纵波信息,对一维声波方程的速度和源函数进行联合反演,并考虑到声波方程的反问题是一个不适应问题,对源函数和波速分别和正则化法分步迭代求解,减少反问题的计算工作量,改善该问题的计算稳定性,为计算实际工程和岩性学问题供了一种方法。文中给出只用一个反问题补充条件同时进行多参数反演的公式,并对相应的数值算例进行分析和比较。  相似文献   

4.
采用平均土骨架应力代替Bishop的非饱和土的有效应力,基于分析体积变形连续性条件建立了简化的一维非饱和土固结方程,分析计算了非饱和土在固结过程中孔隙压力、平均土骨架应力、饱和度的变化情况。同时建立了耦合水力特性的非饱和土本构模型和屈服方程。算例计算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非饱和土简化固结理论和耦合水力特性的非饱和土应力应变本构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下辽河地区典型土层地震反应时域和频域方法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决一维频域等效线性化方法在计算下辽河地区深覆盖场地地震反应时不够准确这一问题,本文采用一维时域非线性计算程序DEEPSOIL对该地区典型土层地震反应进行计算,并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大震情况下,时域非线性方法有效地避免了等效线性化方法加速度峰值不合理和特征周期值偏高的现象。用时域非线性方法计算该类型场地大震情况,结果更加合理。  相似文献   

6.
由于线源一维的正演国内外研究尚少,文中主要利用水平电场分量求取全区视电阻率。通过计算发现水平电场与电阻率之间是一一对应的关系,这使得定义全区视电阻率具有惟一性和可靠性。文中以水平电场定义视电阻率,然后利用二分搜索算法进行全区视电阻率求解。模型计算表明,该方法定义的全区视电阻率能较准确地反映地下电阻率信息。进一步研究发现:对时间域线源而言,在近区算不好晚期的数据,因为电磁波的传播、衰减很快,同样在极远区算不好早期的数据,而且探测深度是随收发距的增加而增大。最后,加入5%的随机噪声后与理论结果进行对比,得到了收发距与最大探测深度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Q值在地震学中的基本定义出发,对Q值的计算公式进行了推导,给出了一维介质中Q值正反演计算的基本方法和公式,并对海城震区一维介质中Q值进行了试算。  相似文献   

8.
本文讨论了一维粘弹性波阻抗反演的迭代法。根据一维波动方程和KelvinVoigt粘弹模型导出了一个适于数值计算的第二类Volterra型积分方程,用迭代法求解。通过对已有方法的改进和完善,数值计算表明了该反演方法具有一定的精度、抗干扰能力和分辨率以及应用于实际水平层状地层反射地震记录反演阻抗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9.
本文用二维有限元方法,研究了地表地形及埋藏地形对地震动反应的影响;同时对较为平坦的区域,进行了一维地基地震反应分析。本文采用的二维计算方法及对一维结果的校正方法在国内地震小区划工作中首次使用,为今后的研究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对一维剪切条计算模型进行改进,提出了土石坝非线性地震反应的简化计算方法。首先将坝体沿坝高离散为一系列的具有不同剪切刚度与阻尼比等参数特性的层状体系,建立了各层的振动控制方程及其边值条件,进而采用数学物理方程方法进行了求解,确定了体系的振动特性,并根据振型叠加原理和Duhamel积分确定了坝体地震反应的线弹性解。采用等价线性化方法考虑坝料的动力非线性性质,通过对线弹性地震响应的反复迭代计算,使得各层土的模量和阻尼比与其相应的剪应变水平相协调,确定出与非线性坝体系统相等效的线性解答,并将所得到的地震响应作为非线性地震响应的近似解。最后,以均质坝和心墙坝作为算例进行了具体的数值计算,将所得结果与有限元数值解进行对比分析,论证了所提方法的适用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11.
高斯射线束(GB)方法是一种用于计算不均匀介质中波场的高频近似方法。本文在详细讨论了几种用高斯射线束叠加计算理论地震图的方法--频谱法、褶积法和波包法之后,提出了适用范围更广泛的混合方法(褶积-波包法),并给出了一个便于数值计算的褶积公式。混合法在计算GB理论地震图时既用褶积法又用波包法,可以得到较高的计算速度与精度。最后,就二维情况分别用褶积法、波包法和混合法进行了一些实际计算和比较。  相似文献   

12.
在地震动作用下,小间距盾构隧道夹土层区域的动力反应影响结构的内力与变形,而反应位移法未考虑夹土层弹簧参数的变化,本文针对这一误差来源,提出了改进反应位移法。一方面在反应位移法合理内容的基础上完善计算模型,另一方面通过数值计算将改进反应位移法与动力时程法进行对比分析,并拟合理论模型对改进的方法进行修正。结果表明,两种算法下结构的地震响应规律一致;间距d≥8m时,结构地震动反应变化不明显,可按反应位移法计算;理论模型提高了改进反应位移法计算结果的精度。  相似文献   

13.
It has been proven that the implicit method used to solve the vibration equation can be transformed into an explicit method,which is called the concomitant explicit method.The constant acceleration met...  相似文献   

14.
基于条分模式的边坡可靠度近似计算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颜永国  陈健 《地震学刊》2010,(3):315-319
通过对边坡稳定分析方法中的条分理论和响应面法的研究,针对边坡可靠性计算往往没有明确的解析表达式,以及稳定性系数计算方法和响应面法(RSM)的特点,将响应面法中的有限元数值模拟以条分模式中的稳定性系数隐式方程的迭代计算方法代替,建立了条分模式下的边坡可靠性计算的极限状态方程,从而形成了一种新的边坡稳定可靠性响应面分析方法。本文提出的改进的响应面法原理简单,计算效率较高并具有一定的精度,适用于对边坡可靠度的近似计算。  相似文献   

