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研究以中国西部(主要为扬子西缘及邻区)的燕山期岩浆岩和相关的金属矿床为重点研究对象,重点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为多幕次燕山期岩浆作用形成的深部动力学机制及其与金属成矿的关系,约束中国西部"燕山运动"前的构造背景,探讨特提斯洋的产生、俯冲和闭合过程及其与燕山期多幕式岩浆的时空演化关系,构建扬子地块西缘及邻区中生代洋陆演化格局,揭示中国西部多幕式"燕山运动"的基本特征、本质及其驱动机制,探讨中国西部"燕山运动"与中国东部燕山期重大地质事件之间的关联,为揭示"燕山运动"的驱动机制提供制约;同时,总结中国西部燕山期"安第斯型"金属成矿的动力学机制,为找寻中国的"安第斯型"金属成矿带提供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2.
<正>中国东南部的赣南、湘东南、湘南、粤北、桂东北是全球罕见的世界级多金属成矿带—南岭有色金属成矿带,区内有色、贵金属成矿事件集中于中生代,明显与中生代构造-岩浆活化密切相关。近年来,中生代岩浆活动、成矿过程及其机制研究已成为我国地学领域的前沿和热点,但尚未取得共识。南岭地区构造层可分为南华纪-志留纪地槽构造层、泥盆-中三叠纪地台构造层、晚三叠纪-新生代地洼构造层三个部分。大量的同位素测年数据证实南岭地区中生代岩浆岩主要为印支期、燕山早期和燕山晚期  相似文献   

3.
在华南大陆燕山期构造-岩浆作用及年代学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收集了大量该区的地质资料及前人研究成果,从成矿系列的划分、成矿岩浆岩的时代、岩浆活动与成矿、构造环境及动力学机制与成矿、矿产分布规律等方面系统阐述了近几年来该区在早燕山时期构造-岩浆作用与成矿研究的相关进展。发现在宏观区域上华南与中生代岩浆作用有关的矿床被划分为了新的五个成矿系列,而江西北武夷地区属第五系列,为武夷―云开成矿带中在印支-燕山期与混合花岗岩、花岗岩有关的成矿系列;随着测年技术及方法的提升,成矿岩浆岩时代的厘定也更加精准;早燕山期的主要矿化类型为岩浆热液型和斑岩型两种,其成矿物质可能起源于同一源区,并受到了构造环境边界及多期次动力学活动的制约;矿产分布规律已越发明确。  相似文献   

4.
松辽盆地周围沸石矿成矿构造动力学环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松辽盆地周围沸石资源丰富 ,矿床类型多样 ,是中国东部环太平洋沸石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区NE—NNE向深大断裂带控制着中生代火山岩和沸石矿带的空间展布 ,而不同方向深大断裂带的交接复合地段则决定了沸石矿田和主要矿床的空间定位。燕山中晚期以挤压-剪切 (左行 )为主的构造动力学机制控制了富碱高钾火山岩的发育 ,为沸石矿源岩的形成期 ;喜山期的构造反转以拉张 -剪切 (右行 )为主的构造动力学机制及其相伴的岩浆热事件 ,导致区域地热异常、地下流体增温和沸石矿化作用的快速进行。研究区中生代火山岩系中沸石矿床的主成矿期为喜山期 (6 4 5~ 5 5 0Ma)。  相似文献   

5.
浙江省萤石矿床区域成矿规律与找矿方向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黄国成  张永山  程海艳 《矿床地质》2015,34(6):1209-1222
萤石矿是浙江省的优势矿种之一,储量在中国名列前茅。根据矿床成因可分为火山-次火山热液充填型、岩浆期后热液充填型和岩浆热液交代型3种类型。火山-次火山热液充填型萤石矿床主要分布于浙东南火山岩分布区,成矿作用与中生代火山活动关系密切;岩浆期后热液充填型和岩浆热液交代型萤石矿床主要分布于浙西北燕山期花岗岩周围,成矿作用与燕山期岩浆侵入活动密切相关。文章根据浙江省萤石矿床的成因类型、成矿作用、构造环境、成矿时代等特征,可将其归纳为2个成矿系列:与中生代火山-次火山热液有关的萤石矿床成矿系列和与中生代岩浆侵入作用有关的萤石矿床成矿系列。其中,与中生代岩浆侵入作用有关的萤石矿床成矿系列又可分为与燕山期中酸性岩浆期后热液充填作用有关的萤石矿床成矿亚系列及与燕山期中酸性岩浆热液交代作用有关的萤石矿床成矿亚系列。在此基础上,提出了2大萤石矿床成矿系列的找矿方向分别为浙东南晚白垩世火山断陷盆地边缘断裂、火山口环形和放射状断裂及浙西北高氟岩体。  相似文献   

6.
中国东南部地幔柱及其与中生代大规模成矿关系初探   总被引:21,自引:4,他引:21  
中国东南部是我国的钨锡铜金多金属矿床集中区,燕山期发生大规模成矿作用,研究大规模成矿的地球动力学背景显得尤为重要。本文结合前人的研究资料,初步讨论中国东南部地幔柱及其与中生代大规模成矿关系。通过对中国东南部地幔柱的地质和地球物理方面特征综合分析后,初步探讨了地幔柱构造的岩浆作用和成矿制约。本文认为中国东南部地幔柱不仅可能造成中生代火山─岩浆大爆发,而且可能与中生代大规模成矿有关。  相似文献   

7.
华南东部中生代岩浆作用的动力学背景及其与铀成矿关系   总被引:31,自引:1,他引:31  
陈培荣 《铀矿地质》2004,20(5):266-270
中国东南大陆在中生代岩浆作用十分强烈 ,形成了大批稀有和有色金属矿床。发生在早中生代 (T)的印支运动和晚中生代 (J K)的燕山运动是发动该区岩浆作用和成矿作用的动力条件。印支运动在区域挤压框架下导致华南大陆发生板内伸展作用 ,形成印支期花岗岩。燕山运动是相对于印支运动的后造山地质事件 ,以岩石圈发生强烈裂解为特征 ,诱发了大规模岩浆活动 ,并形成了丰富的矿产资源。受燕山期构造 岩浆热事件叠加的印支期花岗岩与铀成矿关系密切 ,可能是铀源体。因此 ,在华南的铀矿找矿工作应加强对印支期花岗岩分布格局和成矿因素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东秦岭深源浅成型花岗岩的成矿作用及地质构造背景   总被引:77,自引:18,他引:77  
东秦岭位于华北板块与扬子板块之间的拼合带-秦岭造山带的东段,该区构造岩浆活动强烈,有色金属,贵金属的成矿作用发育,是中国著名的Mo,W,Au多金属成矿带,也是中国最大的Mo,Au,W等矿产基地与重要的矿集区之一。通过深源浅成型花岗岩的特征,形成机制和成矿特点的研究,发现成矿多与中生代燕山期(170-100Ma)的深源浅成型花岗岩类有关,并生成一系列斑岩-爆破角砾岩型矿床,矿床具有深源,与岩体同时,同空间以及岩体的成矿元素丰度高等特点,矿床类型与岩浆成分有关,表现出明显的成矿专属性,矿床的形成受区域构造演化作用的控制,成岩成矿作用是燕山期中国东部在陆内俯冲的背景下,岩石圈巨大减薄,引起软流圈抬升和地幔上涌造成的。  相似文献   

9.
试论中国东部中生代成矿大爆发   总被引:143,自引:22,他引:121  
华仁民  毛景文 《矿床地质》1999,18(4):300-308
中国东部在中生代尤其是燕山期发生了大规模的金属成矿作用,形成了一批重要矿床,其成矿强度之高,密度之大,矿种之丰富,在全球中生代成圹作用中首屈一指,故可称为中生代成矿大爆发。研究表明,中国东部中生代成矿大爆发是该地区在特定地质背景下下发生岩石圈大减薄和构造格局大转折相结合,从而导致大规模壳幔相互作用和构造圈热侵蚀事件的产物。深入研究中国东部中生代成矿大爆发的背景和过程,不仅能解决矿床学学院发展中的许  相似文献   

10.
中国东部早中生代以挤压构造为主,如大别造山带的逆冲推覆构造,而晚中生代伸展构造十分显著,表现为大量发育的变质核杂岩、同构造岩浆岩、拆离断层带以及穹隆构造等,这些伸展构造使地壳深部的岩石折返至地表,从而使中下地壳结构发生了强烈的改造。拟通过对中国东部晚中生代构造发育的典型地区:北部的燕山构造带、中-东部的大别-苏鲁构造带和东部的东南沿海构造带进行系统的研究、分析、归纳和总结,恢复燕山运动启动前的构造体制,研究中国东部对多幕次燕山运动中地壳变形对板块相互作用及其深部过程的响应,阐明中国东部燕山期构造体制转折的期次、时限、动力学演变机制及其与板块运动的关系,进而探讨其对成矿作用的制约。  相似文献   