15.
高斯束方法是在动力学射线追踪和旁轴近似方法基础上发展而来的.高斯束是波动方程在特定射线附近的高频渐近解.本文介绍了高斯束方法及其与射线方法相比的优越性,以及高斯束在地震波场正演模拟以及偏移方面的应用,并提出了实现高斯束偏移的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16.
伪谱法是一种高效、高精度计算非均匀介质地震波传播的数值算法,由于它的微分算子的全局性,一般认为该方法不适于并行计算. 本文介绍了并行计算非均匀介质中地震波传播的重叠区域分解算法,给出了一种基于傅里叶伪谱法的并行算法. 文中给出的算法将介质划分为相互重叠的若干区域,在各个子域上单独求解,利用重叠部分的解的传递,将各个子域连接起来,实现了伪谱法在分布式并行处理机上的计算. 文中给出了一个将二维区域分解的算例,比较了并行算法和整体算法的结果,分析了并行算法的计算精度. 结果表明,并行算法会有效降低计算时间,并且保证计算精度. 该方法在大规模三维非均匀介质的地震波场模拟方面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提出一种对旅行时进行抛物线插值的地震射线追踪方法(简称PTI方法),它比基于旅行时线性插值方法(简称LTI方法)计算结果更准确.PTI和LTI方法都是基于2D网格单元模型,用于计算地震波的旅行时和射线路径.首先介绍了相关方法的一些基本概念.旅行时和射线路径都是在网格边界上进行计算的,因此,射线路径在同一恒速网格内是直线.其计算过程有两步.第一步,计算旅行时,第二步追踪射线路径.然后给出了LTI算法的基本公式.因为在炮点网格内可能存在折射波,文章也相应导出了其公式.最后详细推导了PTI 方法的公式.通过模型试算对比说明,用PTI方法较LTI算法更精确、更有效,PTI方法是一种很有发展前途的地震射线追踪算法.  相似文献   

18.
为提高大型复杂结构体系的计算效率,在深入分析约束模态综合法原理的基础上,论述了非比例阻尼体系中约束模态综合法对阻尼矩阵的处理方法,并探讨了如何缩减对接界面自由度的问题。同时,通过算例详细说明了该方法在高层建筑结构动力时程分析中的应用。计算结果表明,在利用约束模态综合法求解非比例阻尼体系的动力问题时,文中所采用的阻尼矩阵的处理方法是有效的,与有限元直接法相比具有很好的精度。对于地基土-高层建筑结构体系的地震响应分析问题而言,缩减对接界面自由度的约束模态综合法可达到很好的计算精度,能够更大程度的提高计算效率,为大型复杂结构的动力时程分析研究和工程应用提供了一定的依据和方便。  相似文献   

19.
基于不等式约束的三维电阻率探测混合反演方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三维电阻率探测的线性反演和非线性反演中均存在着多解性的固有难题.电阻率线性反演方法的效率较高,但反演结果对初始模型的依赖性较强,易陷入局部极小;而非线性反演方法不依赖初始模型,但搜索效率极低,尚未见到关于三维电阻率非线性反演的文献.针对上述问题,融合线性与非线性反演方法的互补优势,提出了最小二乘法(线性方法)与改进遗传算法(非线性方法)相结合的混合反演方法的概念和思想.首先,提出了将介质电阻率变化范围作为不等式约束引入反演方程的思路,以实现压制多解性、提高可靠性的目标.提出了宽松不等式约束和基于钻孔推断的局部严格不等式约束的获取及定义方法.在此基础上,分别提出了基于不等式约束的最小二乘线性反演方法和遗传算法非线性反演方法.其次,对于遗传算法在变异搜索方向控制、初始群体产生等方面进行了改进,优化了其搜索方向和初始群体多样性.然后,提出了混合反演方法及其实现方案,利用改进遗传算法进行第一阶段反演,发挥其对初始模型的依赖程度低的优势,搜索到最优解附近的空间,输出当前最优个体;利用最小二乘法进行第二阶段反演,将遗传算法得到的当前最优个体作为初始模型,在最优解附近空间执行高效率的局部线性搜索,最终实现地电结构的三维成像.最后,开展了合成数据与实际工程算例验证,与传统最小二乘方法进行了对比,发现混合反演方法在压制多解性、摆脱初始模型依赖和提高反演效果方面有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20.
Two kinds of methods for determining seismic parameters are presented,that is,the potential seismic source zoning method and grid-spatially smoothing method. The Gaussian smoothing method and the modified Gaussian smoothing method are described in detail, and a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these methods is made. Then,we take central China as the study region,and use the Gaussian smoothing method and potential seismic source zoning method to build seismic models to calculate the mean annual seismic rate. Seismic hazard is calculated using the probabilistic seismic hazard analysis method to construct the ground motion acceleration zoning maps.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maps and these models are discussed and the causes are investigat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patial smoothing method is suitable for estimating the seismic hazard over the moderate and low seismicity regions or the hazard caused by background seismicity; while the potential seismic source zoning method is suitable for estimating the seismic hazard in well-defined seismotectonics. Combining the spatial smoothing method and the potential seismic source zoning method with an integrated account of the seismicity and known seismotectonics is a feasible approach to estimate the seismic hazard in moderate and low seismicity regio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