11.
中生代是东天山地壳演化过程中一个重要的构造转换阶段,形成了两期金属矿床:印支期和燕山期矿床。笔者论述了东天山印支期、燕山期成矿特征和地球动力学背景,认为印支期矿床形成主要与塔里木以北地区由南向北的挤压和推覆作用而产生的大规模韧性剪切变形与岩浆活动有关,部分矿床(钒钛磁铁矿)与早侏罗纪新疆地区普遍发育的板内伸展作用有关;燕山期矿床形成主要与蒙古一鄂霍茨克洋向南北两侧俯冲而发生的岩浆侵位有关。这个结论对新疆东部找矿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中国东部深部构造特征及其与矿集区关系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文中以地震层析原始数据为基础,结合大地电磁测深和热流值数据,对老资料重新开发,编制了中国东部岩石圈厚度图、大地热流值图、岩石圈构造与矿集区关系图等,在此基础上对中国东部上地幔岩石圈-软流圈构造及其变异进行了初步研究,认为:(1)中生代燕山期较大型深部构造(如软流圈上涌体)的地震层析影象可存留至今,运用大地热流值及其相应浅表岩浆岩、矿集区等特征差异可以将中、新生代深部构造加以区分;(2)中国东部深部构造总特征:上地幔岩石圈-软流圈构造起伏变化,岩石圈西厚东薄,软流圈上涌发育且形式各异。大体可分为华南(构造线呈NWW)、华北(构造线近SN)、东北(构造线呈NNE)三大块,其基本特征各异。整个中国东部深部构造中,软流圈上涌起主导作用;(3)中生代软流圈上涌是相应浅表燕山期花岗质岩形成的根源,并与金属矿集区密切相关,新生代软流圈上涌则是大陆裂谷、玄武岩喷发及大型油气田形成的基础;(4)岩石圈减薄的主因是软流圈上涌,中生代燕山期主要减薄于中国东部大陆内部,新生代主要减薄于偏东部沿海区域。  相似文献   

13.
近10年来,福建省基础地质调查研究工作取得重大进展,梳理总结主要有6个方面:(1)古元古代麻源岩群等结晶基底组成物质具多样性,是由不同时代、不同成因的变质杂岩组成("麻源变质杂岩");(2)造山带混杂岩填图方法将新元古代马面山(岩)群解体为"基质"和"岩块",提出"晚古生代马面山俯冲增生杂岩"认识;(3)加里东期构造活动对前泥盆纪基底影响(改造)深远而又强烈,加东期变形-变质-深熔及岩浆作用具有一致性;(4)应用锆石定年,在闽西南及闽北地区确认大量印支期(中-晚三叠世)花岗质岩体;(5)应用紫金山、马坑、上房等矿集区研究资料,构建了精细的晚中生代成矿系列与岩浆序列(四期);(6)确定了长乐—南澳构造岩浆带岩石组合、形成时代,精确划分4个造山阶段(对应四期构造-岩浆演化),反演了地壳隆升过程与机制。福建省所处特殊的地理和构造位置,是研究华南地质的关键窗口,在古老岩石和物质组成、新元古代-早古生代构造演化、晚古生代构造-岩浆热事件、中生代造山作用机制、中-新生代构造域转换、地壳生长与循环再造等一系列重大问题研究方面有独特的优势。  相似文献   

14.
华南陆块中生代受古特提斯构造域和滨太平洋构造域两大动力学体系控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华南大花岗岩区和巨量稀有金属富集的成矿省.在印支期-燕山期动力体制转换的背景下,华南陆块内同一构造单元经历了不同世代、不同源区、多个类型岩浆作用相关的矿床成矿(亚)系列的叠加和演化,其叠加成矿机理是华南中生代大规模成矿作用研究的关键,其复...  相似文献   

15.
华南区域成矿和中生代岩浆成矿规律概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华南地区成矿地质构造环境经历了六个地质构造演化阶段,并在中生代形成了长江中下游、江南隆起、赣东北(钦杭带东段)、武夷-云开、南岭和东南沿海6个构造岩浆成矿带。本文依矿床的成矿系列理论,将华南中生代繁多的矿床,按地质构造单元及环境、岩浆成矿作用的专属性、有成因联系的矿床组合,划分出五个矿床成矿系列,总结了各矿床成矿系列的特征,分析了各矿床成矿系列的边界及部分过渡、重叠的特色。本文总结了华南成矿作用的时空分布及演化规律,分析各矿床成矿系列与壳幔作用的关系,探讨了华南中生代成矿作用与印支期华北、扬子板块碰撞对接、燕山期古太平洋板块向欧亚板块俯冲之远程影响的关系,以及华南地区燕山期地幔活动对该区岩浆成矿作用的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6.
东秦岭钼、金多金属矿区域成矿系统与成矿预测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以区域成矿理论为基础,将东秦岭构造带划分为华北古陆南缘、北秦岭造山带、南秦岭造山带和扬子古陆等4个构造单元,其间商丹缝合断裂带分割南北秦岭造山带,形成华南古陆和华北古陆的分界,区内断裂构造及燕山期岩浆岩发育。研究区位于台地边缘,具有基底和盖层二元台地沉积结构,基底太古宇太华岩群变质岩和盖层熊耳群火山岩及燕山期岩浆岩构成区内重要的矿源岩。根据东秦岭地区的地球化学特征分析,矿源岩的基本特征是亏损铜,而钨和钼、铅和锌、金和银则分别在不同的物源岩中富集。研究区内矿产资源丰富,以热液成因钼、金多金属矿床为主,根据成矿流体成因及其与地质作用的关系,划分为3个成矿系统,即岩浆热液作用成矿系统、火山热液作用成矿系统及构造热液作用成矿系统,其分别与燕山期岩浆热液、熊耳期火山热液及中生代构造热液活动有关。根据燕山期岩浆岩、熊耳期火山机构及中生代的区域构造性质,分别预测了研究区内重点成矿区域。  相似文献   

17.
对宁镇地区3个典型燕山期岩体(安基山-伏牛山岩体、下蜀-高资岩体和石马岩体)的中酸性侵入岩进行LA-ICP MS锆石U-Pb定年,给出(109.1±1.9)~(101.6±1.1)Ma的年龄值,代表了这些侵入岩体的形成年代,为该地区中酸性侵入岩形成时代提供了精确的约束。宁镇地区铜-多金属成矿作用在时间、空间和成因上与100~110Ma左右的中酸性钙碱性岩浆活动相关联,区内成岩成矿作用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宁镇地区燕山期中酸性侵入岩形成于早白垩世晚期,而长江中下游九瑞等地区的同类型侵入岩形成于早白垩世早期,二者相差约25~35Ma;结合白垩纪以来太平洋板块活动特征对中国东部陆区成岩成矿的制约,这些年代学数据揭示出宁镇地区燕山期岩浆活动及其成矿响应是中生代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大规模岩浆-成矿活动的新一期成岩成矿事件,深部地球动力学背景对应中国东部中生代岩石圈拆沉-减薄事件。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岩石圈减薄从135Ma左右开始,可能持续到100Ma左右。  相似文献   

18.
早元古代角闪岩相大型韧性剪切带和叠加其上的中生代脆性张裂破碎带共同组成的复合构造是治岭头金矿主要的控矿构造。成矿热液主要来自燕山期火山-岩浆活动。成矿物质主要来自上地壳下部的重熔岩浆。中生代火山岩盖层是避免矿液逸散的必不可少的屏蔽层。矿床类型属于燕山期火山-岩浆热液成因的后韧性剪切带型金矿。  相似文献   

19.
武夷山成矿带构造-岩浆-成矿作用与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武夷山成矿带地质构造演化和岩浆活动为主线,将武夷成矿带分为元古代、古生代和中生代三大成矿期及相应的赋矿地层系统,划分为七个成矿系列:即晋宁裂谷期海底火山喷流型块状硫化物矿床成矿系列;加里东块体拼合期金铜钼矿床成矿系列;海西裂陷扩张期铁铜锰矿床成矿系列;早燕山裂陷扩张期铜银铅锌锑矿床成矿系列;早燕山地壳重熔期钨锡铋钼铌钽和稀土矿床成矿系列;晚燕山底侵伸展期铁铜铅锌矿床成矿系列;晚燕山大陆扩张裂解期铜金银铀矿床成矿系列。根据地质构造演化、岩浆活动,成矿系列和代表性矿床等特征,提出了武夷山成矿带构造-岩浆-成矿作用与演化的事件格架。  相似文献   

20.
长江中下游地区铁、铜等成矿规律研究   总被引:29,自引:8,他引:29  
本文反映了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75-55-02-01专题的地质研究成果,论文探讨了长江中下游区域成矿的地质背景和构造演化,提出燕山期本区为大陆板块内部的断块与裂陷交织的构造-岩浆-成矿带。燕山早期,以NWW—EW向为主的岩石圈断裂,控制了铜、钼、(金)矿带的分布;燕山晚期,以NNE—NE为主的岩石圈断裂,主要控制了铁及铁-铜矿带的分布。矿带内各矿田的位置,受基底构造和盖层构造的联合控制。根据环形构造、线性构造与侵入岩体的关系,建立了本区矿田构造垂直分带的“三层结构”模式。首次研究了主要赋矿层位——石炭系、二叠系、三叠系地球化学,包括有机碳含量及与金属成矿的关系。对中生代侵入岩的岩石化学和含矿性进行了系统研究,划分了3个成岩成矿亚系列。在综合研究区域构造、沉积、岩浆、成矿等作用演化的基础上,提出本区存在两个成矿系列,即沉积成矿系列(古生代为主)和岩浆成矿系列(燕山期为主),后者是本区主要的金属成矿系列。两个系列的叠加复合是本区区域成矿的一个特色,是造成矿床多样性和复合性的重要原因。论文讨论了铁矿带和铜矿带的区域分布及二者的相互关联,并论述了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在环太平洋矿带中的地位和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